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重新理解組織管理的核心命題

2021-02-19 北大國發院

北大國發院管理學教授陳春花老師認為組織存在有三個必要條件:每個人願意作出貢獻;有共同的目標;彼此能夠互相進行信息交流。

組織管理的核心命題是:價值創造,價值評價與價值分配。有關這個核心命題,每一個學習過組織管理的人,是非常清晰的。但是為什麼,在實踐過程中,價值評價很難把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很好的協同起來,而互聯時代的到來,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我從幾個角度與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

 

事實:一個人擁有的信息量是亞歷山大圖書館存儲數據總量的320倍

 

我特別喜歡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亞歷山大圖書館建於公元前259年,它當初建立時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把全世界的書都收進來,建亞歷山大圖書館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書」,實現「世界知識總匯」的夢想。亞歷山大圖書館在整個地中海世界,傳播文明長達200-800年。我為什麼說這個呢?今天為什麼你要特別尊重每一個個體呢?因為,現在一個人擁有的信息量相當於亞歷山大圖書館存儲數據總量的320倍,這是你必須要特別關注的事實。

 

故事:勵志陽光 知足遠行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在送教四川大涼山的陽光希望小學過程中,我們記錄到這個小女孩。當時涼山早晨的溫度為5度左右,上身穿棉服,腳下拖涼鞋。要走五六裡的山路去上學;相反,城裡孩子,他們的鞋子相比就很多了……通常一次換季就要丟棄一部分八九成新的鞋子。這件事給了大家很深的觸動,所以大家決定解決山區孩子們穿鞋的問題。

勵志陽光決定利用Superfit 以舊換新的平臺,傳播保護環境,資源利用的理念……Superfit的公司一起做了一個以舊鞋換新鞋的項目,稱之為「知足遠行」,就是把城裡孩子們的鞋修整翻新後送給山區裡的孩子。Superfit  資源互動的平臺,聘用殘疾人士,讓其感受到在社會上的存在感和責任感!每修好一雙鞋子,給10元。這樣的平臺,通過聘用殘疾人,將舊鞋清理好並反饋給山區的孩子,讓傷殘人士感受他們也是社會上的一支力量,他們的勞動能勵志自己,更能回饋社會……一起完成這份美好的事情,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當大家都參與進來以後,每個人都感受到這件事情的美好,現在這個項目做得越來越好。

 

勵志陽光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商業模式來推進這件公益性質的項目,這個商業模式最重要的是什麼?把組織的邊界給打開,把品牌童鞋公司、殘障人士、城市的孩子、山區的孩子這幾個環完全疊加,這樣就開始有機會源源不斷的送鞋子到山區。通過這個故事,可以了解到,假如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去做,這件事很難做成,但是如果把它放到一個組織去做,你會發現這件事很容易做成。

 

目標:人與組織

 

我希望大家明白組織是一個整體,組織有一個強大的力量,這個強大的力量就是它可以超越任何個體,創造一個個體完全不可能創造的價值,組織最厲害的是讓本不能勝任的人勝任,如果把這個項目拆開,每個人都會變得不勝任,可是當把它組合成一個組織平臺的時候,所有人都會變得勝任。所以相對於目標而言,人與組織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但問題在於,我們怎樣讓一個強大的組織變得非常的有價值呢?在管理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是人組合到組織之後,如何實現組織目標。在開展組織行為學教學的時候,我們腦海中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人和組織的關係問題,那麼這個關係到底由什麼來決定呢?是由目標來決定、由目標來做評價。我們談組織定義的時候,要堅守一個明確的觀點,即組織為目標存在,人在其中起什麼作用?如何發揮人的作用?這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

 

也正是要理解人在其中要起的作用,所以就要特別去關注今天個體的能力、需求以及變化。

 

時代:互聯與共享


為什麼互聯時代組織管理的挑戰這麼大?原因在於互聯時代的特點跟以往任何時代的特點都不相同,其中是人的不同。

 

社會:農業——工業——信息

人 :體能——知識——創意

員工:勞工——僱員——夥伴

組織:直線——層級——網狀

 

