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私塾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教育階段?

2020-12-19 洋芋札記

私塾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私」和「塾」。

題目裡提到了私塾,是某個教育階段。那麼「塾」字指教學場所,就非常正常了。「私」就是指「塾」的性質是私人的。

因為私塾是由早期的「塾」發展而來。《禮記》記敘西周學制的時候提到: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這裡的「家有塾」,並不是真的指一家,只是說比「黨」小的行政單位——「閭」,它的教學組織就叫做「塾」。這時候「塾」,還是國家教學體系裡面的,性質可以是公有的。

在春秋時期私人性質的「塾」就已出現,但是一直到近代,「私塾」這一稱謂才被正式確定下來。

在古代,私塾的發展過程中曾有學塾、鄉塾、家塾、教館、書房、書屋等形形色色的稱呼。比如說,塾師在自己家中開辦的學館通常叫書屋;地主、商人等富裕的人家聘請塾師到自己家裡來教授一兩個人,教學的場所通常叫做書房;如果教學對象的數量比較多,通常叫家塾。

而相對這私人性質的私塾,還有相對集體一點公塾。一般是用祠堂、廟宇的地租收入或某人捐獻財物興辦的,通常也叫義塾。

塾師,私塾的老師,多數是落第不中的秀才,也有用通過了縣試府試但還沒有功名的童生的。書塾的學生年齡段可以有比較的大的差異,年紀小的只有五六歲,而年齡大的則可以有二十歲左右的,但是主要是兒童為主。畢竟私塾的目的是為了啟蒙,教學材料也主要是「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或者用《千家詩》替換《千字文》。這些書蘊含的道理相對基礎,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人認字,其次才是一些基礎知識。

