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中,哪些令西方人印象深刻?聽聽老外的精彩回答

2020-12-22 飲食部落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在各個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比如建築、天文、醫學、飲食、文學等等方面。當然因為特定因素不同,中西方文化就有很大差異,比如在飲食方面,我們講究民以食為天,而在西方飲食是口腹之慾。

那麼在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哪些文化令西方人印象深刻?現在我們就來聽聽老外們的精彩回答。

有老外回答道:最有趣的是龍文化。西方龍是邪惡的火龍,可以摧毀一切。中國龍是負責下雨的水龍,降雨減少乾旱。人們服從龍,自稱是龍的後裔。建立水利項目,發展農業,增加人口。中西方都認為龍是權力的體現,但是他們對權力的理解反應卻完全不同,有趣的是結果是相同的。

還有老外說道:我在中國住了五年。我看到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是我的中國朋友從不耽擱用餐。午餐時間必須在12:00PM至2:00PM之間,然後午睡。晚餐必須在6:00PM到7:00PM之間,然後重新上班或進行其他任何活動。無論情況如何,他們都不會在用餐時間上妥協。

還有老外說道:中國人建築的有趣結構,最早的長城有兩千年的歷史,至今還能看到一些遺蹟,上帝那時候可沒水泥。還有中國人修建的房子、寺廟、仍然沒有釘子或水泥。這是長城很多人會驚訝它是怎麼建立在山頭上對吧!

還有老外說道:據我所聽到的一位教授說,傳統上中國的寫作風格很簡短,佔用的空間很小,因為一開始所有字符都必須刻在龜殼上。紙張問世後,簡短的書寫風格和緊湊字符的使用仍然是一種既定的書寫風格。

還有老外說道:食物,我愛很多中國菜。藝術、從書法到精美的瓷器,似乎都做得如此精美。我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多,所以我無法在其他方面發表評論。

還有在中國的外國網友回答道:自1978年以來,我主要生活在中國,儘管我沒有對中國文化進行過專門研究,但我必須說,我完全被中國文化影響了。當我被邀請在中國的一所大學講授一門課程時,《中國哲學簡史》成為了我上雙語課的教科書。這是我唯一一次認真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經歷,當然這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它喚醒了我對哲學的總體興趣,因此我被迫閱讀貝特蘭·羅素的《西方哲學》以取得平衡。中國哲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思考了我們在宇宙中的地位,應該實踐的道德觀念。

還有外國網友說道:中國的飲食文化,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食物也不同。到中國旅行時,肚子是最繁忙的身體部位。

還有外國網友回答道:禮貌!我目前在中國生活和學習。如果一切順利,我可能會在這裡待一輩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人如何對待外國人。如果你是居住在澳大利亞的中國人,並且不會說英語,那麼許多當地人會說:「要麼回到你自己的國家,要麼學習我們的語言。」如果你的母語是英語居住在中國並且不會說中文,許多當地人會說:「對不起,我的英語不是很好。」然後嘗試與更多的揮手和微笑進行溝通。

