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泡饃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他要了五分錢的一碗湯麵,喝了兩碗麵湯,吃了他媽給他烙的饃。……儘管飯鋪的堂倌和管帳先生一直嘲笑地盯他,他毫不侷促地用不花錢的麵湯,把風乾的饃送進肚裡去了。」這是柳青在小說《創業史》中寫梁生寶去渭河上遊太白山下買稻種時在小店吃飯的情形。在陝西關中,如何把幹饃送進肚裡去,梁生寶麵湯就饃的方式,是那個艱苦歲月最簡單樸素的了,饃饃泡著咥,倒是流傳已久的飲食習慣。關中泡饃也因為食材和做法的多種多樣,泡出了與眾不同的「秦味」。

  饃與牛羊肉的相遇,造就的是一種美食——牛羊肉泡饃。牛羊肉泡饃,是關中泡饃的名品,在陝西名小吃中獨佔鰲頭。在西安,牛羊肉泡饃店眾多。五一假期,老同學趙君、李君來西安,我們一起去鼓樓旁的回民街吃羊肉泡饃。擇一家老店坐定,服務員端上三個青花瓷大老碗,每碗裡面仄塄著兩坨白中帶黃的饃餅。饃是死面加一點發麵的餅子,烤到七八成熟的,隨手一擰,掰成兩半,然後在閒聊的當兒一點一點掰掐,碎成黃豆大小的顆粒。服務員端回,廚師將饃粒倒入炒瓢,舀肉湯煮,火候到時,配上熟牛羊肉、粉絲、木耳、黃花等,最後灑上蒜苗、香菜。泡饃隨著一碟糖蒜、辣子醬端上,我的是水圍城,趙君的是口湯,李君人高馬大腸胃好,要的是幹炒。我將鮮紅的辣子醬輕輕抹在饃上,從碗的一角啜吸一口鮮湯,然後輕輕用筷子撥饃粒入口,不時就一口糖蒜,一點一點蠶食。饃筋,肉酥,湯熱,蒜爽,一股豪壯的溫熱傳遍全身,無一處不熨帖。趙君邊吃講起吃泡饃的往事:20年前臘月的一天中午,他跟對象去縣城領結婚證,卻為買東西發生了爭吵,對象甩手要走。領證的事情眼看要泡湯,剛好走到縣城一家最有名的羊肉泡饃館門前了,又冷又餓的他,拽對象進去吃飯。待兩碗泡饃吃完,全身溫熱,滿身的寒氣和心中的鬱忿之氣隨之而散,兩人高高興興去領了結婚證。後來,他感慨地給女兒說,「當年多虧那一碗羊肉泡,要不我跟你媽吹了,世界上哪有你呢。」女兒給他翻了個漂亮的小白眼。牛羊肉泡饃是粗獷的吃食,也是一種和合之食。它的肉讓人想起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白花花的饃,讓人想起一望無際的關中麥田,牛羊肉泡饃把畜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一碗燴了,高熱量,耐饑寒,帶著一種北方漢子的豪氣,可以提神、鼓氣、壯膽!

  牛羊肉泡饃,是關中泡饃裡面的貴族,好吃,也貴,相比於陝西人日常愛吃的麵條而言。比較便宜的是大肉泡饃,也就是豬肉泡饃,有時簡稱大肉泡,價格只有羊肉泡饃的一半。大肉泡饃,在關中也很多見,西府寶雞鄉村人家,大年三十中午要吃大肉泡,大塊朵頤。而千陽縣的大肉泡饃最有名氣,吃過令人難忘。千陽大肉泡的肉是用肥瘦兩搭的豬肉滷熟的,所以不肥膩。饃用的是酵母發麵饃,軟硬適中,不是牛羊肉泡饃用的死面硬饃,已經切好,所以省去了掰饃的工序,也不用煮,澆湯即食,很省事。饃片、肉片、肉雜、豆腐、粉條等一盛到碗裡,大廚手臂一揮,舀幾勺清汤滷湯進去,摻上蔥花漂菜,一碗熱乎的大肉泡就端上來了。饃肉堆砌如千山,肉湯縈繞如千水,粉條挽花如玉絲,白豆腐、綠蔥花、紅辣醬點綴其上,賞心悅目。喝一口老湯,腸內熱乎乎;嚼一口肥瘦肉,唇齒留醇香;吃一口饃饃,筋道回味長;吸一口粉條,如絲瀑入心潭,分外舒爽。

