餐飲店、房地產、博物館都在做,什麼是沉浸式體驗,為什麼這麼火

2020-12-12 探越科技

餐飲店、房地產、博物館都在做,什麼是沉浸式體驗,為什麼這麼火?

5年前,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上演了一場大型藝術表演《雨屋》,雖然表演時間僅10分鐘,但是卻在4個月的時間裡吸引了20萬的觀眾去體驗。這場藝術展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核心就在於其營造的「沉浸式」體驗。

該作品實際上是一場可控的室內降雨,通過天花板上的運動傳感器捕捉觀眾的位置,保障其周圍6米內不會有雨水,讓觀眾能夠享受在雨中漫步浪漫,但是又不用擔心被淋溼。

這種在特定的空間內利用聲、光、電及多媒體互動技術,讓觀眾獲得感官體驗的同時與作品產生互動,從而營造一個有別於現實的場景體驗,就是沉浸式體驗。《雨屋》演出成功之後,「沉浸式」體驗開始在國內興起。

隨著多媒體互動投影技術的深度滲透,沉浸式體驗已經被廣泛用在各種商業場景下,餐飲店、房地產、博物館都在做沉浸式體驗。實體商業的營造的沉浸式體驗深度,已經成為了線上線下流量爭奪戰的關鍵競爭力之一。

沉浸式體驗與展會

通過AR、VR、多媒體虛擬投影等技術營造出來的沉浸式體驗,能夠打破傳統文藝匯演參觀者與文化場景之間的次元壁壘,讓參觀者仿佛置身實境,體驗感更加的強烈。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故宮博物館推出的《清明上河圖3.0》,在3000 平方米展區內,通過18臺投影呈現出了一幅長40米寬5米的動態《清明上河圖》畫卷。

沉浸式體驗與餐飲

目前,沉浸式體驗已經與餐飲行業高度融合。通過3D投影技術和動作識別技術的結合,能夠把餐廳的整個場景變成一個獨立於現實的夢幻場景,或是縹緲的宇宙,或是神秘的海底,或是浪漫的沙灘。

沉浸式體驗與娛樂

線下沉浸式娛樂也是今年飛度非常高的話題,相比於傳統娛樂形式,它具有更強烈的參與感,能夠調動觀眾所有的感官,帶來全方位的體驗。沉浸式娛樂的表現形式十分多樣,互動舞蹈、場景營造、情景設定等等。

無體驗不商業,為用戶打造「沉浸式」體驗被越來越多的實體商業重視,在傳統的消費場內融合更多複合型、更具驚喜感的體驗內容,是強化商業場景與消費者之間連接的核心。「沉浸式」體驗已經從以前的藝術展、主題遊樂園逐步下沉到餐飲、娛樂等商業消費場景中,沉浸式體驗已經成為眾多行業、領域未來發展趨勢及方向。

