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華:傅山反奴性思想在文學方面的體現

2021-02-12 太原道
傅山是明清之際一位志行堅卓的遺民思想家,其學深博涯 ,舉凡經、史、子、集,佛典、道笈,無不博涉旁通,全祖望謂「先生之家學,大河以北莫能窺其藩者」 (鮚琦亭集)卷二十六《陽曲傅先生事略》)。他不拘儒家的道統首開清代諸子之學研究的風氣,對後代影響深遠,他又還是一位見解卓異、創作成績斐然的文人,其反奴性、倡真情的文學思想在明末清初的文壇上獨樹一幟,引人注目。他在《青羊庵》詩中寫道:「既是為山平不得,我來添爾一峰青」(《霜紅龕集》卷十三),這是他的字「青主」的註腳,也是他不隨流俗,孤行獨創的精神寫照。傅山生活在明朝末期,痛感政治腐敗、朝綱不振,而士大夫結黨營私,空言性理,面對內憂外患束手無策,所以提 倡為學要有用。他在《書宋史內》中說:「一切文武,病只在多言。言者名根,本無實濟,而大言取名,盡卻自己一個不值錢底物件買弄。佝斫猶可言,又不知人有實濟,亂言之 以沮其用 。奴才往往然。而奴才者多,又更相推激,以爭勝負。天下事難言矣 。偶讀《宋史》,暗痛當時之不可為,而一二有廉恥之士,又未必中用,奈何哉! 奈何哉! 」 (《霜紅龕集》)卷三十一)他在《讀管子》中也說:「吾以《管子》《莊子》《列子》《楞嚴》《唯識》《毗婆》諸論約略參同,益知所謂儒者之不濟事也。(《霜紅龕集》卷二十六)身處異族統 治下,他強調讀書為學,也有保存漢文化的意思:「名世不必作相,相亦未必名世。誠能令書種不絕,綿綿經史,培植聖賢根蒂,耕食鑿飲,饒足自貴;卻是天地問一種不可限量苗稼。」(《霜紅龕集》卷三十八《雜記三》)他主張讀有用之書,注重的實際是培養能夠治理社會的人才,他說:「鄙奴蕩而 光大神明之天,實需才。才不易生。家有其治,治有其學,學篤其才。」(《霜紅龕集》卷二十八《傅史>)因此,他對空言性理卻浮誇無用的理學習氣往往予以激烈的抨擊。傅山反對理學家的迂腐拘納,對理學家以陳腐觀念衡 量詩歌的作法也進行毫不留情的批判。他說:「凡所稱理學者,多不知詩文為何事何物,妄自謂我聖賢之徒,豈可無幾 首詩、幾篇文字為後學師範,遂高興如何物清意味,何物天下理而已矣」(《傅山手稿一束》(四)《評理學》),見(《中國哲學》第十輯 ) 理學家的詩文不足論,他們的觀念也迂腐偏狹。傅山在《失笑辭二》中說:「紫陽(朱熹)效陳子昂取史策穢事盡力揚播,蓋儒習也。」(《霜紅龕集》卷 二十六)按:《朱子大全》卷四有《齋居感興二十首》,序中雲愛陳子昂《感寓》詩,「然亦恨其不精於理而自託於仙佛之間,遂作二十篇。如其七 詠武則天事:「磨聚濱天倫,牝晨司禍 兇。乾綱一以墜,天樞遂崇崇。淫毒穢宸極,虐焰播蒼穹,」傅山所謂「取史策穢事盡力揚播」者,當指這類作品。用封 建的倫理道德來評判歷史人物,極力誇大其道德的缺陷,並以謾罵粗俗的語言入詩,完全失去了詩歌的美感,傅山對此 十分不滿。傅山批評葉夢得說:「看宋葉氏論《八哀》詩,真令人噴飯。吾嘗謂古文古書之不可測處,囫圇叫宋儒胡亂 鬧壞也。」(《霜紅龕集》卷三十《杜遇餘論》)他諷刺理學 家說:「大抵詩文之妙,至於窮理明道諸老先生似可以不勞講究,亦不失擁皋比之尊崇,受門牆之掃灑。豈不又省 其玩物喪志,放心野馬! 孔顏樂處,靜寧陶冶,何必欲與風人為萋菲,向文苑置侈(山多)?」(《霜紅龕集》卷二十六《失笑辭二》)傅山認為理學家與「詩文之妙」、「風人之旨」無緣,大可不作。如果於藝術的「妙理」、詩人的「旨趣」 毫無會心,只想借詩文作道德的說教,不但於理學無益,而且會破壞藝術的美感,倒讀者的胃口。他對理學家的批評,其著眼點正是對詩歌本身藝術規律的尊重。傅山說 :「讀理書尤著不得一依傍之義。