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小·教育】哈佛大學「幸福教授」:成功不會給孩子一輩子的快樂

2021-03-01 廣州大學附屬小學

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哈佛大學開設的「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內地一般譯為「積極心理學」)名列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選修人數超過一千四百人。這堂人生的「幸福學」,在網絡上造成轟動,全球網友瘋狂下載。

因為大學時代個人的不快樂,讓他開始投入研究「如何可以更快樂?」在正向心理學領域中,他整理出許多具體的研究結論,可以幫助自己變得快樂,因此也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並練習實踐。

班夏哈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講,他觀察到,現在各國人才的最大危機就是:年輕人的憂鬱和專業工作者的崩潰,教育必須「停止製造單面向人才」。

班夏哈離開哈佛大學,2010年在以色列的賀茲利亞學院創立梅堤夫中心,以正向心理學的研究和發現為基礎,發展幼兒園到中學老師的師訓課程。因為班夏哈發現,科技和都會型態的經濟發展環境,讓下一代孩子憂鬱的比率愈來愈高,學習「快樂」必須愈早開始。

他還提到「當爸爸」這個角色是他人生中最困難的挑戰,比擔任哈佛大學教授或五百大企業執行長的顧問還要難。他從一個三個孩子的父親和心理學者的角度,給父母和老師許多誠懇的建議。

Q:從什麼開始,你對研究「快樂」產生興趣?

A:當年在哈佛大學念信息系的時候,我不快樂。那時我是個專業的壁球選手(贏過全美賽冠軍),讀最好的大學,成績很棒……過去所學到的一切都告訴我:「我應該很快樂!」但是,我不快樂……

那時,我迫切想知道:「為什麼我不快樂?如何可以變快樂?」後來轉去念心理系,這段找答案的歷程學到第一個重要的功課就是──「你有多成功」和「你有多快樂」是沒有必然關係。

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我的老師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做的研究:追蹤大學教授得到終身教職的快樂程度。在美國,擔任大學教授最重要的就是拿到終身教職。因為在頂尖大學的教授,若是不能升遷就得離開,所以能夠拿到終生教職就是學術界最大的成功。這個研究追蹤了許多教授「得到」或是「沒得到」終身教職半年後和一年後的心情。結果發現,在事過境遷一段時間後,這些教授心情上快樂的程度竟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得到時的狂喜和失去時的谷底低潮都會過去,學術事業上的成功,對於人生長期的快樂是沒有影響。

另外一個是非正式的研究。我問修我課的學生:「拿到哈佛大學入學通知書那一天,心情是否超級開心?」一千多位學生幾乎所有人都舉手。我又問他們:「在拿到入學通知那一天時,你相信會繼續快樂一輩子的請舉手。」幾乎一千個學生都繼續舉著手。我又問了第三個問題:「今天很快樂的舉手。」結果,幾乎多數人的手都放下來了。

這些學生從小聽到的事實就是如此:現在辛苦一點沒有關係,只要等你進了第一志願夢想學校,你就會快樂,一切都沒問題,人生就無憂無慮。你會得到很好的工作,進入第一志願的公司,一輩子就高枕無憂……

但事實不是如此,八成的哈佛學生都曾經歷焦慮和憂鬱。世界各國的青年憂鬱比率都在成長。中國也公開呼籲,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很不尋常,顯然嚴重到一定程度。許多人仍然相信成功會帶來快樂,但卻不是如此。

Q:為什麼你沒有繼續留在哈佛大學教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卻選擇回到以色列設立師培中心,專門用正向心理學來訓練中小學的老師?

A:為了更快樂!可以和家人有更多時間相處。

當孩子誕生後,我經歷了為人父母的許多挑戰,第一次知道我必須要學這麼多事情。當父母是我人生中最困難的挑戰,這工作比起為《Fortune》雜誌五百大企業當顧問和在哈佛大學當教授都還要困難。

很可惜,沒有一所學校教我們怎麼當父母,我們可以到學校學管理、法律和學當老師……卻沒有地方學習當父母。其實,在正向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中,有很多研究結果是可以幫助我們當一個更好的父母和老師。父母應該要知道這些資源、獲得這些工具。

Q:父母對你影響很大嗎?

