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父母應該把握好尺寸

2020-11-04 黑板教學

有一個詞語,叫「越界」。在我們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有「越界」的現象存在。喜歡越界的父母總是表現出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方方面面的過度關心和高度控制。這樣的家長們對自己的行為理解為是對孩子的愛護,是為孩子好。但是有多少孩子能從中體會到這份「良苦用心」的愛呢?更多的孩子體驗到的是不被了解、不被尊重、不被信任。這樣的「被愛」讓他們直呼沒有了自我。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接受孩子的差異

    沒有哪個家長會因為自己的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罵孩子;也沒有哪個家長會因為自己的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打孩子。這是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我們承認並接受這些差異的存在。那看不見的差異呢?性格、智力等,雖然 看不見,但是他們確確實實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為愛因斯坦呢?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與其到處尋找所謂的成功模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如靜下心來好好琢磨自己孩子的個性、才華和興趣。了解他是什麼樣的,他需要什麼,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他提供適合他成長的沃土。

  2. 創造孩子自己的人生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會有優秀的孩子,就如同平常父母也可能會有與眾不同的孩子。當然,父母希望孩子成才並沒有錯,錯的是父母的逼迫態度,特別是當父母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因為當父母對孩子提出這樣的要求時,便出現一個問題,父母只能做到言傳,而不能做到身教。在孩子機靈的眼睛裡,父母自己都沒有能力實現的事情,憑什麼要我來實現?孩子是不服氣的、不接受的。要換思路,不能逼迫孩子,充分尊重孩子。

  3. 每個孩子都有優勢

    評價一個孩子有無優勢,可以從性格、潛能及興趣三方面來認識。就「興趣」而言,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有些孩子之所以在有些事情上不積極主動,主要是由於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這自然就做不好,那麼就肯定談不上優勢了。就「潛能」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優勢,區別在於有些人的潛能優勢多,有些人的潛能優勢少,但請記住:成功不是由潛能優勢的多少決定的,而是由你是否善於利用自己已有的優勢來決定的。就「性格」而言,它本身就沒有好壞之分。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找到既能讓自己感興趣,又在這方面有潛能,同時性格合適的事情。

  4. 花些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

    一方面家人相聚的時光很重要,因為這能讓孩子明白並感受到自己是這個家庭的一員,從而培養出對家庭的濃厚情感。另一方面,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擁有與父母單獨相處的時間,這可以使他/她感到自己很特別,是父母心目中獨一無二的寶貝。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育兒是真的不簡單,特別還是養育成才的孩子更不簡單,天下父母都辛苦了!