大悟底人先後 一揆,雖勢易局新,不礙大同。若奴人不曾究得人心空靈法 界,單單靠定前人一半句註腳,說我是有本之學,正是咬因人後跟底貨,大是死狗扶不上牆也。」(《霜紅龕集》卷三十六《雜記一》)傅山反理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反對依傍、反對奴性。他最痛恨奴性,說:「不拘甚事,只不要奴。奴了隨他巧妙雕鑽,為狗為鼠而已。(《霜紅龕集》卷三十八《雜記三》)奴性的本質就是喪失獨立人格,循規蹈矩,缺乏創造性,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如果陷入奴性的泥淖,那就成就不了任何真正有價值的事業。所以他非常讚賞那些沒有奴性,人格氣節卓然的詩人,如他評李白說:「李太白對皇帝只如對常人,作官只如作秀才,才成得狂者。」(《霜紅龕集》卷三十六 《雜記一》)他評禰衡說:「孟德張漢羅,正平( 禰衡字)不可援。……天子竟可挾,賤士終難前。」 (《霜紅龕集)卷三《詠史感興雜詩》) 對他們蔑視權貴,保持獨立人格的「狂」,「傲給以很高評價。反奴性的思想也 表現在傅山的詩歌創作中。他在( 讀史)中寫道:「天地有腹疾 ,奴物生其中。神醫須武聖,掃蕩奏奇功。」( 《霜紅龕集》卷九)這是以治病喻掃蕩奴性,強調經世濟民。而他的《太行》一詩則寫道:「紫盤天井上,青幕太行郛。風雨詩何壯,崗巒氣不奴。爭韓來破趙,報楚去趨吳。臨老河山眼,蒼茫得酒壺 。」 (《霜紅龕集》)卷七)用「氣不奴」來寫太行山的雄偉氣慨,造語奇警而新穎,其反奴性的觀念是十分鮮明的。傅山曾這樣大氣磅確地宣稱:「一掃書袋陋,大刀闕斧裁。號令自我發,文章自我開。豈有王霸業,潤色 於輿臺! 」(《霜紅龕集》卷十四,《哭子詩》其九)傅山這種「孤行獨詣 、無所依傍」的創造精神,使他的詩虢思想顯示出鮮明的個性。詩歌的本質是抒情,但對抒發什麼樣的情感,人們的認識卻是不完全相同的。傅山強調詩歌是詩人至性至情的自然流露。他曾評論好友戴廷拭的《楓林草》說:「其中有佳處, 亦有疵處,俱帶冰雪氣味。大概深於寄託,情至之語,自能感人。」(《霜紅龕集》卷十六《敘楓林一枝》)傅山的評論是非常率直的。戴廷拭的詩儘管「亦有疵處」,卻自能感人,正由於是詩人至情的自然流露。傅山進而認為,人的至性至情常能和物的至性至情相感應。他說過這樣一件事:「新念白崖山御舟,白鷳哀鳴墮海事,令人痛激。吾常道及,便淚 出也。至情至性,何必在人,禽鳥尚矣。」他又說「域中羽毛鱗介,尺澤層巒,嘉卉朽莽,皆各有性情。以我接彼,情相浹,恆得諸渺莽惝恍 間。」(《雜記三》)詩人的性情與物的性情相融浹,便成好詩,詩人所要寫的,就是情與物契 合的感興。由於強調至性,真情的自然流露,傅山特別反對用儒家 溫柔敦厚的詩教來束縛詩人的性情。他評庾信的創作說:「庾開府詩,字字真,字字怨。說者乃日:詩要從容爾雅。夫《小弁》、屈原,何時何地也? 而概責之以從容爾雅,可謂全無心肝矣。」(《雜記一》)如屈原,遭遇君主的昏庸,小人的誤國,導致國破家亡,哀怨憤激正是真感情的流露,如何要求他們作「從容爾雅」之言、不哀不怨呢?傅山生當明清易代之際,親身經歷了明季政綱不振,李自成進京,清兵入關,南明滅亡,與屈原均有相同之處 。置身可怨可怒之時,詩人是很難「從容爾雅」的。他在《自顧》詩中寫遭:「自頸亦何隘,乾坤難我廬。星河照雙淚,騷楚異三 聞。偃臥常蒙袂,何門可曳裾? 壺觴愁不解,悔讀古今書。」(《霜紅龕集》卷八)置身異族統治下,茫茫天地,竟無容身之處,屈原尚可作《離騷》以抒憤,而自已卻有怨怒而難以直言,心中的憂憤更為深廣的。後人評傅山詩日:「詩文外若真率,實則勁氣內斂、蘊蓄無窮,世人莫能測之。至於心傷故國,雖開懷笑語,而沉痛即隱 寓其中,讀之令人悽愴。」