從社會層面上來講,由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今天到信息社會,社會屬性的內涵變了;從人的層面講,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體能的重要性由知識取代,現在創意又顯得更加重要;從員工的層面講,由最初的勞工關係轉變為僱員關係,現在只能稱為合作夥伴;從組織的層面講,組織結構由原來的直線型到層級型,今天組織需要是網狀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談到組織管理時要有很大的變化,原因在於社會、人、員工、組織這些時代要素的核心內涵其實全變了,當這些東西都變的時候,我們對人的理解、對組織的理解都要有新的詮釋,這是需要大家著重關注的地方。

 

問題:組織如何管理?

 

在組織管理當中,最核心的命題這三句話: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也同樣需要全新的理解。有些企業做的很好,主要在於它可以讓真正創造價值的人得到價值分配,我們可以發現只要在組織的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之間有一個公正的價值評價,這個企業的組織管理都是很簡單的,反之,如果價值評價無法反映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之間的公正性,這個企業的組織管理一定是很複雜的。所以組織管理最終都要圍繞這個核心命題去做,也就引發出以下幾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研究一個組織?

管理良好的組織,對達到目標是有利的工具;它並不束縛成員。

重要的是如何擴展人的理性,而不是把組織看作非人化的官僚組織。

經典理論很重視組織中的秩序而忽視人的情感。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組織理論演變的過程。叔本華的「自由意志」,是告訴人們,人內在的自由意志所追求的滿足是永無止境,這意味著要理解人的欲望的無窮盡。擁有自由意志的人,如何能夠成為一個管理自己欲望的人,巴納德提出來「自律行為」理論,在巴納德看來,「儘管個人行為受』內在心理因素』,如自由意志等支配;然而,個人心理的形成,取決於個人的經歷,進而取決於現實的環境,以及相關外部環境因素。因此,可以認定個人行為本質上是有節制的,是一種在『責任』與『能力』基礎上的自律行為」。正是因為人能夠為了現實環境約束自己的行為,巴納德很強調在責任和能力基礎上的自律,因為在這個基礎上,人們才可以協調彼此的行為,組織才能夠出現。

 

從「協同行為」到「協同體系」,可以讓更多人的能力集合在一起,去實現單個人不能實現的目標。在這個體系中,每個人都具有各自的動機和目的,這必然給多數人之間的「協同」造成困難,因此協同體系成立的內含條件是,能否依靠協同體系本身去克服多樣性的個體動機與行為所帶來的障礙。這就意味著各種「社會因素」,比如行為規則、共同價值觀與文化,將伴隨協同體系的形成而產生。

 

再進一步演化,從「協同體系」演化成為「正式組織」,組織就是由人的行為構成的協同體系。組織存在有三個必要條件:每個人願意作出貢獻;有共同的目標;彼此能夠互相進行信息交流。

 

回顧組織理論的演變過程,是請大家能夠理解,組織的存在取決於「協同—貢獻—交換—分配」過程的統一,以及四者之間的內在均衡。組織能否保持可持續,則取決於成員有意願持續地為組織做貢獻。但是,依照上面演變過程的理解,組織成員能否持續做貢獻,取決於貢獻與滿足之間的對等交換,即個人與組織的交換,即價值的分配過程。

 

所以我們才要進一步關注組織的核心命題: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在這個過程當中,組織會非常在意成員的價值創造,而成員則非常在意價值分配。所以我們應該搞清楚價值創造的源泉是什麼?價值創造的關鍵是什麼?價值創造的關鍵行為是什麼?關鍵績效有哪些?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價值評價與價值分配。

 

大家都知道華為每年為員工分很多錢,看到一個資料說2015年華為為員工福利總投入1008億,我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否真實,但是華為是公認的員工屬於高收入的企業。但是大家還需要了解,在華為除了金錢外,名譽、地位也給的很好,例如管理人員的「藍血十傑」,研發人員的「名人堂」等等,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會給很高的榮譽,這些都是價值分配,而不僅僅是錢,也正是因為這種分配,華為才有今天源源不斷的創造力,以促動未來的增長和發展。

 

