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症,你中招了嗎?

2022-01-04 黃師心理

你知道嗎?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專業術語就是用來描述這種焦慮的,那就是「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它指的是對離開家或某位依戀對象所產生的過多的擔憂或焦慮。 

分離焦慮其實無處不在。畢業時的抱團痛哭,失戀時的歇斯底裡,離開家鄉後的久久思念,都有著分離焦慮的影子。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道理我們都懂,但臨到頭上,卻還是很難淡然處之。

每年幼兒園新生開學,「趴在圍欄上偷看自家孩子的家長」的照片都會刷屏上熱搜.

顯然,人,不是只有年紀小才無法承受離別。

不論年齡、身份,在分離面前,脆弱都會暴露無遺。

焦慮兒童通常不會直接表達「焦慮」,越是年紀小的孩子越難說出「焦慮」這樣的感覺,而更多會是抱怨軀體上的難受。

這些軀體的感覺並非是編造出來的,而是真實的。

然而如果去醫院檢查,卻往往檢查不出來什麼。他們常見的軀體症狀有腸胃不適、彌散性的腹痛等。

有文獻裡形容焦慮的孩子感覺有「蝴蝶在胃裡飛騰」。

這裡邊有一些先天的因素,即很多焦慮的孩子在出生時就是抑制型的氣質,

他們在嬰兒期時就比一般的嬰兒更加難帶,比如總是愛哭、不活潑、不愛動。

動物也會有這樣的症狀

和人類一樣,狗狗也會有各種心理問題,比如常見的分離焦慮症,當主人離開後,過度依戀主人的狗狗就會陷入恐慌,悲傷以及極度不安當中...

它們會長時間的嚎叫,甚至拆家來緩解這種焦慮。

有一句話我覺得非常好:銀行只會貸款給有存款的人,真愛也只會給不缺愛的人。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上,總是會顯現出不同的反應。這就是我們思維模式的不同導致的行為結果的不同。這些都是源於認知。

在心理學中,就有這樣一種療法,通過修正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心理治療方法:認知行為療法。

