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學習必須要知道的類型之一,正歌劇及其流傳

2020-12-23 大郭教育

正歌劇

#學習歌劇知識#

在上文中,我們對歌劇類型之一——宮廷歌劇做出了一番探討,想必每位讀者已經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下面,我們主要圍繞正歌劇進行具體闡述。

我們或多或少地了解到,17、18世紀時,義大利正歌劇是十分流行的,從其內容上來看,這種類型的歌劇題材通常是古希臘神話,當然,也有別的題材,諸如歷史故事等等。

經過長期的分析與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在表演時,這種歌劇適應了宮廷貴族的趣味,對華麗的聲樂技巧十分看重。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正歌劇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即「半正歌劇」,它含有滑稽因素。

這種類型的歌劇不僅流行於義大利,還在其他國家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使各位讀者更好地了解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其列舉如下。

(1)正歌劇在德國的流傳。

亨德爾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他在歌劇創作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在其藝術生涯中共創作了40多部歌劇,大多數都是正歌劇。

此外,另一位作曲家格魯克發現正歌劇存在許多弊端與局限,認為歌劇很有必要進行改革,歌劇應該具有自然的表現力,而且內容深刻,音樂與戲劇相統一。

在歌劇語言的選擇上,他以義大利語為首選,後來就不再選擇義大利語了,而是法語。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歌劇改革促進了歌劇創作的現實主義發展,批判了形式主義的弊端,為歌劇藝術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2)正歌劇在法國的流傳。

以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法國對義大利歌劇並不贊同,一直都在抵制它,流行的向來是芭蕾。

後來,作曲家呂利做出了一個開創性的嘗試,即結合了義大利歌劇與法國宮廷芭蕾法國。

這樣一來,民族風格的法國歌劇便產生了,標誌著正歌劇開始在法國流傳。

到了18世紀下半葉,正歌劇變得不那麼流行,變得不那麼受人們青睞。

經過長期的分析與研究,我們對其原因做出了總結,主要歸納為兩個方面,具體如下。

(1)僅迎合貴族的藝術趣味,沒有達到通過音樂來表現戲劇這一目標,對歌劇藝術的發展沒有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2)在創作上日趨程式化。