  大肉泡饃,大肉做了主角。相比於豬肉,腸呀肚呀等豬下水清洗起來也費事,價格也便宜,不大受人重視。但有一種美食偏偏選擇了不受人重視的豬大腸與小腸連接處的大腸做主角,經過淘洗烹製,和飥飥饃搭配,發明了一種美食——葫蘆頭泡饃。之所以叫葫蘆頭泡饃,是因為腸子煮熟之後酷肖葫蘆。還傳說唐高宗時藥王孫思邈曾指點長安一家小店以八種調料「煎白腸」,店家懸一藥葫蘆感謝指點,從此得名。

  「鍋盔像鍋蓋」,是陝西八大怪之一。鍋盔是用槓子壓制、慢火烙出的大餅,有的足有半拃厚。過去,人們常常像梁生寶一樣將鍋盔充作乾糧,但直接吃,吃得人喉嚨燥、乾瞪眼。在關中西府的鳳翔縣,人們發明了一種吃法,讓鍋盔吃起來很舒爽又營養,那就是豆花泡饃。早晨,走進街邊的小店,要一碗豆花泡饃。大鍋裡豆漿熱氣騰騰,廚師將鍋盔切成長方形的薄片,倒入豆漿,浸透,再盛進豆花,配上紅豔豔的辣椒、綠汪汪的蔥花。一嘗,豆花柔嫩,鍋盔筋道,豆漿綿軟,辣椒香辣。

  關中饃饃泡著咥。除了聲名遠播的牛羊肉泡饃、親民的大肉泡饃、出其不意的葫蘆頭泡饃、樸素低調的豆花泡饃,在關中,還有粉湯羊血泡饃、水盆羊肉泡饃、羊雜肝湯泡饃、胡辣湯泡饃、辣子疙瘩泡饃、滷汁涼粉泡饃等,形態多樣,豐富多彩,讓關中人的舌尖跳躍著歡樂,更喜歡了這一方的生活。(胡寶林)

