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櫻井龍彥 譯者:虞萍 趙彥民 譯 王曉葵 校
櫻井龍彥(1952-),男,日本名古屋大學大學院國際開發研究科教授。(日本名古屋,4648601)
[譯者]虞萍,學術博士,日本南山大學非常勤講師。趙彥民,日本名古屋大學國際開發研究科博士生。
*本文譯自《京都歷史災害研究》第3號 (2005年) 原文題為:《災害の民俗的イメージ―「記憶」から「記録」へ、そして「表現」へー》。譯文有刪節。
[摘要] 本文是關於災害的民俗學研究,民俗觀念在災害的起因、預防以及救助等方面都有表現。民俗觀念認為,災害源於天神的警告或旨意,人們藉助怪異現象的認識,可以預防災害,運用咒語、咒術和祭祀禮儀可以避免災害,宗教信仰以及紀念物等有助於在精神上將人們從災難中解救出來。在現代社會的災害研究中,民俗學可以從經驗世界找出心理救助模式,從而發揮民俗學的獨特作用。
[關鍵詞] 災害 起因 防災 救助 民俗觀念 災害民俗學
一、導言
災害具有暴力性、突發性和破壞性。一般來說,災害是一時性的,然而其後給人們帶來的災害卻是長期的。因此,由災害受到的強烈損傷作為一種印象記憶會長期地殘存在人們的腦海裡。
殘存的災害記憶一有契機便會在各種場合再生。有時它會決定個人的生活樣式,在集體記憶的情況下,有時也會決定社會整體的走向,經過一段時間,形成被稱為今日傳統的文化。
記憶的再生和傳承有存在可視形體的時候,也有以潛在的、無形的形式傳承的情況。災害的記憶也是通過有形和無形這兩種形象進行表現和傳承的。這些在民俗中是以什麼樣的形態反映出來的呢?本稿將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也就是說將考察在民俗的層面上,災害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被「記錄」下來的?它是否作為一種形式被「表現」出來?此外,我還打算考察一下它們和文化遺產的關聯。
從民俗學的視點來說,歷史文化遺產(都市空間、建築物等)是災害的「記憶」作為「記錄」「表現」出來的有形文化財產。另一方面,在諺語、傳言、傳說、口頭傳承、祭祀禮儀等無形的「記錄」文化中,災害的「記憶」又是如何被「表現」出來的呢?這些問題都需要進行思考。
作為研究方法,本文首先將民俗的災害觀念按時間軸分為原因論(災因論)、預防論(防災論)和救助論(救災論)這三個階段進行整理和論述。
二、原因論(災因論)
地震、海嘯、洪水、噴火、打雷、泥石流等為什麼會發生?若將這些作為自然現象來看,從科學的立場出發,人們可以從自然科學的視點分析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但是民俗學上的災因論是把自然災害作為社會現象或文化現象的來思考的。主要從人為的因素去探求原因。只要是人為的因素,災害的發生就一定是可以解釋的,凡事必有因果。災害被解釋為神意的表現、天的警告。在此我們把這種天給予人類社會的某種信號分成天的懲罰、惡靈作怪、妖怪作祟這三點來考察。
(一)天的懲罰
世界的洪水神話中幾乎千篇一律地說,人世間的墮落引起神的憤怒,神以洪水的形式將人類毀滅。其後極少數生存下來的人(在亞洲有很多都是兩兄妹結成夫妻)再次繁衍人類。洪水發生的原因被看作是神對墮落的人類的一種懲罰。自古以來,日本也以這種天罰論解釋災害和異常現象。為了懲罰執政者的惡政和不道德、社會的頹廢、奢侈、腐敗以及墮落,天讓人們蒙受災害。這種想法受到了中國儒教災異思想的影響。在日本奈良時代、聖武天皇的子孫、藤原四子(不比等的四個兒子:武智麻呂、房前、宇合、麻呂)在737年全因為疫病(天然痘)而死亡時,也有人用這種災異論來解釋。根據天罰論的邏輯,天變地異和王權密切關聯,是政治的晴雨表。從民眾來看,災害異變的發生證明了統治者的政治倫理、統治能力到了危機狀態的臨界點,所以可以要求政權交替。