相關焦點

  • 比較具有影響力的喜歌劇——義大利喜歌劇、法國喜歌劇
    在上文中,我們對歌劇類型之一——正歌劇做出了一番探討,想必每位讀者已經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下面,我們主要圍繞喜歌劇進行具體闡述。從字面意義上我們就能看出,喜歌劇是一種含有喜劇因素的歌劇,而且音樂活潑、輕快,結局圓滿。
  • 世界十大歌劇之一,義大利原版歌劇《阿依達》登陸武漢
    世界十大歌劇之一,義大利原版歌劇《阿依達》即將登陸武漢琴臺大劇院啦,這是一部音樂旋律優美、場景壯觀、故事精雕細刻、劇情感人的經典作品,在家門口就可以欣賞到威爾第著名歌劇了!2020義大利原版歌劇《阿依達》武漢站,我們不見不散!
  • 浪漫時期義大利歌劇男中音角色及其審美探究
    浪漫時期義大利歌劇男中音角色及其審美探究  吳宇峰  (浙江音樂學院 音樂教育系,浙江 杭州 310024)  摘 要:浪漫主義是歌劇發展的繁盛時期。隨著歌劇演唱角色的擴增,諸多聲部音色在這一時期應運而生。
  • 歌劇到底是什麼?女高音黃英答「歌劇十問」
    黃英:唱法上是有區別的,歌劇主要是童子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聲音變了以後,十七八歲如果要學歌劇,要訓練。義大利的美聲唱法,歌劇演員是不用話筒的,音樂劇是用話筒的,而且它的訓練方法不一樣,表演成分更多一點。歌劇演員以前都是大塊的,尤其是女高音,塊頭不大是不能唱歌劇的。
  • 歌劇名家《藝術人生》再回首——共話歌劇情懷
    這個在化妝間被郭蘭英稱為「我當年的小二黑」的柳石明,回憶郭蘭英當年在負傷(骶骨粉碎性骨折)的情況下堅持把戲演完時說:「我當時那個心呀,就像撕裂一樣那麼難過,我覺得這麼一個大的歌唱家,在臺上遭這麼大的罪,要把一腔血都倒到舞臺上。」 歌劇的魅力讓他們這一代人痴迷、眷戀,而他們對歌劇的那種責任感,感動了現場的每一位觀眾,同時也激勵著後來的歌劇人。
  • 為什麼歌劇一定要用義大利語來表達?為什麼很多人不懂卻很痴迷!
    歌劇也被稱為「詠嘆調」,它首先必然是要用義大利語言來構成它的「詞格」,由於義大利語言的元音發音關係,詠嘆調如此動聽,和義大利語言的元音是有絕對關係的。義大利的詠嘆調形成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約十一世紀。開始是有民間小調形式,慢慢才形成最後的歌唱藝術輝煌。
  • 世界文化史:義大利歌劇
    這兩部歌劇都是田園劇,以獨唱的宣敘音調為主,古鋼琴和弦樂器組成的小樂隊伴奏。由於對古希臘音樂風格的模仿,音樂過於依賴劇詞,音樂在旋律、節奏和形式上均缺乏特性。早期義大利歌劇的第一位偉大作曲家是蒙泰韋爾迪(1576~1643)。這位跨世紀的音樂家,把義大利牧歌和經文歌的創作經驗,運用於歌劇之中。他1607年在曼圖阿譜寫的《奧爾菲斯》是第一部真正意義的歌劇。
  • 郭蘭英:歌劇演員要做有心人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民族歌劇創作座談會上,年近九旬的她繼續為中國民族歌劇鼓與呼,並且擔任了「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指導委員會委員的職務。正是因為在歌劇表演上的深厚造詣,在那次座談會上,主辦方請她談談自己的歌劇表演經驗。「要想三言兩語說清楚,不太可能,但作為一個歌劇演員,中心任務就是要塑造出真實、感人的人物形象。」
  • 世界十大歌劇之一《圖蘭朵》首次登陸成都!
    四川大劇院要上演義大利原版歌劇?! >> 為什麼是歌劇? 歌劇是一門有400多年歷史的藝術,集音樂、戲劇、美術、表演等多種藝術形態為一體被稱為「舞臺藝術皇冠上的明珠」。對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使得歌劇獲得了自己獨特的生命力。
  • 世界十大歌劇之一——《阿依達》:訴說古埃及的愛情詠嘆
    一個發生在埃及的愛情悲劇《阿依達》是世界十大歌劇之一,是威爾第創作於1870年的一部歌劇作品(四幕歌劇)。就在阿依達父女準備帶拉達梅斯逃亡時,正好被從神殿中走出來的安奈瑞斯及大祭司撞個正著,拉達梅斯束手就擒,阿依達父女落荒逃去。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拉達梅斯最終被判決活埋,阿依達不願苟且偷生,來到墓穴決心與拉達梅斯相伴生死。一對戀人擁抱著,靈魂慢慢飛上天國。悲痛欲絕的安奈瑞斯趴在封閉地牢的石頭上,祝願她熱愛著的人安息。
  • 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唱中國歌劇需"中國美聲"
    記者:您是著名的歌唱家,當年為什麼想起來要創辦歌劇研究院?   金曼:我在歌劇舞臺演唱了很多年,對中國歌劇感情很深,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深切感到我國歌劇舞臺的發展急需傑出的創作、演唱、編導、製作人才,所以,主要精力逐漸由演唱轉為教學,培育年輕一代。
  • 國際優秀頂級歌劇欣賞,十大歌劇你知道幾個(上)
