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成功者——皮亞佐拉

2020-12-14 樂隊街

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成功者

——皮亞佐拉

撰文 / 芮豐

7月4日,是南美音樂教父級人物、著名阿根廷作曲家阿斯託爾·潘塔萊昂·皮亞佐拉(Astor Pantaleón Piazzolla)去世26周年。

皮亞佐拉(1921-1992)

阿根廷人有句話:「阿根廷什麼都可以變,只有探戈不能變!」

在閱讀皮亞佐拉之前,先想一想阿根廷人為什麼說這句話代表了什麼意思。然後您會悟出,皮亞佐拉的民族音樂改革之路遇到了怎樣的難題。皮亞佐拉為何如此重要,而阿根廷人為何從抗議這個改革,到最後稱他為「了不起的皮亞佐拉」。如果稱他為「探戈教父」,相信阿根廷人也會同意這樣的說法!

皮亞佐拉1921年3月出生於阿根廷的普拉塔(Mar del Plata),一般人視他為阿根廷人,但是皮亞佐拉的身體裡,流的卻是義大利人的血液。因為他的祖父是一位來自義大利南方小鎮的水手,十九世紀時隨著漁船來到了南美,在此落地生根。為了增加收入,皮亞佐拉的父親舉家搬遷到了美國,因此對皮亞佐拉而言,美國紐約才是童年的回憶。

皮亞佐拉演奏班多鈕手風琴

皮亞佐拉在美國接觸到許多不同的音樂風格,其中以爵士樂和德國作曲家巴赫(Sebastian Bach)的作品對他影響最深遠,奠定了未來改革的基礎。此外,父親手中的那把樂器,濃濃的鄉愁加上特別的風鳴聲,深深吸引了皮亞佐拉,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在紐約這段期間,皮亞佐拉的父親因為想家,會演奏阿根廷人常使用的班多鈕手風琴(Bendoneo),皮亞佐拉順理成章地從父親那裡學會了這件樂器。後來阿根廷探戈音樂家卡洛斯加岱爾(Carlos Gardel)在美巡演期間,發現了皮亞佐拉的天份並邀請他加入樂團,雖然皮亞佐拉的父親以年紀太小為由,婉拒了這項邀約,不過仍同意在電影《你愛我那一天(El dia que me quieras)》中,為皮亞佐拉安插小角色。

特洛伊羅(左)與皮亞佐拉(右)於1952年的合照,照片中皮亞佐拉露出難得的笑容

十六歲時,皮亞佐拉回到了阿根廷,在小酒館中跟隨阿尼巴爾·特洛伊羅(Anibal Troilo)的樂團一起演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特洛伊羅被公認是最優秀的樂團領班與手風琴演奏者,皮亞佐拉從他身上學到了許多的演奏經驗,技術突飛猛進。

不過,真正開啟皮亞佐拉創作之路的人,卻是波蘭偉大的鋼琴家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魯賓斯坦旅居阿根廷時,皮亞佐拉曾為他創作了一首鋼琴曲,並當面求教。雖然作品並不咋地,但是魯賓斯坦卻對他的音樂才華感到相當驚訝,同時建議他接受專業訓練。

皮亞佐拉重要的藝術導師、鋼琴家魯賓斯坦

由於魯賓斯坦的鼓勵,皮亞佐拉跟隨阿根廷作曲家希納斯特拉(Alberto Ginastra)學習鋼琴、作曲,為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皮亞佐拉也開始自立門戶,先是脫離特洛伊羅的樂團,接著成立自己的樂團,大玩音樂實驗。這段時間,因為他的音樂顛覆了阿根廷人對探戈的刻板印象,引起了衛道人士的抗議。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五年的時間,到了1949年,皮亞佐拉解散樂團並且放棄手風琴演奏,強迫自己離開熟悉的環境,開始研究古典音樂,匈牙利作曲家巴託克(Bela Bartok)和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等人的作品,都是他感興趣的對象。然而此時,他開始對自己感到疑惑,一直到法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求學後,皮亞佐拉才真正格局打開,也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路。

探戈——阿根廷的靈魂之舞

1953年,他以管弦樂作品《布宜諾斯艾利斯》獲得作曲比賽的第一名,除此之外他還獲得法國政府的補助,前往巴黎高等音樂院向納第亞·布朗熱(Nadia Boulanger)學習音樂。布朗熱是當時公認最好的音樂教育家,許多的優秀音樂家都是她的學生。皮亞佐拉來到巴黎曾經隱瞞自己的身分,試圖朝著古典音樂的方向努力。但是,在布朗熱開明的教導下,他幫皮亞佐拉找到了自己,並且給了他寓意深遠的建議:「你的古典音樂寫得很好,但是真正的皮亞佐拉在探戈裡面,不要放棄它。」這句話,影響了皮亞佐拉的一生,也改變了探戈的歷史。