相關焦點

  • 90%打著「沉浸式」體驗的都是幌子,今天帶你真正看懂「沉浸式」
    身邊大批沉浸式體驗,哪些是貨真價實,哪些是渾水摸魚,你知道怎麼分辨嗎?今天,帶你真正看懂「沉浸式」!什麼是沉浸式體驗?沉浸式體驗,聽上去是個非常高逼格的詞彙。總被和虛擬實境、未來科技聯繫到一起,但其實它沒蘊含什麼高科技,而是生活中你我都感受過的體驗。
  • 美國國家二戰博物館,沉浸式紅色研學旅遊體驗
    The National WWII Museum,美國國家二戰博物館講述了美國戰爭經歷改變世界的故事,以便所有世代都能理解自由的價值,並受到什麼的啟發。通過展覽、多媒體體驗和成千上萬的個人帳戶,博物館帶領遊客在每個戰爭戰場中,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沉浸式遊覽。
  • 東京將開設首家數字體驗博物館,全方位沉浸式的數字體驗
    世界上有很多不同尋常的博物館——性博物館,冰激凌博物館,頭髮博物館。但它們都是把大部分無生命的物體放在白色的牆壁上、基座上或者玻璃盒子裡。日本實驗藝術團體teamLab開發了完全不同的方式。該集團與總部位於東京的城市開發商Mori合作,計劃在東京開設一座面積10.7萬平方英尺(合1萬平方米)、完全由數字作品構成的博物館。可以全方位沉浸式體驗,數位訊號將填滿移動的牆壁和地板。根據teamLab的溝通主管Takashi Kudo的說法,這將是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每一天都將是不同的體驗,」他在電話採訪中說。
  • 故事和主題,沉浸式體驗的讓人沉浸其中的關鍵
    技術和形式可能大家都可以運用,那麼,沉浸式體驗的好壞該如何衡量?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認為,科技在剛出來的時候很容易給人帶來新奇的感覺,也有很多人願意花錢一探究竟。但在信息傳播如此便捷的今天,科技很難成為旅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那麼,是什麼讓一個個項目脫穎而出,或者千篇一律呢?
  • AR沉浸式體驗:AR走進博物館,讓遊客把文物「帶回家」
    AR沉浸式體驗:AR走進博物館,讓遊客把文物「帶回家」由於新冠肺炎今年在全球的多次爆發,人們儘可能被要求在家中學習、工作以及保持社交距離。對於容易造成大量人員聚集的展覽展示行業來說,受到疫情的影響頗深。
  • 文旅探訪報告|長沙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臭豆腐也能沉浸式體驗?
    新旅網探訪員:張婧馳長沙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坐落於長沙市著名旅遊景區太平老街,該館不僅將長沙文和友臭豆腐這一品牌做成了好玩好看的博物館,還利用文化與科技的聯姻將該博物館打造為了沉浸式體驗的場所實物實景還原則是收藏了老一輩手藝人做臭豆腐和賣臭豆腐時的用具,比如梆子、馬燈等物;還有做臭豆腐的原材料,都用罐子裝著放在展示格裡;該區域還用實景搭建的方式,還原了老一輩手藝人在家門口做臭豆腐時的用具。
  • 沉浸式體驗設計,不止是黑色
    提起沉浸式設計,你腦袋你浮現的第一印象是「黑色」嗎?本文作者對沉浸式設計進行了分析梳理,總結了沉浸式設計主要的4種設計方式。沉浸式體驗就是讓人專注在當前的目標情境下感到愉悅和滿足,進而忘卻真實世界的情境。
  • 沉浸式體驗:網際網路+文旅的新動能
    旱季雨季交替,斑馬開始成群遷徙;非洲獅潛在草叢中凝視著獵物;夜幕降臨,廣闊的草原回歸靜謐……上海自然博物館「走進非洲」主題區裡,震撼的音效、變幻的燈光、超清的動態影像以及200多件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讓觀眾們身臨其境,仿佛成為「大草原的一員」。早在2015年上海自然博物館開館時,全國範圍內這類數位化沉浸式體驗尚不多見。
  • 什麼是沉浸式藝術?狂歡時代已經到來
    沉浸式體驗是如何普遍的?「沉浸式體驗」是這幾年才出現的概念。作為新興的娛樂藝術,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勢不可擋。在《設計的法則》一書中,對沉浸的解釋使用的是心流理論,簡而言之就是利用人的感官體驗和認知體驗,營造氛圍讓參與者享受某種狀態。
  • 沉浸式體驗時代,創意LED是如何引流的?|CAAPA分享
    隨著「體驗式概念」的熱潮愈演愈烈,購物中心紛紛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優化改造,希望通過個性化空間體驗來抓住更多消費者,為購物中心帶來新發展動力。 在諸多營造差異化體驗感的手段中,可以讓人瞬間脫離現實,以全新的感官體驗,感到愉悅和滿足,融入未來最先進的聲光電舞臺技術的LED大屏幕,進入了人們視線。
  • 都在說沉浸式體驗,這究竟是什麼樣的體驗?
    這年頭跟別人聊起網際網路,如果不聊起VR、虛擬實境、沉浸式體驗就會被活活鄙視,更別提現在鋪天蓋地的廣告都在講沉浸式體驗,那這種體驗到底是什麼樣的體驗呢?舉個例子 你就明白你有沒有過精神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中的感覺?
