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美術館,睡在海面上,沉浸式住宿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0-12-16 睿途旅創

當數字科技與藝術結合,一種全新的體驗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模式中。近年來,「沉浸式」一詞已經成為文化、娛樂、科技、遊戲等領域的「熱詞」之一。而沉浸式酒店也正在悄然走火。因為,「住」已不再只是滿足人們的日常生存需求,人們嚮往於更高層級的體驗需求,體驗感的活動成為當下人們的追求目標。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住在沉浸式酒店究竟是何等體驗!

美國Saint Kate藝術酒店,可以睡覺的畫廊

SAINT KATE藝術酒店位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擁有219間客房,多個畫廊及展覽空間。室內由Stonehill Taylor設計,是美國第一個展示國家級藝術品以及表演藝術的獨立沉浸式酒店。

Saint Kate的設定不僅僅是一家酒店,也是一個探索,聯繫和表達的平臺。酒店以藝術通過沉浸式的體驗,依託密爾沃基著名的藝術機構和文化遺產,將藝術體現在視覺藝術、音樂、戲劇、舞蹈和文學等多種形式融入到一家富有創意的酒店中。

Stonehill Taylor設計團隊在酒店接待大廳將材料和藝術裝飾品結合在一起,突出世界級的現代藝術裝置、常設展覽和現場表演。

大堂酒吧在大廳的左側,靈感來自世紀之交的藝術家聚集地,如SoHo,布拉格或Cabaret Voltaire,作為所有來客、藝術家和表演者的焦點和主要聚集區。該空間也吸引了密爾沃基市中心的行人,其策略性地將座位放在空間的四周,落地窗面朝街道。

空間的藝術裝飾創造了一個不可複製的酒店環境,藝術家們從曾經只依賴畫廊來展示他們的作品,並被「發現」,到如今被更多的設計師所「發現」而運用到空間之中。

二樓餐廳地板上覆蓋著一層漆捲圖案的海藍、海軍藍和灰色地毯,增加了令人興奮的色彩和個性。整個空間內的小細節,如黃銅手形窗簾系帶,都是藝術家的手和兩個真人大小的超現實雕塑,恰如其分地被慈善組織命名為「餐桌」。

9樓的書房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音響發燒友的工作室公寓,有經典的深染地毯、各種各樣的世紀中葉的燈和舒適的皮椅。房間的天花板上貼滿了音樂海報,這為館藏唱片增加了靈感。

除此之外他還設計了兩個獨特的房間,音樂和藝術研究室,客人可以在這裡休息和發現新的音樂和文學。

無論是通過大廳、酒吧還是南部的公共中庭,客人都可以進入酒店的三個畫廊。參觀者可以在Mowa DTN畫廊、畫廊和空間內觀看策展藝術展品,還可以在ARC劇院觀看表演藝術展。

Saint Kate的219間客房內永久收藏了100多件藝術品,其中很多來自國際知名藝術家如:DeboraButterfield、Damien Hirst等。酒店還與五位當地藝術家合作,設計了五間完全沉浸在藝術氛圍中的客房。

充滿豹紋的房間叫豹屋,由Lon Michels打造。繁複而又色彩豔麗的豹紋讓你置身其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隻「叢林豹」,新鮮和復古並存的體驗一定讓人終身難忘。

「表演」室由攝影師JohnGrant打造,他在作品中探索美、性和幽默的概念。這個房間裡拍攝等器材是對傳統攝影主題和作品的諷刺評論。

落地燈和壁燈與當地設計的亞麻燈罩Ashley Town可以提供充足的光線。每個房間裡都有準備繪圖紙,不僅參考當地藝術系學生的繪圖桌,還可以邀請每個客人隨意地畫草圖和創作。

在這裡,你可以和眾多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共眠,也可以成為藝術的一部分。

日本Benesse House酒店,青山綠水中的睡眠體驗

頂級的自然野奢酒店叫做藝術館。安藤忠雄這位有「清水混凝土詩人」之稱的藝術家,用Benesse House酒店在直島上種下了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藝術理念。

安藤對於Benesse House的設計理念就是:「自然、建築與藝術共生」的酒店——極簡的奢華。

Benesse House將博物館與酒店結合在一起。酒店分為四個部分,Park,Beach,Museum,Oval。安藤將多棟建築在森林裡分散而建,通過建築完美地體現了藝術、自然、人之間的關係維度。

酒店在展品中加入實業家福武總一郎先生的藏品,構成了在其他的White Cube(展示空間)中無法欣賞到的「site-specificworks」(場域特定藝術作品)。藝術家們也來到直島創作,展示出直島獨有的作品。

酒店房間裡不配備電視機,目的就是讓你更好的和藝術在一起,和自然在一起,讓人沉下身心、用全部感官來體會藝術和自然的魅力。

Benesse House酒店不僅造型獨特,其地理位置更是令人動心: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個以「自然、建築、藝術共生」的概念為基礎Benesse House酒店,不僅建築部分具有很強的向外開放的空間感,其室內也能感受到自然。

在這裡,人居住其中,與自然、歷史、風土「對話」。住在自然中,沉浸在花語、蟲鳴中,感受建築大師的魅力,這樣自然與藝術共生的酒店,怎能不愛?