    世界十大歌劇包括:《浮士德》、《鄉村騎士》、《卡門》、《圖蘭朵》、《阿依達》、《茶花女》、《弄臣》、《託斯卡》、《奧賽羅》、《蝴蝶夫人》和《藝術家的生涯》。但另外有些排名也將羅西尼的《塞維亞的理髮師》和莫扎特的《魔笛》、《費加羅的婚禮》排在十大歌劇當中。
  • 專訪丨「歌劇女王」迪多納託:歌劇之美妙在於探索人性幽微
    迪多納託:歌劇的一切都讓我著迷!作為表演者,我必須管理我的身體去控制聲音,我必須具備理解音樂的能力,掌握歌唱的語言/語彙、音樂風格,同時在舞臺上我還要作為一個演員去表現。歸根結底,我要做的事是表現人類的處境。因為歌劇是探索人性的深度和人性的幽微之處——從最偉大的愛情到最痛苦的死亡、失去、絕望,和這之間的一切。
  • 方志敏散文成歌劇歌詞
    ,英雄主義的歌劇早已深入人心,《江姐》、《劉胡蘭》、《洪湖赤衛隊》等都是中國歌劇的經典之作,很多唱段流傳至今。  作曲:我不太喜歡寫  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題材  為《方志敏》創作音樂的是著名作曲家孟衛東,他創作的《同一首歌》流傳大江南北,他創作的歌劇《紅河谷》也得到很好的反響。孟衛東告訴北青報記者:「我們一起去江西採風的日日夜夜,難以忘懷。沿著方志敏戰鬥、被捕、犧牲的路線走下來,感觸很深。
  • 年度歌劇來襲丨世界十大歌劇《弄臣》《託斯卡》年末巨獻
    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劇院之一義大利熱那亞卡洛·費利切歌劇院+世界十大歌劇歌劇《弄臣》《託斯卡作為世界最著名的三大歌劇之一,《弄臣》經歷了一個多世紀以來在全球久演不衰,叫好又叫座的盛況。劇中許多精彩唱段,都成為了世界名曲廣為傳唱,如膾炙人口的著名詠嘆調《女人善變》和《親愛的名字》,以及演繹難度極高的經典四重唱《讚美你,美麗的愛神》等。
  • 《歌劇魅影》- 關於歌劇(音樂劇)的藝術啟蒙
    首先,解釋下歌劇和音樂劇的區別音樂劇的歷史很短,現形式更多樣,經常運用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可以容許出現沒有音樂伴奏的對白,目的都是為了突出劇情。而歌劇誕生於義大利,源於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帶有強烈的貴族情趣和精英趨向,只能有詠嘆調和宣敘調兩種唱法,重點是欣賞音樂,歌手和合唱團常有一隊樂器手負責伴奏,有的歌劇只需一隊小樂隊,有的則需要一團完整的管弦樂團。
  • 那不勒斯樂派的義大利歌劇介紹(圖)
    誕生於佛羅倫斯的義大利歌劇,在威尼斯和羅馬的發展並未突破蒙特威爾第所開創的風格,直到17世紀下半葉在那不勒斯出現了一個新的歌劇流派,才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  那不勒斯的作曲家們將宣敘調與詠嘆調清晰地區分開來,並更加傾重於詠嘆調,尤其強調美聲演唱技巧,發展管弦樂以服務於歌唱,還固定了歌劇序曲的三個組成部分,確立了後世義大利歌劇風格的主要特點,可以認為,是那不勒斯樂派確立了19世紀義大利歌劇的民族性。  到18世紀初,那不勒斯樂派獨具個性的歌劇風格達到成熟,喜歌劇由正歌劇的「幕間劇」發展出來。
  • 「聲在遠方」經典歌劇音樂會禾城唱響
    12月6日晚,一場極具藝術水準的經典歌劇音樂會「聲在遠方」,在美麗的浙江嘉興南湖畔,雲逸空間藝術館唱響。吸引了眾多禾城音樂愛好者的聆聽。本場音樂會表演的歌劇演員,均來自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及聲樂歌劇藝術指導等專業的優秀畢業生。
  • 北大歌劇研究院隆重推出第三部原創歌劇《錢學森》
    12月16日和17日晚,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攜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解放軍歌劇院隆重推出歌劇新作《錢學森》。這是歌劇研究院在短短兩年之內繼《青春之歌》和《宋慶齡》之後傾力打造的第三部大型原創歌劇,是歌劇研究院踐行「產學研用」的辦學方針,站在中國歌劇事業發展的前沿,力圖從理論到實踐突破「民族歌劇」的瓶頸,使「中國歌劇」走向世界進行的又一次成功預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領導及北大黨委副書記楊河、校長助理程旭等出席觀看了演出。
  • 《人民日報》:用歌劇唱響王選情懷——訪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
    9月8日,以王選夫婦的風雨人生為背景,以王選的科研進程為主線,以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師生作為主要創作、表演團隊的原創歌劇《為你而來——王選之歌》在京首演。當晚,歌劇的魅力、科技的光輝、人性的光芒,帶給高校學子們深刻的情感衝擊與人生啟迪。科技怎樣用歌劇來表現?科學家的形象如何用歌劇來塑造?記者帶著疑問採訪了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