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形成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曆法,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它將天文、自然節律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
一、幫助記憶的二十四節氣歌
多少年來,流傳最廣的二十四節氣歌,幾近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共八句話,每句七個字。前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順序和名稱。每個節氣只用一個字代表,每句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共六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前四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後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所在的時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不過,二十四節氣對應日曆月份是從2月開始的,2、3、4月是春季,立春、雨水在2月,驚蟄、春分在3月,清明、穀雨在4月;按照這種方法,哪個節氣在哪個月都能對應上。接下來,5、6、7月是夏季,立夏、小滿在5月,芒種、夏至在6月,小暑、大暑在7月;8、9、10月是秋季,立秋、處暑在8月,白露、秋分在9月,寒露、霜降在10月;11、12、1月是冬季,立冬、小雪在11月,大雪、冬至在12月;小寒、大寒在1月份。按照二十四節氣與月份的對應,每個月裡的兩個節氣,「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就是1-6月每個月第一個節氣交6日,第二個節氣交21日。「下半年是八廿三」,是說7-12月份前一個節氣交當月8日,第二個節氣交23日。「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一看就明白了。
這是一首比較簡練的二十四節氣歌,還有比較詳細一點的。比如: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二、反映氣象、物候、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有一些流傳的二十四節氣歌,反映「雨水漸」、「小雪飄」等降水天氣,反映「蟲不眠」、「雁南飛」、「紅葉染」等物候現象,反映「採茶」、「開鐮」等農事活動,反映氣溫變化。比如漁者新編的五言詩,順口有意境的二十四節氣全歌:
立春雨水漸,驚蟄蟲不眠,春分近清明,採茶穀雨前;
立夏小滿足,芒種大開鐮,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處暑去,白露南飛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紅葉染;
立冬小雪飄,大雪兆豐年,冬至數九日,小寒又大寒。
流傳很廣,小學生都能背誦幾句的東北版本的二十四節氣歌,對天氣、物候、農事等表述的更多一些,更契合當地情況。內容是:
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處暑動刀鐮,白露煙上架,秋分無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臘月,大寒整一年。
這裡有一些東北方言,比如「大雪河叉上」,意思是大雪時節氣溫很低了,河水凍冰已經封住。在這裡叉是冰凍住、水不能流的意思。「打靛」,在松遼平原是指割甸子裡自然生長的草。在長白山區是指割山上一種類似葦子的「黃草」、「洋草」,這種草莖稈結實抗雨漚。早年東北到處都是草頂的土房,打靛割草主要為的是苫房防雨雪保過冬。
三、各具特色的二十四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歌在各地口口相傳,不斷完善,反映了當地的實際情況,人們按照「節氣歌」的說法掌握氣候變化特點、安排農事和生活,這是二十四節氣歌遍地開花,久久流傳的內在原因。
比如以農事為主的節氣歌:
立春雨水暖洋洋,驚蟄春分家家忙。
清明穀雨浸谷種,立夏小滿插稻秧。
芒種夏至拔稗草,大暑小暑熱難當。
立秋處暑割早稻,白露秋分打稻忙。
寒露霜降種麥子,立冬小雪修魚塘。
大雪冬至天寒冷,小寒大寒過年忙。
再比如其他一些地方流傳的二十四節氣歌: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象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飛片片;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還有一首比較風趣的反映過去農村佃戶情況的節氣百子歌:
說個子來道個子,正月過年耍獅子。
二月驚蟄抱蠶子,三月清明墳飄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陽吃粽子。
六月天熱買扇子,七月立秋燒袱子。
八月過節麻餅子,九月重陽撈糟子。
十月天寒穿襖子,冬月數九烘籠子。
臘月去躲帳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