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去自我中心」非常重要,他將給幼兒構建後續學習及終身發展提供前提,為培養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各位家長不可大意嘍。
前面講了正確認識「自我中心「問題,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希望給大家在育兒過程中有所幫助。
「自我中心」是一種穩定的和無意義的錯覺,意味著對世界的相對性和協調觀點缺乏應有的理解,在認識活動中將主客體混淆,而把自我的看法不自覺地強加在周圍人和事上,究其本質「自我中心」是由於思維缺乏可逆性,而隨著主題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技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脫出來,皮亞傑稱之為「去自我中心」。
「去自我中心」是與「自我中心化」相反的過程,是兒童開始把自己看作是許許多多永久客體組成的世界中的一個客體,即開始將自己從客觀世界中分辨出來,與別人區別開來,「自我中心」的減少就是「去自我中心化」能力的增強,兒童的注意力很狹窄,「去自我中心化」使兒童不再集中注意情景的一個方面,這樣兒童就能從多方面看事物,能覺察到別人的觀點,「自我中心」與「去自我中心化「,他們好像是兒童認知過程中的一對堅定的伴侶,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明顯而獨特的形式。
幼兒期間正處在「自我中心」的階段,這是一個客觀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在這個階段中同時存在著「去自我中心化」,「自我中心」與「去自我中心化」之間的矛盾和運動,不斷推動著幼兒的心理發展,「去自我中心化」能力的不斷增強,使幼兒的內在不斷順應客觀現實,使主客觀不斷趨向一致。
任何一次「自我中心」的解除必須有兩個條件,第一意識到自我是主體,並把主體與客體區別開來,第二,把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的觀點協調起來,而不是把自己的觀點當做絕對真理。
從兒童的視角來看,積極的自我意象包括良好的自我感覺,堅定的自信心,崇高的自尊心等是兒童解除「自我中心」的目標,在此過程中我們應該嘗試運用「心理換位」的方法來解除「自我中心」。
所謂」心理換位」就是要培養兒童經常設身處地從別人的立場、角度、環境去分析處理事情,求得比較客觀公正的效果
,通俗的來說,我們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讓幼兒多與夥伴交流,談論自己的感覺和情感,觀察周圍的環境與人,促使他們參加一定的集體活動,而且還能與別人合作建立自己的行為規則體系等。
總之一個人自己的思想越是前進一步,他就越能從別人的觀點看待事物,越能使自己為別人理解,任何一個希望成功的人,如果不能接觸自我中心,就不可能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小黑川教育漫談,隆重推出各階段教育,傳經送寶欄目,力求文章短小,直奔主題,盡情關注,內容來自自己的學習筆記與心得,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