中國在前漢時期(公元前2世紀後半期的董仲舒)將這種災異說和陰陽說相結合,並且將它和五行說聯繫了起來(公元前1世紀時期的劉向)。也就是說到了前漢時期,中國開始用陰陽五行說解釋災異。這對日本也產生了影響。
(二) 惡靈的作祟
日本有關地震最初的記錄是《日本書紀》推古天皇7年(599年)上記載的大和地震。那時全國都被命令祭祀「地震之神」。根據這一記載,我們可以判斷,當時人們認為地震之神是存在的。由於人們不歡迎地震,所以這神一般被認為是惡神!在社會上蔓延的疫病也被認為是一種災害,其原因就像藤原四子的例子那樣用災異思想加以解釋。從歷史上來看,疫病的災因論經歷了如下演變: 災異思想(8世紀前半期)→疫神信仰(8世紀末)→御靈信仰(9世紀後半期)。用災異思想解釋疫病從8世紀末開始被認定為是一種存有惡神的疫神(疫鬼)。為此要事先在社區交界的舉行防止其侵入的神事。(參照Ⅲ「預防論」的3「咒術」)。有關這種疫神信仰的最初記錄是奈良時代寶龜元年(770)的「祭疫神於京師四隅、畿內十界」(8世紀末的《續日本紀》)。疫神不是特定的神靈變化而成的,而被認為是帶來疾病的外來鬼神。所以在都城的四個角和畿內的10個地方的境界區域祭祀,以防侵入。如下所述,預防的方法主要是咒術。
疫神信仰不是一種來歷清晰的惡靈。可以認定的神靈死後為了吐怨氣而作祟,使人們生病。這種解釋在9世紀後半期出現。貞觀5年(863)5月20日的記載指出:「近代以來、疫病繁發、死亡甚眾。天下以為,此災御靈之所生也」,以下所說的平安京,那時在神泉宛舉行了御靈會。
御靈是歷史上實際存在的人物,指以不幸的方式死去或被作為政敵殺害的人物的怨靈。尤其是平安京剛建成不久以後,疫病流行,桓武天皇的擔心是因為遷都而導致的早良親王、橘逸勢等死於非命的怨靈作怪。於是陰陽師通過各種各樣的咒術進行了鎮魂儀式。
(三) 妖怪的作祟
以地震為例,如上所述,日本有關地震的最初記錄是推古天皇7年(599),當時舉行了祭祀「地震之神」的活動。所以早在6世紀,人們便認為存在地震之神。
文政13年(1830)京都地震時出版的小島濤山的《地震考》中收有伊勢歷之圖。這是一幅類似於龍蛇的怪物咬著自己的尾巴,做著環繞日本之勢的圖。據說引用了寬永元年(1624)《大日本國地震之圖》中環型龍蛇圖的相關圖譜。[1]
這是一個被認為是建久9年(1198)的古歷。如果果真如此的話說明鎌倉時代就有地震是龍蛇引起的這一說法了。《增訂大日本地震史料》(文部省震災預防評論會編,1941-43年)中有「龍動」、「龍王動」和「龍神動」的說法。傳說中世11世紀以後,京都發生的許多地震都是由於「龍神動」而引起的。[2]另外還有結合御靈信仰的解釋。例如元歷2年(1185)的京都大地震被認為是「龍王動」和平家的怨靈作祟所至。[3]
到了近世,這龍蛇漸漸地變成了鯰。文政13年(1830)7月2日,京都發生了6.4級的地震,死了270人。[4]對於這場地震,賴山陽的詩中有「大魚背負坤軸、有神按其頭,稍有疏忽則掀動」之記載。這裡的大魚就是「鯰」,而神是指「鹿島之神」。直到今天還有許多人知道「地震是由於棲息在地下的鯰翻動而造成的」這種說法。為了防止鯰翻動,鹿島大明神將用鎮石壓住鯰。這個主題的內容以畫的形式表現了出來。據說雖然「鯰畫」在安政的江戶地震中很有名,但鯰作為瓦版類登場是在這之前的文政13年,京都大地震的時期開始的。[5]在古歷中有龍蛇圍繞在列島周圍的畫面,旁邊寫著「只要有鎮石鹿島之神在,就不會有地動山搖」的防止地震的詩歌。我們從這個例子中也能看出其變遷的過程。雖然文字上記載著鯰,而畫的卻是龍蛇。大概人們的意識是從這種兩者混沌模糊的狀態逐漸轉移到了鯰上。由此可知,中世的龍蛇到了近世變成了鯰。[6]
鯰屬於魚類,現在也有人將它歸為鰻魚、巖魚類。在八重山群島和伊豆半島有螃蟹引起地震的說法。傳說在日本捕撈的魚都會說話,它們被稱作「會說話的魚」。這種傳說以信仰為背景,相信魚會對人類自然界的災厄予以預知和預言。
