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臺灣青年紮根大陸:「臺二代」不止步於接班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臺灣青年黃元澤(右)向參訪者介紹他的文創作品。 張金川 攝

中新網漳州12月25日電 (張金川 龔雯)「作為『臺二代』,接力家族傳統企業不只是守成,需要慢慢轉型成長;同時大陸機遇廣闊,可以朝外部很多相關行業發展。」加入紮根大陸的家族企業12年,黃元澤近日向中新網記者道出了自己的切身體會。

臺灣青年黃元澤接受採訪。 張金川 攝

今年38歲的這位臺灣青年,如今不僅順利「接棒」父親的服裝代工企業——龍海萬裡川工業發展有限公司,還有了自己的創業項目——數碼服裝印花。這個月初,他參加福建漳州臺商投資區舉辦的海峽兩岸(白礁)保生大帝信俗文化節文創設計大賽,還獲得了銅獎。

臺灣青年黃元澤(右)向參訪者介紹他公司生產的運動套裝。 張金川 攝

「將保生大帝信仰中的國母獅元素印在口罩上,這讓我看到傳統文化與文創結合的新方向。」對於自己的獲獎文創作品,黃元澤頗為滿意:既助力疫情防控,也傳播保生大帝文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龍海萬裡川工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轉產防疫物資,增設兩條口罩生產線,可日產10萬片醫用防護口罩。至今,口罩生產線仍在無塵無菌車間內運行生產,供應周邊企業疫情防控之需。黃元澤因積極參與疫情防控,而獲得第三屆「漳州青年五四獎章」。

臺灣青年黃元澤介紹自動繡花機與數碼印花機器等。 張金川 攝

在龍海萬裡川工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展廳內,足球、高爾夫、羽毛球等各種運動的套裝掛滿櫥窗,還有定製的護士服、校服、工裝、環衛服等分區擺放,讓整個展廳儼然成了一個服裝商場。

黃元澤告訴記者,早在1989年,父親黃信輝就「登陸」打拼,1993年在祖籍地漳州創辦了這家服裝代工企業;自己也跟隨父親的腳步,2000年高中一畢業就來到大陸求學。

臺灣青年黃元澤介紹自動繡花機與數碼印花機器等。 張金川 攝

因為家族企業主攻日本市場,黃元澤進入華僑大學日文專業就讀,後來還曾去日本留學。2008年,他進入父親的企業。

對比前後20年的變化,公司所在地從一片荒蕪發展成臺企密集的漳州臺商投資區,父親黃信輝已擔任漳州臺商投資區臺商聯誼會會長,自己也逐漸成長為公司副總經理,黃元澤感嘆大陸進步非常快,「相信會越來越好。」

臺灣青年黃元澤介紹自動繡花機與數碼印花機器等。 張金川 攝

公司車間裡,一排排自動繡花機與數碼印花機器有序運行,織布、印花、洗水、刺繡加工等服裝生產的整個產業鏈條一應俱全。黃元澤說,公司產品大部分出口日本,長期生產ASICS、YONEX、LeCoqSportif等國際運動品牌訂單,同時生產護士服、校服等制服。

「近年來,企業拓展內銷,已經為當地43所學校以及多所醫院提供服裝。」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不易,但黃元澤表示,立足大陸市場,拓展內銷,「大陸市場很大是肯定的,相信有很多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黃元澤企業積極轉產防疫物資,增設兩條口罩生產線,可日生產10萬片醫用防護口罩。 張金川 攝

除擴大訂單量外,黃元澤正計劃成立自主品牌,藉由大陸發達的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他說,在電商浪潮下,也曾「試水」,「電商將會是公司開闢新市場的好方向。」

眼下,傳統企業普遍遭遇「用工難」。「人力成本上升、招工難,直接限制了用工型企業的增產擴產。」對此,黃元澤與父親正加大企業自動化,「尚不足以填補人工空缺,但用機器取代人力,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看好大陸市場前景、營銷新業態以及智能化帶來的便利,黃元澤建言「臺二代」不止步於接班。 張金川 攝

對於有的企業向東南亞遷移,也曾赴東南亞考察的黃元澤和他的父親卻堅定深耕大陸。黃元澤認為,大陸的工人素質較高、交貨快,產業鏈完整,綜合起來效益更好。

如今,黃元澤的數碼服裝印花項目成功落地,不僅供給家族企業,也接到不少外部訂單。家族企業訂單穩定,給了他更多信心。黃元澤表示,「臺二代」不止步於接班,「要跟上大陸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去開拓新項目。」(完)

