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賽爾現象學與精神分析

2021-02-19 心理客Kr

利瓦伊倫譯(2004)。現象學十四講。臺北:心靈工坊。 Sokolowski, R. (2000).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林玉華、樊雪梅譯(1999)。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Bateman, A., & Holmes, J. (1995).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張憲譯(1992)。臺北:桂冠。胡賽爾著。笛卡兒的沉思。。

遊宗棋,2006)現象學心理學與超驗現象學:從胡賽爾的脈絡來看。應用心理研究, 29, 35-52。

黃光國(2001)。社會科學的理路。臺北:心理。

張慶熊譯(1992)。歐洲科學危機和超越現象學。臺北:桂冠。Husserl, E. (1936/1992). Die Krisis der Europa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Transzendentale Phanomenologie. Eine Einleitung in die phanomenologische philosophie. Harausgegeben von Walter Biemel.

趙雅麗(2005) 傳播學門之自我認同的病理學還原探索。新聞學研究,84,119-161。

龔卓軍(2006)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臺北:心靈工坊。

Freud, S. (1917).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S. E. 14. London : Hogarth.

Freud, S. (1920).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S. E. 14. London : Hogarth.

Freud, S. (1923). The ego and id. , S. E. 19.London : Hogarth.

Heidegger, M. (1959/1971). On the Way to Language. Translated by Peter Hertz. New York : Harper and Row.

Klein, M. (1946). Notes on Some Schizoid Mechanis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27: 99-110.