澳大利亞MACq01酒店,在歷史大片裡和衣而眠

MACq01是塔斯馬尼亞最新的奢華酒店,被稱為「一間有故事的酒店」,向住客講述塔斯馬尼亞的前世今生。

MACq01酒店誕生於一片有故事的土地:這是澳大利亞第二古老的城市,在霍巴特海濱,不同的歷史人物陸續登場——塔斯馬尼亞土著在此捕魚、築夢,第一批歐洲人從這裡登陸......

而MACq01酒店就以這些多姿多彩的歷史人物為設計理念,踏入這裡就仿佛走進了塔斯馬尼亞的過去與現在。你能在此偶遇第一批塔斯馬尼亞戰士和被迫流放至此的囚犯,也能和正居住在這裡的當地人交談。

MACq 01酒店的材質都來自當地自產的木材、鋼鐵和玻璃。114間客房,每間客房都講述一個真實人物的故事,他可能是塔斯馬尼亞的英雄、探險家等等,各行各業,各有特色。入住不同的房間,就是與不同的人物氣質產生互動,真實地沉浸其中!在這裡,你能聆聽、看見、觸摸,最終感受到塔斯馬尼亞的精神氣質。

房間所有東西都是定製的,並裝飾有當地藝術品,比如特洛伊·魯弗斯的風景畫和鄧肯·梅丁設計的木材燈罩。2018年,酒店還獲得了塔斯馬尼亞旅遊局頒發的「奢華住宿」大獎。

它的整體風格受到了塔斯馬尼亞早期的捕鯨、航運和採礦的影響,開放式廚房的設置也看起來大氣具有品味。

除此之外,MACq 01餐廳坐擁霍巴特海濱及德文特河口的優美景色。

最為特別的是,為了做到完全的「沉浸式」,MACq01酒店特設了「講故事的大師」一職。大師和他的團隊知道有關塔斯馬尼亞的所有故事,可以帶著你自由穿梭在酒店裡,甚至是霍巴特的街道中,為你講述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而且這些遊覽對酒店住客不收費!

當下,商業空間的沉浸式體驗打造越來越重要。在全球消費市場中,電影、吃飯、看展覽都顯得千篇一律。人們渴望更有代入感、互動性強的消費體驗,一種從參觀者變成參與者,扮演角色的轉變體驗。因此,越來越多的場景都需要新內容和年輕客群建立聯繫,酒店如此、旅遊亦如此,這也一定是一種新的發展方向和重要趨勢。