相關焦點

  • 「臺二代」的「大陸阿里山」生活
    「這季秋茶大豐收,這不,廠裡還在採茶,要再採三天。」林俊男笑著說,「別家的秋茶都製作完了,唯獨我們家還在製作中。」雖然辛苦忙碌,但是林俊男說他們的生活過得很幸福:「父親在大陸再婚後和繼母感情很好,從來沒紅過臉,他們的女兒都上六年級了。我幫助父親打理茶廠,也娶了大陸妻子,我的一對兒女,大的上二年級,小的上幼兒園。」
  • 臺灣「菌菇世家」大陸紮根 「臺三代」傳承百年老店
    【解說】正值「十一」假期,臺灣青年林昆佑在江蘇泰州新廠區的冷庫裡跑進跑出,協調工人將一箱箱包裝好的菌菇貨品搬上貨車,趕在黃金周消費旺季,將貨品發往大陸各地。林昆佑家族三代人從事菌菇行業,產業歷經多次轉型,他接班後營業額每年增長三倍。近日,林昆佑向中新社記者分享了他的故事。
  • 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江蘇省臺辦交流處副處長王豔介紹,這是該省首次舉辦類似活動,也是目前大陸對臺青年創業交流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參加人數近80人。其中,有已成功組建創業團隊的臺灣學生,也有對創業躍躍欲試的大陸青年,還有在美國哈佛學習的浙大博士等,王豔說,「營員普遍來自清華、臺大、臺灣清華等名校,含金量非常高」。
  • 臺灣青年企業家:「惠臺31條」為臺商紮根大陸增加信心
    此後半年多來,各省市陸續針對「31條惠臺措施」出臺專門的落地辦法,在原基礎上更進一步為臺胞提供有力保障。  【解說】9月3日至7日,海南省臺協組織74名臺灣青年企業家在瓊進行為期5天的考察,尋找投資新機遇。在考察過程中,記者採訪了幾名臺灣青年企業家代表,他們對各項惠臺措施均有不同感受。
  • 政策優越機會多 湖北高校吸引臺籍青年紮根大陸發展(圖)
    華夏經緯網7月8日訊:「今年我們還將繼續引進10位臺灣博士,會採取入編的方式,把優秀臺青納入進來,讓他們在大陸有一個長遠的預期,紮根大陸發展。」湖北經濟學院海峽兩岸青年就業示範點辦公室副主任朱勇在「我選湖北•千崗迎臺青」實習就業專場招聘會受訪時說。
  • 臺商二代林子凱:為臺灣青年大陸創業提供服務
    林子凱介紹,中心服務對象主要是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臺灣青年想來大陸創業實際上他們對這裡不是太了解,因為臺灣很多之於大陸相關的訊息多為民生方面的,沒有一個從經濟方面宏觀角度來看待市場的給他們持續灌輸的基礎知識,他們發現不但不了解這裡的風俗民情,甚至連這裡的民眾需求是什麼也不知道,更不要提未來這裡發展可能往什麼方向了。」
  • 「臺二代」接棒做實業 電商助力轉型
    【解說】福建漳州是臺胞重要祖籍地,越來越多的臺商選擇在此投資興業,近幾年來,不少的「臺二代」子承父業,接力經營,為臺企帶來新的理念,助推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解說】「必得」五金的展廳內,陳嘉鴻正在整理著公司近年來研發生產的新品。現年36歲的陳嘉鴻12年前從臺灣來到漳州,跟隨父親打拼,並逐漸接棒成為公司的董事長。
  • 臺灣青年教師眼中的大陸「惠臺政策」
    、「她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有機會被大陸高校錄取?」、「她需要完成什麼樣的科研任務、要求才能通過考核續聘?」  在王孟筠看來,臺灣青年選擇來大陸工作,只是地區不同而已,「就如同一個香港、澳門青年選擇到北京工作,他們和北京同事,面臨的是同樣公平的競爭以及福利薪資。她希望臺灣青年的思維要轉換並且理解,在新的時代,她們不應該再打『臺灣牌』。」
  • 創業2.0聽臺灣青年講投身東莞創業的「小確幸」
    臺灣青年包括「臺二代」,在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潮流下,踏足東莞這一片土地,他們更多選擇進軍現代服務業。    如今,接受更現代理念的臺灣青年包括「臺二代」,在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潮流下,踏足東莞這一片土地,他們看好的是大陸廣闊市場,以及濃鬱的「網際網路+」文化,他們更多選擇現代服務業進行創業,與本土的生活、文化、社會融合更為緊密,可謂臺灣人到莞創業2 .0版本,他們又將給東莞這一片土地帶來怎樣的變化?
  • 創業2.0 聽臺灣青年講投身東莞創業的「小確幸」
    臺灣青年包括「臺二代」,在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潮流下,踏足東莞這一片土地,他們更多選擇進軍現代服務業。    如今,接受更現代理念的臺灣青年包括「臺二代」,在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潮流下,踏足東莞這一片土地,他們看好的是大陸廣闊市場,以及濃鬱的「網際網路+」文化,他們更多選擇現代服務業進行創業,與本土的生活、文化、社會融合更為緊密,可謂臺灣人到莞創業2 .0版本,他們又將給東莞這一片土地帶來怎樣的變化?
  • 全國臺企聯副會長林子凱:創新成「接班」主題
    東南網6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燕子沈威)當前青年創業話題熱度居高不下,昨天的領袖特訓營現場,臺商二代對相關議題的看法,也成為兩岸媒體最想了解的內容。據林子凱介紹,領袖特訓營的營員中,既有已經在大陸投資興業、在家族企業上班的臺灣青年,也有尚是學生身份、但是希望對未來的發展有及早認知和規劃的臺灣青年。而臺商二代的「接班」思路,非常集中地展現在創新方面。「只是有人選擇內部提升創新,也有人選擇外部裂變創業,與外部團隊結合去進行創業,開發全新的項目。」