分離焦慮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

它是我們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能量,可以推動我們做出很多積極的行為,

比如讓我們對過去進行總結,對新環境進行探索,以及學會更加獨立地生活。

另外,從焦慮本身我們也可以看到自己對過去經歷的人和事的依戀,這也間接說明了那段時光的可貴,不虛此行。

焦慮越多,價值越大。

祝願大家前程錦繡,也希望現在的這份分離焦慮,化作未來相聚的動力

相關焦點

  • 3歲孩子的焦慮分離症
    所以都是每天早晨婆婆會把她抱到二樓跟爺爺奶奶待一整天,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兩年,兩年來每次奶奶抱她下樓時,都是跟媽媽說再見,或是不說話的離開,沒有任何不適,小傢伙剛過完三歲生日,周六日我帶了她兩天,其實每周都是我帶,今兒周一,孩子也睡醒了,我說要去上班,在家乖乖的,因為昨天爺爺奶奶說,小傢伙一直找媽媽,讓睡覺也不睡覺,嘴裡一直媽媽媽媽的叫,所以昨天晚上也在一直跟她講,嘴裡一直說著我想媽媽怎麼辦,我跟她講,你吃完中午飯睡一覺媽媽就回來了
  • 女兒上幼兒園,爸爸卻哭成「淚人」,原來是父母分離焦慮症在作祟
    很多爸爸在要面臨要和貼心小棉襖分開的時候,更加不能忍受和孩子的分離之苦。其中有一位網友的評論,可謂是說出了很多父母的心裡話:不是孩子離不開的父母,而且父母離不開孩子。短暫的一次入園分別,為什麼會讓一些家長們痛哭流涕?想必都知道分離焦慮症這一說法,很多家長認為分離焦慮症,只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然而,很多家長們也會中招。
  • 女兒上幼兒園,爸爸卻哭成「淚人」,原來是父母分離焦慮症在作祟
    想必都知道分離焦慮症這一說法,很多家長認為分離焦慮症,只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然而,很多家長們也會中招。短暫的入園分離也會讓家長痛哭流涕、傷心難過,很有可能就是分離焦慮症在作祟。家長們的分離焦慮,從何而來?‍
  • 你有成年人的分離焦慮嗎?
    ,那今天過得好嗎? 比如,職場中同事離開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當熟悉的人離開,你會欣然接受嗎?你可能也會難過,失落,不習慣,甚至哭泣; 當與家人分別時,你甚至會迴避說再見,因為你總是擔心會見不到,難以割捨... 為什麼成年人也會如此,以內斂的方式呈現分離焦慮呢?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怎麼辦?你知道什麼是分離焦慮嗎?
    其實,這個煩惱的時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分離焦慮期。這一現象會出現在6個月到3歲的兒童身上,1歲半的時候會達到頂峰。不同的寶寶表現和焦慮程度會有所不同。分離焦慮: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焦慮。一般在嬰幼兒10個月左右開始發現。
  • 你家寶寶有「分離焦慮」嗎?「分離焦慮」是怎樣形成的?
    分離焦慮一般出現在1周歲之前,因為嬰兒正處於形成特殊情感聯接階段,1歲以後其分離焦慮的強度會慢慢減弱。📌反抗階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鬧。📌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 你家寶寶有「分離焦慮」嗎?
    其實這是寶寶「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我們怎樣才能緩解寶寶的這種「分離焦慮」呢?分離焦慮是指寶寶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如果將寶寶與媽媽或其他親人分開時,就會哭鬧。隨著寶寶長大,這種表現會逐漸消失。毫無理由的拒絕上幼兒園,想盡辦法待在家中。
  • 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你做對了嗎
    我們的一生都在經歷著分離,重逢,在分離的過程。有人說分離是為了更好的重逢。但對於孩子來說,分離在他們的世界中是什麼樣子?要怎麼做才能讓他們可以獨自等待分離後的再次重逢?見過太多的寶媽跟我說自己如果離開寶貝一會,孩子就哭鬧不停。
  • 孩子的死亡焦慮來自分離焦慮
    關鍵詞:死亡焦慮 分離焦慮當孩子內心開始對死亡感到焦慮,會對媽媽說:「你會死嗎?」「你死掉會不會忘了我?」,這類對死亡焦慮的話經常會掛在嘴邊反覆的問,行為舉止可能更黏人了。這個現象說明孩子開始長大了,因為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在五歲之前,他是沒有對死亡的概念的,他內心最擔憂的是跟媽媽分開,這個叫做「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嬰兒跟母親之間會產生的焦慮體驗。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會哭鬧,或是不安。
  • 你的孩子分離焦慮了嗎?你重視了嗎?你可以很好的解決嗎?
    媽媽一臉苦笑,又是哄又是要打又是嚇唬,而孩子僅僅抱著媽媽號啕大哭……曾經一起聊過天,有意的提醒是否在分離焦慮上面下點功夫來緩解。她卻各種不在意……馬上到入園年紀了,真替孩子擔心。面對那麼一個突如其來的新環境,該如何自處……媽媽對於教養似乎不在意。總覺得吃飽穿暖就足以。在我們那個年代尚且可行,現在再這樣,恐怕孩子以後會經歷更多的挫敗,讓人擔心的是,他的心理健康。
