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超級稻」培育有望突破

2021-01-09 中國網財經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近日在線發表了我國學者的一項重大突破——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儲成才團隊從秈稻中克隆出高氮利用效率基因NRT1.1B,將其導入粳稻品種,田間試驗結果表明,這一改良明顯提高了粳稻的氮肥利用效率和產量。此項成果被《自然—遺傳學》期刊評委高度評價為「一個偉大的發現」。

  氮素是促進作物增產的最關鍵因素之一。但氮肥的大量施用不僅增加生產成本,更會導致氣候變化、土壤酸化及水體富營養化等環境災難。據估計,僅歐盟每年用於治理氮汙染的費用在700億至3200億歐元之間。另一方面,不斷增長的人口對世界糧食產量提出了更大需求。因此,如何在減少氮肥施用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產量,始終是困擾科學工作者的難題。而培育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種,正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關鍵。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粳稻和秈稻是亞洲栽培稻的兩個主要亞種,它們在形態、發育與生理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特徵。粳稻由於較強的低溫耐受性、更好的食味品質,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然而,粳稻的氮肥利用效率比秈稻低,成為限制其種植面積擴大的重要瓶頸。

  植物主要以銨態氮和硝態氮為主要氮源。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儲成才研究員領導的團隊研究表明,秈稻品種利用硝酸鹽的能力顯著高於粳稻品種。他們通過圖位克隆技術從秈稻中克隆出高氮利用效率基因NRT1.1B。NRT1.1B編碼一個硝酸鹽轉運蛋白,在秈粳稻間只有一個胺基酸的差別,且秈稻與粳稻呈現出顯著的分化。各種證據表明,秈稻型具有更高的硝酸鹽吸收及轉運活性,秈稻中的硝酸鹽同化過程的關鍵基因也被顯著上調,這導致秈稻具有更高的氮肥利用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NRT1.1B中一個鹼基的自然變異是導致粳稻與秈稻間氮肥利用效率差異的重要原因。他們將秈稻型NRT1.1B導入粳稻品種,在北京、上海、長沙三個試驗點進行田間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含有秈稻型NRT1.1B的粳稻品種在一半施肥條件下,與對照組相比增產30%至33%,氮肥利用效率提高30%;在正常施氮條件下,增產8%至10%,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約10%。這一研究結果表明,NRT1.1B在粳稻氮肥利用效率改良上具有巨大應用價值。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儲成才課題組助理研究員胡斌博士說,該項研究不僅揭示了水稻亞種間氮利用效率差異的分子機制,更為重要的是,它為我國科學家提出的「分子模塊設計育種」和「綠色超級稻」的培育,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分子模塊。

