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佛,你不是佛

2020-12-23 孤燈點文

在霹靂布袋戲《霹靂天罪》中,最具人氣的正道角色「雅僧佛公子」有許多啟示別人的佛偈,其中與女俠左手香有三次打賭,兩人之間的對話非常有意思,對學習佛理的很有開示作用。

左手香為百姓打抱不平,質疑佛公子利用佛騙了百姓的錢財。第二次進入無佛寺之後,質疑說居然連個佛像都沒,認定佛公子騙錢。於是兩人展開對話:

佛公子:此間無佛像,卻有佛在。

左手香:佛在哪裡?

佛公子:就是我。

左手香:就是你?大言不慚。

佛公子:不是你,是我。

左手香:我當然知道不是我,也知道不是你。

佛公子:確實不是你,確實是我。

左手香:什麼你你我我,我很清楚你在說什麼。你說你是佛,我不是佛。

佛公子:錯了,錯了,錯了,我正是佛,你不是佛。

左手香被氣得想打人,但又打不過,只好悻悻離開。直到第三次來,這次,東瀛劍聖柳生劍影也在,她讓劍聖作證。於是又有一番對話:

佛公子:那邊地上有顆石頭,姑娘可知為何那個地方會有這顆石頭?

左手香:因為這顆石頭本來就在那裡。

佛公子:錯了,等姑娘明白這顆石頭為何會在這裡,自然就能聽到貧僧的箏音了。

左手香:我呸。

這時左手香問劍聖:喂,那你講,這顆石頭為何會在這裡?

劍聖:因為這顆石頭本來就在這裡。

佛公子:施主正解。

左手香惱怒,認為自己的答案跟劍聖的一樣,為什麼劍聖對,自己錯?

各位看官,你們認為呢?她的答案跟劍聖的真的一樣嗎?

這兩段對話,如果左手香明白第一段,第二段也就明白了。佛家雲「唯心自造」,萬物自身本具佛性,所以禪宗才有「明心見性的頓悟」。那麼,佛就不應該外求,而在於自身之內。所以「我才是佛,你不是佛」。

同理,第二段裡就是本在「這裡」而不在「那裡」。左手香與劍聖一字只差,就有了十萬八千裡的差距。

所以,任何哲學都強調反觀自我,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真正能幫助自己的確實只有自己。