文章素材來源Roca Gallery樂家藝術廊、贊那度旅行人生、Cozzare酷贊,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餐飲店、房地產、博物館都在做,什麼是沉浸式體驗,為什麼這麼火
    餐飲店、房地產、博物館都在做,什麼是沉浸式體驗,為什麼這麼火?5年前,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上演了一場大型藝術表演《雨屋》,雖然表演時間僅10分鐘,但是卻在4個月的時間裡吸引了20萬的觀眾去體驗。這場藝術展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核心就在於其營造的「沉浸式」體驗。該作品實際上是一場可控的室內降雨,通過天花板上的運動傳感器捕捉觀眾的位置,保障其周圍6米內不會有雨水,讓觀眾能夠享受在雨中漫步浪漫,但是又不用擔心被淋溼。
  • 故事和主題,沉浸式體驗的讓人沉浸其中的關鍵
    技術和形式可能大家都可以運用,那麼,沉浸式體驗的好壞該如何衡量?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認為,科技在剛出來的時候很容易給人帶來新奇的感覺,也有很多人願意花錢一探究竟。但在信息傳播如此便捷的今天,科技很難成為旅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那麼,是什麼讓一個個項目脫穎而出,或者千篇一律呢?
  • 沉浸式旅遊體驗:不止光怪陸離,還要還原生活
    沉浸式旅遊體驗即通過全景式的視、觸、聽、嗅覺交互體驗,使遊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遊客在旅行的過程中會在沉浸式的作用下全身心的投入環境中,將自己時時刻刻處於第一人稱的角色中,好比像玩網遊,可能一開始只想淺嘗輒止,卻不知不覺變成起早貪黑。 讓遊客到草原上旅遊一次不是最成功的,讓遊客感受到自己在草原上生活過,才是沉浸式旅遊產品的最高評價。因此,在旅遊過程中必須強調遊客的參與性,這是非常有效的一種產品設計。
  • 沉浸式藝術展,「打卡」之後呢?
    這其中,名家大師展和沉浸式藝術體驗展在當下無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睞,而6月22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心靈的暢想——梵·高藝術沉浸式體驗」(以下簡稱「梵·高展」)則將這兩類展覽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也正因此,在國博一樓大廳等待進入展廳的觀眾隊伍排成了長長的好幾列。
  • 山東美術館:在沉浸中收穫別樣體驗
    ,李女士就是其中的一員:「我在東邊上班,前不久在經十路上看到你們外牆上紅色的『國展』標誌和醒目的館標,就想周末帶孩子來看看,沒想到美術館這麼有意思,下周我還得拉著朋友們一起來!」同時,對美術館內部軟硬體持續改造升級,如改造提升場館牆地面、展廳溫溼度設施,增設服務臺、免費飲水處、茶歇區,升級兒童體驗區,打造時尚閱讀區,推出「國展」特定飲品西點,改造升級文創空間,新增音樂盒、靠枕、杯墊、氣球狗等百餘款兼具創意和生活美學的商品……美術館成為熱門的網紅打卡地,刷爆朋友圈,不少像李女士這樣的新觀眾在假期紛紛二刷、三刷山東美術館。
  • ...大型沉浸式戲劇走進數字美術館上演《愛麗絲無界奇遇記》
    全球第二座數字藝術美術館「EPSON teamLab無界美術館」將於25日和26日,迎來大型沉浸式戲劇《愛麗絲冒險奇遇記》之聖誕特別版——《愛麗絲無界奇遇記》。英國百年經典文學作品在全球頂級數字藝術空間中,為觀眾帶來全新創意和浸入體驗,勾勒美妙的聖誕記憶。
  • 打卡網紅地山東美術館:在沉浸中收穫別樣體驗
    打卡網紅地山東美術館:在沉浸中收穫別樣體驗 2019-10-25 14:01:00來源:大眾日報
  • 沉浸式體驗×旅遊|科技、文化、藝術、創意的交融
    沉浸式最重要的特徵是在某種體驗或某個故事裡產生的自我迷失感,即參與者在沉浸式體驗中被完全代入到環境裡,以至於淡忘掉現實生活中的顧慮和責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即時的重要性和價值感。 這種迷失感會與參與者關注的任何內容產生某種情感上的聯繫。
  • 大虹橋首個「無邊界美術館」誕生 金臣·亦飛鳴美術館以創新「沉浸...
    從紐約的百老匯劇場,到英國一票難求的沉浸式戲劇sleepno more《不眠之夜》,從倫敦的沉浸式音樂劇《媽媽咪呀!派對》,到布魯塞爾的莫奈沉浸式藝術展,倫敦、巴黎、紐約、比利時,一座座全球城市在藝術的潺湲中走向卓越,矢志卓越的上海,也在藝術的氤氳中譜寫這部流動的「史詩」。
  • 什麼是沉浸式體驗?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沉浸式」這個詞是最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概念,我們最開始接觸「沉浸式」體驗是在電影當中,最初3D電影的製作就是為了營造一種沉浸式體驗。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沉浸式」被應用在各行各業中,《2020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沉浸產業總產值達48.2億元遊戲,我們在餐廳,展覽,酒店這些場景都能看到沉浸式體驗設計。
  • 回到美術館的孩子們:兒童節有藝術觀展,也有沉浸體驗