  • 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臺灣青年大陸追夢啟示錄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臺灣青年大陸追夢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兩岸交流的澎湃大潮中,青春不缺席。臺灣年輕一代正越來越多跨過海峽,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他們在大陸廣袤的希望原野上,辛勤耕耘,紮根融入,唱響不負青春、踏夢前行的奮鬥之歌。  夢的「方程式」  方程式,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許多臺青西進大陸前後,曾面對親友的擔憂、質疑。那些意見多源於「未知」,但登陸臺青將「未知」視為無限的可能,求解「夢的方程式」,得出亮麗成績單。
  • 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經濟觀察)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中新社福建三明12月19日電 題: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作者 閆旭 林春茵「我是拿著規劃設計圖,來自臺灣的福建新村民
  • 粵系「地二代」:接班路上的少帥與名媛們
    「80後」正成為粵系地產家族接班的中堅力量,「90後」即將完成接班的臨門一腳。25歲前後出道,30來歲登頂,40歲前完成接班,是「地二代」的普遍節奏。在家族觀念傳統的廣東,家業傳承並不存在明顯的「傳子不傳女」現象,巾幗不讓鬚眉,女兒甚至更受父輩器重。
  • 湖北成為臺籍青年紮根創業沃土
    目前有900餘名臺灣青年在湖北實習就業創業,註冊企業及團隊342家,武漢光谷高科技企業吸納300餘名臺灣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112位臺籍醫師在湖北註冊執業,廣大在鄂臺灣青年在不同領域展示才華抱負,書寫臺灣青年在湖北奮鬥的故事。
  • 「恵臺31條」持續釋放利好 大陸成臺灣青年創業熱土
    「恵臺31條」持續釋放利好 大陸成臺灣青年創業熱土 2018-08活動中,來自大陸、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的上百名青年協調合作、發揮創意,制定出一個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業項目。據了解,自今年2月底《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恵臺31條」)推出後,臺灣青年赴大陸創業的熱情愈發高漲,到訪蘇州的臺青數量成倍增長。  「以前臺青在大陸的創業項目會面臨股權投資等諸多困難,項目的生存率也很低。」
  • 在渝臺籍學生青睞大陸就業:盼更多青年跨海逐夢
    中新網重慶1月7日電 題:在渝臺籍學生青睞大陸就業:盼更多青年跨海逐夢中新網記者 劉相琳「去年我原本有機會回臺灣讀大學,但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大陸高校。」在四川美術學院讀大一的簡俊豪對記者說,大陸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創業平臺、更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
  • 大陸首家臺灣青年眾創空間——臺創星秀入駐福州
    福州日報8月7日訊(記者 謝星星/文 池遠/攝)昨日,臺創星秀臺灣青年創業孵化基地暨高雄市青創(福州)育成中心在福州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山亞)正式掛牌成立。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是大陸第一家臺灣青年眾創空間,標誌著榕臺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
  • 臺旅會邀大陸青年學子赴臺灣體驗自由行
    今年臺旅會北京辦事處再度與該網站攜手合作,以臺灣旅遊為主題,鎖定在校學生族群舉辦「校園沙伐旅」在線宣傳及線下體驗活動,勢必將再帶動一股青年學子遊臺灣的風潮與話題。  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表示,時下年輕人不論社交聯繫、信息傳播、數據查詢、預購日常生活所需或預訂旅遊出行之食宿交通,大都透過網絡或智慧型手機直接上網敲定。
  • 川渝粵臺創園聚焦融合發展 助力臺灣青年逐夢大陸
    (下稱臺創園)正成為創業臺灣青年融入大陸的「第一站」。11月下旬,在四川舉行的川渝粵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上,多地臺創園負責人均表示,未來需融合發展,方能更好地助臺灣青年逐夢大陸。圖為交流會現場。 陳治普 攝  此次交流會是疫情以來大陸開展的最大規模臺灣青年就業創業交流活動,將持續至28日。來自四川、重慶、廣東、上海的超百名臺灣青年,在成都、德陽、重慶等城市參訪臺創園,參加項目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