A:是的。父母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他們教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家庭和關係的價值。這兩件事是幸福人生最重要的部分。身為子女我們也從不懷疑自己是他們生命中最珍貴的。

他們非常認真看待我的夢想。在我小的時候,不管我展現的是對於縫紉、體育或是學業上的興趣時,他們總會全力支持。但他們有一個堅持是,當我們決定開始學新的東西,譬如樂器,就必須至少學一學期。他們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小孩也必須展現負責和堅持的態度。

我的母親是中學生物老師,在課堂上,她是一個非常嚴格的老師,但幾乎所有學生都把她當做第二個母親。我從父母身上體會最深的是,能夠把紀律和尊敬,邊界和自由結合得最好的,就是最好的父母和老師。

現在,我自己是爸爸,深深體會當父母很不容易,天天會犯錯。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他是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當我大兒子四歲時,那時家裡也有了老二,我告訴這位專家,真希望四年前兒子誕生時,就已經具備現在當爸爸的一切經驗和知識。因為若是這樣,我就不會犯這麼多錯。朋友告訴我:「沒關係,因為你會繼續犯其他的錯……」

Q:你在師訓中心,接觸中小學老師的經驗中觀察,現在當老師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最大的挑戰是,現在整個教育系統關注的焦點太單面,都只聚焦在「學業成績」。這當然是很重要的事,但是當成績變成「唯一」評量學校和老師的面向,當大家都假設在這面向努力,可以保證你進入頂尖大學、獲得好的工作、賺大錢、保持長遠的幸福……這是完全錯誤的假設。

事實上,研究發現:幸福的學生,才會變成更好的學生,可以更專注、更有創造力。這就是為什麼必須要把正向心理學放在教育裡,而且必須愈早開始愈好。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當年在賓州大學開設正向心理學課程時,他先問上課的學生一個問題:「你最希望你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多數人的答案是:「幸福快樂、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個性有彈性、能面對挫折困難等等。」

接著,他又問了第二個問題,現在的學生在學校會學到什麼?答案是:「數學,地理,語文……」?

你是不是也發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和我們讓他們學什麼,幾乎沒有重迭的部分。學習語文、數學、歷史都很重要,但是,讓學生有更好的能力可以探索和享受生命也很重要,學校關心的焦點不應該只有學業。

因為學業的成就可以量化評量,所以現在的學校學習都過度偏向這個面向。

Q:比較好的教育應該是怎樣?

A:全人教育包括了五個面向:精神靈性、體能、智慧、人際關係和情緒,要追求幸福的人生,必須是這五個層面的全面關照。

精神和靈性層次不一定是宗教,也可以是教孩子怎麼追求一個有意義的生命。情緒是要學會怎麼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培養彈性。每一個層面都很重要,都必須要學習。但是除了知識的學習外,我們很少教給孩子其他面向的經驗和工具。

而且,學校追求短期的績效,讓人擔心的是,在知識面向的投入,其實現在也走錯方向。根據研究,現在每個人在計算機網頁上平均每頁只停留七秒,這樣短的時間根本不夠深入了解信息。若長期下來,我們沒有機會讓大腦練習深度的理解和專注的思考,沒辦法慢慢的讀一首詩,未來也就很難和人發展深度有意義的關係。

Q: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學生憂鬱?

A: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運動。以前走路活動機會很多,現代生活愈來愈便利,早上開車上學,整天坐在計算機前,餓了叫外賣,不再需要去外面覓食打獵。當我們不動,付出的不只是身體健康的代價,還有心理健康的代價。

憂鬱的另外一個主因是愈來愈少和人有真實接觸的機會。臉書(即Facebook,中國大陸無法登陸,博主加注))上一千個朋友比不上和一個真正的朋友深入對談。很多研究顯示,面對計算機的時間愈多,快樂愈少,因為實際生活會愈來愈寂寞。有人以為擁有一千個臉書朋友會減少寂寞,其實反而更寂寞,寂寞是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Q:下一代孩子要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最大的挑戰是他們將會二十四小時和科技連接,這代表更少機會和真實世界互動。研究顯示,現代孩子的同理心比起二十年前的孩子明顯下降。為什麼?想想同理心是如何發展?必須經歷和朋友或是手足一起玩、一起打架、拌嘴、和好……這樣的歷程。同理心必須在親密接觸中形成,無法在我們幫朋友在網上按「贊」的時候產生。我覺得臉書很棒,但有時我們必須和科技適度切斷,才能和「人」真正建立關係。

Q:父母可以做什麼?