相關焦點

  • 老外:中國傳統飲食中有哪些西方影響的痕跡?外國網友回答亮了
    在國外的問答論壇就有老外提問道「中國傳統飲食中有哪些西方影響的痕跡?」剛才我們已經說到在傳統中餐烹飪中,西餐沒有影響到中餐,只有一些食材除外。比如我們吃的火鍋,是一道傳統的中國美食,吃飯獨特,一邊吃一邊煮,在西方看不到這樣的飲食方式,唯有火鍋裡出現的辣椒,我們能想到是早期從西方傳過來的食材,但是火鍋和辣椒的這種吃法是西餐看不到的。
  • 中國人如何看待外國人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路人回答挺精彩
    類似「中國人都會功夫」這樣的觀念還有不少老外信以為真。在知乎上也有不少類似這方面的個人回答,然而普通中國人是如何看待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的?看看下面路人對於類似問題的回答吧。▲中國人如何看待外國人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路人回答挺精彩(文/界通快訊/魚魚觀世界)問題一:您覺得外國人對中國都有哪些印象?
  • 網友問老外:哪些中國食物你難以接受?老外的回答讓人笑到肚子疼
    網友問老外:哪些中國食物你難以接受?老外的回答讓人笑到肚子疼中國的美食文化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幾乎可以說能說的,都能在中國的菜譜上找到,這對於中國的吃貨們來說是非常有自信和的事情,而對於外國人來說,中國的美食和他們平常吃的食物有太多的不同,也並不是所有都能得到他們的認可,很多食物都讓他們覺得怪異,甚至還會有後背發涼的感覺。
  • 為何海帶在我國是食物,在西方國家卻是海藻?老外的回答扎心了
    其高超的烹飪技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世界一流。如今各式各樣的食材,被吃貨朋友們做成美味可口的下飯菜出現在大部分餐桌上。而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常見的食材——海帶。為何海帶在我國是食物,在西方國家卻是海藻?老外的回答扎心了。海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到的一種食材了。它屬於高碳水化合物、高纖維素、高礦物元素、中蛋白、低脂肪,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食材。
  • 寶馬廣告堪比恐怖片,哪些汽車廣告令你印象深刻?
    寶馬廣告堪比恐怖片,哪些汽車廣告令你印象深刻?近日,寶馬公司發布的一條無人駕駛汽車廣告引發了極大關注,看過這段廣告的網友甚至驚呼「真是比恐怖片拍的還用心」。視頻中,一輛G30的寶馬5系在深夜行駛在林間小路上,突然間一名身穿白裙、表情猙獰的「女鬼」攔下了寶馬車,然而當女鬼打開車門,卻被嚇得轉頭就跑,因為這輛車裡空無一人。陰森恐怖恐怖的背景音樂更是讓人感到寒氣撲面而來。隨後,這輛寶馬車繼續駕駛,最終開回了一個實驗室模樣的地方。
  • 在描述中國食物味道或烹飪時,哪些短語至關重要?老外回答亮了
    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在形容一道菜好吃的時候可能說「你是怎麼做的,味道就好像出自餐廳廚師之手」而老外在描述一道吃好吃的時候會說「這道菜就像家庭大餐。」食物不同,文化不同在描述兩種食物的語言上顯然也會不同。於是在國外問答網站上就有老外提問了:在描述中國食物味道或烹飪時,哪些短語至關重要?
  • 外國網民:中國人對西方餐具是什麼態度?網友的回答讓老外扎心
    網友的回答讓老外扎心最近,由於沙縣小吃在美國生意火爆,蘭州拉麵也順利在日本街頭開張,以及DG對中國餐飲中的主要餐具「筷子」的不恰當形容,網絡上興起了一股不小的中西方餐飲文化的大討論!這不在谷歌上,就有外國網友發帖詢問:筷子與刀叉究竟哪一個更加方便快捷?外國網民:中國人對西方餐具是什麼態度?網友的回答讓老外扎心!
  • 國外一段中餐廚師扯拉麵的視頻,令老外驚訝:這是什麼魔法?
    拉麵是中餐又一項傳統美食,也可以說是中餐烹飪中的精華。和其他麵條不同的是拉麵必須是由廚師手工製作而成,當然這裡說到的手工極其講究,需要廚師積累豐富的經驗,所以才專門有了拉麵廚師。拉麵不是一項人人都能掌握的烹飪技術,即使對我們而言,它非常具有技巧性,而且還考驗廚師的手臂力量。
  • 西方「刻板印象」之下,中國文化該怎麼「走」?
    尤其是為此次大秀製作的「起筷吃飯」廣告片中,亞裔面孔的模特用筷子吃披薩,配以刻意的中式發音旁白,引發了網絡對於杜嘉班納品牌曲解、貶低中國文化的聲討。二百多年前,大英帝國以給乾隆祝壽為名向中國派出了馬戛爾尼勳爵率領的龐大使團。正是這次訪華及其引發的爭議,使英國對中國的印象發生了很大改變,一個「停滯的帝國」的刻板印象在西方逐漸形成。
  • 老外:令人喜又讓人抓狂的中國文化
    他說,中國的華語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缺乏環境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華語的機會,缺乏對使用華語的信心。她說,新加坡年輕一代大多在雙語政策下發展了一定的雙語基礎,「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雙語專業人士學習漢語的經驗,鼓勵更多的人去使用漢語,這有助於他們今後各方面的發展。
  • 中國人對西方餐具是什麼態度?網友這樣回答,讓老外扎心
    中國人對西方餐具是什麼態度?網友這樣回答,讓老外扎心!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吃飯的時候最常用的就是筷子了,總覺得筷子不管是吃什麼食物都非常的方便,而且筷子的使用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都會使用的一種技能,但是對於老外們來說,他們就覺得筷子非常的複雜,怎麼也學不會有一些老外他們到了中國之後想要品嘗到中國的美食,就發覺使用筷子非常的奇怪,而且根本不知道要怎麼使用,所以也就放棄了拿筷子。