相關焦點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 淨空法師:佛是什麼?佛就是我們自己的心性
    《法華經序品》裡面說,「盡諸有結,心得自在」,儘是乾淨了,諸有結,結就是煩惱。諸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這叫三有,這三種煩惱讓你永遠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於是我們就明白,我們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必須把這三種有斷盡,完全放下,絲毫都不能夠有。
  • 你不是佛系,是太容易放棄
    直到被文友的一句話驚醒:「你並不是佛系,只是太容易放棄。」是啊,我真的佛系嗎?不是的。我心裡比誰都清楚我對夢想的渴望,我也期待像別人一樣出成果,只是過程太辛苦,讓我望而卻步。因為堅持不下來,所以一直麻痺自己,明明是自己夠不著,反而裝著自己不想要。人生在世,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 泰國必拜的「四面佛」其實不是「佛」?
    泰國必拜的「四面佛」其實不是「佛」?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到了曼谷就去拜「四面佛」,已經成為大部分遊客必做的事情,而各種傳說也使那裡香火越來越旺。可是,絕大部分人並不知道,四面佛到底是哪尊佛?是什麼來歷?
  • 你好,我就是傳說中的佛系研究生
    最近被佛系刷屏了。如果你還在為看不懂文獻而煩惱,為得不到完美的實驗數據而發愁,那你一定還沒加入佛系研究生的行列。
  • 禪語:佛本是人 而不是神
    一天,年輕人聽說遠方無名山上有一位得道的高僧,便瞞著母親跋涉千裡去找高僧討教成佛之道。他一路上歷盡艱辛,終於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熱情地接待了他。高僧聽完他的一番訴說後,沉默良久,開口道:「你想修道,我可以給你指條明路。」年輕人太高興了:「太好了,我願拜大師為師,專心修道。」高僧不以為然地說:「與其拜我為師,還不如去找佛。」
  • 「佛」是種澄靜的智慧,儘早參悟這件事,只要心常在,你我皆為佛
    正所謂:只要心釋然,佛心常相伴;只要釋善意,佛理皆可期;只要花還在,佛法皆可待;只要心常在,你我皆為佛。在如今的時代,許多人處處燒香、四處找菩薩、八方尋佛,以此希望早日悟得佛學真諦,能夠受到佛菩薩的保佑,殊不知,「佛」是一種澄靜的智慧,一種明亮的作為,不是燒香磕頭就能得到的。願你參悟這件事,只要心常在,你我皆為佛。
  • 青聽|承認吧,你不是「佛系」,是懶!
    在別人眼裡,我是一個很「佛系」的人。上學,分數高低無所謂;職場,不爭不搶,別人要我就讓;甚至戀愛對象,別人說想跟他談,我也會說,那你去談吧。我唯一執著的興趣是寫作,看到訓練班就報,總想寫出點什麼名堂來。但報班之後,我依然很「佛系」。
  • 一起讀 你是阿佛?還是阿佛的家人?
    另外四隻小田鼠看到阿佛這樣,有點不解,但是也沒有責怪它。當其它四隻小田鼠在採集過冬的糧食時,阿佛沒有幹活嗎?不是的,它說,我在採集陽光,因為冬天的日子又冷又黑,我還要採集顏色,因為冬天是灰色的,我還要採集詞語,因為冬天的日子好長,我們會把話說完的。冬天到了,開始下雪了,大伙兒都躲進了石牆的藏身處。
  • 作為創業者,你是喝茶的「佛系」,還是飲酒的非「佛系」?
    >句式三衍生句式:「佛系」+職業名詞,如「佛系司機」、「佛系金融從業者」、「佛系自媒體人」……凡是你能想到的詞,都能加上「佛系」,然後發個「佛系朋友圈」,代表自己也還是個能追熱點的70、80、90後。項目也有千千萬,不是所有項目都值得跟,不賺錢的項目不是好項目。每個項目有人賺錢有人賠錢,沒跟的項目,雖然賺不到,至少也沒賠。22非「佛系創業者」充滿壓力,眾多家人員工,買賣賠了怎麼辦?
  • 彌勒不是佛,是菩薩?!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彌勒佛不是佛,是菩薩。」易一大師如是說。搞藝術的人吧,每日所思所想,跟正常人總歸有些不一樣。反映到言行上,就免不了時常有些怪異的舉動。通俗來講,就是會時不時的給人一種,腦子有點兒問題的感覺。老盤全程聽下來,總結提純一下基本可以濃縮成一句話:彌勒是菩薩也是佛,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佛。彌勒佛,是未來佛。啥意思呢?就是說,按照佛教的設定來講,彌勒在未來的娑婆世界(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為佛祖,是釋迦牟尼佛(現任佛祖)的繼任者。但是,在彌勒時代尚未來臨以前,還在兜率內院為菩薩。
  • 謝霆鋒曬出一道佛跳牆,冬天食補大雜燴,佛跳牆我懂你
    文/阿宏謝霆鋒曬出一道佛跳牆,冬天食補大雜燴,佛跳牆我懂你。謝霆鋒曬出一道硬菜——佛跳牆,人帥話不多,配文:「冬天,食補一下,佛跳牆」。沒錯,冬天是進補的季節,除了吃羊肉外,有條件的來份佛跳牆,那便是幸福的滋味。
  • 淨空法師:我們學佛卻不懂佛,佛是什麼?
    我們學佛,佛是什麼?為什麼要學佛?學佛有什麼好處?這些問題如果不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對我們的修學會產生障礙。 學佛就是修心。真心就是佛,妄心就是凡夫。真心、妄心我們統統都有,但是現在我們只會用妄心,不會用真心,錯就錯在此地。
  • 我怎麼就成了「佛系考生」?
    //普通考生"我打算考南開大學,想了很久了""我不想考研,想直接畢業找工作""幫幫,我要考研,幫我看看選哪個學校吧~"//佛系考生要考就考吧,或者不考也行,反正我還是我>確定課題//普通研究生"老師,這兩個課題我覺得做第一個吧,適用性更強""老師,基於BSC的煤炭企業安全績效管理系統的研究,這個你看行不行?"
  • 佛系男&佛系女說:未來,請不要對我拐彎磨角?
    佛系未來,請不要對我拐彎磨角?過去說學習一種文化就是要學習其優長,我要成為你,可現在學習的意思是我要了解這種文化的觀點,作為我的參考,成為我的一盞燈,我學習的越多,懂得智慧的思考,我的燈就越多,最後這些燈是要照亮我未來的道路。
  • 「佛系」雖佛,佛而無過
    於是慢慢地,在別人眼裡這種態度好像就成了一種「佛系」。有時候生活得太「進取」會很累,而且這需要非常強大的內心,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如此,想要達到這個高度還必須有明確的目標。人總有些時候會迷茫,會不知所措,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是被打敗了,或許我們只是需要一段時間來緩衝,暫時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留出一些空擋偶爾發一下呆,「無所事事」一番。
  • 佛系青年請注意,你那個叫「墮系」,不一定是「佛系」!
    這些「佛系」群體把佛祖無欲無求的概念偷換到自己身上,說白了,就是喪文化的一種表現。在他們那裡,什麼都行,什麼都可以,什麼都沒關係,對待生活只有兩個字「隨意」,成為一些人不努力的藉口。顯然,這不是佛系,而是「墮系」。就連人民日報都對當今「佛系」群體這樣評論:總得有走心的地方。
  • 如何在佛前「許願」和「還願」?不是真懂佛的人,多半會弄錯
    意思就是說,沒有經歷過難以承受的苦楚,就不會把希望寄託給神佛。佛說:「世人皆苦。」 古往今來,總有不少信佛之人前去寺廟燒香拜佛,將心中所願所求告訴佛祖,祈求佛祖能夠應允。這樣的方式,在佛教裡稱為「祈願」,而我們普羅大眾習慣稱之為「許願」。
  • 世界上最靈驗的佛竟然不是佛,為何眾多明星前來曼谷四面佛求子
    四面佛在泰國被稱為有求必應佛,是泰國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每天從世界各地前來的朝拜許願者成群結隊,絡繹不絕。為何眾多明星前來曼谷四面佛求子,世界上最靈驗的佛竟然不是佛四面佛是華人地區民間對梵天的俗稱,「梵天」在佛教中亦稱造書天、婆羅賀摩天、淨天。原是印度教、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是創造宇宙之神,梵文字母的創製者。
  • 什麼是佛,佛的含義
    一、佛是覺悟了的人    佛,是梵文音譯「佛陀」的略稱,意譯為「覺者」、「智者」。什麼是佛?這一問題,用一句話來回答,那就是「佛是覺悟了的人」。    所謂「覺悟」,指徹底覺察、了知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既然佛是覺悟了的人,那覺悟了的人是不是佛呢?由於覺悟者在認識和境界上,存在著差異,所以「覺悟了的人」不一定就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