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邗江支行課題組 陳慧玲
銀行櫃面操作風險是指銀行櫃員為客戶辦理帳戶開銷、現金存取、支付結算等業務過程中,由於風險控制失效使銀行或客戶資金遭受損失的風險,是銀行操作風險的主要領域。當前,櫃面操作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綜合櫃員制下,稍有放鬆便可能出現差錯形成風險;職業道德因素也可引發操作風險;考核激勵模式的偏異性等。
(一)培育風險理念
在《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框架下,把操作風險作為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和基礎工作納入操作風險文化建設規劃。同時,加強操作風險管理理念推廣,開展操作風險識別、分析、度量和控制培訓,提高全員操作風險意識。而在思想認識上,則要引導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和發展觀,倡導誠信經營、合規經營、穩健經營,樹立「控制風險也是創造效益」的意識,推進內部風險控制的長效機制建設。
(二)完善操作風險內控體系
再造櫃面交易操作風險控制流程,完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系統,實現全程均衡管理。建立嚴密分級授權體系、機構和崗位操作風險評價機制,對不同業務進行不同層次的業務授權,確保內控涵蓋內部治理和經營活動的各個層級和各個環節。及時做好制度梳理工作,增強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強創新業務和產品的風險管理,配套制定較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規程,有效評估和防範新業務和新產品的風險。
(三)加強員工管理
建立操作風險內控激勵機制,實現責任與激勵的平衡,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加強業務培訓,針對制度、業務、流程特點開展培訓,保證櫃員熟悉制度要求、業務操作和風險要點。加強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和法紀觀念教育,加強與員工的交流溝通,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四)加快應用信息技術防範櫃面操作風險
建立先進的業務處理系統和綜合管理系統,提升風險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事前不相容崗位制約、實時交易控制、實時業務監測、深度數據分析、風險定位與風險度評估等的自動化處理,有效提高操作風險事後監督效能。提高櫃面操作風險的技防水平,配備必要結算器具,推行電子印鑑、支付密碼等系統。
(五)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檢查機制,切實消除風險隱患
加強運行督導,認真做好網點業務的檢查工作。針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採取定期檢查、不定期檢查、突擊檢查、全面檢查、重點抽查、監控系統檢查等多種檢查方式,對大額業務、反交易業務、特殊業務要進行單獨檢查。科學合理地檢查和監管,做好事前控制和事中監管,把好風險防範的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