(鄧之誠《清詩紀初編》卷二)傅山主張抒寫怨憤之情,是與自己所處的時代和親身感受緊密聯繫的。傅山強調至性真情的 自然流露,他對執著深摯的愛情深表理解並予以歌頌。他有反映愛情的樂府歌辭《方心》,長序與詩配合,講述了一 個纏綿動人的愛情悲劇故事。(《霜紅龕集》卷十三)有《梅房》《小溝怨》《亭亭怨》等,都寫得十分深情。有人曾這樣評 他:「《霜紅龕集》氣如霜,繞指先為百鍊鋼。忽作曼聲兒女態,小溝豔曲按梅房。」(沈壽榕《檢諸家詩集信筆各題短句》其一,見《萬首論詩絕句》第1218頁)傅山的「氣如霜」與詩中所寫的愛情內容是並不矛盾的,這是詩人強調真情自然流露的詩歌思想在創作上的體現 。傅山在詩中寫道:「由來高格調,發自好心肝」(《霜紅龕集》卷九《李天生作十首》其六) 詩歌的品格來自詩人的品格。摒棄了奴性,保持高尚的人格,自能表達出真性情。詩人的品格高,有至性真情,發為詩歌,也就有了形成高格調的基礎。主張詩歌要反映現實和民生疾苦,是自《詩經》以來中 國現實主義詩歌的優良傳統。傅山諳熟歷史上人民所承受 的深重苦難,又生當明清易代之際,親身經歷了天崩地裂的社會大動蕩,對詩歌的社會功能尤為重視,他在詩中說:「世 界瘡痍久,呻吟感興偏。」(《霜紅龕集》卷九《兒輩賣藥城市俳諧杜工部詩五字起得十有三章》)又在詩中寫道:「蕩蕩乾坤病,戔戔肺腑收。」(《霜紅龕集》卷七《病發示眉仁》) 世界瘡痍與乾坤病,同指明末以來的社會動亂,民不 聊生。「呻吟感興偏」,「戔戔肺腑收」,均指詩的感興由社會動亂和百姓疾苦而生。傅山又說:「不喜為詩人,呻吟實由瘼」,「作者今人爾,不管人生瘼。」(《霜紅龕集》卷四《覽息眉詩有作》) 他認為他作詩是由「民瘼」引起的 。反之,如果作者不反映「人生瘼」,就不是真正的詩人。傅 山憂憤無端,壯志難酬,所以進一步痛快說:「肝膈亦何說,乾坤逕付詩」(《霜紅龕集》卷九《酬上郡李然周寄韻》)了。傅山精於醫理,所以往往以治病比作詩。他在《覽息眉詩 有作》中寫遭:「自知愁是豎,自知詩是鵲。救急策非長,排遣度今作。亦不博名高,鬧書邃巖粵。」「愁」就是給人帶來痛苦的病魔「二豎」,而詩歌則是治病療疾的扁鵲。愁園國事民瘼而起,但無法實際「救急」以消除病根,所以只能靠詩歌來排遣自己內心的憂愁。他在詩中丐道:「知屬人人不 自由,病軀豈敢少淹留。民今病虐深紅日,私念衰翁已白頭。」(《霜紅龕集》卷十《與某令君》)他是念念不忘民瘼的。 傅山主張用詩來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但他認為詩與史還是有區別的。他在《雜記五》中說:「『史』之一字,掩卻杜先生(甫)。遂用記事之法讀其詩。老夫不知史,仍以詩讀其詩。世出世間,無所不有。(《霜紅龕集》卷四十)杜甫的詩被人們譽為「詩史」,傅山對杜甫十分崇敬,稱「杜甫不可測之才人,振古一老(《霜紅龕集》卷二十五《詩訓》)創作上也繼承了杜甫的現實主義精神。他在這裡強調的是如何去認識杜詩的特點和價值。如果用記事之法 去讀杜詩,只看到詩中所記之事,而不從詩本身的特點去體會,必然難以全面認識杜詩的價值。傅山所說的「以詩讀其詩」,實際上說的就是要抓住詩歌的抒情本質和形象思維 的特點去認識杜詩的價值。傅山詩中也有反映當時社會重大 事件的作品,如《風聞葉潤蒼先生舉義》:「鐵脊銅肝杖不靡,山東留得好男兒。橐裝倡散天禎俸,鼓角高鳴日月悲。咳唾千夫來虎豹,風雲萬裡泣熊羆。山中不誦《無衣》賦,遙伏黃冠拜義旗。」(《霜紅龕集》卷十)葉潤蒼為前明官員。清兵入關,起兵反抗。後參加山東揄園軍(李自成起義隊伍一部)的抗清鬥爭。(見張相文編《白耷山人年譜)《閻古古全集》附。)傅山在詩中突出的是對抗清義士壯舉的敬仰,有敘事而情在其中。