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虎爸虎媽」要用「直升機式」教育方法把孩子們照看得密不透風?為什麼這些孩子,雖能在考名校中脫穎而出,卻在青春期時成為前所未見的脆弱一代?最近,眾多高等教育機構的一線學者教授都在關注和推薦一本教育心理學著作——《嬌慣的心靈——「鋼鐵」是怎麼沒有煉成的》。
這本書關注當代社會進程中的一場教育危機——過度保護導致衰弱,在三大扭曲的認知指導下,我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可能都與美好的願景背道而馳——現在開始正視這一切,還來得及。
過度保護,導致問題人格
美國大學生被過度保護和寵溺的問題,已經引起美國學者的重視。一些著作開始探討脫離社會的「精緻的綿羊」型名校學生,有的注意到「直升機父母」 過於無微不至的關懷,《嬌慣的心靈》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本書由兩位作者合著,喬納森·海特是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格雷格·盧金諾夫曾是一位律師。兩位作者長期關注美國高等教育及相關領域問題,是這方面的權威專家。
兩位作者以大學生群體為切入點,從父母的教養方式、學校的培養方式、社會的發展趨勢、科技的革命,甚至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個成長期來進行調查,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使得本書極具現實意義,發人深省與共鳴。
在書中作者展示了近年來教育中的三大人生謬論:
1. 脆弱人設: 凡是傷害,只會讓你更脆弱。
2. 情感推理: 永遠相信你的感覺。
3. 我們 vs 他們: 生活是好人和惡人之間的戰鬥。
更快樂,更健康,更堅強——從現在開始做正確的事
安全主義的盛行、「直升機父母」的過度保護、無監督玩耍的減少導致了心理問題的爆發式增長、思想極端、成熟期推後、抗壓性減弱、難適應社會等等。在美國,它們已經從校園蔓延至公司和公共領域內,它們還從美國大學向外擴展。
在作者們看來「三大謬論」的原因是:社會極化的加劇,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帶來的青少年抑鬱和焦慮的蔓延,家庭在育兒問題上愈發焦慮、把孩子保護起來、採用精心栽培型的教育方式,孩子們普遍被剝奪了自由玩耍的機會,也因此無法獲得童年冒險的經驗……本書告訴我們,過度保護如何放大了孩子們的恐懼,使他們更難成長為可以自我管理、自力更生的成年人。
在分析批判的同時,作者們並沒有將這些問題簡單化,而是追根溯源,著眼於多種彼此間相互作用的趨勢。同時,他們結合研究給出了詳實的建議——如何才能培養出更聰明、更強壯並且反脆弱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會茁壯成長,在大學及之後的人生道路上也能變得更獨立。他們提出,孩子們必須迎接挑戰,承受壓力,直面不同的觀點,如此方能茁壯成長。此外,作者還就如何限制並優化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怎樣助力學校、對抗謬誤等各個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
總而言之,無論你的身份、背景是什麼,你都會過得更快樂,更健康, 更堅強,也更有可能成功追求自己的目標———如果你按照那三大謬論反著做:
1.時刻應對挑戰(而不是消滅或迴避任何「感覺不安全」 的人和事)。
2.將自己從認知扭曲中解放出來(而不是總相信最初的感受)。
3.更善意地理解他人,發現現實生活的複雜(而不是基於簡單的「我們vs 他們」 的道德圖譜,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他人)。
誠如諺語所言,與其為孩子鋪好路,不如讓孩子學會如何走好路。
《嬌慣的心靈—— 「鋼鐵」是怎麼沒有煉成的?》
[美]格雷格·盧金諾夫 喬納森·海特 著
田雷 蘇心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謝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