  • 兒童的分離焦慮及其帶來的危害
    分離性焦慮是在學齡前兒童身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分離焦慮症的發生率為3.5%~5.1%,女孩分離焦慮多於男孩。兒童分離焦慮症的危害對每個兒童卻截然不同,比如,有些兒童哭鬧幾天就可以接受他人的照顧,但一部分兒童卻要持續很久,病程可持續數年!兒童分離焦慮主要表現在兒童與親人分離時深感不安,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
  • 4種常見的焦慮症,你中招了嗎?
    ▲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心康樂:由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創立 提供專業的心理疾病知識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患上焦慮症,但焦慮的對象多種多樣
  • 小別離|應對分離焦慮,你準備好了嗎?
    都說媽媽和孩子有著天然的共生關係,所以在孩子的生命早期,斷奶和入園便成了媽媽和孩子分離焦慮最嚴重的兩個時刻。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大大小小的離別,而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們來說,與所依戀的養育人「分離」,來到幼兒園,從物理環境到心理環境,都是極為陌生的體驗,情感的「失聯」帶來了恐懼和不安,便是「分離焦慮」的成因,而孩子們「警笛般」的哭,就是分離焦慮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分離焦慮常發生在1-4歲的孩子身上,並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逐漸減輕。
  • 幼兒園的分離焦慮很常見,你的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了嗎?
    幼兒園準備:分離焦慮你的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了嗎?幼兒園的分離焦慮很常見,為幼兒園做準備的一部分就是讓她遠離你。幼兒園準備:分離焦慮到她生命中的這一點為止,您的孩子幾乎一直都在您的公司中。也就是說,除了探親,她一直都在你身邊,她知道你在那裡可以解決任何問題。這將要改變,對你們倆來說,伴有焦慮是很自然的。
  • 諮詢師,也會有「(入園)分離焦慮」嗎?
    「入園(分離)焦慮」一般都是指孩子,因為剛入園的孩子第一次和父母家人分開其實,有「分離焦慮」的孩子背後一般都會同樣有一個「分離焦慮」的家長。平時和誰相處的多,基本就是那位了,我就是其中一個。只是我們的表現沒孩子頭幾天那麼直白和直接,也許是做事分心心不在焉的,在大門口徘徊不願離開的,各種打聽孩子情況的......
  • 兒童的五種焦慮!從分離焦慮到恐懼症
    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簡稱GAD)是指過度的、無法控制的焦慮。兒童患上廣泛性焦慮症就會時刻焦慮,他們對任何應激源的第一反應就是做最壞的打算。特殊恐懼症(Phobias)被認為是「狹隘的」焦慮分支。其他焦慮症顯示,很多種刺激都會引起焦慮,而患有恐懼症的兒童卻只對某種特殊刺激起反應,例如蜜蜂、狗、電梯和注射。這些兒童如果能夠避免接觸他們的恐懼源,就不會產生焦慮。但這並不是說患有恐懼症就容易應對。
  • 新手媽媽必讀:緩解寶寶分離焦慮,這六招就夠了
    你的寶寶會時刻粘著你不放嗎?當你要去吃飯、洗澡或者上個廁所時,他就開始抱著你的大腿放聲大哭,讓你手忙腳亂,只得趕緊結束手邊的事情,去安慰他。你知道寶寶為什麼離不開你嗎?五六個月的寶寶,逐漸與母親建立依附關係,只要媽媽一離開身邊,他就會感到焦慮和恐懼,這是寶寶「分離焦慮症」的表現。
  • 上幼兒園了,孩子正處於分離焦慮中嗎?
    你家有剛上幼兒園的新生嗎?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嗎?處理分離焦慮的八個原則,提供給家長參考。這幾天不約而同的好幾位媽媽詢問我有關分離焦慮的議題,讓我腦中不斷出現之前在幼兒園處理時的景象和案例,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大方向,可以做為檢視的工具,也希望可以穩定住大人的焦慮。
  • 孩子分離焦慮,摔東西絕食,家長如何應對?
    其實,分離是每個寶寶和家長都會遇到的,而同心理依賴對象的分離,都會帶來焦慮情緒,大人也一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表現會有差異,其中一小部分孩子會出現心理疾病級別的分離焦慮症,也叫分離焦慮失調,那麼面對孩子的焦慮分離症,家長應該怎麼應對?跟著育兒助手敬邦推車一起來了解下吧。
  • 這是焦慮過度的表現,你中招了嗎?
    …你可能焦慮過度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是焦慮症狀,你中招了嗎?據報導,美國約有4000百萬的18歲以上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焦慮症是現代快節奏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精神障礙,它是有大腦化學、性格、遺傳等因素導致。包括日常生活的瑣事等。這不僅僅是在公開場合演講感到緊張而已,這是一種具有特徵的心理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