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課程改革四十年

2020-12-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簡介:郭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 100087

  內容提要:課程領域的改革開放四十年幾乎就是課程改革的四十年。以二十年為界,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即實驗探索課程發展內在規律的階段與課程改革全面展開的階段。前一階段主要以學校的改革探索和國家課程方案的改革調整為主,後一階段則主要表現為「新課改」的全面展開與反思深化。四十年課程改革有成果也有失誤,其間積累沉澱的課程改革基本經驗,如實驗先行、專家支持、行政力量動員等,具有重要價值。

  關 鍵 詞:課程改革 思想解放 實驗探索 基本經驗

  標題注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教學活動機制與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研究」(18YJA880020)。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8)06-0001-08

  一、「兩個」二十年:探索與發展

  1.實驗探索課程發展內在規律的二十年

  1978年1月18日《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頒發,「規定了中小學的任務、學制、制訂了教學計劃的基本原則、『主學』『兼學』的安排、活動總量、課程設置等」[1]。標誌著被「文革」十年中斷的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重新走上正軌。

  1978年至1998年,是課程改革及課程論研究的重建期、探索期,也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時期,為我國的課程改革實踐及課程論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後二十年課程改革的許多思想和做法都能從這裡找到源頭和根據。

  這一時期的課程改革,主要聚焦在課程實踐提升與課程理論建設。例如:教育部(國家教委)圍繞著國家統一的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調整與研製而帶動的課程結構改革(從1978年的教學計劃至1997年的兩省一市高中課改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圍繞著教材編寫質量提升而帶動的課程改革研究,課程論學者對國外課程改革及課程研究的引介評論,學校教育實驗改革對課程體系的促動與變革等,都是如此。這一時期,課程理論從實踐中來,向著實踐改進的目的去,沒有眾多繁雜的理論流派,但有對真實問題的關注與解決。正是這一時期的改革與研究,為我國新時期課程論的重建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形成了我國課程改革的基本設想、基本方案。

  2.課程改革全面展開的二十年

  1998年至2018年是第二個二十年。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頒布,提出將於2000年初啟動「新課改」。2001年6月8日,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印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7號),「新課改」正式啟動。可以說,從1998年底開始,中國的課程改革與課程論研究,雖然延續著前二十年的研究主題與改革實踐,但又有所不同,相對自成一體。這後二十年,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期,也是教育行政力量全面介入的時期。與前二十年相比,呈現出巨大的變化:課程改革由少數學校的先鋒探索實驗變為幾乎每一所學校的普遍實踐;課程語彙由少數學者的專業術語變為每一位校長、教師、教研員的共同話語;課程理論研究從學者的工作轉變為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轉變為以課程創特色的學校行動;課程論研究則進入到多種理論流派交織、爭辯的時期。

  這後二十年,是中國課程論獲得重要發展的時期,是課程改革由理論到實踐全面展開的時期,也是一線教師課程意識增強並轉化為自主課程行動的時期。

  二、四十年課程改革的主要歷程與關鍵事件

  改革開放早期,我國學者就對國外課程理論與課程改革多有譯介,尤其集中在反映理科課程改革以及如何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上。例如,「英國和美國中學物理課程研究簡介」[2]「日本戰後中小學的課程改革」[3]「布魯納的課程論」[4]等。這與當時我國各領域追求科學技術進步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

  改革開放以後,教學秩序重上正軌,課程改革成為釋放學校活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借鑑國外課程改革的經驗教訓來思考我們的課程與課程改革就非常必要。這一時期,引進譯介了多部影響我國課程理論研究與教學改革實踐的學術著作。如布魯納的《教育過程》①、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5]、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6]。20世紀70年代末期起,人民教育出版社陸續編輯出版《外國教育叢書》數十種,其中有影響較大的《中小學課程和教學》(1980年出版);1985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率先出版了一套《課程研究叢書》,其中有英、美、日、蘇課程論著作,包括丹尼斯·勞頓等的《課程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比徹姆的《課程理論》[7]等。

