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歌劇
#學習歌劇知識#
在上文中,我們對歌劇類型之一——宮廷歌劇做出了一番探討,想必每位讀者已經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下面,我們主要圍繞正歌劇進行具體闡述。
我們或多或少地了解到,17、18世紀時,義大利正歌劇是十分流行的,從其內容上來看,這種類型的歌劇題材通常是古希臘神話,當然,也有別的題材,諸如歷史故事等等。
經過長期的分析與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在表演時,這種歌劇適應了宮廷貴族的趣味,對華麗的聲樂技巧十分看重。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正歌劇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即「半正歌劇」,它含有滑稽因素。
這種類型的歌劇不僅流行於義大利,還在其他國家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使各位讀者更好地了解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其列舉如下。
(1)正歌劇在德國的流傳。
亨德爾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他在歌劇創作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在其藝術生涯中共創作了40多部歌劇,大多數都是正歌劇。
此外,另一位作曲家格魯克發現正歌劇存在許多弊端與局限,認為歌劇很有必要進行改革,歌劇應該具有自然的表現力,而且內容深刻,音樂與戲劇相統一。
在歌劇語言的選擇上,他以義大利語為首選,後來就不再選擇義大利語了,而是法語。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歌劇改革促進了歌劇創作的現實主義發展,批判了形式主義的弊端,為歌劇藝術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2)正歌劇在法國的流傳。
以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法國對義大利歌劇並不贊同,一直都在抵制它,流行的向來是芭蕾。
後來,作曲家呂利做出了一個開創性的嘗試,即結合了義大利歌劇與法國宮廷芭蕾法國。
這樣一來,民族風格的法國歌劇便產生了,標誌著正歌劇開始在法國流傳。
到了18世紀下半葉,正歌劇變得不那麼流行,變得不那麼受人們青睞。
經過長期的分析與研究,我們對其原因做出了總結,主要歸納為兩個方面,具體如下。
(1)僅迎合貴族的藝術趣味,沒有達到通過音樂來表現戲劇這一目標,對歌劇藝術的發展沒有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2)在創作上日趨程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