相關焦點

  • 漫談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寫作《精神現象學》時正值耶拿大戰,法軍攻佔耶拿,黑格爾被迫棄家出走,他把餘稿藏進衣袋,躲在一個朋友家裡,借著法軍兵營的火光整理了餘稿。當時黑格爾生活困難,全靠歌德接濟。黑格爾就是在這樣艱難環境下完成《精神現象學》的。
  • 《精神現象學》的方法、結構與動力
    其次,作為意識的經驗的科學,精神現象學有著複雜的層次結構:在意識內部的意識和意識相關項之間的爭執與顛倒、在意識的諸形態序列之上起到引領與提升作用的「現象學的我們」。「現象學的我們」就是絕對,它是在《邏輯科學》中得到自身基礎的。而《邏輯科學》也需要《精神現象學》給予合法性的演證。正是在這種複雜關係之中,《精神現象學》獲得了自身的定位。它是《邏輯科學》的準備與預演。
  • 現象學與語言分析
    通過對胡塞爾相關文本的分析,揭示出其含義理論的內在缺陷;從這種缺陷出發,引出語言分析哲學的含義理論,並由此顯示出語言分析在解釋「含義」問題上優於現象學。相對於現象學的「看」這種主客對立模式而言,語言分析的優越性表現在通過對語言表達的強調,摒棄了主客體對立模式,凸顯了主體間性的首要地位。
  • 新批判理論:存在主義現象學、語言理論和精神分析(含思維導圖)
    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進行補充和修正的策略主要有三種:存在主義現象學、語言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在馬克·波斯特的《福柯、馬克思主義與歷史》中,以福柯與這三者的關係進行了梳理。圍繞著「福柯與薩特」、「福柯與讓·鮑德裡亞」、「福柯與弗洛伊德和拉康」為核心的三個問題,闡明了福柯為何是對於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超越。沿著這一脈絡,我們可以理解新批判理論的一些重要思想派系和爭議,從多角度理解批判理論的發展。
  • 《精神現象學》筆記(一)全書內容簡述
    《精神現象學》的展開與發揮。精神現象學的多重界定:(一)對以康德哲學為代表的近代哲學的批判和清算黑格爾最根本的動機是要反對康德割裂現象與本體的做法,重新澄清絕對、認識、客觀等術語的真正含義,力圖將作為本體的精神和精神本體在意識中呈現統一。
  • (16年)7月讀書 《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
    舒爾茨創建的建築現象學,其基本精神是回歸生活世界,把建築視為生活情境的「具現」(Concretization),而設計作品的一個核心目的在於保存並傳達意義。一    建築現象學現象學是當代西方的重要哲學思潮之一。它針對的對象就是客觀知識論以及由此引發的科學主義對一切的侵蝕。
  • 現象學作為質性研究的哲學基礎:本體論與認識論分析
    既然是要對現象學作為質性研究之「哲學基礎」進行論證,就必須從對現象學在哲學一脈中的貢獻和地位開始,將其從整個哲學體系中「分離」出來,過程中捕捉現象學哲學特質與質性研究之間關聯的特定性,進而分析其對質性研究哲學思想內核的貢獻,展示現象學對質性研究的引領和影響,並以教育研究的實例對分析所得的結論給出回應。
  • 現象學與唯識學
    雖然在他們各自的思想和著述中有許多相同的特徵和相通的路徑,但擺在我們面前的歷史事實是:在中國最終也沒有產生出由笛卡爾等人所引發的那種劃時代的思想變革,這種變革是在歐洲歷史上使近代成為近代的東西,也是使西方主體性哲學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得以可能的東西。但我們在這裡的興趣並不在於這前一次的唯識學復興運動,它將構成另一項研究的課題。我們
  • 現象學倫理學的基本問題
    但在早期 ( 哥廷根時期) 的現象學哲學構想中 ( 即在 《觀念》II 中) ,胡塞爾設想的現象學哲學僅僅包含三種本體論,它們分別涉及在意識中被構造起來的三個世界: 物質自然、動物自然和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的本體論中,精神生活的基本規律是動機引發 ( Motivation) 的規律。只是在這裡,胡塞爾才順帶地談到 「最寬泛意義上的倫理學」,即以理性的主體行為作為思考對象的倫理學。
  • 胡塞爾與法國現象學
    現象學是一門嚴格的科學,這尤其體現在現象學的反思、還原與它們所揭示的對象的被給予方式之間的嚴格對應上。譬如,本己身體不可能出現在表象意向性上,與習性、歷史性一樣,它只能建基於縱意向性,而本心或者心體的意向基礎則只能是活的當下及其被建構的可能性。法國現象學是現象學運動陣營的重要一員,那麼它是否同樣遵循了由胡塞爾所奠立的這一嚴格性?
  • 現象學方法論與現代西方心理學
    這反映了一種趨勢,即反思西方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從而尋找繁榮中國心理學的最佳途徑。有人指出,100多年來,統轄西方心理學的方法論主要是實證主義和現象學。〔1〕我們已撰文探討了現代西方心理學中的實證主義方法論。
  • 現象學與質性研究的關係,你了解嗎?
    現象學作為一種哲學觀念, 根本而言就是「朝向實事本身」, 這是現象學的精神精髓, 也是本文所指的現象學之根本性。現象學的參與者在研究方向和觀點上並不一致, 正是這個觀念, 將大家聚集到一起, 形成了波瀾壯闊的現象學運動。與此相關的, 又有現象學理論、現象學觀點等概念。
  • 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現象學
    這種對於生活世界的歷史性研究,同樣可以既通過現象學的經驗學的方式(對歷史的經驗梳理與分析),也通過現象學的本質學的方式(對歷史的縱向本質直觀)來進行。我們可以將此視作胡塞爾克服「歷史主義」的一種嘗試:以縱向本質直觀的方式把握歷史的真理或本質,並以此方式來完成「理解歷史性」的使命。
  • 現象學心理學與經驗的世界
    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被視為普全的精神科學( universale Wissenschaft vom Geistigen) 。 胡塞爾一方面定位心理學現象學或現象學心理學是作為超越論現象學的前導或預備; 但另一方面,他也強調前者是平行於後者的。
  • 教育現象學的迷誤與出路
    教育現象學已成為十多年來國內教育學界研究與關注的重要課題,但存在誤讀、誤解、誤用現象學基本精神的現象,一些研究不僅沒有真正堅持運用現象學的基本立場、獨特眼光和科學方法,反而跌入了迷途。
  • 現象學與純粹哲學
  • 「人是什麼」:一種語義學和現象學的分析
    「人是什麼」:一種語義學和現象學的分析 2015年12月27日 09:51 來源:《江海學刊》(南京)2015年第2015第4期 作者:張志平 字號 內容摘要:就此而言,世界和他人的存在相對於能被我們注視其出生或死亡的某個個體的人而言
  • 什麼是現象學:批評自然的觀點或顯學
    那些天經地義的看法,不屬於現象學——胡塞爾這種目空一切的態度,出自他對思想的純粹性和徹底性的追求,他一生都致力於與自然的觀點劃清界限。胡塞爾並不認為現象學之前的思想史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積極因素。但他認為,現象學是笛卡爾以來整個近代哲學的神秘渴望。所謂「神秘渴望」,意為止於下意識的(故稱之神秘)欲望,但這種欲望從來沒有達到與「自然的觀點」徹底隔離的程度。
  • 鄧曉芒:論先驗現象學與黑格爾辯證法的差異
    一、兩種不同的反思哲學及其在西方哲學史上的源流  賀麟先生在其為中文版《精神現象學》所寫的「譯者導言」中,曾把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與胡塞爾的現象學進行了一番比較,主要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差異:1.胡塞爾現象學是主觀唯心主義,黑格爾的現象學是客觀唯心主義;2.胡塞爾現象學是先驗的
  • 建築現象學之建築與哲學
    我們來聊⼀聊建築現象學,「現象學」這個概念,源於哲學領域,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Edmund Husserl)正式創立。胡塞爾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