反奴性的文學思想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反對雕琢似 、批評固守成法。傅山在《失題》中寫道:「一代遜一代,文章日不真」,「壯夫恥雕龍,文士學刺繡」(《霜紅龕集》卷四)對一 味追求形式,雕琢失真的詩風予嚴厲批評。他說:「造語卻非一意雕琢,在理明義愜,天機適來,不刻自工。」(《詩訓》)雕琢字句,模擬古人 ,是不可能超過古人的,「若立意學彼,字擬句議,則瞳乎後。」(《雜記二》)所傅山指出:「譬如以杜為迦文佛,人想要做杜,斷無抄襲 杜字句而能為杜者。即如僧,學得經文中偈言,即可為佛耶? 凡所內之領會、外之見聞,機緣之觸磕,莫非佛、莫非杜,莫非可作佛作杜者。靠學問不得,無學問不得。無知見不得,靠知見不得。如《楞嚴》之狂魔,由於凌率超越。而此中之狂魔,壘非超越,與不劣易知足魔同耳。法本法無法,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非法非非法。如此知,如此見,如此信,解不生法相。一切詩文之妙,與求作佛者界境最相似。」(《霜紅龕集)卷三十《杜遇餘論》)所謂「與求作佛者界境最相似」,是說學詩不能牯滯於外在的形相,而應體悟到詩心,得其真諦,天機自得。他在《枯木堂讀杜詩》中也說:「好手擬中的,活語被參死。莊嚴非莊嚴,不似乃真似。可憐無寸心,得失傍故紙。非非法非法,一燈室則邇。」(《霜紅龕集》卷五)這裡說的「寸心」,就是詩人對為詩之遭的徹悟。若無此「寸心」,而只憑「傍故紙」,是不可能達到「作佛」的境界的。傅山反覆論述過關於「法」的問題。他借用佛經對「法 」的解釋來說明為詩之道,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他說:「曾有人謂我,君詩不合古法。我日:我亦不曾作詩,亦不知古法。即使知之,亦不用。嗚呼!古是個甚。若 如此言,杜老是頭一個不知法《三百篇》底。」(《杜遇餘論》) 這裡再清楚不過地表明了他對「法」的態度。詩歌的生命 就在創新,杜甫正因為不拘於《三百篇》的成法,廣採博收而自成一家,方才成其為杜甫。傅山的詩歌率真揮酒,自成 一格,也正得力於這種創新獨詣的精神。他說:「法本法無法,吾家文所來。法家謂之野,不野胡為哉!(《霜紅龕集》卷十四《哭子詩)其九)他所說的「法家」,就是死守成法之家。傅山反對死法,並不是主張完全放棄向古人學習,而是強調學而能化。他在《家訓》中教導其孫常讀陶淵明詩,說「其詩不使才,而旬句皆高才;不見學,而無篇非學。學極博大。此等詩真足千古,須熟讀之。」(《霜紅龕集》卷二十五)才高而不逞才、學博而不見學,這才是詩歌創作中的高境界,所謂自然平淡,大巧若拙。傅山認為達此境界是需 要有一番刻苦鍛鍊的功 的。他說:「《釋老志》之言日:漸積勝業,陶冶粗鄙,經無數形澡煉神明,乃證無生而得佛道。吾不此言說法,而以此言論詩。苟能至此,性不必藏,詩可 以見。見無所見,藏無所見,虛靜通明,大巧若拙。拙豈易言哉。」(《霜紅龕集》卷二十《論藏拙》)只有真正掌握了 法,化有為無,陶冶粗鄙,得其神明,詩歌創作才能「大巧若拙」。奴性的特徵之一就是缺乏骨氣,表現在詩歌風格上,就是柔靡委頓。傅山特別提倡剛健有力詩風。他說:「文章詩賦,最厭底是個嘽字嘽,緩也。俗語謂行事說 話松沓不警曰嘽。本灘音,因《禮記》『嘽以緩之』句借用之耳。……齒牙口舌手筆,丁當振動,自然無 此病。若興會高簡之音,不在此倒。若一篇之中,得兩三句警策,則精神滿紙矣。」(《霜紅龕集》卷二十五《家訓》)傅山厭棄嘽緩松沓的詩風而提倡豪放剛健的風格。他的《口號十一首》其一、九曰:「江南江北亂詩人,六朝花柳不精神。盤龍父子無月露,縈攪萬眾亦風雲。六朝人物景宗豪,競病詩驚沈瘦腰。口角若無曹植氣,筆端爭似呂虔刀。」(《霜紅龕集》卷十三)這是對六朝詩歌中剛健詩風的彰揚。