視頻:《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夏》,皮亞佐拉作曲

維爾比耶室內樂團演奏

一年後,皮亞佐拉回到了阿根廷並組了一個八重奏樂團,編制包括了兩把小提琴、兩把手風琴、鋼琴、電吉他、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另外,他還以探戈舞曲的熱情創作結構複雜的音樂,成為「新探戈(Tango Nuevo)」的基本精神。

所謂的「新探戈」是指對舊有音樂的規格化、精緻化發展,運用古典音樂的和聲、配器、曲式和對位技法,讓原本為舞蹈伴奏的音樂,獨立而成演奏曲。因此在和聲上,他參考巴託克、斯特拉文斯基、拉威爾、德彪西和拉赫瑪尼諾夫的語法,並大量使用不和諧音產生新的效果。在配器上,引進小提琴、大提琴等樂器,並貫徹古典音樂的精神,賦予聲部相同的重要性。在曲式上,使用敘事曲、賦格曲、觸技曲、奏鳴曲及彌撒曲等,表現探戈音樂的內容。而對位技法,則讓探戈音樂的格局更為開闊,使原本平面的主調音樂轉為立體的復調音樂。

探戈——阿根廷的靈魂之舞

皮亞佐拉在阿根廷推動「新探戈」時,遇到了很大的阻礙。因為阿根廷人說:「阿根廷什麼都可以變,只有探戈不能變!」一些保守的人士堅稱,皮亞佐拉破壞了他們的傳統。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項革新在歐洲與北美卻大受歡迎。這股力量吹回布宜諾斯艾利斯,在新派人士的支持下,阿根廷人逐漸接受了皮亞佐拉。

值得一提的是,皮亞佐拉的經典作品都是在這段時間誕生的。例如,1959年的重奏作品《再見,爸爸(Adios Nonino)》、1973年的室內樂作品《自由探戈(Libertango)》、1982年的大提琴作品《大探戈(Le grand tango)》,加上長笛與吉他二重奏《探戈的歷史》以及《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等作品,優秀的表現讓皮亞佐拉在世界音樂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此外,他還是第一位以探戈創作歌劇的作曲家,歌劇《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麗亞》是皮亞佐拉和詩人費瑞爾(Horacio Ferrer)合作的成果。

視頻:《自由探戈》片段,皮亞佐拉作曲,馬友友演奏大提琴

簡而言之,在新、舊之間,皮亞佐拉找到了定位,使「社會底層的」、「不入流的」等負面形容,不再和探戈畫上等號。演奏探戈的場所,從青樓妓院、酒館夜店,一躍而成為音樂廳的經典曲目。

民族音樂只有經過改革,才能走向世界,改革則需要一些有膽識、不屈從的高手。俄羅斯民族音樂也走過了類似的發展道路,再想想阿根廷人說的話,探戈真的變了嗎?相信您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視頻:小提琴獨奏《阿蘇爾河畔的探戈》,皮亞佐拉作曲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樂隊街》

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署名!