結束語:創造共享價值的平臺

 

我在《激活個體》一書中闡述了管理新範式的觀點,這是一種基於共享價值為基礎的範式,這種新的範式中,有關個體價值的創造會成為核心,如何設立並創造共享價值的平臺,讓組織擁有開放的屬性,能為個體營造創新氛圍則成為基本命題。

(本文來源:「春暖花開」微信公眾號)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報名2017年北大國發院EMBA項目。

相關焦點

  • 陳春花:如何做好「衝突管理」?
    春暖花開「春暖花開」是傳播管理者踐行者陳春花知識的自媒體,內容涵蓋最新的管理思想、商業評論、演講實錄、著作連載與人生感悟。因為長期以來我們不願意直接面對衝突,或者說無法妥善地處理內部衝突,導致大部分的組織沒有活力。事實上,正是因為存在衝突,才使得差異得以保存,進而保存了組織的活力。作者:陳春花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當公司處在轉型和增長的攻堅戰時,常常也是矛盾衝突的集中爆發期。
  • 陳春花: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組織結構
    他希望設10個副總裁,結構就被確定下來,有一天老闆想撤掉所有副總裁,結構會發生徹底改變,雖然理論上的四個要素沒有任何改變,但是組織結構還是改變了。但是,反過來,我倒是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問題,幫助大家理解組織結構設計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最常看到的情形是:經理們非常喜歡把人們放在組織結構框圖裡。
  • 陳春花:管理解決的三大效率
    這個道理所有人都懂,但是實際操作中,人們往往忽略了管理的這個本來的目的,究其原因就是,大家沒有很好地理解管理和效率是什麼樣的關係。管理解決的效率到底指的是什麼?了解管理和效率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可以從管理理論演變的過程來理解這個問題。
  • 陳春花:擁有管理不確定性的能力
    作者|陳春花 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導讀:疫情對世界的影響在持續,不確定性和危機在困擾著每個人、每個組織。,要有管理不確定性的能力。過去,我們會強調作為管理者需要擁有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人際關係的能力、概念能力、戰略能力、經營能力等等,但是今天,還有一個我們以往沒那麼強調的能力變得非常重要,就是管理不確定性的能力。我們如何擁有管理不確定性的能力?
  • 陳春花:疫情下5個改變讓員工幫你走出危機
    陳春花舉過一個例子,當討論企業時,如果問的是銷售額多少、員工多少,那就還是工業化時代背景的話題;而到了數位化時代,要問的應該是:「怎樣獲取新的增長?企業的顧客價值到底是什麼?」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數位化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陳春花認為應該從三個維度理解。
  • 陳春花:數位化時代組織管理的三個關鍵詞——賦能、共生、協同
    圍繞著「智能協同」這一關鍵詞,陳春花教授在大會上發表了一場「新演講」,給出了自己的研究結論。在過去幾年中,一個最大的變化以及最大的挑戰其實是數位化對整個組織發展和組織成長的推進,以及全新展示所需要的一些新能力。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組織,其實都在找尋自己的方向。我們通常會用一個詞,數位化轉型。在轉型當中最根本的一個改變其實是組織自身的改變。
  • 陳春花:人才不是選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陳春花教授和企業家學員們共聚一堂,探討了企業管理上的很多「真問題」,乾貨十足,以下是對話精編。很多企業走到一定階段,即使老闆退了,又得重新回來,這在國內已經發生很多次,原因是什麼?你會發現企業沒有空間了,面臨很多艱難選擇,這個選擇的風險只有老闆能承受,所以你又得回來。 我們沒有辦法預測未來,怎麼保證企業的路越走越寬?領導人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是,讓組織形成不斷創造的能力。
  • 陳春花:別在危機到來的時候,才發現組織柔性化能力不夠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陳春花 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導讀:每次遇到巨大危機時,組織柔性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核心問題。事實上,組織柔性化能力一直應該是企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但是在沒有遭遇到巨大危機挑戰時,人們似乎並未在意對其持續打造。2020年11月28日,在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上,陳春花教授發表題為「環境不確定性與組織柔性」的精彩演講,探討了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怎樣能夠讓組織具有柔性並取得績效。以下為演講全文精編。2020年的疫情讓我們意識到,環境的不確定性成為了常態。
  • 陳明哲 x 陳春花 x 張鵬:企業管理的精一與雙融
    在明哲訪談環節,張鵬與陳明哲教授、陳春花教授就歸國創業、中美企業異同、企業家代際傳承等企業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中國管理學者交流營中國管理學者交流營是由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講席教授、國際管理學會2012-2013 屆主席、國際管理學會暨戰略管理協會終身院士陳明哲教授組織發起,希望通過定期研討和交流,促進中國管理學者的成長與發展、推動中國管理問題的研究、提高中國管理教育的質量、
