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那麼大,為何三大殿沒有一棵樹?知道原因後,對古人讚嘆不已

2020-12-19 娛情在線ing

作為一個保存完好的皇家宮苑,故宮一直都是很多國民旅遊的熱門選擇。而隨著清宮劇的熱播,使得紫禁城再一次的成為人們視線中的焦點。很多遊客來此旅遊時候都能夠細數那些影視作品中出現過的宮殿和愛恨情仇。但是也有小夥伴會很好奇,為什麼相比其他綠樹成蔭的園林,故宮沒有樹?

這裡說的沒有樹是針對三大殿而言的,其他的花園或者起居場所是有樹木的。那麼為什麼三大殿周圍為什麼沒有樹呢?有些民間傳說,故宮四四方方是個「口」字,裡面有了「木」就是「困」字,皇帝被困住了,不吉利。雖然這種說法流傳很廣,但是這當然是無稽之談。

三大殿沒有樹的原因首先是出自安全考慮,古時候宮殿大都採用木頭作為建築材料,而古代大型宮殿被雷擊的概率很高。三大殿在建成之初就因為雷電而被燒毀過一次。如果周圍再有樹木,火勢蔓延開來,後果不堪設想。其次就是皇家威嚴,沒有樹木的點綴,讓朝見的大臣無法放鬆心情,始終惴惴不安,這樣的話他們才會重視皇室的威嚴。尤其是在舉行各種大型的慶典時候,有樹木的話會影響儀仗隊效果,破壞皇家威嚴。所以三大殿周圍才沒有種樹,不得不說古人的聰明才智,考慮的周全。

其實故宮除了三大殿之外沒有樹之外,其他的一些地方還是有樹木的。慈寧宮花園就是其中之一。這座花園被分為南北兩邊,北邊聚集了大大小小的11座建築,而南邊開闊平坦處則栽種花木,疊石成山,更引水入園。園中樹木除了主要的松柏,還有玉蘭、丁香等等,四時花木各有不同,給前代的太后、太妃們提供了一個放鬆心情的場所。

乾隆為他自己的修建的乾隆花園更是故宮之中一個重要的園林。共有四進。園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形態各異的山石和曲折迂迴的遊廊使得整個花園的建築與花木相映成趣,意境頗深。整個花園布局精巧,花木扶疏,並且用色豐富大膽,園中主體建築古華軒中更是仿造東晉的流觴曲水,十分的雅趣。

清宮劇中很多故事的發生地——御花園,是所有園林建築的精華。也是整個紫禁城中最大的花園。御花園的布局雖然是中軸對稱,但是局部點綴的十分講究,亭臺樓閣各有變化,形態各異,十分的精巧。園內種植松、柏、竹等四季常青的樹木,也點綴有各種盆景,體現了古人推崇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