「盤龍父子」指南齊同盤龍及其子同奉叔,二人皆膽力絕人,曾奮擊陷陣,「父子兩騎縈攬數萬人,大敗魏軍」(《南史》卷四十六)他們雖無吟詠月露的詩句,但那種縈攬萬眾的氣概,才是詩歌中真正的「風雲。曹景宗為南朝梁將領。景宗率眾大破魏軍,凱旋歸來,梁武帝為之慶功。武帝讓沈約分韻命群臣賦詩而景宗不得。景宗索韻,得「競、病」二字。操筆立成。詩 曰:「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閫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沈約及朝賢驚嗟競日。(《南史》>卷五十五)傅山稱讚曹景宗詩的豪放剛健,說口中的待如無曹植的氣骨,就侍不了詩的衣缽。粱陳時代,佔據詩壇主流的是吟風弄月、柔弱不振的宮體詩風,正所謂「六 朝花柳不精神」。傅山特別拈出並不以詩名家的曹景宗加以彰揚,亦可見出其用心所在。謝朓的詩以清麗圓美著稱,而傅山則特別舉其雄警的一面:「頗怪元暉子,夾兀警莽蒼『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十字徑欲霸,詞人誰敢當?(《霜紅龕集》卷四《讀虛舟先生詩》)他欣賞兒子傅眉的詩,謂「朔氣健遊子,新詩動乃翁。悲歌猶 趙燕,聞見不雕蟲」。(《霜紅龕集》卷七 《眉兒觀風 塞上來有詩》)提倡的也是剛健有力的詩風傅山詩中曰:「北曲謾崢嵊,我好彈哀箏。直上青空裂,宛轉嶺嶙登。傾得丈夫耳,喜無迂腐聲」。(《霜紅龕集》卷三《丁酉二月十五日》)他還以西北之文與東南之文相對比,肯定「不膚臆利口」的文風(《序西北之文》《霜紅龕集》卷十六 )他論寫字說:「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霜紅龕集)卷二《作字示兒孫》)這些主張與提倡剛健的思想是一致的。在對待前代的傳統和各種流派之間的紛爭方面,傅山也表現出不同流俗的精神。明末清初的文壇上,對競陵派的抨擊十分激烈,尤其是錢謙益,指斥竟陵不遺餘力。傅山於明代詩歌,肯定竟陵為多。他說:「近來覺得,畢竟是劉須溪、楊用修,鍾伯敬們好些。他原慧,他原慧。」(《杜遇餘論》)他肯定鍾惺的,便是其「慧」。在《偶借法字翻杜句答補巖》中,他便說:「滄溟發病語,慧業生《詩歸》。提得竟陵訣,弄渠如小兒。」(《霜紅龕集》卷三)所謂「慧」,也就是聰明,講性靈。傅山贊同竟睦的主張,是因為競陵關於真詩的認識合乎他的思想。譚元春《詩歸序》中說:「夫真有性靈之言,常浮出紙上,決不與眾言伍。」傅山曾將《詩歸》重 鈔,並加以論注。他在與戴廷拭討論此事時談到了批評的態度,所言頗為警策。他說:「《詩歸》再鈔,便非於唐詩起見,似於選《詩歸》者起見矣。不必諛,不必梗,商量發揮 出手眼上之手眼,乃不罔此一番心力。若爾公之辨 ,單是尋著與人作駁耳若不自己從他論註上開生面,又何必鈔 ? 但此書行之既久,海內耳食眾矣。妄有譏評,為鍾譚不得,為不鍾譚不得,慎之哉! 真正個中人,慧眼平心,可與何、李、王、李、鍾、譚共坐一堂之上,公公,做一樹義調御師。令各家伎倆一齊放下,乃得。不然,任他辯才。總是偏見。作者有心,看者有心:作者有時,看者有時,變何易盡,論何勝騰!」(《霜紅龕集》卷二十四《與戴楓仲》)傅山認為,批評者應該有「慧眼平心」,能夠摒除門戶之見,從更高的 「手眼」之上來看待各家紛爭,方可「公公噹噹」,得出合 乎詩歌本身創作規律的結論。特別是他分析了作者和讀者 因主觀條件和客觀因素的不同和變化所帶來的認識差異,其見解是十分深刻的。採用這樣的批評態度來對待各流派的高下得失,是有助於推進詩歌創作擺脫門戶之爭的泥淖,而向著自抒性情,發揮個性的道路前進的。這在清初詩歌思想的發展中,有著積極的意義 。