就像和地震和大雨等同時發生的山崩和泥石流的原因是「蛇離開」的這種說法一樣,人們認為龍蛇一離開土地就會發生地震。據說土中的蛇想離開土地升天后成為龍。[7]從新瀉到東北地區流傳著被認為是大蛇化身的龍女引發了山崩並企圖推翻麓之村的傳說。為了感謝劇團團長為自己彈琵琶,龍女將這一計畫告訴了團長。團長下山將龍女的這一計劃通知了村人。村人在村莊各處打入了龍女討厭的鐵釘,使村莊得到了拯救。[8]這是一個通過水神-龍討厭鐵的特性而形成的一個預防性傳承。用樁子制止住土砂流的技術以這樣一種傳承的形式被記憶下來。
除此以外,在各地還有由巨大的法螺貝引起山地崩落的傳承。例如,在沼津市柳澤的山谷中間住著怪物,暴風雨的夜晚必定能聽到它的呼喊聲。有一年秋天,在激烈的雷雨中,這個怪物發出了獅子般的吼聲後越出山谷在海岸中消失了。第二天一早人們尋著這一足跡看到沿川有被帶子拉牽過的跡象。從古至今,人們認為住在柳澤的千歲法螺貝會引發風雨,然後消失於海洋。[9]
傳說妖怪除了以龍、鯰等姿態出現,有許多時候還會以蛇、魚、鰻魚、螃蟹、法螺貝等水中動物的形象顯現。它們作為神與人的媒介,以自然界的靈魂存在出現來警告人們。如果不聽作為神的化身的這些妖怪的警告,就會受到天罰的災害。這想必也可以解釋為災異思想展開後的天神的懲罰吧!這種警告也是一種預知。
三、預防論(防災論)
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出發,安全之學是通過技術系統的設計、改良,提高預知能力等來達到預防的目的的。但是民俗學的防災論是以原因論來看作為災害觀之基礎的陰陽五行學、風水說、由神靈信仰而形成的咒術、祭祀、咒物對抗、空間認識而達到預防目的的。
(一) 藉助怪異現象預知
1.「會說話的魚」
此話要從宮城縣登米郡東和町錦織來不來瀑布(MASABOU瀑布)的傳說說起。一個遊方僧人在該瀑布抓到一條鰻魚,剛想將它放入口袋帶走時,瀑布的水潭裡發出了「MASABOUYA、MASABOUYA,什麼時候來,MASABOU」的聲音。這時,口袋裡答道:「來嗎,不來的MASABOUYA。」僧人大驚,就把鰻魚放了。會說話魚的傳說全國各地都有,被當作可信的故事流傳著。該傳說早在18世紀的地方志《裹見寒話》上就已經有所記載,到了近代已經成為被廣泛相信的傳說了。
在衝繩的宮古島・八重山群島上,有會說話的魚告知人們大海嘯的傳說。有人抓到一條怪魚,想把它煙燻了吃,聽到魚說話後,就把它放生了。作為還禮,魚把將要發生的海嘯事先告訴了人們,於是放生魚的人得救了。據說這是實際在明和8年(1771年)發生的大海嘯。
2. 鳴動
(1)墳墓、神社和寺廟
據說作為前兆,一個族裔在將要遭受戰爭、瘟疫等災難或自然災害前,他們祖先的墳墓、家或是神社和寺廟都會發出鳴動。例如,東山區、京都女子大學盡頭的豐國廟(秀吉的墓),東山華頂山上的將軍墓等。在《平家物語》第5卷的《都遷》中有「天下有事時,該墓一定會鳴動」的記載。該記載中的墓就是將軍墓。神社、佛寺也會因天下異變而鳴動。笹本正治收集了很多中世代鳴動的事例,其中列舉了京都的賀茂神社、八坂神社、吉田神社、北野神社、松尾大社、法性寺、東寺等地。[10]
(2) 「天狗倒」、「天狗滾」
夜裡,隨著鋸大樹的聲音響起,馬上就能聽到地上響起大樹傾倒的聲音。但是,早上尋著發出該聲響的方向找去,卻沒有任何樹木倒下的跡象。據說這是天狗的作為。人們將這種發生在山裡的幻聽體驗叫作「天狗倒」、「天狗滾」。[11]這也是一種鳴動。人們將山中聽到的這種怪聲當作天狗的作為,並解釋為「由於天狗在深山裡推倒並滾動石頭,所以發出了聲音」。也許這和山嶽信仰的修驗道有關,由行路修行者傳承下來。如果是科學家判斷這一異怪現象的話,肯定會做自然科學性地說明,會將這一聲音解釋為巖石發生的低周波聲!然而民俗解釋不是從科學的視點來說明的,而是作為山中異界不可思議的怪異現象,以恐怖不安的心理現象進行說明。幻想存在「天狗」這種異界,將它作為超自然的怪音,並懷著一種畏懼的心理去傾聽。