    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在詩中曾寫道: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大街變得更加熱鬧,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人還在建造公園。疫情散去,一度消失在博物館、美術館的孩子們,也將被重新請回繽紛的展廳。水印木刻體驗活動西岸美術館:在展廳練瑜伽、識通感這個六·一,西岸美術館為3-5歲的小朋友策劃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兒童節節目――「在聲音中尋找平衡之美」工作坊,孩子們將以特殊的方式走進正在舉辦的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 沉浸式體驗設計,不止是黑色
    提起沉浸式設計,你腦袋你浮現的第一印象是「黑色」嗎?本文作者對沉浸式設計進行了分析梳理,總結了沉浸式設計主要的4種設計方式。沉浸式體驗就是讓人專注在當前的目標情境下感到愉悅和滿足,進而忘卻真實世界的情境。
  • 90%打著「沉浸式」體驗的都是幌子,今天帶你真正看懂「沉浸式」
    身邊大批沉浸式體驗,哪些是貨真價實,哪些是渾水摸魚,你知道怎麼分辨嗎?今天,帶你真正看懂「沉浸式」!什麼是沉浸式體驗?沉浸式體驗,聽上去是個非常高逼格的詞彙。總被和虛擬實境、未來科技聯繫到一起,但其實它沒蘊含什麼高科技,而是生活中你我都感受過的體驗。
  • 黃渤導演處女作沉浸式體驗「有點兒意思」定檔暑期
    1月31日,黃渤導演處女作在北京電影導演中心舉辦電影體驗會,全空間沉浸式體驗帶領大家進入電影的真實世界。伴隨體驗會還公布了電影的首版概念海報,正式確定影片將進軍2018暑期檔。與大多電影發布會不同的是,體驗會以長達10分鐘的沉浸式視頻作為開端,而黃渤一出場也將「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我們這一小群人類」這一設問拋給了所有觀眾,更在之後接連提出疑問「如果世界遇到了災難人們將會怎樣?」「愛情還是愛情嗎?」「權力還有用嗎?」「你該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一系列問題也引發大家思考。更請出一眾大咖主創一同與觀眾分享他們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
  • 定位「東方美學」,「GLA格蘭莫頤」的中國式原創沉浸體驗探索
    定位「東方美學」,GLA致力於原創數字沉浸體驗作品的創造和多元商業價值的開發,並在2019年推出了第一個原創數字藝術展《瑰麗·猶在境》。北京是《瑰麗·猶在境》巡展的第二站,在南京首站之後,北京場在整體規模、藝術體驗和商業合作上都做了諸多升級,並獲得了來自展出地嘉德藝術中心的許多支持。沈曉峰原本是希望能夠從北京場開始逐漸實現盈利。
  • 有一種營銷叫沉浸式體驗:看宜家和李渡如何設計?
    所謂沉浸式營銷,按照Forrester Markting Research的Shar Van Boskirk的定義,是一種「在消費者出現的所有渠道中,給他們帶去的具有凝聚力、將消費者全方位包圍的體驗」,通過品牌營造的體驗,而非產品,讓消費者持續關注品牌活動,加深對品牌和產品的了解。
  • 十大怪異住宿地讓你體驗冒險的刺激
    隨時間的增長和旅行經驗的增加,你或許會說你想要的是不同的感受,還有各種各樣的體驗。如果想體驗更多的冒險刺激,不妨試試以下的10大怪異住宿地,相信有了它這次旅行一定會變得更加難忘。但是在羊毛裝飾的帳篷下飽餐了一頓大魚大肉的沙漠美食之後,在裝飾華美的地毯和靠墊上睡個好覺,仍然是一種值得體驗的事兒。  【泰國】皇家船屋酒店
  • 「新壺中天·桃源篇」沉浸式藝術展亮相798悅美術館
    ▲雕梁畫棟張燈結彩  「一壺一世界,一花一桃源」,8月23日,首個東方文化沉浸式藝術展——「新壺中天·桃源篇」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悅·美術館開展。▲創造101選手林君怡  東方文化與沉浸式藝術展的深切結合,突破普通炫技的邊界,回味悠長  「壺中天地」的典故來源於《後漢書·方術列傳
  • 「沉浸式體驗」——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新業態
    沉浸式體驗的發展水平,某種程度上是創新機制力度和深度的折射,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這是一場沉浸式演藝活動:在上海一棟5層老樓改造成的90多個「復古風」房間裡,30多位演員穿梭其間進行表演,觀眾自由遊走於戲劇場景中,和演員進行面對面的接觸與互動;在另一場敦煌主題的沉浸式展覽中,敦煌莫高窟7個代表性石窟得到1∶1復原,飛天壁畫360度的動感呈現給人巨大震撼,再輔以光影、裝置藝術及舞蹈表演等
  • 東京將開設首家數字體驗博物館,全方位沉浸式的數字體驗
    世界上有很多不同尋常的博物館——性博物館,冰激凌博物館,頭髮博物館。但它們都是把大部分無生命的物體放在白色的牆壁上、基座上或者玻璃盒子裡。日本實驗藝術團體teamLab開發了完全不同的方式。可以全方位沉浸式體驗,數位訊號將填滿移動的牆壁和地板。根據teamLab的溝通主管Takashi Kudo的說法,這將是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每一天都將是不同的體驗,」他在電話採訪中說。「有不同的顯示器和投影儀與人可以成為藝術的一部分。它是無邊界的,超越邊界的。當你創造一個東西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