點擊以下文字連結,閱讀推薦內容:

孫國華:漫談氣節與傅山的氣節

孫國華:試探傅山《性史》的人性內涵

孫國華:傅山的哲學思維

孫國華:《紅羅鏡》絕非傅山所為

傅山:一個真正的文化貴族

傅山,一個高貴的「死硬派」

天涯熱帖:《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是傅山?!

傅山之哭,曠世奇才何以抑鬱而終?

太原這座城14、名士傅山與塵表孤蹤

傅山:寫不好書法的劍客不是好大夫

「真假」傅山 謎案還需多久水落石出?

傅家巷:從雙塔寺到難老泉,賢隱家聲的傅家風景

家在太原:傅家巷與傅山

尋園問景03:朱衣枕畔,碑林公園的午後

百年得見「丹楓閣」, 真假傅山案謎底終揭曉

山西文化第一戰神傅青主,這開了掛的一生.

鳳凰衛視《尋找傅青主》

傅山與武鄉炒指

傅山與武鄉炒麵

傅山與防暑八珍面

傅山與武鄉槐安青

相關焦點

  • 百年傅山真跡亮相山西博物院
    山西的歷史名人燦若星辰,傅山首屈一指。12月29日,「霜滿龕紅——傅山的生平、思想與學術展」在山西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覽從生平、文學、思想、史學、醫學等不同維度解讀和展示傅山,力圖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傅山。」山西博物院副院長趙志明說。 傅山(1607—1684年),字青主,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清代學者全祖望盛讚其「大江以北,無出其右」。三百年來,傅山巍然屹立,影響深遠。
  • 走近一位真實而傳奇的傅山,山西博物院將展「霜滿龕紅」
    山西博物院是傅山作品收藏較為集中的地方,多年來始終致力於傅山作品的徵集、保護與展示工作。澎湃新聞獲悉,12月29日,「霜滿龕紅——傅山的生平、思想與學術展」將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展覽聯合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國內文博單位,從生平、文學、思想、史學、醫學等不同維度解讀和展示傅山,力圖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傅山形象,還原一位真實的大師、一座真正的文化高峰。
  • 講好「山西國寶」故事 專家學者傅山故裡論道「傳承與開新」
    中新網晉中10月24日電 (範麗芳)24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山西中醫藥大學承辦的「2020首屆傅山學術與文化傳承研討會」在山西晉中舉行。「對傅山先生思想和學術的探索、繼承、弘揚等一系列工作,要站在更高的層面,以更廣闊的視野進行。」山西中醫藥大學校長劉星在致辭中說,此次會議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 傅山的書法「又醜,又拙」,為何一幅草書,售價3千萬
    為了體現支離破碎的風格,傅山常常把字體的偏旁部首分得很開,甚至不同的兩個字,會把部首湊到一起。比如「顏」字,會故意把右邊的「頁」字寫得比左邊的「彥」字要低很多,這個字看起來整體是向右下方傾斜的。這樣的寫法,如果是放在連成一體的書法作品中,就顯得誇張而且醜怪。
  • 臺灣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到訪天津南開區 「31條」引臺胞關注
    臺灣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一行到南開區參訪交流。臺灣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一行到南開區參訪交流。臺灣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一行到南開區參訪交流。(圖片來源:天津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4月3日天津訊 日前,臺灣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率臺灣文創、科技、貿易等領域企業負責人到南開區參訪交流。
