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CFO在職能上的拓寬和提升,使得這個崗位上的高管更容易走向臺前,挑起公司的大梁。
1/5CEO出身於CFO
近些年,CFO的工作職責趨向於「廣譜化」,與五年前相比,除了資金管理和納稅籌劃這些由於中國經濟結構中的固有問題導致CFO不得不高度關注的兩個環節外,內部控制、全面預算管理、投融資、戰略成本管理,甚至信息化環節都成為當前CFO們發揮主導性的領域。
說到知名的CFO,不得不提起聯想集團原高級副總裁兼CFO馬雪徵,她曾因主導聯想與IBM個人電腦部的併購案而名聲大噪。對於CFO的職責轉變,她曾表示,傳統的CFO就是會計、帳房先生,而現在則大不一樣,最重要的是CFO能夠從財務角度對公司戰略有所支持,在這個過程中,CFO首先是要積極地參與,並提供建議性的方向和角度。
正如馬雪徵所說,在中國當前的商業環境裡,CFO所需承擔的任務和挑戰越來越呈現多元化趨勢。因此,CFO的角色也逐漸從幕後走向臺前,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人物,甚至是創造企業價值的引領者。
「我覺得財務人員應該放在公司『副駕駛』的位置,這樣就能時刻提醒企業在『行駛』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巨力集團副總裁兼CFO徐向榮如此表示。
只要稍微回顧全球商界,我們就會發現,無論是危機關頭「救火」,還是直接順利升遷,CFO接替CEO的案例都屢見不鮮。新浪董事長曹國偉、天貓總裁張勇都從CFO起家。事實證明,一名優秀的CFO已經成為競爭總裁/CEO最有力的候選人之一。
麥肯錫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英國和美國有五分之一的CEO曾經擔任過CFO。而在其他歐洲國家和亞洲地區,比例也在5%~10%之間。英國《財務總監》雜誌的一項調查表明,在財富100強企業的CEO中,有20%曾擔任過CFO。
如何成為CFO?
金融財務類的畢業生比比皆是、金融財務類的從業人員比比皆是、而上升到金融財務類的高級管理者數量就開始驟減,稱得上是CFO(財務長)的,那就更是鳳毛麟角了。那芸芸眾生的財務從業人員與財務管理者如何使自己快速地在專業領域具有競爭力,成為CFO的最佳人選呢?有很多人盲目跟從了「MBA」「EMBA」浪潮,成為激流勇進的一員,到頭來至多從財務管理者化身為職業經理人或高層管理,在自身專業沒有得到針對性提高的情況下,便很快又走到了另一個職業生涯的瓶頸。中國人流行一把抓,而外國人更專注於專業再升華,因此財務管理者期待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成為CFO並繼續向上發展,選對進修課程是至關重要的。在國外,在職的金融財務管理人員想成為CFO的拍門磚叫做——EMFM(Exeutive Master of Fanacial Management),專業的金融財務管理人士必讀課程,遠比EMBA更具針對性,更具專業性。長江商學院的院長項兵先生就是MFM的畢業生。該課程的含金量可見一斑。
從CFO升職為CEO
CFO成為CEO,雖然看起來只是加上一「橫」,但其意義卻截然不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如此之多的公司會如此信任地將「帥印」交給公司的CFO?正如一位觀察家所言,他們之所以能夠從CFO升任CEO,幾乎無一例外地具備這樣的條件:有作為公司戰略參與者的素質;有較強的領導力;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勤奮的工作態度等。其中「作為公司戰略參與者」尤為重要,既要求了CFO的專業素質也要求了宏觀運營的調控能力。
作為對於自己職業發展道路有期待的有志青年一定要把握自己的研修和專業方向,成功走上高管之路,切莫成為「萬金油「,最終徒勞無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