A:最能有效預測孩子未來能否擁有幸福的關鍵是:童年時是否常常和父母一起用餐。家庭裡的餐桌時間,往往就是分享的時間、也是最好的教育時間。

我們家有一個傳統,就是每星期五,我的三個小孩和祖母一起晚餐的時候,都要分享一件開心的事情或是一件自己做的好事。

剛開始也會覺得找不出好事講,但全家都會一起認真做這個分享,從祖母開始都會仔細思考。後來形成一種家庭氛圍,我的小女兒每周都會很認真的想,有哪些開心的好事,周五可以和祖母分享,這也改變了她看事情的角度。

是的,現代社會很多父母都很忙。那我會問這些父母,早上起床會不會每天刷牙?為什麼?這麼忙為什麼還要天天刷牙,因為這是優先的事。

我們必須把孩子當做我們生命的優先,每天回家一起吃飯時,把電話、email關掉,專心一起享受。尤其是假日時,多花時間和家人朋友相處,深度的交流。因為從大量研究看到,擁有好的家人、朋友的健康人際關係,才是形成長期幸福最重要的關鍵。

廣州大學附屬小學

做最好的自己

聯繫電話:020-39338576

網址:www.gdfx.com.cn

微信號:gzdxfsxx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幸福課|是什麼讓你感到不快樂?
    然而哈佛心理學家塔爾賓·夏哈爾無情地捅破了你的美夢:「極端情況對我們的幸福影響很小。」你以為現在生活不如意是因為沒有考個好大學、沒有找到個好工作、沒有遇到心愛的那個人,你並沒有因此放棄生活,還是背負著種種壓力堅持著,想著過了這個坎我就解放了,風雨過後總有彩虹。
  • 哈佛幸福課:成功不一定幸福,但幸福已是成功
    這裡插一句:很多父母老師會對孩子說「努力學習,考上重點大學就好了」,等到孩子上了大學,又說「努力工作,升職加薪當上領導、高管就好了」……孩子吭哧吭哧拼命努力,結果發現,怎麼一輩子在不斷追求,卻還是過不好呢?反倒像腦袋前面綁著一捆草的那頭牛,撒開蹄子去追,卻總是吃不著。如果抱著努力過後就能輕鬆舒服享樂的心態去努力,翻車的可能性很大。
  • 《哈佛幸福課》教授泰勒·本·沙哈爾:獲得幸福的12個思維方式...
    在世界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不是時髦的經濟學課程,也不是實用的法律課程,而是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幸福課。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沙哈爾博士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 哈佛大學教授:談真正的教育是什麼?看完豁然開朗
    「教育」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贏得尊重?,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那大學教育有什麼用呢?理察·萊文在他的演講集《大學的工作》中這樣提到:「耶魯致力於領袖人物的培養,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 賓大兒科教授: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Kenneth Ginsburg,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專長於青少年行為和心理健康。他的這篇演講,廣受歡迎 ... 一、不要用孩子18歲的成就來定義成功 我們常常會犯一個錯誤:我們看著眼前的孩子,心裡想他有多麼成功?
  •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贏得尊重?教育能否讓你活得幸福取決於有意識的思維方式泰勒·本·沙哈爾哈佛大學的《幸福課》風靡全球,教授這門課的泰勒·本·沙哈爾教授認為:「幸福取決於你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深度)
    哈佛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教育」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
  • 哈佛大學教授坦言:父母最好的家教,是讓孩子見這3種世面
    對此哈佛大學教授曾坦言到:父母最好的家教,並不是培養出一個滿分學霸,而是讓孩子見過這3種世面,這樣的孩子將來更容易成功!3種世面1、見世界哈佛大學唯一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說過:「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
  • 哈佛幸福課教授來京講幸福
    (資料圖)    主題:中信書院大講堂——沙哈爾:從幸福到更幸福  時間:8月22日15:30  地點:光華管理學院阿里巴巴報告廳  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不是時髦的經濟學課程,也不是實用的法律課程,而是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幸福課。
  • 【家教】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