換成現代的劃分標準幼兒園,即小學的低年級主要的目標是認字,高年級也只是稍微學一點的基礎性的學問。從這個方面這些來說,古代的私塾相當於我們現在幼兒園,小學。

但是二者差異也明顯的,比如說現在的人小學是義務教育,政府出錢,而私塾則是私人性質。社會資源分配不夠合理。

但是私塾的功勞也是不可忽視的,雖然私塾主觀上是為了少數人而設立的,但是它在客觀實際上,作為鄉間啟蒙的基本形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補充了官學,對於文化的傳承和人才的培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代私塾與現代學校有何區別?私塾的學童比現在的學生輕鬆嗎
    古代人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家庭與宗族,唯有立志於進仕途者才會到正規的學校裡去接受教育,這樣的專門場所就是古代的私塾。私塾是私學的一種,是中國古代社會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私塾是古人求學之地,什麼人可以當私塾教師?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要讀書就得到學校,古代並不像現在公立學校四處可見,隨便走進一所學校就能上學古代的學校,謂之私塾,是由教書先生開辦或許一些大富人家出錢開辦私塾請老師給本族子弟上課的學校。那麼誰才有資格成為私塾裡的老師呢?他們又是什麼學歷?
  • 在古代,進士、舉人以及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視教育,一部分原因是為朝廷選拔有力人才,另一方面是因為讀書確實可以為自己謀一條不錯的生路,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 古代教育機構私塾,培養人才的搖籃
    在教化民眾、安定社會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開啟了中國古代基礎教育階段免費的新風尚。私塾曾培養出王國維、郭沫若、毛澤東那樣的文化大家,也培養過曾國藩、蘇軾等社會精英。隨著近幾年國學熱的興起,私塾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蒙學教材和教育宗旨為大眾津津樂道。
  • 古代所說的窮酸秀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放到現在絕對是精英
    雖然古代的不少文學作品裡常常嘲諷"窮秀才",但是秀才實際上無論是考取難度,社會地位都不可低估。要成為一名秀才,需要通過縣試、府試、省試三場考試,難度相當於現代考取博士。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諸州每年各舉薦秀才一名,意為優秀人才。
  • 古代的秀才是不是相當於現在的高中生?
    而反觀古代,我們以清朝為例,清朝當時的總人口大約為2億左右,而秀才僅僅有46萬人。古時候的科舉考試競爭要比現在更加的激烈,科舉考試沒有年齡的限制,再加上每三年才開考一次,所以經常會出現老少同場的情景發生,其中一些老人早已滿頭白髮,但即使這樣最終未被錄取也是常有的事情。
  • 不一樣的教師節丨古代教書先生工資高不高?了解古代的私塾制度
    一、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古代私塾,一般是3-18歲的學子上課之所,也被稱作為「蒙學館」,即啟蒙教育階段。到了18歲以上(也有15歲開始的),學子們開始考取童生,考上童生之後,才有資格考秀才。因此,在各縣,官府都會設立「縣學」,主要針對年齡在15-50歲左右的童生,這段時間的學習,已經不是「私塾」模式了。
  •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論古代私塾的由來,強調教育的意義
    一個國家的實力可以從當時青少年的狀態看出,也可以從每位少年的受教育程度看出。在我國古代,上到達官權貴,下到貧農平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面對這樣的現象,古代人們創辦了名為「私塾」的學堂,以此來傳授知識,解答疑惑,提高每位少年的受教育水平,以此為國家增添人才,進一步提升國家的實力。
  • 古代的秀才、舉人、貢士和進士大概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秀才、舉人、貢士和進士在古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我覺得大概分別應該對應著現在的專科、本科、碩士和博士。
  • 古代的學校與現代學校有什麼不同之處?為何現在卻提倡教育改革?
    古代的學校和現在的一樣嗎?為什麼現在提倡改革教育呢?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一則通知,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並對大學的學生進行嚴格要求,而目前我國有許多高校,那麼現在的學校和古代的一樣嗎?而在歷史的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的出現了私塾,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老師,而且私塾的地位也有所不同。
  • 中國古代的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說是博士也不為過
    在父母的那個年代中(60年代)沒幾個人能上得起學,小學還未畢業就輟學回家幫忙農作,還未成年就外出打工拼搏;而在古代,上學更是普通人遙不可及的夢想,要說到古代狀元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我先告訴你一組數據:有歷史相關記載的狀元從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一共只有592名。這也說明了考上狀元有多難!
  • 「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說出來別不信,原來我們被電影騙了
    古代有錢人會把年幼的孩子送去私立學校,也就是私塾上學,學生的年紀一般是5歲-20歲左右。私塾老師大多是落第秀才或者老童生擔任,教學生學習「方塊字」,等教會了1000個字再來教《三字經》這類淺顯易懂的啟蒙讀物,之後才正是步入學習階段,教「四書五經」,學生們要將5萬字左右的私塾全部背完。
  • 古代私塾是如何授課的?漫談古代私塾辦學模式的現代價值
    私塾教育一、古代私塾的變遷和教學內容《禮記·學記》記載:"古之教者,家有塾,術有序,國有學"。西周時期私塾的重點不是教育,而不是大門兩側的大廳,人們可以坐在那裡品嘗新鮮的成熟水果。這樣,從遠古時代到現在,私立學校的教學內容一般都是按照慣例確定的。教授的老師包括才華橫溢的學者,落第的舉人,以及當時所有權一定聲譽的人(例如鄭板橋,蒲松齡等),和覺得自己年齡大要回鄉修養的人,私立學校監管的規模取決於這些教師的才能。
  • 夢回古代,古代學子每天在私塾幹嘛?
    導語私塾是古代的學校,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直到民國末年,私塾再也承擔不了新時代的新教育,這才被迫退出歷史舞臺。我們將&34;成為古代的學校,是因為這裡是學生啟蒙、學習的地方,不過,雖然我們將私塾稱之為&34;,但是,從兩者的實質上來看,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至少,在所教授的課程上,兩者就有很大的不同。那麼,當現代的學生在苦兮兮地做著永遠也做不完的試卷時,古代的學子們又在過著什麼樣的私塾生活呢?
  • 「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說出來別不信,原來我們被電影騙了
    古代有錢人會把年幼的孩子送去私立學校,也就是私塾上學
  • 明古今之變,究教育之道——談古代私塾的蒙學、識字、常識與訓詁教育(文字+視頻)
    明代學者呂坤在《社學要略》中就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義理。」(徐梓、王雪梅編:《蒙學要義》,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第55頁。)這樣,中國古代蒙學教育就形成了主要包括識字教育、常識教育、倫理思想教育、詩文教育以及禮儀訓練在內的比較完整的一套系統。
  • 現代學校教育為什麼比不上以前的私塾教育了?
    民國正式以國家形式將學校教育定為基礎教育,分初小三年,高小四年,初中、高中各三年,高等學府三至四年,醫學生專科三年,醫本五至九年。私塾逐漸改為學校。中國人的素質得以快迅提高。新中國成立後教育在形式上基本以新式學校方式保持了民國的基本體制,並以九年義務教育法(法律)推廣小學到初中階段的基礎教育。但不幸的是文革十年,摧殘了教師,教育斷層。
  • 古代私塾有「年級」和「分班」嗎?
    有沒有像現在這樣小學、中學、大學對應的級別?2.還是說,它只能滿足「九年義務教育」,學生最終還得進入官學系統,才有資格考試?3.先生怎麼帶班?是自始至終,還是三年一屆?4.它教什麼,教材有哪些?私塾產生於春秋時期,除了秦朝曾短暫停廢,2000餘年延綿不衰。新中國成立後,逐漸消失。私塾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它重要,因為南宋之後,地方官學逐漸有名無實。青少年讀書受教育,除了在義學之外(也稱義塾,以祠堂、廟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興辦),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辦的學塾裡。過去並沒有「私塾」的叫法,是現代人為了區別官學而定的稱呼。
  • 我國古代的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現代人根據自己受教育的程度,準確來說就是自己上學的層級,可以分別出不同的學歷,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不等。 同樣,在我國的古代也有著一套類似的學歷體系,只不過他們的學歷不叫現在的名,獲取的方式也不一樣。
  • 古代進士舉人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層次的人呢?你知道嗎?
    科舉制度建立於隋朝,廢止於光緒年間,現在大部分人在古代是能拿到俸祿的哦,來看一下你到什麼級別了。秀才秀才由院試(童試)選拔而來,相當於現在的小學升初中,只是古代文盲較多,有些童生年紀比較大,甚至有五六十歲還在考秀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