  改革開放後第一篇具有啟發意義的課程改革譯介文章是1979年發表的「西歐北美課程改革的方法」。四十年後回頭看,這篇文章似可看作中國四十年課程改革的預測篇。它談到的課程改革與文化傳統、社會風尚以及教育制度的關係,課程改革的實驗法與傳統法各自的優劣以及對課程改革的深謀遠慮的思考,都值得再次溫習。例如:「課程改革不是一件孤立的事物。它與一國的文化傳統、社會風尚和教育制度密切相關。」[8]「每一個國家的課程改革負責人……要審時度勢,衡量課程的內容、結構、教材、教法與使用對象、年級、學校、學制等關係,特別是要衡量可以使用的人力財力和要求達到的目的之間的關係,有選擇地採用一種或多種方法模式進行改革。」[8]「課程的改革,千萬『不要被即興創作和實用主義所誘惑;一種真正的革新蘊含著深謀遠慮的意圖,構思清晰的目的和堅定不移的決心,以期帶來深刻而持久的改進』。」[8]等等。

  譯介國外經驗為的是展開自主的改革探索。

  1.教材改革的歷程與主題

  教材建設與改革,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也可以說是課程改革的最終落腳點和具體體現。無論是前二十年還是後二十年,教材改革都是繞不過去的重點難點。前二十年,提升教材質量是改革核心,後二十年,「教材多樣化」是政策重點。關於教材編寫、審定、選用的政策,關於教材地位與價值的認識,關於教材的深度、廣度與難度,教材的結構與組織等等問題,都是研究與改革的重點。

  我國教材相當長時期內是「一綱一本」,教材是課程的核心載體和教學的根據。20世紀80年代的課程改革,最終落實、體現在教材(課本)上,並依據教材(課本)來反觀課程的適切性。教材多樣化的研究與探索在改革開放以後逐漸開始,到2001年「新課改」開始,「一綱一本」的局面被最終打破。