相關焦點

  • 豆花泡饃,低調又個性的美味
    想起老家的豆花泡饃,楊俊偉不免有點想念,今年過年沒能回家,也沒處解這口饞,「這個東西好吃,但沒什麼名氣,只有在我老家那邊才能吃的到。」 豆花泡饃以陝西鳳翔縣最為正宗。鳳翔縣流傳著一句關於豆花泡饃的俗語,「白湯雪花紅油轉,不覺吃了九十年。」可見這道美食多深入人心。豆花泡饃在別處不好找,但在鳳翔縣是隨處可見的。
  • 西府美味之鳳翔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起源於鳳翔,傳說,大文學家蘇軾在鳳翔任判官時,嘗過豆花泡饃後,讚不絕口。身為美食家、大文豪的他對這種將南北風味巧妙融合為一體的百姓日常飲食連呼驚奇,竟不知道如何用語言來形容,只好套用當地俗語:「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佳味,實乃三絕也!」鳳翔現在有一句俗語:「白湯雪花紅油轉,不覺吃了九十年。」形容豆花泡饃是鳳翔人終生所愛。
  • 鳳翔豆花泡饃惹出鄉愁的味道!
    導讀:鳳翔縣,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地處關中平原。其歷史悠久,先秦19位王公在此建都294年,是始皇加冕、蘇軾初仕之地。千年園林東湖,西府「三絕」,是中國著名的民間工藝美術之鄉,享有「青銅器之鄉」和「西鳳酒鄉」的美譽。2019年1月9日,憑藉鳳翔泥塑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 羊肉泡饃與豆花泡饃
    在寶雞美食中,有兩種泡饃膾炙人口,一曰羊肉泡饃,一曰豆花泡饃。 羊肉泡饃是寶雞人最喜愛的美食之一。不信你走進寶雞的大街小巷去看一看,星羅棋布的羊肉泡饃館,一年四季食客盈門,香味四溢。特別是節假日,到了飯口,那些老字號甚至一座難求。同樣,豆花泡饃也是寶雞人的至愛。
  • 「打個盹的工夫就能去西安吃泡饃」
    經過整整5年的建設,寧夏人終於要圓了朝發西安吃泡饃、晚回銀川逛懷遠的夢想。前天,記者有幸登上銀西高鐵測試運行車,親身感受了高鐵之快。  當日上午8時30分,記者還沒來得及將相機架好來張自拍,列車已經悄然啟動並在人毫無察覺中加速,鐵路兩側的高樓如長了腳一般,瞬間不見蹤影。
  • 最深處的記憶——高中門口的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在外漂泊多年,每次回家的第一頓飯就想吃豆花泡饃。或許,這是緩解鄉愁的良方。但怎麼吃,也吃不出那種的味道,不,更確切的說,是一種回憶。豆花泡饃是陝西關中西府的傳統小吃,既有蘇東坡口中的金玉瓊漿之美譽,也有中醫報健之功效。因此,成了大人、碎娃早起必吃的美食,好吃便宜還實惠。我自幼就愛吃豆花泡饃,翻翻走過的老黃曆,每回能刺激起味蕾的饕鬄,肯定要數高中門口的豆花泡饃。
  • 想吃正宗的羊肉泡饃,還用跑去西安,花不到10塊錢就能吃到!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或泡饃,古稱"羊羹",屬於西北美食。羊肉泡饃是陝西的風味美食,尤以西安最享盛名。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 羊肉泡饃暖胃耐飢,而且還具有著補肝明目以及抗衰老的功效。
  • 羊肉泡饃噪子面陝菜大廚為「疫」線戰士定製家鄉食譜
    3月1日,記者了解到,當劉軍利、高永寧、成永濤3位陝菜大師帶著寄託陝西「鄉黨們」滿滿牽掛的羊肉泡饃、肉夾饃、擀麵皮和油潑辣子等食品物資,抵達武漢市青山區陝西醫療隊的駐地後,受到醫護人員和武漢人民的熱烈歡迎。「沒有休息,直接下廚。」據介紹,3位陝菜大師趕在醫護人員從一線回來之前,就將羊肉泡饃、關中油餅、三秦油潑麵等美食擺上了餐桌。
  • 西安到底有多少種泡饃,面,夾饃,麵皮?被稱面都和饃都不誇張
    關中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小麥的主產區,麵食傳統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當年秦國能夠一統天下,和麵食的普及有很大功績,為秦國將士提供了充足的後期保障。來到西安,你會發現,這裡大部分美食還是和麵食相關的,各種面,各種泡饃,各種夾饃,各種麵皮。那麼,西安的麵食種類到底有多少種?
  • 再來一碗豆花泡饃吧
    譽稱「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是關中平原城市重要節點城市。而寶雞的地標建築則是寶雞國金中心。寶雞國金中心是寶雞市最高建築,主樓高203米,地上41層,是寶雞城市新地標。法門寺佛文化景區又名「真身寶塔」,據傳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
