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市場聊生活,菜市場老闆只賣這種豆腐,吃過了都成回頭客

2020-12-19 小敬聊生活

豆腐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在中國人的餐桌上,豆腐經常以各種形式出現,百吃不厭。大家不光是喜歡它們的口感,味道。還有它們豐富的營養成份,適合各類人群,其次,價錢便宜,適合大眾消費。

豆製品大家都知道是大豆(我們當地一般選黃豆)加工製作而成, 它們的品種有很多:比如水豆腐、豆腐乾、豆腐花、豆腐皮、豆腐乳、油豆腐等等。各地方風俗習慣不一樣,喜好也不一樣,所以各地方吃的豆製品也大不相同。

今天給大家介紹我們當地人喜歡吃的豆腐類型,可能讓你感覺很意外。記得在我小的時候,農村家家戶戶吃的豆腐,都是自家人親手用鹼水燒制出來的,當地人稱之為「鹼水豆腐」。在鹼水豆腐做好以後,有些人會留一小部分(水豆腐)當天來吃,新鮮的鹼水豆腐吃起來鮮、嫩、爽滑,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剩下的大部分烘乾做成豆腐乾,平常想吃的時候就拿幾個來煮,烘乾過後的豆乾吃起來有嚼勁,一股濃濃的豆香味。

老闆正在稱豆乾。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麼就去街上買回來,方便省事,雖然現在市場哪都有豆腐賣,而且品種還比較多,除了水豆腐和豆腐乾外,還有豆腐皮、油豆腐等,但是我發現大家還是特別喜歡吃當地人自家燒制的鹼水豆腐,來一起見證一下事實。

稱好的水豆腐

在我們附近的周邊市場有對夫妻專做豆腐賣,每天早上大約五點多鐘的樣子就開始營業了,他家只賣兩種豆腐:水豆腐、豆腐乾,賣完為止,基本上中午過後就買不到了。買的人相當多,買過的人基本上都成了回頭客,我已經吃他家豆腐好幾年了,只要他家繼續賣,我就換不了地方。因為他家豆腐就是我們周邊市場獨一的一家自己親自燒制的鹼水豆腐,買的人都知道,味道沒有變。這樣看起來還真應該感謝這家豆腐老闆,讓大家現在還能吃到從前的味道。在你的家鄉豆腐又是怎樣的美味呢?歡迎分享。

排隊買豆腐的人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或想法請下方留言,我們共同學習成長,《小敬聊生活》我們下期接著聊,祝大家健康快樂。