  1988年,根據九年制義務教育要求,國家教委制訂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編寫規劃方案》,並經會議討論後於8月正式頒發。《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編寫規範方案》「正式確立了『一綱多本』及『多綱多本』的教材改革方向」[9],提出要「把競爭機制引入教材建設,通過競爭促進教材事業的繁榮和教材質量的提高。鼓勵各個地方,以及高等學校,科研單位,有條件的專家、學者、教師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教育方針和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編寫教材。在教材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體現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層次」。義務教育教材的「8套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舉辦中國社會科學四十年論壇暨《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
    光明網訊 2018年12月28日,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北京大學舉辦中國社會科學四十年論壇暨《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首發式,論壇由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組織。
  • 北京大學《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出版發行
    叢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社會科學的發展歷程和經驗,回顧和梳理了社會科學四十年的付出和收穫。《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按照2018年學校寒假戰略研討會安排,社會科學學部啟動此叢書項目。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
    「第九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  暨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講壇(第五屆)學術會議綜述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在四十年的滾滾浪潮中,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迎來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新時代,與此同時,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既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肩負著更為重要的使命。如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謀劃、推動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的發展,是每一位學人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 何立強:親歷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不久後,何立強到訪汶川災區。受訪者供圖中國日報網11月23日電 中美強基金會(US-China Strong Foundation)主席兼執行長何立強(John L. Holden)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在學習中不斷發展,如今其他國家也應該向中國借鑑經驗。1974年,何立強第一次來到中國,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訪問。
  • 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
    柳河縣孤山子鎮明德小學 孫海英我出生於六十年代末期,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剛剛步入少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正好也是我們這一代成長的過程。彈指間,迎來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光輝慶典。四十年,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我國從農村到城市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過程,跟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一步一步走過來,是改革開放的經歷者、參與者、受益者和見證者。如果有人問我對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感受,我要說:「改革開放四十年,日新月異四大步!」改革開放初期,我還是一名小學生。
  • 宿松:四十年改革創造「宏富」生活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四十年前,中國改革從農村開始破冰,從「包產到戶」解決溫飽,到真正讓農民走上奔小康的道路;四十年後,鄉村振興戰略的正式提出,標誌著中國農村改革正式進入了新階段。環境的變化、生活的變化、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交通、教育、醫療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也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紅利。今天《改革開放四十年獲得感》專欄帶你走進宿松縣許嶺鎮宏富村,感受改革四十年來的滄海桑田和發展變遷。吳東菊一家以前是住在老村莊點,住的是低矮破舊的房屋,出門是泥濘小道,到處都是破牆爛壁。自從16年搬到中心村,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小洋樓和寬闊的水泥路。
  • 經濟學家蔡昉新作《四十不惑》細說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驗
    新華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 王志豔)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間,中國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改革開放為何能成功地推動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經濟正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未來又將走向何方?近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推出新作《四十不惑: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驗分享》,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了梳理。「30年叫做一代,治理國家者施行仁政,解決民生問題,30年是一個可以初顯實效的時間區段。」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前景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1]「要下大功夫總結和運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2]本文擬對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前景進行分析探討。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20周年研討會召開
    圖為「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現場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常紅)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8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
  •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丁香花開綻放新時代
    《丁香花開》,不僅是一次課程改革成果的展示,也是全國第一部原創英文歌舞校史劇。歷史是深沉的教育,歷史是崇高的洗禮。這部劇是清華附小基於五大核心素養所進行的「1+X課程」改革的綜合體現;這部劇更是清華附小「兒童站立在學校正中央」「兒童站立在舞臺正中央」理念的體現。
  • (原創下)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1978-1988年的探索試階;1988-1998年在全國逐步推開和深化階段;1998至今實行的住房分配貨幣化,建立住房保障制度階段。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簡稱醫改。2016年8月31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7個自貿區。
  • 改革風吹四十年——同題詩賡和活動獻給「奮進中的祖國」
    40年前的12月18日,具有劃時代、裡程碑意義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會議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和「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路線,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幕……40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40年風雨同舟,40年披荊斬棘,40年砥礪奮進,中國共產黨引領全國各族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
  • 企業發展對於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重大貢獻和意義
    1793朱寧從1978年的冬天出發至2018,中國經濟蓬勃而發,走過了波瀾壯闊的四十年。四十年間,企業和企業家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他們創造了天量的社會財富,也推動著經濟和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企業家們對商業文明和商業倫理的堅守與傳承,則讓這一艘經濟巨輪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本屆觀察家年會的主題是行穩致遠。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也取得了累累的碩果。下面是一些不錯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與作文範本,僅供參考。相關新聞:<<<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一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 贈書 | 蔡昉:四十不惑——從中國改革開放可以學到什麼?
    引言《中國奇蹟背後:改革的邏輯與學理》 蔡昉 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6月當人們說起中國經濟改革的起始時間,一般都是籠統地說20世紀70年代末或80 年代初。以兩個標誌性的事件發生的時間點為準,應該說中國經濟改革始於1978年。
  • 周海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近代史資料的整理與出版
    相比於中國古史而言,中國近代史的資料向來給人以卷帙浩繁甚至無邊無涯的印象。陳寅恪即謂,「近現代史,文獻檔冊,汗牛充棟,雖皓首窮經,迄無終了之一日,加以地下地面歷史遺物,日有新發現,史料過於繁多,幾無所措手足」。不過,倘若以一般研究者能夠閱讀和利用作為標準,近代史資料在數量和規模上大幅度超越古史卻差不多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事情。
  • 改革開放四十年 感悟姜堰話變遷
    四十年來,經過了五次變革:從茅草房到磚木結構的紅平瓦房,從平瓦房到封七至十一道簷的小青瓦房,從小五架梁到跨五架,從跨五架梁到二層樓房,從磚木結構兩層樓房到到磚砼結構三層連體式別墅。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政策,改變了時代,改變了人生,改變了人們千百年來的習俗。人們不管生男生女都一樣了,社會的保障體系走進了千家萬戶。我所在的村,土地換社保,老了不愁了,社會保障機制為年老者安享天年免除了後顧之憂。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回眸中國海誠製漿造紙四十載徵程
    偉大的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波瀾壯闊的四十年徵程,中國的製漿造紙行業也在順應改革開放大勢的進程中實現了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根本轉變。每當製漿造紙人道說起製漿造紙業這四十年的「華麗轉身」,「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國輕工業上海設計院,以下簡稱中國海誠)必定是一個會反覆提及的名字,因為它不僅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漿造紙業壯大發展全過程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更是引領產業技術革新,創新產業運作模式,助力「中國製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開拓者和踐行者。
  • 必維榮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檢驗行業領軍企業及貢獻人物兩項大獎
    北京2018年1月22日電 /美通社/ -- 1月19日,「2018中國改革創新與誠信建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必維國際檢驗集團(Bureau Veritas,以下簡稱「必維」)榮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檢驗行業十大領軍企業」,必維高級副總裁,大宗商品及工業與設施事業部大中華區總裁王洵先生因其在測試
  • 2019廣東省考申論素材:改革開放四十年 精彩表述記起來
    2019廣東省考申論素材:改革開放四十年 精彩表述記起來 2019-01-04 09:46:14|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