相關焦點

  • 班多鈕手風琴與皮亞佐拉的新探戈音樂會演後談在集美舉辦
    體會探戈音樂的經典之美 「集美文藝講堂」舉行班多鈕手風琴與皮亞佐拉的新探戈音樂會演後談10月5日,「集美文藝講堂」第92期「班多鈕手風琴與皮亞佐拉的新探戈音樂會演後談」在廈門嘉庚劇院舉行。本次活動以皮亞佐拉和他的新探戈為主題,邀請OUR TANGO樂團與中國權威探戈學者歐佔明先生 ,為觀眾帶來一場內容豐富的班多鈕手風琴與皮亞佐拉的新探戈音樂會演後談。OUR TANGO樂團是中國首支以演繹皮亞佐拉新探戈音樂的職業探戈樂團。「班多鈕一直被認為是探戈音樂的靈魂所在,作為手風琴家族裡的一員,班多鈕發明於德國,最開始被當作教會的活動管風琴,是演奏宗教音樂的樂器之一。」
  • 阿根廷探戈大師皮亞佐拉首部中文傳記發布
    青年演奏家現場演奏皮亞佐拉名曲《自由探戈》。新華社記者孟宜霏攝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記者孟宜霏)柔情中帶有力量,悠揚裡傳遞出抗爭,被稱為「新探戈之王」的阿根廷作曲家、班多紐手風琴演奏家阿斯託爾·皮亞佐拉的首部中文傳記《皮亞佐拉》近日在北京發布,為中國樂迷了解這位探戈大師提供了全新視角。
  • 對話音樂節總導演黎冬:讓呼倫貝爾成為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搖籃
    對話音樂節總導演黎冬:讓呼倫貝爾成為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搖籃在百度上打出「黎冬」的名字,有一條有關他的報導特別吸引人眼球:《音樂人黎冬賣房籌錢百萬創辦專列上的音樂節》。
  • 《尋韻山水澗》民族音樂走向國際,國韻悠揚上線海外
    《尋韻山水澗》民族音樂走向國際,國韻悠揚上線海外最近有一首中國民族特色的專輯音樂尋韻山水澗經過中國演藝協會推出這首歌曲,登陸了很多國際的平臺,讓中國的音樂走向了國際市場,同時也讓國際人民領略到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旋律。
  • 探戈VS.民謠:哪個才是阿根廷的民族音樂
    在阿根廷的對外宣傳之中,探戈當之無愧是阿根廷的民族音樂。但當你走向內陸省份和鄉村,探戈音樂突然變得稀少了,耳邊響起的是草原上的高喬民謠,還不時夾雜著印第安語用詞,你會產生迷惑,代表阿根廷民族的音樂究竟是探戈還是民謠呢?
  • 成功者的走向 ——讀《選擇決定一生》(附封面)
    選擇就是走向,走向就決定了人生的目標和結果。審視探研成功者當初的選擇和走向,無疑會為我們提供一種參照和榜樣。  毛澤東當年如果不輟學鬧革命,這個世界上也許多一個師範生、多一個教授、多一個書法家、詩人,可是,就少了一代偉人,就影響著一個時代的變遷;哥倫布如果當初不選擇出海遠洋,就不會發現中美洲和南美洲;釋迦牟尼如果不放棄王宮選擇精神的皈依,世界上就少了影響巨大的佛法教育……  當我捧讀濟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選擇決定一生》這本書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確的選擇不僅將改變人的一生
  • 用這份「古典音樂地圖」,讓耳朵暢遊世界吧!
    作為捷克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斯美塔那用自己對祖國最真摯的情感,創作了感動世界的旋律!交響詩《我的祖國》中的一曲「沃爾塔瓦河」,歌頌了捷克著名的母親河沃爾塔瓦。
  • 民族音樂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
    music)又稱民族流行音樂(Ethno pop),可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樂,它是民族音樂走向國際音樂市場後形成的一種音樂類型。日前,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借中國文聯首屆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文藝骨幹(舞臺藝術)研修班的機會,特邀請世界音樂與獨立音樂廠牌北京戰馬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劉釗、杭蓋樂隊的隊長伊立奇與來自少數民族地區舞臺藝術領域的文藝人才進行對談,包括民族音樂樂隊的創作方法、音樂公司選擇樂隊進行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等內容。
  • 《相約北京》賞史詩歌劇 嗨唱世界流行音樂
    時世變遷,回到義大利的馬可懷著對東方的眷戀,記述了這段傳奇的經歷,成為一部對世界影響深遠的史籍。波瀾壯闊的史詩格局,盪氣迴腸的愛恨情仇,彰顯了絲綢之路的文化價值和人文風採,其主創團隊來自世界各地,正是中西攜手合作的縮影。
  • 庫客音樂十周年:古典音樂走向未來 讓藝術創造價值
    庫客十年,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同時融入新的技術與科技,在各種變數中尋找與音樂共同演變的新方式。古典音樂走向中國 搭建優質資源平臺與藝術直播平臺庫客音樂從2007年開始引進世界古典音樂版權,作為一家專注於古典音樂與高雅藝術的公司,一直以來致力於古典音樂的普及和推廣。
  • 閆永強和哈拉木吉選擇留下,《明日之子》是民族音樂走向流行的開端
    在臨走的瞬間,他打電話給老師,老師告訴他——身為民族音樂人的身份,很少有人能有這個機會,在這個舞臺上。放棄了有點不值。 最終,哈拉木吉還是決定留下了,為了音樂也為了夢想。
  • 北大青鳥音樂集團力推中國音樂走向國際市場
