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中國除了四大銀行外,其他銀行都是小銀行。而這四大銀行分別是,中國國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之所以被稱為四大行,是因為這四家銀行的實力是最強的,同時規模也是最大的,它們不光在中國金融圈有名,在世界上也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型銀行。
5月中旬,福布斯第十八屆全球2000大公司排行榜公布,中國四大銀行成功躋身排行榜前十,而中國工商銀行更是排在第一位。
一提到中國最賺錢的公司,大家總能想到中國的四大銀行,2019年,中國工商銀行的淨利潤超過三千億,為3122.2億,同比增長4.9%,成為國內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而建設銀行的淨利潤為2667.33億元,漲幅為4.7%。
中國農業銀行的淨利潤為2120.98億元,同比上漲4.6%,排在第四位的是中國銀行,淨利潤為1874.05億元,上漲4.06%。毫無疑問,這些淨利潤在千億以上的銀行才是中國最賺錢的公司,以前我們認為房地產行業最賺錢,現在才意識到原來銀行行業的利潤才是最高的。
數據資料顯示,銀行行業已經成為A股上市上市公司中最吸金的行業,雖然銀行股的數量只佔A股數的1%,但是銀行業卻貢獻了超過40%的淨利潤。在2020年第一季度「最賺錢」的20家上市公司中,其中包括銀行佔13家,佔65%。
疫情之下,雖然很多行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銀行業卻依然在穩定盈利。在今年的第一季度財報中,有四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超過500億,而這四家公司正是中國四大銀行。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有如此高的淨利潤,不得不說銀行行業確實「含金量」十足。中國最賺錢的企業為啥是銀行而不是別的呢?其實這跟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有很大關係。
中國人的買房需求很大,不管是個人辦理的住房貸款,還是房企辦理的開發貸款,都需要在銀行辦理,銀行放出的貸款越多,就證明銀行的盈利越多。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在平時都喜歡去大銀行辦理業務,因為它更加安全可靠。所以相比於小銀行來說,四大銀行無疑更有吸引力,客戶集中在大銀行,銀行賺錢多也是必然的。
換句話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銀行作為一個壟斷企業,面對全國14億的人口,自然是能夠輕鬆賺錢的,如果銀行再不賺錢,恐怕能賺錢的企業就沒有幾個了吧。
雖然在多數人的印象中,中國只有四個大型銀行,然而這種情況很有可能要發生改變了,以後不能說只有四大行了,目前新增了三家大型銀行,所以,在以後我們應該說中國有七大銀行!前段時間,央行公布了大型中資國有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除了四大銀行在其中外,還明確列出了領啊我三家銀行,這三家銀行分別是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以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而這次排名的標準是根據截至2008年底各類金融機構本幣和外幣資產總額在2萬億元以上的銀行。
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而且這兩家銀行的規模確實不小,幾乎在每個城市都有分行,然而很多人卻對國家開發銀行比較陌生。其實在上述這7家銀行中,開發銀行是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銀行,它是直屬於國務院的政策性銀行。截止2018年年底,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資產總額為16.18萬億,在7家銀行中排名第五。
以前是4大銀行,隨著交通、郵政儲蓄和國家開發銀行的崛起,我們現在則可以說中國有7大銀行了。當然除了四大銀行的說話,我國還有「五大銀行」(四大行+交通銀行)和「六大行」(四大行+交通和郵政儲蓄銀行)的說法。除了上述銀行,市面上的其他銀行都應該被視為中小型銀行。
不過這只是從資產規模上進行排名的,其實每家銀行不管規模的打消,都有其固定的屬性和功能。雖然大家普遍對大型銀行的信任程度更高,不過中小型銀行也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它們的背後同樣有「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