  • 什麼是沉浸式體驗?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沉浸式」這個詞是最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概念,我們最開始接觸「沉浸式」體驗是在電影當中,最初3D電影的製作就是為了營造一種沉浸式體驗。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沉浸式」被應用在各行各業中,《2020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沉浸產業總產值達48.2億元遊戲,我們在餐廳,展覽,酒店這些場景都能看到沉浸式體驗設計。
  • 長沙:沉浸式體驗,兒童文化活動更精彩
    沉浸式體驗,兒童文化活動更精彩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今年暑假,長沙的孩子們有了更多體驗感更強的文化活動。文化人的多年摸索,讓非遺館不僅是看看展、「圍觀」傳承人展示技藝,而是通過傳承人手把手教學,結合電子體驗項目,真真實實體驗非遺項目的點滴細節;博物館的展廳變成了實景解謎場所,文物、藝術品中暗藏線索,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兒童專場音樂會、講座、戲劇演出,則讓藝術與孩子們更親近。沉浸式體驗,讓兒童文化活動更精彩。
  • 沉浸式藝術展,「打卡」之後呢?
    這其中,名家大師展和沉浸式藝術體驗展在當下無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睞,而6月22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心靈的暢想——梵·高藝術沉浸式體驗」(以下簡稱「梵·高展」)則將這兩類展覽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也正因此,在國博一樓大廳等待進入展廳的觀眾隊伍排成了長長的好幾列。
  • 揚州最具有科普性的地質博物館,有沉浸式體驗館,互動性強
    捺山地質博物館外立面以石頭建造而成,周圍都是泛黃的草坪,博物館就好像拔地而出一般,建築和泥土,不可分割。博物館的門頭上掛著大大的時間簡史四個字,走進這裡,時光仿佛倒退了幾千年幾萬年。走進博物館裡,首先看見的就是這個捺山書吧,整面牆的書架,光線透過玻璃投灑進來,溫暖又明媚。
  • GIR沉浸式主題遊戲館正式開幕 打造沉浸式遊戲新體驗
    2017年4月27日,GIR沉浸式主題遊戲館正式對外開放,GIR沉浸式遊戲體驗館坐落於上海市徐匯區東安路562號綠地繽紛城BM層W-BM04。GIR沉浸式主題遊戲館致力於顛覆傳統密室,以豐富劇情與開放性的設計,結合演員的互動與表演,帶給玩家真實、有代入感、完全浸入場景與劇情的全感官體驗。
  • 沉浸式體驗×旅遊|科技、文化、藝術、創意的交融
    沉浸式體驗與旅遊的結合,拓展了旅遊的內涵與表現形式邊界,在有形或無形的場域內探索、沉浸,賦予旅遊者不可複製的旅遊體驗。 「沉浸式體驗」是這幾年才出現的概念。從根本上來說,無論是運用技術還是舞臺效果,沉浸式都被用來增強或是改變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感知,其目的都在於讓參與者感覺自己切身處於一個與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
  • 住在美術館,睡在海面上,沉浸式住宿是一種什麼體驗!
    當數字科技與藝術結合,一種全新的體驗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模式中。近年來,「沉浸式」一詞已經成為文化、娛樂、科技、遊戲等領域的「熱詞」之一。而沉浸式酒店也正在悄然走火。因為,「住」已不再只是滿足人們的日常生存需求,人們嚮往於更高層級的體驗需求,體驗感的活動成為當下人們的追求目標。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住在沉浸式酒店究竟是何等體驗!
  • 疫情之下,沉浸式體驗可以這樣玩
    由於COVID-19大流行,世界各地的公共場所、商店、酒吧和景點都被關閉,沉浸式體驗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一些鬼屋和密室逃脫項目開始尋求線上線下融合體驗,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認為,這或許在當下能激活人口密集區不能接待大量客流的景點,在未來可能開啟一個沉浸式體驗的新模式。
  • 魔法教室 - 解鎖沉浸式教育體驗新生態
    魔法教室是A股上市公司豆神教育(原立思辰)重點孵化的以新媒體課程為核心的教育科技企業,匯聚了哥倫比亞大學、多倫多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倫敦大學學院及北大、北師大等國內外名校碩博出身的專業技術團隊和教研教學團隊,以前沿交互技術為呈現載體,力圖構建豐富立體的課堂及課後活動,創設多人同時互動的情景體驗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