  •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贏得尊重?還是,享受樂趣……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 賓大教授: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Kenneth Ginsburg,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專長於青少年行為和心理健康。不要用孩子18歲的成就來定義成功我們常常會犯一個錯誤:我們看著眼前的孩子想,他有多麼成功?這樣做的家長往往會過分關注兩件事:快樂或者成績。
  • 【冰點】:哈佛的幸福課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    在一周兩次的「幸福課」上,本-沙哈爾沒有大講特講怎麼成功,而是深入淺出地教他的學生,如何更快樂、更充實、更幸福。
  • 哈佛教授給出四條建議,培養孩子三種能力獲取成功
    作為一個母親,我敏銳地發現,這也是一本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教科書,書中的觀點可以指導你培育出卓越的孩子。克裡斯坦森教授在論述如何經營好家庭關係這部分時,在如何培養孩子這方面特別有新意。他說,要培養孩子獲取成功的能力。教授在書中認為:戴爾曾經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電腦筆記本生產商之一,後來因為頻繁地外包失去了核心競爭力。對於一家企業來說,最重要的能力有三種,一是資源,二是應用流程,三是行為價值取向。這個模型同樣可以應用在對孩子的培養過程當中。
  • 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公開課:幸福課(積極心理學)
    《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公開課:幸福課(積極心理學)》導讀:幸福是什麼?「哈佛幸福課」,值得那些喜歡深度思考的人學習幸福之道,因為,要這樣的人,簡單的幸福,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們成功、驕傲、智商高,常常因為知識而「油蒙了心」,希望他們在探索幸福之路上,能少了很多挫折和彎曲。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感同深受。願上帝祝福您!出人意料,從前年開始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
  •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教授演講: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
    在哈佛大學所有公開課程裡,排名第一的最受歡迎的課程是心理學教授泰勒 ·本 ·沙哈爾教授的《幸福課》。 如果你們睡著了,我不會過去把你們叫醒,因為睡覺也是幸福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 成功人士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如何培養孩子,哈佛大學告訴你
    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成才,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長大以後成功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有這5個特徵,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方法,孩子成功的機率更大。一、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哈佛大學曾經在早年的時候對一千個成年人進行了跟蹤調查,根據他們現在的收入、家庭環境、還有教育水平進行了分析,發現他們的童年時期都有這樣的特徵就是因為這些特徵,才會讓他們在成年以後家庭幸福,收入穩定,擁有相對比較快樂幸福的人生。
  • 「你真棒」最好少說,哈佛教授:不被誇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成功
    我們似乎一直接受的,所謂的正確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要不斷誇獎,不斷讚美,即使是孩子做得不對,也要找到可讚美的地方,好好地誇一誇。可我在讀過了哈佛教授的書籍之後,就不這樣想了,對這種教育方式的態度有所改觀。
  • 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能力
    哈佛大學哲學與組織行為學博士泰勒·本—沙哈爾曾被評選為「哈佛最受歡迎」的導師,他在哈佛大學開設的「積極心理學」與「領袖心理學」皆被入選為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之列。本·沙哈爾原本學習的是計算機科學,但是他和很多哈佛學生經歷告訴他:很多人都在追求各種形式的成功,但內心卻往往不快樂。
  •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6共性」,要在3歲前的兩個性格關鍵期培養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人生是一場無法回放的電影,或叛逆、或幸福、或痛苦都只能經歷一次,對於父母來講,我們更希望為孩子珍藏一份美好的快樂童年時光。童年快樂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也是通往未來成功的重要標記,它將給孩子帶來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