  • 吃中餐有哪些禁忌?老外:在中國不吃米飯是不禮貌的行為
    和世界上其他飲食文化一樣,吃中餐的時候也有很多規範,比如不能用筷子在食物裡亂翻,不能將筷子插在飯碗裡等等,實際上因為中餐歷史悠久,我們講究的飲食規範還會更多。關於我們的飲食文化就有老外提問道「吃中餐有哪些禁忌?」
  • 美版知乎提問「在中國生活如何改變你?」瞧瞧老外是怎麼回答的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像我們的文字,詩歌,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有我們的食物等等,因為不同於老外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現在一些老外已經開始說中國話,用筷子吃飯。在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問道「在中國生活如何改變你?」
  • 中國古代素食文化花樣百出 令西方人目瞪口呆
    對中國飲食文化的了解越深,越會發現,對於簡淡中見無數絢爛的中國素食來說,這或許是最為貼切的一個比喻。當我們在談論素食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當下最流行的,莫過於將其等同於源自西方的素食主義(Vegetarianism)。可這不是我們要在這裡討論的素。歐洲歷史上以畜牧業為主的食物生產方式,使得肉和奶在西方人的飲食中佔有決定性地位。
  • 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師(2)
    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談一談從小到大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師,他/她做過的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者說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這種講課方式令我印象深刻,當時的語文成績達到了歷史巔峰。我想對她說:如果可以,我願意一直上您的語文課。同學4:初中英語韋老師,有一次考試過後我考得不好,這張試卷考得是定語從句,她把定語從句的知識點和整張試卷分析單獨找我在辦公室講了一遍。
  • 老外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有多搞笑?
    當然,這些都是沒有去過本地的人在固有認知裡的感覺,國內不同省份的人之間都是這樣,前途君就好奇了,留學生們去國外會遇到什麼樣的刻板印象呢?這既是一個調侃,也是一個對老外誤以為的回應吧!而之所以會讓老外產生這樣的錯覺,這大概是跟本世紀初的宣傳有關:以前的宣傳片裡少不了市民打太極、舞劍的場景,以少林寺為代表的團體也會經常去海外表演,加上現在網絡的發達,有不少真正的練家子上傳自己的習武視頻到網上,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錯覺,就讓老外真的以為中國人均會武術。
  • 訪談:老外在中國遭遇的最強悍的中國式英語
    在我那個博客裡面,我主要是想跟網友建立一個交流的平臺,可以知道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作為一個「老外」,一個外國朋友,一個國際友人我在中國碰到的,用外國人獨特的視角,我人生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經歷。  通過我的一些經歷,包括學中文的,還有在這邊工作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中國有很多人在學英語,他們可能碰到的問題跟我在學中文的時候問題是一樣的,或者是類似的,所以想跟很多網友討論和分享這些東西。
  • 老外熱議:中國八大菜系哪個「更勝一籌」?外國人回答太犀利
    對於世界上三大菜系之一的中國菜來說,一直受到國內外人們的喜愛,其實對於中餐,中國菜只是一個稱謂,我們製作出的食物都是會因為地域,環境,甚至氣候而發生改變,所以在口味上就會有很多不同,因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但就是因為有這樣種種的變化,所以中國菜才會受到西方人的喜愛。
  • 「無錫令我印象深刻!」俄語國家駐華使館和機構成員在錫參觀考察
    【媒體人楊壯波無錫報導】由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江蘇旅遊(俄羅斯)推廣中心承辦的部分俄語國家駐華使館和機構成員一行15人,在結束對蘇州的參觀考察後於12月13日前往無錫,對該市文旅資源和產品進行為期兩天的參觀考察
  • 老外:為什麼在西方的中餐館照顧中國人,不為我們提供優惠?
    真正懂得欣賞中國菜的人永遠是中國人,這是我們從小吃到大的食物,我們已經習慣了中餐的飲食方法。我們知道怎麼拿筷子,知道怎麼烹飪一些菜餚等等。隨著中餐文化的發展,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中餐館,不僅為西方人提供了吃中餐的便利,也為在國外的中國人提供了家的味道。但因為老外習慣的食物口味和我們不同,在國外的中餐館會針對兩種客戶群體提供兩個版本的食物。像美式中餐它是用來迎合西方人口味的食物,菜單上的食物符合他們的口味,菜單也是用英文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