  • 陳春花:管理到底是什麼?
    文:陳春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新媒體編輯:胸懷天下我們必須承認:人們對管理的理解實際上是非常混亂的,甚至存在著令人很無奈的誤解。我們都知道,管理實際上是人、物、事三者的辯證關係。一樣的人和一樣的事結合,交給不同的人去管理,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來。
  • 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應邀出席:2020「中國商學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陳春花陳春花,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新華都商學院理事會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潛心研究的學者陳春花教授在中外企業的組織與文化研究領域深耕多年,她所著《領先之道》被譽為中國版的《基業長青》,獲諾貝爾經濟學得主麥可.斯賓塞博士傾力推薦。
  • 陳春花等六位頂級商學院教授對話:這六大趨勢,你不得不把握
    來源 :筆記俠10月24日,由原點學習社和筆記俠主辦的 「重新定義一切」 主題對話在中關村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舉辦。六位頂級商學院教授朱武祥、魏煒、廖建文、陳春花、周宏騏、忻榕分別從商業模式、金融、戰略、組織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不同層面就當前的複雜變化形勢帶來了新時代下的最前沿的思想認知,解惑企業發展與個人生存之道。
  • 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應邀出席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陳春花陳春花,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新華都商學院理事會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
  • 華南理工大學陳春花教授·協同:數位化時代組織效率的本質
    「動蕩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本身,而是仍用過去的邏輯做事」,講座伊始,陳春花教授以德魯克的一句名言拉開了全場的序幕,也引發了在座者的思考:我們是否還在用過去的邏輯做事情?在變化和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數位化時代,新的邏輯是什麼?組織效率到底從哪兒來?MBA教育、工商管理碩士
  • 陳春花:面對不確定性,管理價值的4個回歸
    編者按: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作者陳春花,創業邦經授權轉載。無論從社會、商業還是企業的角度來講,今天我們都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不確定性。在今天,我們會遇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 陳春花:打造「共生」型組織要有四種境界
    鳳凰網財經訊 北京時間周四(4月18日),由中信集團、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未來企業進化新路徑」主題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蒲堅,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等出席活動並演講,共探變革時代的組織管理之道。
  • 管理水平是企業軟實力,進步才是致勝王道-《管理的常識》之一
    --陳春花各位朋友,在以後文章中陸續我會和大家一起分享陳春花教授的《管理的常識:讓管理髮揮績效的8個基本概念》這本書的精華內容。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和研究,始終貫穿於陳春花教授的教學、研究和企業實踐中。導致上述這些問題出現的核心因素,就是沒有很好的理解管理。無論是管理的基本概念,還是管理的相關規律我們的認知,都出現了一些偏差。
  • 陳春花:對組織來說,學習障礙是致命的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春暖花開,作者陳春花,創業邦經授權轉載。導讀:企業的發展中面臨諸多變化的挑戰,如果組織不願共同學習、不願一起改變,將會阻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 陳春花: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來源:東方管理評論導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企業戰疫,如何突圍?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院長陳春花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支招佛山製造如何應對疫情影響。這些建議具有普適性,同樣適用於各行各業。
  • 陳春花:一個好的企業管理,需要這五方面協同,並且順序不能亂
    一個好的企業管理,需要這五方面內容協同作用,而這五項內容的協同就是企業的系統能力。一個具備了系統能力的企業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文:陳春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新媒體編輯:胸懷天下企業管理包含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