  • 帶著強烈的抽象意味的書法——傅山《五言行書軸》
    傅山已不能冷靜地區分政治與藝術或者乾脆就一視同仁:「嫵媚綽約自是賤態」,告誡兒孫不可學趙孟頫。並說:「老董止是一個秀字」①。 自宋以來貼學佔主導的溫雅書風,第一次被傅山從理論上以「醜」的思想取代,提出確立自己在書法史上的地位的重要理論:「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其實,早在宋代的陳師道就說過:作詩應「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寧粗毋弱,寧僻毋俗」②。
  • 孫國華任西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宋覺因年齡原因卸任
    省委組織部宣教幹部處處長張清宣讀省委決定:孫國華同志任西北政法大學黨委委員、書記;宋覺同志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西北政法大學黨委委員、書記職務;趙健同志不再擔任西北政法大學黨委委員、副書記職務,另有任用。王秉琦在講話中指出,宋覺同志政治素質好,政策理論水平高,組織領導能力和駕馭全局能力強。
  • 蔣振華:道教思想與文學意趣
    蔣振華:道教思想與文學意趣 2018年09月17日 06:3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蔣振華 字號 所屬學科:文學關鍵詞:道教思想;文學意趣;道教文學理論
  • 卡夫卡:創作思想的複雜,體現了幾個不同方面
    卡夫卡對尼採的思想很感興趣,尼採的「永恆循環」論、「權力意志」論、「價值重估」論等對他產生過影響。卡夫卡要求「法」的絕對合理性,因此他心目中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相去太遠。卡夫卡的哲學思考導致他對人類社會異化現象的發現:人的種種追求和努力恰恰朝著與人的願望相反的方向發展,或者說社會的表面進步恰恰日甚一日地孕育著更大的危機,因而他拒絕接受這個世界及其價值體系。
  • 傅山:一個真正的文化貴族
    儘管後世對傅山的學問和藝術推崇備至,但在傅山的生命中他關心的卻是世間瘡痍和民間疾苦,因此他曾憤激於自己作為一個文人的無能和無用:「男兒生無權,簡閱深低頭,文章費精神,僅與刺繡侔。」或許正是因為這份深入骨髓的自省,才使得在他明末清初的驚天巨變中看清了自己,寫下了上述的自評。▲傅山畫像,明亡後曾自號「朱衣道人」。
  • <臺灣創業故事>孫國華:以糕餅為繪本紀錄臺灣故事
    孫國華說:「購買鳳梨酥好像在無形中就會有好運加持,他們回到家鄉後,就有故事可以說了!」  微笑「旺來」傳達濃鬱的臺灣味  15年前,孫國華奮力掙脫麵包業的紅海競爭,轉型鳳梨酥專業烘焙,並以「鳳梨酥=伴手禮」的營銷策略,直搗觀光旅遊市場需求核心,不僅成功為臺灣傳統鳳梨酥市場創造出規模經濟,也為自己開闢出一個全新的藍海,更領先一步成為產業生態的主導者。
  • 古代文學:思想內容——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文學:思想內容——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對中國古代文學的鑑賞顯然是討論其現代意義的前提條件。《離騷》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鑑賞大致上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其一是通過對古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深刻的思想內容(如愛國主義、理想主義的情懷以及人本主義、德性主義的優良傳統等)的解讀,從中獲得對自我人生的有益啟迪與教海