3. 諺語和傳說等
有關地震,有很多類似「井水激減要地震、深夜雉叫地震到、老鼠失蹤地要震」等說法。這樣的傳說是不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呢?其實也未必。把它們作為迷信、謠傳而一笑了之是因為尚有許多部分不能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清楚。2004年10月23日,新瀉縣中越地震時就有很多這樣的前兆。例如,人們見到了如龍捲風一般豎立延伸著的地震雲,貓無節制地異常叫喚、螳螂等作繭的蛾類之巢築得比平時高等習性異變,還看到了電磁波異常流動等現象。[12]
(二)咒語、誦唱
1. 針對地震,以上也已引用過日本詩歌 「只要鎮石鹿島之神在,就不會有地動山搖」。它作為避地震的咒語被傳承了下來。另外還有以下這些咒語:關西地區誦唱「世好世好」,關東地區誦唱「萬歲樂萬歲樂」等咒語。不管哪種咒語都表達了民眾地震改變世界的地震觀(參見其後Ⅳ「救助論」的1(1)「世好論」)。萬歲樂和千歲樂一樣,是迎接淨土光景到來的迎讚樂。[13]據說在名古屋,人們進入竹林會誦唱「世好世好」。在竹林裡避難是有其合理性的,由於竹子的根莖在地下綿延錯綜抓持著土壤,地震時便很難鬆動這些土壤。關東大地震時有實際在竹林裡避難的照片,人們相信這一傳說並且實踐了它。[14]在高知縣等地,有地震時高叫咒語「KOU、KOU」「KAA、KAA」的習慣。這是指「川、川」,是因為河川的異變預兆了地震的發生。但好像也可以想像成雞叫的聲音。1946年,南海地震的海嘯襲擊高知的時候,有個人回想,他看見祖母左右逃避並發出模仿雞叫的「KOKKO、KOKKO」聲。有模仿雞叫能壓制地震的迷信。[15]和深夜雉叫一樣,雞在不應該叫的時候叫也被看成了地震的前兆。可能這和有關預兆現象的諺語有關。在衝繩發生地震時,人們誦唱「經墓經墓」。在日本各地都有埋葬經卷的傳說,因為埋藏可以防止邪惡靈魂的侵入。[16]
2. 有關打雷有誦唱「桑原桑原」就可以避雷的說法。
3. 在火災時,誦唱「滅火念佛」。
(三) 咒術
1. 在奈良時代養老2年(718)編輯的《養老律令》的國家祭祀《神祇令》中明確規定,在都城的四周(四方的京極大路)的路上每年夏季(6月)和冬季(12月)都舉行2次八衢比古、八衢比売和久那鬥三神的祭祀,另外還舉行為了防止惡靈、惡疫等侵襲都城的「道饗祭」(貢奉道路的祭祀)。前面,從《續日本紀》中舉了平城京寶龜元年(770)的「祭疫神於京師四周、畿內十堺」的例子,這是在平城京的四周和畿內十堺舉行的祭祀疫神的道饗祭。在寶龜二年有「令天下諸國祭疫神」的說法,可見當時舉行了全國性的祭祀活動。8世紀,作為律令國家的公祭,祭祀了「疫神」。10世紀以後,舉行了所謂的「四角四境祭」。在宮城(宮廷內)四隅以及畿內和外側的各城邦的交界處舉行的是「四角祭」(在10世紀的《延喜式》中,可以看到「宮城四隅疫神祭」和「畿內堺十處疫神祭」),在山城國從北陸、東海、山陰、山陽之路進入的國境實施的就是「四境祭」。人們認為疫神作為外來之神。從外進入到內,所以通過在邊境施行咒術可以防止疫病。
2. 火災時有防止火災蔓延的咒術。就是把妻子的紅腰帶卷在竹竿的頂部高舉揮舞。據說這樣火就不會蔓延過來。這就是腰帶防火的咒術。在火之紅和腰帶之紅的對抗咒術的同時,這也是利用女人的腰帶這種象徵汙穢的象徵物所具有強靈力的一種對抗咒術。
張貼靈符也是咒術之一。京都幾乎可以說是每戶每家都貼有愛宕神社的降火靈符。另外,在京都還有開爐儀式的習慣(2004年11月16日是開爐日)。這天一定要是亥日。亥屬於陰陽五行學中的極陰(水性),可以逃離火災。即使今天,京都在這一天點火啟用火爐、火塘、電熱桌等也可以說是一種防止火災的咒術。