相關焦點

  • 菜市場一隻活鴨都要50塊,為什麼街邊做好的烤鴨只賣18元呢?
    菜市場一隻活鴨都要50塊,為什麼街邊做好的烤鴨只賣18元呢?我們平常在菜市場中買一隻活鴨就要好幾十塊錢兒,街邊做好的烤鴨只要18元。這是什麼情況呢?老闆無意間說出了大實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烤鴨也算得上是我們經常吃的一種美食了。
  • 豆腐種類有很多,但是很多人可能沒吃過這種豆腐,吃過的都忘不了
    01美味鹹豆腐今天銓大做的這道菜的主角是一種特殊的豆腐,市場上豆腐種類有很多,但是很多人可能沒吃過這種豆腐,吃過的都忘不了。這種特殊的豆腐就是鹹豆腐,那這種鹹豆腐究竟是怎麼做的呢?其實就是一種制豆腐工藝的傳承,現在很多人為了追求美觀和產量,基本上都是使用熟石灰來製作豆腐,而食鹽制豆腐有個缺點就是產量低,只能用於小量生產,而且價格也會偏貴,今天說的這種鹹豆腐就是用食鹽來代替熟石灰製作而成的豆腐。
  • 在菜市場附近開什麼店最掙錢
    去菜市場買過菜的人都了解,菜市場內全是賣的家中正餐,哪些蔬菜水果啊,肉食品調味品這類的,賣這種的基礎常有自身的回頭客。倘若再去盲目跟風賣一樣的,那麼就賺不上哪些錢。網友推薦想在菜市場做買賣的人何不考慮到在它的附近做買賣,藉助著菜市場的客流量,都是很掙錢的。下邊小編就來跟大伙兒講下在菜市場附近開什麼店最掙錢。
  • 賣豆腐老闆勸告:這2種豆腐要少買,很容易吃虧,懂行的人都不吃
    中國的美食種類豐富多樣,在人們的餐桌上往往會出現很多的美味佳餚,這其中包括了豆腐。豆腐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他們用傳統的方法製作出來,並且非常地美味。不僅中國人愛吃,一些外國遊客來到中國,同樣也非常喜歡吃這種的食物。
  • 攀枝花這個野生菜市場,每天都是人擠人!賣啥子的都有
    隨著人群,進了這個菜市場之後,木木還真的覺得它有點大耶,至少比我想像的要大。到處都是人,到處都聽得到小販叫賣、討價還價的聲音。有種感覺,走進了這個菜市場,就像走進了另一個世界。▼ 賣現做腐乳的,20塊錢一板,包拌好,包送瓶瓶木木第一回看到這個現做的腐乳,長毛毛的豆腐看起還是有點神奇哇
  • 爛黃豆添加劑廁所旁 小作坊豆腐摸黑溜進菜市場
    在屋內還發現了石膏、消泡劑這類的食品添加劑   在一個20平方米左右的農家小院裡,老闆用井水製作豆腐,水井旁邊就是一個廁所和陰溝;泡製豆子的水發黃髮黑,屋內滿是蜘蛛網……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在龍泉驛十陵街道辦來龍村發現了一個散裝豆腐小作坊,衛生狀況非常差,生產出來的散裝豆腐直接進入菜市場銷售。
  • 平時買菜的時候,「這2種」豆腐不要買,連賣豆腐老闆都不吃!
    平時買菜的時候,「這2種」豆腐不要買,連賣豆腐老闆都不吃!豆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一種食材,營養價值很高,價格也很便宜,吃起來有一股濃鬱的豆香味,還是很美味的,豆腐的吃法多種多樣,比如常見的麻婆豆腐,油炸豆腐,鮮豆腐,燉湯的,哪種吃法味道都很好,所以喜歡吃豆腐的人也挺多的。
  • 聰明的人去菜市場,從不買這5種菜,老闆一看就知道是行家!
    去菜市場買菜,挑選到乾淨衛生新鮮性價比高的食材,也是每個巧婦的必修功課,聰明人去菜市場挑選食材的時候,從來不買這五種食材,老闆一看就知道是行家裡手。豆腐,豆腐的營養價值很高,但夏天豆腐的保質期短,要買豆腐吃,儘量早上去買,而且要買那種白白嫩嫩聞起來有新鮮豆香的豆腐,顏色發暗,有異味的千萬不要買。
  • 龍東市場裡的美食記憶 這些「平價美食」你吃過沒?
    每座城市都有它獨特的韻味與故事,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煙火氣的地方,莫過於菜市場了。生活的一切本質都藏在這裡等待你去發掘...   逛菜市場的人,應該都是懂得吃的,那麼龍東市場裡有那些美食呢,趕緊跟隨小二的腳步來看看吧~   那些我們吃過的美食
  • 藏於菜市場、老小區裡的鴨店,是成都最地道的美味
    菜市場幾乎都在戶外,一家挨一家,隨處可見的是一邊遛狗一邊買菜的婆婆爺爺。玉林市場的鴨店不少,彼此又都是鄰居,這種競爭和共存的關係,讓每家都努力做好品質,還順帶降低了價格。只會是更加得餓。整條街道都不乏帶著點「陳舊」的感覺,在標新立異的時代,這種陳舊反倒顯得特別。
  • 邵陽人有多野,那必須去菜市場才能見分曉
    買過兩家後,繼續往前逛,恰逢劉師傅家現場製作,豆腐和豬血拌和後揉成粉紅色的橢圓,這個被當地人稱之為 " 血粑 " 的美食呈現最初的面貌。" 血粑只要豆腐好,口感差不到哪兒去。" 聽他這麼一說,新寧人擅長做豆腐,大概每個攤位的豬血丸子都是好吃的吧。其實,豬血丸子攤位上除了打眼的血粑,還藏著當地最地道的美食,這裡儼然一個微縮版的豆製品博物館。
