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發了條朋友圈,問了問大家有沒有想要了解的,當時就有一個家長私聊我文章標題的這個問題。
說實話,之前很少跟大家講學區房,因為從小升初的角度來看,學區房的作用並不明顯(原因文末講),大部分都只是起一個保底的作用,並不像幼升小那樣有一錘定音的效果。
如果把學區房拆開來看,一個是學區,滿足家庭的教育需求,一個是房,滿足居住需求。
但結合目前成都小升初,包括幼升小的情況來看,一套房子的教育需求遠遠高於居住需求的情況下,這種才能被稱之為學區房。
那麼學區房的教育需求,從短期目標來看,主要是滿足幼升小和小升初這兩個學段,那麼就主要是看對口小學+對口初中這兩部分內容。
不過如果目光放更長遠一些,或者說是從小升初階段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學區房就主要看對口初中+片區高中。
因此今天我們就從對口初中+片區高中這個角度,來探討一下:買學區房,是買在錦江,還是買在高新這個問題。
❖ ❖
CHAPTER 1
錦江、高新初中學校情況
錦江區:根據2019年小升初劃片範圍表來看,錦江區一共有鹽道街中學、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區)、七中育才(匯源校區)、七中育才(銀杏校區)、七中育才學道分校、田家炳中學、川師附中、十七中、三中、川師附中外國語學校和鹽道街中學實驗共11所初中學校。
高新南區:根據2019年小升初劃片範圍來看,高新南區一共有七初、七初錦城、石室天府、石室天府錦城湖校區、玉林肖家河校區、玉林紫荊校區、高新實驗中學、中和中學、和平中學、大源學校、新源學校、新城學校、新華學校、天府實驗學校(教科院附中)共14所初中學校。
如果只是看數量,那應該是高新區勝出。但考慮到是學區房,肯定也要參考對口初中學校的情況。因此我們把平日家長討論較多的學校拎出來再看一下。
錦江區關注度較高的學校: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區)、七中育才(匯源校區)、七中育才學道分校、川師附中、田家炳中學、鹽道街中學共6所初中學校。
高新南區:七初、石室天府、天府實驗學校(教科院附中)、玉林紫荊校區、石室天府錦城湖校區、七初錦城共6所初中學校。
就我個人感覺來看:錦江區的七水獨一檔,七匯跟七初相當,七育學道又是獨一檔,川師附中和教科院附中、石室天府類似,石室天府錦城湖校區、七初錦城一檔,玉林紫荊和鹽道街中學、田家炳中學類似。
因此,就初中而言,個人更偏向於錦江區一些。
❖ ❖
CHAPTER 2
錦江、高新高中學校情況
關於高中學校情況,這裡我們只參考兩個數據:一是2019年各區中考錄取分數線,二是2019年指標到校數據。
▲ 2019年高新區高中錄取分數線
▲ 2019年錦江區高中錄取分數線
從各校中考錄取分數來看,高新區的高中還是要優於錦江區的高中。
再來看兩個區的指標到校數據(關於指標到校的解釋,大家可以戳這裡查看以往介紹文章,這裡不再詳細闡述)
▲ 2019年錦江區各校指標到校數據
▲ 2019年高新區各校指標到校數據
從指標到校數據,以及收到的消息來看,錦江區指標到校除了會分一部分給自己的初中以外,大部分還是會均勻的分給區內其他初中學校;但高新區的指標到校,大部分都給了自家初中。
也就是說,如果在錦江區就讀,即使沒有在學校對口初中,但還是有比較大的機率享受到區內指標到校名額。
但是在高新區,如果沒有在對口初中就讀(七初除外),那麼能享受到的區內指標名額就會有點少,基本上就是衝刺中考。
綜合來看,雖然錦江區除川師附中外,其他學校的錄取分數跟高新區學校相比,還是有一點點的差距。
但因為有指標到校+本區均勻分配的情況下,即使在錦江區就讀初中,後續還是有一定機會享受到指標到校的名額,避開中考。
但就高新區而言,如果沒有在對口初中就讀,那後續初升高基本就是走中考路線。所以在選擇學校前,也要優先考慮既有初中,又有高中的學校。
❖ ❖
CHAPTER 3
為什麼小升初階段
學區房的作用並不明顯?
(1)因為成都小升初主流學區基本都實行多校劃片,學校也基本都是均衡搭配,有強校的同時,也會配一所相對較弱的學校,比如青二、錦二和高四。
再配合上搖號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可能一個班的娃娃,或者是一個小區的娃娃,既有去牛校的,也有去弱校的。
因此,在小升初階段,學區房並不能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2)只要娃五下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好,再順帶拿個區三好。到了小升初,你就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升學之路,遠比等最後的搖號要更加實際。
因此,在以成績為主導的情況下,學區房的地位就更加尷尬。
(3)最終給出我的個人建議:如果學籍在錦江區,有條件的話可以去錦二買個小套一專門用來掛戶,然後再等最後的小搖號。
因為錦江區今年暫時還沒有任何動靜,所以目前只能說是等搖號。六年級可以更集中在錦江一片or錦江二片。五年級可以擴大到錦江一二三片區,因為五升六有七育學道,建議可以關注一下。
如果學籍在高新區,一方面可以通過成績去到本區相對優質的學校(6所學校有4所都可以通過成績直接敲門);另一方面,也可以購置學區房等搖號。
但如果決定在高新區上初中,那建議戶籍還是落在對口初中對應的片區,這樣初升高還可以享受指標到校。
如果學籍都不在這兩個片區,只是想等小搖號的話。只考慮教育需求,可以優先考慮錦江區,但要兼顧居住需求的話,可以考慮一下高新區。
第一次寫跟學區房(其實只寫了學區,房子都沒怎麼涉及)相關的文章,如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