  • 被譽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的黃宗羲,在文學方面提出了哪些理論
    開宗明義,黃宗羲作為開明的史學家、思想家,提出的文學理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提倡「有品藻而無折衷」,讓各種風格的詩歌並行不悖,克服墨守一家的偏頗;2、詩歌必須為作者自己的情感流露,打上作者特有的烙印,體現出獨創性;3、提出「性情說」,通過辨析詩歌性情的類別
  • 中國戲曲作為綜合藝術,從哪些方面體現出獨特的美學個性?
    以戲曲中的宮調來說,因為中國文字本身具有音樂性,即具有陰陽平仄的特性,所以宮調除本身具有的音樂性外,它的文字組合排列的規範也體現了漢字的音樂性,於是宮調就成為曲調音樂和文字音樂的結合。這是我國所獨具的美學特點,是他國所沒有的。在文學和戲曲宮調方面,我國向來有南、北兩種風格。
  • 五月蘆芽積雪明——傅山《蘆芽》詩手稿考
    傅山像在寫作《傅山醫藥手稿研究》一書,查閱大量的傅山手稿時,無意中發現了傅山親筆寫的七言絕句《蘆芽》詩稿。一、傅山採藥蘆芽山的時間傅山在五言古詩《 蘆芽山徑想酒遣劇》中寫到「豈念蘆芽山,渴死僑黃翁?」告訴我們,此時傅山已僑居太原的松莊。
  • 五月蘆芽積雪明|傅山《蘆芽》詩手稿考
    一、傅山登蘆芽山的時間傅山訪蘆芽山共作詩五首,七絕二首,五言律二首、五言排律一首。在五言排律《 蘆芽山徑想酒遣劇》中寫到「豈念蘆芽山,渴死僑黃翁?」告訴我們,此時傅山已僑居太原的松莊。具體時間,從五首詩的內容看,在五月至七八月間。傅山僑居於松莊,是從55歲到73歲。這18年中,是哪裡出訪蘆芽山?
  • 傅山草書如何看懂?太原碑林公園的碑文有了注釋
    傅山草書如何看懂?今後,遊客到碑林公園遊玩,不僅能夠欣賞到以傅山為代表的一批明清書法藝術大師的書法,還能更深入地了解其書法的精髓。首先進入的北園裡,陳列的是傅山先生的碑刻藝術精品,有146幅作品、222通碑刻,所以又被稱為『傅山碑林』。」當日上午,一陣清脆悅耳的聲音來自碑林公園遊客服務中心主任牛世鑫,她正在給遊客詳細講解公園的概況,以及園內每一塊碑石上的書法作品。
  • 文學創作與個人素質有關,有哪些方面?中外文學理論有不同的看法
    具體而言,文學創作所需的藝術才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生活經驗具有高度的藝術敏感,一是對審美形式具有高度的藝術敏感。直接經驗與文學創作的關係較為顯性,不少文學作品都帶有作家自身經歷的影子;間接經驗在文學創作中的呈現更為隱性,往往要通過作家對自己創作過程的解說,才能發現其痕跡。間接經驗給作家帶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也對作家的藝術才能有更高的要求。在大多數時候,作家對間接經驗的接受是零散的,是不完整的,這需要作家對經驗材料的意義進行創造,使原本互不相干的經驗材料因為新的意義關聯而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 傅山《草書五律詩軸》筆勢迭宕雄奇,獨創「四寧四毋」書法理論
    傅山的草書整體豪放而又不失章法,非常值得我們書法愛好者臨摹和鑑賞。他的代表作主要有:《草書立軸》、《草書孟浩然詩》、《右軍大醉詩軸》、《草書五律詩軸》等等,今天小編主要介紹傅山先生著名的《草書五律詩軸》的經典創作。
  • 你知道傅山嗎?除了畫畫寫作,他和竹葉青酒還有著這樣的一段淵源
    傅山生於明末清初的時候,家裡也算是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教育,年紀輕輕就考到了三立書院讀書,受到了當時的山西提學的青睞,對他栽培有加。年輕的時候,傅山就很喜歡喝酒。每天除了寫作讀書,就是喝酒了,他覺得喝酒可以發洩自己心中的悲憤,可以「吐真言」,所以又把它當做是可以和同道交流思想的沒接,於是就更加愛酒,可以說是到了杯不離手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