    2011年初,深圳國家音樂產業基地製作了具有中國民族音樂特色的世界音樂演唱會《中國的聲音》轟動了坎城音樂博覽交易會,主打的山人樂隊和HAYA樂隊均獲得大量海外商演機會。5月份深圳第7屆文博會期間,北大青鳥注資入主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深圳園區,並邀請了12個國家的音樂機構前往深圳舉辦《中國的聲音》全球招商會,成效顯著。  今年春節期間,北大青鳥音樂集團攜旗下合作藝人的版權作品和八大音樂節品牌再度亮相2012MIDEM坎城音樂博覽交易會,與世界各地音樂產業同仁互通有無,進一步擴大中國音樂走向世界的產業通路,成為中國展區最大的亮點。
  • 當代影視音樂作品的民族氣質
    影視作品中若採用了契合本民族審美取向和民族心理的音樂元素,則會表現出獨特的民族氣韻和精神氣質,並使作品所要傳達的意蘊得到升華。縱覽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影視作品,可以看出有很多影視音樂成功地將中國的民族音樂元素創造性地運用,形成獨具中國氣韻的影視音樂經典。具體來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更好地用音樂傳達出了民族氣質。挪用——移花接木挪用是影視音樂創作的主要藝術手段之一。
  • 北京本周音樂演出推薦:有音樂劇《鐵達尼號》,還有彩虹合唱團
    英文原版音樂劇《鐵達尼號》獲獎無數,曾在第51屆託尼獎頒獎典禮上一舉奪得五項大獎,包括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劇本、最佳配樂、最佳編曲及最佳舞美設計。「它」來北京了!託尼獎史詩音樂劇《鐵達尼號》#推薦理由#英文原版音樂劇《鐵達尼號》獲獎無數,曾在第51屆託尼獎頒獎典禮上一舉奪得五項大獎,包括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劇本、最佳配樂、最佳編曲及最佳舞美設計。
  • ...英譯本出版:土家族「百科全書」煥發新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水流急,浪濤濤,乃登天之道」——原始而粗獷的湘西世界,深深隱藏在土家族傳統的梯瑪神歌與擺手歌裡。2018年11月,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土家族主要典籍英譯及研究」的支持下,在中南民族大學項目團隊的努力下,歷時四年,民歌集《梯瑪歌》(漢英對照本)與《擺手歌》(土家語、漢語、英語對照本)譯製完成,並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發行。
  • 民樂一旦發燒,能燒盡世界|百利《發燒榜》CD,中國民族音樂頂級發燒...
    中國民族音樂歷史悠久,表現形式亦極其豐富,而今常用的樂器已達兩百多種。 在經歷了現代文明的洗禮後,如今中國民樂正在與西方音樂的碰撞與交流中飛向世界的各個角落。用現代音樂手法再現中國民族音樂的精髓,在唱片界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創意。
  • 淺談發現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
    淺談發現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在民族音樂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流行音樂中民族音樂的因素來更好的弘揚民族音樂。流行音樂中有哪些民族因素,又如何運用這些因素,這些因素對民族音樂的教學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目前社會上流行音樂大行其道,而民族音樂卻處在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學生在學校裡每天耳濡目染的全部都是各式各樣的流行音樂。但在多元文化的世界背景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何讓遠離學生生活時代的民族音樂接近學生;如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欣賞民族音樂;如何將民族音樂更好的教授給學生,能否運用流行音樂的因素與民族音樂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在一種索求而不是被求的情況下吸收民族音樂的知識。
  •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團長關峽:什麼是中國民族歌劇音樂
    原標題:什麼是中國民族歌劇音樂   何為中國民族歌劇?我以為,就是用中國民族唱法演唱的,將中國的戲曲和民間音調融匯、升華、發展出的審美樣式,這是一種用母語歌唱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的舞臺藝術樣式。   何為中國民族唱法?我以為,就是從民間唱法到民間唱法糅合戲曲唱法,再發展到結合了科學發聲之後的一種唱法。
  • 一個痴迷於中國民族音樂的樂人——記關乃忠的音樂生涯
    1956年關乃忠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指揮專業,時年17歲。  以赤貧開始人生的又一旅程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實際是一場浩劫,1976年雖然打倒了「四人幫」,但是極「左」思潮並非能夠在一朝一夕肅清。1979年關乃忠已經四十歲。他對音樂已形成了自己的認知和感悟,在當時的環境下卻難於自由地發揮出來,於是想換一個環境。
  • 《天籟之聲》迎巔峰盛典 高舉民族音樂傳承大旗
    降央卓瑪   搜狐娛樂訊 大型民族音樂真人秀《天籟之聲》秉承傳承文化經典,創新民族音樂的理念,匯聚十五位民族音樂人,紮根於民族文化,以世界音樂為目標,為傳統民族音樂注入現代元素,賦予其國際化視聽感,開創了音樂類綜藝創新發展的先河,也為整個音樂類綜藝舞臺帶來更為豐富的創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