  • 在菜市場買豆腐,看到五花八門的種類,你知道都有什麼不同嗎?
    儘管如此,就傳統的黃豆做的豆腐,也是有很多種類的,尤其去大一些的超市或者菜市場,總能看到品類很多的豆腐,各種菜譜中也會提到很多豆腐的名稱,比如南豆腐、北豆腐、內酯豆腐、絹豆腐等等。第三種是添加葡萄糖酸-δ-內酯,稱為內酯豆腐。這種新型凝固劑,較傳統製備方法提高了出品率和產品質量,減少了環境汙染。日本名稱叫「絹豆腐」,質地比北豆腐和南豆腐更嫩滑與細膩。接下來就介紹一下在豆腐製作過程中的相關豆腐產品。
  • 小城菜市場年貨戰爭:在湘西南找到最野的味道
    李叔是個實在人,他說只賣葷的豬血丸子,5塊錢一個。這是他妻子做的,凌晨三點去殺豬的地方裝了豬血,在熟人那裡預訂了石膏豆腐,一天只做兩鍋豆腐,大概可出二十多個豬血丸子。除了豬血和豆腐,他家還特意剁了五花肉和陳皮,用辣椒拌和揉制而成。「這是正宗炭火烘乾,太陽晾曬出來的,煮飯的時候直接放飯上蒸最好吃。」豬血丸子是新寧的特色美食,我對它毫無抵抗力,被他這麼一說,只好繼續掏錢買了。
  • 一碗米粉只賣兩塊五,這家粉店堅持25年不漲價,三代人都是回頭客
    每家食客滿盈的粉店,都有著屬於自己獨家配方。 在湖南邵陽,有一家經營了25年的米粉小店「凱陽餐館」,至今生意仍十分紅火。小店的特別之處在於,25年來堅持物廉價美的原則,一碗米粉最低只賣兩塊五,午餐6元,店內的價格,25年來都沒有變過。 25年前物價和現在早已不同,低價策略還能行得通嗎? 「賠本的生意,我不會做。」
  • 臺北:米其林餐廳都沒有的東西,這個菜市場有
    本以為40歲就能退休,下半生坐享錦衣玉食,沒曾想,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梁老闆在股市翻了船,事業跟著兵敗如山倒,一夜傾家蕩產。為了省錢,只好自己下廚,他吃慣了好東西,連餃子也要自創魚肉餡兒。沒想到,老婆讚不絕口,還靈機一動:我們可以上市場賣餃子!曾經風光神氣的商業大佬,要去菜市場擺攤,賣水餃?梁文樹死也不幹。但家裡窮到冰箱都買不起,梁文樹只好在市場找攤位,擺兩張空桌,賣起水餃。老闆還是那個老闆,卻沒有公司,只有小檔口。
  • 菜市場有賣羊骨和豬骨,為何不見賣牛骨肉?其實你經常吃卻不自知
    菜市場有賣羊骨和豬骨,為何不見賣牛骨肉?其實你經常吃卻不自知!!!在生活當中對那些經常在家裡面做飯的人,他們肯定就會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菜市場了,經常如果去菜市場買菜的話,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一個現象,那就是賣牛肉的攤位他們一般都只賣肉,從來都沒有見過賣牛骨頭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南方菜市場!土豆給削皮!蓮藕給切片兒!
    在南方菜市場,你可以只買一個土豆,還能換來老闆的削皮服務。買了帶葉子的菜,老闆還會問你是否留葉,來決定如何幫你處理好菜品。 在北方,你如果跟老闆說要一個土豆,老闆大概會丟給你一句:不想買就走,別在這兒耽誤我生意。
  • 在長沙這幾個菜市場,別和老闆聊網際網路!
    以前每天不去菜市場溜達一圈就不舒服的親戚,開始使用小程序買菜,平時根本不想做飯的媽媽,開始用團購給家裡添購各種五花八門的小物和食品,我們的生活方式,在不斷地被網際網路改變著。公交新村的菜市場要往下走,有點隱蔽,但開了很多年,我小時候就有來這裡買過菜。相對於水庫的菜市場,這裡更小,但能滿足周圍居民的日常買菜需求。菜市場也不大,水果店、蔬菜店、豆腐店、香料店、肉類店,除了蔬菜攤位以外,其他的攤位品類都沒有超過2家,相對大菜市場來說,競爭稍微小一些。
  • 菜市場的文藝復興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沒有上遊的泥土,也不需要身陷在此之後廚房裡油膩的困頓,這是食物最單純美好的時光——天知道這些人在國內是不是真的逛過菜市場,總之,隔著安全距離的獵奇,他們眼中的菜市場,多多少少帶了點主觀的美化。庶民生態升華成了小資情杯。
  • 朝陽區最大的菜市場!重新回來了!又新鮮又豐富又便宜
    你去過那種一眼望不到頭的市場嘛?你去過那種乾淨的可以穿白鞋逛的地上連個菜葉子都沒有的大市場嘛?當然,小北也理解任誰看到這一眼望不到頭的市場心裡可能都會有點打怵這體格不好的人都不敢逛,畢竟太長不過市場配置了供人休息的椅子就好了累了歇歇,歇好了再繼續逛不用擔心體力不夠用的問題了而且,市場還給顧客配了「專車」這購物車以往只在大超市裡才能見到現在也終於「飛入尋常菜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