  • 西安最早的牛羊肉泡饃一間樓泡饃
    1932年劉氏兄弟將「德潤福」遷到廣濟街,有4間門面,仍專營牛羊肉泡饃。但由於劉文玉等銳意改進位作方法,使「德潤福」牛肉泡在西安逐漸有了名氣。1935年又遷至鐘樓西北角現「德髮長餃子館」地址,因為只租賃到一間門面房帶一間樓房,因而將店名改為「一間樓牛羊肉泡饃館」。後來資金有了積累,又買了與門面相連結的10多間房和院子。
  • 歷史文化古都西安,一起品嘗羊肉泡饃,感受西安人民的熱心
    去過西安的人都知道,西安的特色美食種類繁多,涼皮、肉夾饃、羊肉泡饃、鏡糕等等。從名氣和歡迎度來講,羊肉泡饃顯然已經成為了陝西名吃的「總代表」。我每次去西安都要吃一碗羊肉泡饃。西安的羊肉泡饃館很多,其中老字號有"老孫家"、「老米家」、"同盛祥"等等。老字號的泡饃店都集中開在市中心的鐘樓和回民街附近,店裡永遠都是摩肩接踵,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地吃上一碗,過過癮。
  • 關於豆花泡饃的記憶
    豆花泡饃本地人吃不厭,外地人吃不慣,我前些年在我村上賣了八年豆花泡饃!今天晚上我在寶雞鳳翔街道一家麵皮店吃擀麵皮,聽到一位中年大叔對他朋友這樣說道。本地人吃不厭確實不假,外地人咱也不知道人家吃不吃得慣了?
  • 刷著抖音去西安吃泡饃,你不得不知牛羊肉泡饃故事
    片刻,就會有一碗熱騰騰的泡饃擺在你面前。如何去快速的觀察一個陝西人的生活態度,不妨先去看看他是如何對待吃泡饃這件事情的。一個生活態度向上的陝西人對待泡饃一定是一次完美的朝聖。早年間,有條關於全國吃食特點的段子其中提到「醋山西,泡陝西」。一個「泡」字將陝西吃食概括到了極致。
  • 鳳翔小吃,特色美味:《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是鳳翔秦人一種思鄉的味道,每一個鳳翔人都是從豆花泡饃的熱氣騰騰的味道中長大的。家鄉的豆花泡饃是一種情結,不論身在何處,要是能吃到一碗豆花泡饃,會瞬間化解思鄉之苦。鳳翔是豆花泡饃的發源地,是鳳翔人的原創。
  • 探秘合肥個性關中民風民俗體驗村 30種特色西安小吃一次吃個夠
    陝西關中,優越的地理條件,非常適合小麥等穀物的生長,也奠定了陝西麵食王國的地位。曾經應運而生麥客,在這個追求效率的社會面前,逐漸被機械代替,這是時代的選擇。從小生活在合肥這樣的城市,對於遠在西北的陝西文化也只是從書中、電視裡看過。
  • 西府豆花泡饃簡介
    豆花泡饃發源於秦地雍城一帶(也就是現在的陝西鳳翔),源遠流長,久負盛名。據說當年蘇東坡任當地太守時,曾大力整治東湖,廣種柳樹,湖柳相應,成為西府名景,與他曾經整治過的杭州西湖東西相應。蘇東坡在品嘗了雍城豆花泡饃後,身為美食家、大文豪的他對這種將南北風味巧妙融合為一體的百姓日常飲食連呼驚奇,竟不知用何種語言來形容,只好套用當地的俗語說;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味佳,實乃三絕也!金玉瓊漿說的就是豆花泡饃,其中『金』說的是金黃的饃片,『玉』指的就是豆花,『瓊漿』是對豆漿的美譽。
  • 一碗泡饃打天下—百年老字號中興樓
    作為一個老字號的百年餐廳,中興樓沒有老字號的土氣,服務和菜品也跟得上時代潮流,據父母那一輩講,之前中興樓屬於開封國營飯館,那個時候中興樓的服務員牛氣哄哄的,當年的飯館好像都是這樣,不過當年中興樓的泡饃的湯頭堪稱一絕。
  • 鳳翔人的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是二者的完美結合。豆花好,鍋盔好,鳳翔辣子加地道的調料。鍋盔切成半指厚的薄片,在沸騰的豆漿鍋裡冒一下,加蓋上嫩滑的豆花,澆上辣椒油和佐料,還必須配一小碟鹹菜提味。那醇厚之香,便溢漫在唇齒之間了。外地很多人一般初嘗並不習慣,多品味就會愛上。有甚者或不能自拔。不吃,時常會想,欲罷不能,非得找一家正宗食府以足心願。
  • 「早味居」豆花泡饃送一線——記扶風縣愛心人士張斌萬元泡饃送一線
    縣中醫醫院負責人,拉住張斌經理的手激動的說:」感謝張經理奉獻愛心,感謝愛心協會的組織,送來這麼好的豆花泡饃,我代表全院醫護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早味居」豆花泡饃始創始於1990年,是寶雞千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知名品牌,經過三代人30年的艱苦奮鬥,從過去一間鄉鎮小店發展成為一家集餐飲管理、加盟連鎖、電子商務為一體的知名餐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