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免疫能力逐漸降低,細菌就容易乘虛而入;因老人患中風、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病容易導致胃腸道動力減緩,給細菌繁殖創造了條件;還因為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長期服藥,特別是抗生素藥物,抑制了腸道中有益菌群生長,使原來就存在於腸內、毒力強的細菌大量繁殖,其毒素引起腹瀉。
圖/攝圖網
腹瀉對老人的健康損害
老人急性腹瀉容易出現低血糖、心臟病和腦血管病等意外併發症。老人腹瀉時大量水分喪失,會使人體處於脫水狀態,導致血容量減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並堵塞血管。鈉、鉀、鈣、鎂等元素,可維持血液酸鹼平衡、神經傳導功能和心跳節律,腹瀉時就會造成這些元素的缺乏和流失,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心律紊亂,這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尤為不利。
腹瀉時一般食慾下降,攝入食物不足則需要分解體內貯存的肝糖元,以維持血糖穩定。而老人沒有足夠的肝糖元貯存物轉化為糖,當血糖降低時,老人就容易出現疲軟、出汗、心悸、面色蒼白及暈厥等一系列低血糖症狀。所以,老人一旦出現腹瀉,切莫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
老人經常會患有腹瀉,腹瀉是消化道疾病,骨質疏鬆是內分泌疾病,這兩種病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長期腹瀉正是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
老人腹瀉護理的三大誤區
1. 禁食
有人認為,腹瀉時腸黏膜充血、水腫甚至潰爛,應當讓腸道休息1-2天,這時禁食可減輕胃腸負擔。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人在腹瀉時,會丟失大量水分和無機鹽,禁食會導致人體能量不足,需要分解肝糖元、脂肪、蛋白質來維持血糖濃度。
老人營養不良比較普遍,臨床統計資料表明,60歲以上的老人中,20%左右患有營養不良;70歲以上的老人中,約有40%患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營養不良的人沒有足夠的糖、蛋白質、脂肪在體內轉化為葡萄糖來維持血糖濃度,當血糖低於3毫摩爾/升時,病人就會出現出虛汗、心悸、乏力、頭昏、面色蒼白、暈厥等一系列低血糖反應,有的甚至還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
此外,腹瀉時禁食還會引起體內營養素缺乏,延緩腸道病變的修復,從而減少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腹瀉時不但不能禁食,還應適當補充一些營養豐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藕粉、麵糊、豆漿、細麵條、豆腐腦、大米蓮子粥、小米扁豆粥、薄皮餛飩等,並應做到少食多餐、細嚼慢咽,以利營養素被機體消化吸收。
老人腹瀉時常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因此,還應鼓勵老人多喝淡鹽開水、菜湯、米湯、麵湯、蘋果汁等,以補充損失的水分和無機鹽,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促進早日康復。
2. 吃蒜
腹瀉的病因是受涼或進食不潔食物,引起腸道局部組織炎症水腫,腸腺體分泌亢進,大量體液進入腸腔所致。此時腸腔已處於飽和狀態,如果進食大蒜等辛辣食物,則可能加重對腸壁的刺激,促使腸壁血管進一步充血水腫,從而加重腹瀉。所以,患急性腹瀉不宜吃大蒜,尤其是生蒜。吃大蒜殺菌防腹瀉,應該在未病之時服用,方可顯其預防功效。腹瀉次數過多,會引起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這時可適當進食稀釋了2倍的醋;也可飲濃茶,能夠起到抑菌作用。
3. 吃雞蛋補肚子
很多人都認為雞蛋很有營養,有補養脾胃的功效。而老年腹瀉病人由於體內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酶的活動下降,體內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紊亂,腸道蠕動亢進和固有食物同化功能受影響,小腸對水和營養物質的再吸收功能發生障礙,大量的營養物質經消化道排出體外。這期間,吃雞蛋不但起不到滋補身體的作用,反而會進一步導致病情加重。因此,老人在腹瀉期間不宜食用雞蛋。
圖/攝圖網
老人長期腹瀉的營養飲食
1. 飲食要點