3. 颱風等風害會給收穫期的作物帶來很大的損害。在二百十日(立春後的第210天)等日子會舉行避風災的祭祀「風祭」。在東北和關東廣大地區都有在房子的棟梁上或後院裡豎起一根頂上綁著鐮刀的竹竿的風俗。叫做「風切鐮」等。
4. 對於打雷也有一些避雷的咒法。打雷時,將鐵鍬的刃口朝上放在家門口的門檻上; 把鐮刀口向上綁在長竹竿的上端,豎在院子的中央,在這下面用桑樹棍敲打鍋或釜的蓋子;[17]撐起蚊帳,在外面點上香;將桑樹杆插入軒裡,用桑樹杆,好像是因為金屬鍬非常危險才換成桑樹杆。[18]
5. 乾旱時,將髒物或金屬類的東西扔入池塘,故意挑逗水神(龍神)發怒,引發它下雨。這是利用龍討厭鐵等金屬類的習性的咒術。
(四) 祭祀禮儀
1. 乾旱時,基於對水神-龍的信仰,用乞雨的歌舞來祈禱下雨。
對於水害,例如在大井川流域建有很多「避川地藏」和「避水地藏」,這是相信地藏能夠保護避免水害的祭奠。近世中期以後,由新田開發引發洪水恐懼的地區(宮城縣北上川流域等),殘存有虛空藏信仰。這是因為虛空藏菩薩有防止水害的性格。另外,在虛空藏信仰地區有不吃鰻魚的習俗,這是因為當地人相信鰻魚是虛空藏的化身。[19]
2. 為了對由於地震引起海嘯而從別處漂來的佛像、地藏、神體的祭祀,也有特意遷居寺院和神社到那裡,把他們奉為避震神佛的事例。[20]
3. 從疫病的原因論看,有疫神信仰和御靈信仰。對疫神,在疆界路上供奉祭祀貢品,請求疫神不要入內,是一種避免疫病的方法。但是,由於惡靈是怨靈,要用咒語鎮住這些惡神亂鬼,否則就不能防災避難。基於這種想法各種各樣的祭祀被展開著。用慰靈的方法把惡神(厄神)轉化為善神(福神),還可能轉化為守護神。疫神也可能成為避疫神,它具有雙重性格。原本日本的神就經常擁有善與惡的雙重性格。因此要虔誠祭祀抑制其惡神的性格,祈求其成為善神來進行守護。
所謂的御靈會、祇園會、鎮花祭就是這樣的祭祀。貞觀五年(863)5月20日在神泉苑舉行了御靈會。這是有關御靈會的最初的文獻記載。祇園會是以牛頭天王(SUSANOWO)為祭神的祭祀。在八坂神社,至今有個不為人所周知的疫神社。貞觀12年,天下的疫病流行被認為是牛頭天王的發怒,人們在八坂祇園社舉行了御靈會。今宮神社也祭祀SUSANOWO。攝社中有疫神社,在此現在每年4月的第2個星期日舉行「安息祭」。今宮社在長安3年(1001)疫病流行時舉行了御靈會。以此為契機,「夜須禮」祭會於久壽元年(1154)產生。
「安息花」在櫻花飄散的陰曆3月左右凋謝。因為疾病會隨著花瓣的飄散而傳播,所以為了防止疾病傳播鎮住花魂靈而有了疫神祭(鎮花祭)。由於這樣的祭祀定期舉行,慢慢就成了每年的節日而固定下來。今天,成為京都觀光項目的祭會,原本有這種消災的意義。
災害的「記憶」因為每年定期反覆舉行這些例行事務而沒有風化消失,而是被傳承了下來。因為「記憶」通過參加祭祀禮儀行為等表演被銘刻在身體裡,並由此而「表現」了出來。有關「記憶」和「表現」的問題,將在後面進行考察。
除了天王系的神以外,天神系的神也被包括在御靈信仰中,受到了人們的崇拜。有菅原道真的北野天滿宮。道真是9世紀後半期的人,清涼殿遭雷擊被解讀為是對藤原時平一族的怨念所致。北野神社從過去開始就把雷神作為農耕神祭祀。本來這是天神,不久便把它和道真的怨靈結合在一起,作為「天滿大自在天神」來祭祀!在愛宕山方面派生的雷雲,以大內裡為中心在都城的中樞部邊打雷邊移動。據說,雷雲所經之地和遭雷擊的地方多為神社,為了保護都城,不讓它受到雷擊後發生火災的二次災害等,就需要象北野神社那樣的祭祀雷神的場所。
通訊錄→訂閱號→右上角「+」→搜索「中國民俗學論壇」或「folklore-forum」主頁面→右上角「+」→添加朋友→點擊下方公眾號→搜索「中國民俗學論壇」或「folklore-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