關注我,每天分享一些育兒女小建議。

相關焦點

  • 孩子尿褲子很常見,父母要「軟硬兼施」,把握好教育的尺度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出生之後,都要經歷一段穿紙尿褲或者開襠褲的日子,為的就是孩子大小便的時候,大人不會太麻煩,孩子也不會太折騰,這也成為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但是有不少孩子在過了穿開襠褲的日子之後,依然還是會尿褲子,這可能是孩子還沒完全學會如何自主控制,因此父母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讓孩子儘快學會如何正確完成排洩。
  • 父母們如何讓家裡存在的殘障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呢?
    我們國家目前還存在著很多的殘疾兒童,對於孩子們來講,生活總是向著陽光的,父母們總是需要幫助孩子們去度過難關,幫助孩子們建立屬於自己的信心。對於孩子們來講,她們從出生以來就是一張白紙,上邊會擁有什麼樣子的繪畫都是父母們所描繪出來的,所以說,父母們在面對殘障的孩子的時候,所要傳遞的信息一定得是積極的正能量的,我們相信,孩子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彩色人生。
  • 如何養育好一個孩子?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階段,父母要把握好
    作為父母,把一個孩子養育成人不容易,有時候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孩子的成長並不如人所願。那麼,該如何教育好一個孩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aaa 「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父母不放棄自己的成長,與孩子同行同學共同成長。父母理解孩子的天真爛漫,孩子理解父母的酸甜苦辣。父母努力工作積極進取,孩子努力學習積極向上。」
  • 把孩子還給他自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這種負罪感讓孩子事事以父母的意願為主,有時候甚至因為父母的決定而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以此來回報父母養育自己多年的苦與累。這些孩子不明白的是,自己的人生應該交給自己作主,而不是遵照父母的意願去過日子。其實,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將孩子還給他自己,讓他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主角。
  • 做人做事要恰如其分,把握好一個度,就等於把握好了自己整個人生
    要達到「度」的要求並不是件難事,只要在掌握必要知識的基礎上反覆實踐,「度」也就在你的手中了。所謂適可而止,也叫做掌握分寸,或是把握好一個度。這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態度、一種方法,也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哲學。換而言之,做任何事情都應該為自己留下幾分餘地,不要把事情做絕,要適可而止。
  • 對於父母來說,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可以給孩子做一個很好的榜樣,有利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約束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呢,也是有很大好處的。對於父母來說,怎麼要具體的做才能約好說好我們的情緒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情緒管理的能力?
  • 牆上書架尺寸要把握好,千萬別裝成了貨架
    現在人們對於家裝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種的裝飾都少不了,而且很多家庭選擇安置書架,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能有個很好的閱讀學習環境,牆上書架是如今很流行的,不過大家對於它的大小可能把握不好,那接下來就說說牆上書架尺寸,幫助大家打造完美書架。
  • 當孩子成為被霸凌對象,除了改變環境,父母更應該改變孩子自己
    其實,除了改變環境這樣最快捷的方式之外,父母更應該做的是改變孩子自己,讓他「武裝」起來。這樣無論他走到哪個環境之中,都能保護自己。02被霸凌的孩子最需要什麼?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哪些孩子最容易被霸凌,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特殊。
  • 家長養孩子應該嚴一點還是松一點?把握好教育度,才更有底線
    每個父母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都有著不同的見解,針對「管教孩子是嚴點好還是松點好」這個問題,父母們之間更是有著很大的爭議。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度,總是會選擇用錯誤的方法來教育和培養孩子,不但沒有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反而還害了孩子。家長們管教孩子應該嚴一點還是松一點?把握好這3個原則才會更有底線。
  • 「最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經常有人說,孩子什麼樣,父母就是什麼樣。其實反過來也依然成立,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而孩子則是父母的影子。鄭淵潔的父親名叫鄭洪升,在鄭洪升看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關鍵看父母當著孩子做什麼,而不是說什麼。對孩子說的再多都不一定有用,有時還會起到反作用。」一個好父親勝過一百個好老師。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了解孩子,把握分寸!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在書中,作者也提到了一個類似的觀點:「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為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 孩子幾歲開始認字最好?把握好學習的「黃金期」,未來定成學霸
    孩子幾歲開始認字最好?把握好學習的「黃金期」,未來定成學霸相信大部分父母對別人家聰明的孩子感到羨慕;很多父母有讓自己的孩子快點學字的想法。但是孩子早點認字真的是件好事嗎?育兒教授李萬善表示,當孩子沒有正常發展的時候,所有&34;教育都是浪費時間。孩子認字的過程應該是自然的過程。
  • 對孩子「教養有度」,父母應該注意把握好哪些方面的「度」呢?
    ☛☛☛對孩子「教養有度」,父母應該注意把握好哪些方面的「度」呢?一、遵循規律,因材施教,把握好對孩子教育的「度」▶▶教育目標要適中。父母受望子成龍心態的影響,往往對孩子期望過高,對孩子的教育目標定得過高,導致揠苗助長,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 孩子最好的育兒專家是父母自己
    所以,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的認知問題。如何「看見」真實的孩子呢?心心媽的建議是不帶評判地傾聽、體察孩子當下的情緒與反應,以及不給孩子貼標籤。傾聽,會被很多父母理解為只是讓孩子說完,然後再灌輸自己的道理。這不是傾聽,只是假裝在聽,仍然是要孩子「聽自己的話」。在傾聽孩子說話時,最好採用共情的方式。也就是有意識地重複孩子說過的話,讓孩子的內心得到表達。
  • 李玫瑾提醒:記憶力最好的3個時間段,家長要幫孩子把握好機會
    因此,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眾的記憶力,在培養孩子的記憶力上也花了不少功夫。但由於缺乏相關理論的指導,兒童的記憶力不僅沒有得到提高,反而出現了對記憶的抵制。李玫瑾直言:一天中,記憶力的3個「黃金時段」,家長把握住!
  • 孩子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讓其重新學會愛自己
    導讀:孩子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讓其重新學會愛自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讓其重新學會愛自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沒有不能打的孩子,只有不會把握尺度的父母
    以往中國人信奉棍棒出孝子,認為不打不成才,現代人則認為之所以打孩子,是父母無能的表現。其實打和不打並沒有絕對的對和錯,聰明的父母應該清楚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打,什麼時候不可以打,把握好尺度,這是聰明的父母應該會的事情。
  • 富養女不是養出「公主病」,孩子教育要用心,父母更要把握好尺度
    的確,現在家裡孩子都不多,尤其是女孩子,爸媽的觀點就是一定要富養。經常有這樣教育女兒的媽媽:女兒要富養,讓女兒有見識,有眼界、有才華,加上顏值才能找到匹配自己的另一半。富養的女兒不會被蠅頭小利打動心思,不會局限於眼皮底子下的誇讚而迷失自己。
  • 【薦讀】朱永新: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一、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正確的兒童觀是我們教育的一個起點,也是我們整個家庭教育的起點,體現在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養育方式以及對基本問題的看法。父母應該把兒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獨立個性的人,我們要自覺地意識到:尊重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