在患有腹瀉症狀以後,人體內的水分會隨著排便的時候流失,排便次數增多,糞便排出量增加,亦可含有膿血粘液。腹瀉有急、慢性兩種。急性腹瀉與細菌或病毒感染、飲食不當、食物中毒有關。慢性腹瀉多半是腸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所致,少部分與全身疾病有關。腹瀉可引起嚴重營養缺乏及水、電解質平衡失調,若飲食安排不當,會延長病期,對健康造成極大影響。因此合理安排飲食,對腹瀉老人尤為重要。
急性腹瀉期,脫水過多者應補充水分。病情緩解後,可給老人細軟少油的米湯、稀粥、面以及淡茶水、果汁等。這些食物既易於消化吸收,又可補充熱量和維生素。一些粗質通便的蔬菜和易使腸脹氣的豆類不宜吃。慢性腹瀉由於拖的時間長,易造成體內多種營養素缺乏,而使腸道處於病變之中,因此補充營養要精心配製。
腹瀉患者飲食應是少油膩、少渣、高蛋白、高熱能、高維生素的半流質食物。少吃多餐,可食蒸蛋、肉泥、魚、麵條、菜泥、蘋果、香蕉等食物,隔夜食物要煮沸消毒後再吃。
腹瀉時應該儘量減少吃蔬菜。許多新鮮蔬菜如小白菜、韭菜、菠菜、捲心菜等均含有亞硝酸鹽或硝酸鹽,一般情況下這些蔬菜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但當人處於腹瀉、消化功能失調或胃酸過低時,腸內硝酸鹽還原菌大量繁殖,此時食入上述蔬菜,即使蔬菜非常新鮮,也會導致中毒而引起腸原性紫紺。
當發生腸原性紫紺時,亞硝酸鹽會引起血液中無攜氧能力的高鐵血紅蛋白劇增,從而造成機體出現缺氧,表現出相應的各種症狀:
輕者:除黏膜、指(趾)甲呈灰藍色外無其他症狀;
重者:有頭暈、頭痛、噁心、嘔吐、氣促、血壓下降等症狀,而且皮膚、黏膜及指(趾)甲呈藍褐色;
更為嚴重者:可出現神志不清、昏迷、驚厥、呼吸困難、心律不齊、瞳孔散大等症狀,如不及時搶救可發展為呼吸循環衰竭。
因此,當消化功能不好時最好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擇飲食,並減少蔬菜的進食量。
2. 營養治療
(1)治療原則
宜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慢性腹瀉病程長,常反覆發作,影響食物消化吸收,並造成體內熱能過度消耗。為改善營養狀況,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可採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增加過快,食物中的營養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加重了胃腸的負擔。每天可供給蛋白質100克左右,熱量2500-3999千卡。
宜供給低渣飲食:使用低渣飲食的目的是儘量減少食物在消化後給腸胃消化道留下的殘渣量,從而減少糞便量,並排除機械性的刺激,以及任何刺激物質,以減少腸胃道的蠕動,使其獲得休息,使老人早日康復。
(2)治療步驟
發病初期:飲食應以能保證營養而又不加重胃腸道病變部位的損傷為原則,一般宜選擇清淡流質飲食,如濃米湯、淡果汁和麵湯等。
急性水瀉期:需要暫時禁食,脫水過多者需要輸液治療。
緩解期:排便次數減少後可進食少油的肉湯、牛奶、豆漿、蛋花湯、蔬菜汁等流質飲食。以後逐漸進食清淡、少油、少渣的半流質飲食。
恢復期:腹瀉完全停止時,食物應以細、軟、爛、少渣、易消化為宜。如食慾旺盛,就少食多餐。少吃甜食,因糖類易發酵和脹氣。腸道發酵作用很強時,可吃些澱粉類食物。每天都應吃些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還可飲用強化維生素C的果汁,以保證足夠的維生素C供應。
(3)宜忌食物
限制食物
蔬菜類:薺菜、韭菜、芹菜、洋蔥、絲瓜、青椒、毛豆、生菜、榨菜、金針菜、四季豆、苦瓜
水果類:番石榴、梨、菠蘿、楊桃、柿餅、生冷瓜果
肉類:經油煎、油炸的肉類、蛋、火腿、香腸、醃肥肉
五穀、根莖類:黑麵包、麩皮麵包、玉米、糙米飯、芋頭等
其他:含粗纖維的核果、乾果、烈酒、油煎炸食物、過甜糕點、果凍
可食食物
蔬菜類:蔬菜嫩葉、菜泥、馬鈴薯、冬瓜、黃瓜、莧菜、油菜、香菜
水果類:香蕉、葡萄、西瓜、橘子、經過濾的果汁
肉類:雞、魚、牛肉、嫩豬肉、動物內臟、蛋
五穀、根莖類:大米及其製品、麵粉及其製品
其他:鹽、糖、蜂蜜、茶、豆漿、豆花、米
圖/攝圖網
老人腹瀉的護理措施
老人的身體機能在下降,消化系統的功能和免疫力的功能都出現了降低,因此在進行老人腹瀉護理時一定要細心,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護理員要主動關心老人,積極給與精神安慰;
2. 保持肛門周圍皮膚清潔,一但發現有糞便汙染,用柔軟衛生紙擦淨後再用溫水清洗局部皮膚,用毛巾擦乾,並塗油膏於肛門周圍皮膚,防止發生皮疹或壓瘡。
3. 使用柔軟透氣性好的尿布墊或一次性尿布鋪在老人臀下,一經汙染要立即更換,有條件時可讓老人臥於有孔的病床上,以減少床褥汙染。要隨時更換汙染的衣物和被單。
4.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通風。
5. 了解老人排便規律,適時給與便盆。在可能情況下,與醫生協商每日定時為老人使用導瀉劑或灌腸,以幫助建立排便反射。
來源:中國養老服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