相關焦點

  • 超級稻為什麼這麼牛?原來袁隆平有個「禾下乘涼夢」
    「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持續時間長、資助力度大的農業科技項目之一。在當時制定的超級稻育種一、二、三期產量目標,是很有遠見的。」中國水稻研究所原所長程式華認為:「超級稻研究協作組在超級稻育種理論方法創新、育種材料創製、重大品種培育、配套技術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超級稻產量目標的實現,帶動了全國水稻單產的穩步提高。」
  • 2020超級稻誰領風騷?這20個品種脫穎而出,分獲秈稻和粳稻十大!
    為促進超級稻品種品質改良提升,加快優質超級稻品種選育與示範推廣,近期全國農技中心開展了2020年超級稻品種品質鑑評活動,H兩優991、揚粳4227等20個超級稻品種脫穎而出,分別獲評2020年十大優質秈型超級稻品種和十大優質粳型超級稻品種。
  • 「超級稻」在東海縣試種成功
    10月23日,平明鎮年年豐家庭農場收穫第一次試種的「超級稻」「湘兩優900」,東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作物栽培指導站站長劉巧說:「經我們現場測產,百畝攻關方中的3畝核心方畝產達1039.55公斤,超出我們預期的目標。」
  • 「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發布 超級稻、禽流感疫苗等上榜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十大重大標誌性成果是:1.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國際領先;2.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 3.H7N9禽流感疫苗研發成功並大規模應用; 4.轉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 5.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研發成功並應用; 6.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 7.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體系集成應用
  • 宜香優2115入選「全國十大優質秈型超級稻品種」
    近日,2020年全國超級稻現場觀摩交流會發布2020年超級稻品種及超級稻品質鑑評結果,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黃富教授團隊主持育成的超級稻宜香優2115入選「2020年全國十大優質秈型超級稻」。該品種是四川省、長江上遊自主選育、本土推廣唯一入選品種,是宜香優2115獲得四川省第六屆「稻香杯」榮獲特等獎以來,再次獲得認可和殊榮。
  • 畝產980.43公斤 青島超級稻畝產創高緯度新紀錄
        作為其「總理基金項目」的收官之作,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超級稻刷新世界紀錄,創下最高緯度雜交水稻平均畝產980.43公斤的數字。據介紹,這意味雜交水稻種植有可能向北推一個緯度,將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
  • 袁隆平妙語對話兩岸記者願送超級稻去臺灣(組圖)
    袁隆平在這裡已經成功實現了第一期畝產七百公斤和第二期畝產八百公斤超級稻目標,目前正向第三期畝產九百公斤目標衝刺。  「如果把超級雜交稻送到臺灣去種植,產量絕對很高。臺灣海洋性氣候條件非常好,北回歸線從島上穿過,四季如春,發展農業特別有利。在湖南高產的稻米,到了臺灣產量一定會更大。」袁隆平自信地告訴兩岸記者。
  • 我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 位居世界第二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數據顯示,我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強生物育種基礎研究、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 袁隆平「超級稻」連續4年畝產超2200斤,創新高
    據新華社的報導,今年9月14日,專家組在位於雲南省草壩鎮的「超級稻」種植示範基地裡對第二代「超優千號」進行測產。結果顯示:在抽選的三塊地裡,測量得出超級稻的畝產高達2270斤,並且是連續4年畝產超過2200斤。這意味著,經過中國農業學家們的多年努力,經過袁隆平院士的不懈努力,水稻畝產1噸,已實現!
  • 超級稻大面積絕收,袁隆平所創造的神話會不會被戳破
    超級稻大面積絕收,袁隆平所創造的神話會不會被戳破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評】隨著這兩天《南方周末》的一篇有關超級稻絕收的報導《安徽萬畝「隆平稻種」減產絕收》在網絡上不斷發酵,隆平高科的股價連跌了三天,而關於超級稻到底是否真的高產、稻米的品質到底如何的質疑再次甚囂塵上。
  • 如何培育大學生綠色生活
    生態環境部《關於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注重引導青壯年群體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發揮大學生在全社會的帶動輻射作用。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綠色生活方式的生成已迫在眉睫,大學教育更要培育大學生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綠色生活方式,使之成為他們的自覺追求,發揮其在全社會的帶動輻射作用。
  • 平均畝產達980.43千克 青島超級稻創世界紀錄
        晚報訊 9月25日,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日照市的超級稻百畝高產攻關基地傳出喜訊:最高緯度雜交水稻畝產量達到980.43千克,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據了解,2014年和2015年高緯度雜交水稻高產世界紀錄分別是每畝968.37千克和每畝971.66千克,本次紀錄又將畝產量提高了8.77千克。
  • 雙語新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超級水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雙語新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超級水稻」 2011-09-22 12:04 來源: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作者:
  • 發改委: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有望突破800億件
    以下為文字實錄: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相關政策情況。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快遞服務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截至11月中旬,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已超過700億件,年底有望突破800億件。
  • 磐石市松山鎮:打造紅色引領「新引擎」,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今年以來,磐石市松山鎮為深入貫徹落實 「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挖掘紅色歷史文化,圍繞打造特色中藥材小鎮目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培育綠色發展動能,推進新理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松山鎮依託原有村部,建成磐石市唯一一個以解放戰爭為主題的紅色歷史展館,同時打造磐雙線紅色文化長廊,深入實施「紅色講堂」和「紅色講解員」培育工程。今年6月末至7月初,全鎮15個黨支部的300餘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到域內6處革命歷史遺址開展「重走抗聯路」等主題黨日活動。通過重溫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把黨支部和黨員培養成為宣傳紅色文化的「橋頭堡」和「主力軍」。
  • 袁隆平:超級稻有超級量也有超級質,媲美日本最著名的越光米
    袁隆平:超級稻有超級量也有超級質,媲美日本最著名的越光米 中新社長沙11月17日電 「我們的『超級稻』可以和日本最有名的越光米媲美,而且產量比他們高。」
  • 瀋陽農業大學培育的優質粳稻新品種獲國際大米節銀獎
    生育期較越光顯著縮短,適宜種植區域廣,抗病抗倒強,符合綠色、優質、高效生產需求。  「沈農625」是我省水稻種植結構調整過程中的代表性優質水稻新品種,可作為優質、綠色、高效品種在適宜稻區推廣種植。「沈農625」的選育及推廣應用標誌著瀋陽農業大學水稻繼超高產研究後在優質高效領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此次獲獎也預示著我省水稻產業發展由高產為主轉向優質、高產、高效並重新開端。
  • ...能力邁入全國前列——高新技術企業今年有望突破1.4萬家,是2015...
    唐波介紹,全省高新技術企業今年有望突破1.4萬家,是2015年的3.5倍。大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程,截至目前,全省擁有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25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419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9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42家,分別居全國第三位、第二位,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在孵企業超過2.5萬家,為培育高企提供源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