其實故宮三大殿沒有種樹的原因至今還有很多不一樣的說法,而故宮作為一個皇家宮苑,裡面各個園林的設計和建造都十分的精美,加上皇家在當時還有頤和園、圓明園等宮苑,所以沒有樹對於故宮來說是十分正常的。看了今天的介紹,你覺得三大殿沒有樹木的原因是什麼呢?歡迎留言來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故宮三大殿那麼大,為何沒種一棵樹?了解真相後,對古人智慧稱讚
    故宮的三大殿那麼大,為什麼不種樹呢?了解真相後,對古人的智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稱讚,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出行次數也頻繁,我國土地遼闊物產豐富,景點多樣,吸引了許多國內外遊客前來遊玩,尤其是中國傳統的建築和歷史遺蹟,讓我非常著迷。
  • 為何故宮一棵樹都沒有?專家給出解釋後,不得不讚嘆古人智慧!
    為何故宮一棵樹都沒有?專家給出解釋後,不得不讚嘆古人智慧!我們中國擁有著三下5000年的文明。同時也擁有著眾多的歷史遺蹟。相信大家對中國古代建築都比較感興趣,隨著影視宮廷劇的推廣,讓很多人對皇宮內的生活都比較好奇。
  • 因為這個原因 故宮三大殿「瘦」了一半
    在此後的200餘年裡,三大殿因過大的體量與過小的間距,在火災中多次互相殃及。明永樂十九年(1421)四月,奉天殿因雷擊失火,且很快蔓延到華蓋殿、謹身殿,結果三殿均被毀。明正統六年(1441)九月,三大殿復建完工,各建築體量、建築間距基本與初建時期相同。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三大殿又因雷擊失火被毀。
  • 故宮三大殿有著怎樣離奇的前世今生?看完令人唏噓不已
    談故宮三大殿的前世今生前,先給大家談談我國古代是怎樣在消防通道和防火間距上做文章的。可以說這點對於三大殿的命運十分重要。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等三大殿的布局,也是在歷史上受了很大的教訓才成為今天的樣子。早在明永樂十九年間(1421年),北京宮殿才建成的第二年,三大殿奉天、華蓋、謹身就因火而焚,後來在原地重建後,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三大殿再次全被燒光,隔了兩年,決定重修。
  • 故宮中軸線上的宮殿廣場為什麼沒有一棵樹?
    許多人在去故宮遊玩的時候,除了感嘆故宮建築的宏偉之外,也許還會發現,在故宮中軸線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廣場周圍,竟然看不到一棵樹。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如果你是跟隨導遊進故宮遊玩,可能他會告訴你,這些地方周圍之所以不種樹,主要是為了防止有刺客藏匿在樹上行刺皇上。乍聽上去好像有點道理,可是仔細一琢磨卻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故宮裡不是全部沒種樹,御花園中綠樹成蔭自不必說,中軸線兩旁的宮殿周圍,綠化工作也是相當到位。如果真是怕刺客行刺,那麼在這些地方為什麼可以種樹呢?因此這個理由顯然是不能成立的。
  • 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
    相信每個到北京旅遊的人,必去的一個景點就是故宮了吧。電視臺也做了多檔關於故宮的節目,向我們傳遞和講解我們所不知道的故宮。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故宮起源——南京故宮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只有北京的故宮。
  • 故宮:世界五大宮殿之首,三大殿周圍不種樹?第三個理由很無奈
    但不知道大家在參觀遊覽時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在面積廣闊、裝飾豪華的故宮博物院裡,樹木的數量卻很少。基本上,花園的一部分只能看到一些花草樹木。但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座最重要的殿堂裡,周圍卻沒有一棵樹。這是為什麼呢?且聽蝸牛給你一一道來。
  • 故宮這麼大,為啥一棵大樹也沒有?導遊回答,老外:閉嘴了!
    作為保存完好的代表建築,每年參觀故宮的人不在少數。即使在一些外國人來到中國後,故宮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打卡地點。今天故宮這麼大為什麼沒有大樹?導遊回答,老外閉嘴!許多人對故宮並不陌生。在國內很多人即使沒碰過他的宮牆,也經常能在一些報導中看到他的影子,尤其是很多女孩子,這幾年在故宮周圍被一大批朋友追捧。遊覽北京時去故宮似乎是大家心目中默認的事情。
  • 故宮太和殿的地磚並不是金子做的,為何叫金磚,你知道原因嗎?
    故宮近些年來的名氣越來越大,作為首都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故宮的獨特魅力吸引了很多遊客的目光,大家都希望能夠在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宮殿裡尋找中國民族曾經的燦爛輝煌。故宮是明朝永樂年間建造的,建成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自從故宮對外開放以來,很多遊客爭相進去參觀遊覽,其中故宮三大殿是最受關注的景點。尤其是故宮的太和殿,那是以前皇帝上朝辦公的地方,舊時又被稱為「金鑾殿」,皇帝每天都在這裡舉行朝會,大臣們有什麼奏議也都是在這裡提出,可以說太和殿成為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心。
  • 北洋政府要拆掉故宮三大殿,關鍵時刻一軍閥站出來:誰拆誰是罪人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時期的皇家宮殿。故宮現有大小宮殿七十餘座,房屋八千多間,總建築面積達七十二萬平方米。在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中,北京故宮是現存最大的古建築之一。在故宮裡沒有什麼比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更壯觀的了,它們是故宮的三大殿宇。
  • 老北京故宮三大殿不為人知的皇宮故事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於明成祖故宮位於北京城中軸線的中心位置,其中重要建築為太和、中和、保和外朝三大殿。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宮殿七十多座,房屋超過九千間。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故宮房子那麼多,樓頂為什麼沒有鳥屎?有人每天打掃嗎?
    故宮門票價格只需60元。與很多動輒兩三百元的旅遊景點相比,故宮可以說是性價比極高的旅遊景點。特別是故宮推出的一些紀錄片,吸引了不少遊客來到故宮。當然,參觀故宮,你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有些東西如果不介紹,你就不知道它在古代是用來做什麼的。還有一些建築和設計,我們也不知道這個建設的具體原因。
  • 故宮養心殿為何總是潮溼陰冷?專家將地磚敲開後,被古人智慧折服
    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而專家們也在不斷研究著造成這一種現象的原因。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故宮並不是皇帝們的固定居住場所,而是在明朝之後,將北京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之後,明朝時期的朱棣想要將這裡作為首都,於是便模仿南京皇宮在北京修建故宮,當將修建完成之後,而故宮也就從此成為了各個朝代皇帝所居住的一個地方。
  • 故宮太和殿明明比太廟高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讓人振奮
    眾所周知,北京故宮有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的等級最高,俗稱金鑾殿。太和殿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木質結構大殿,它位於北京故宮南北中軸線最顯眼的位置,始建於永樂十八年。明清時期,太廟的宮廷祭祀共有80多種,分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個等級。大祀為皇帝親自祭拜,中祀一部分是皇帝親祀,大部分派官員來此參加,也就是說每年皇帝至少來太廟一次。可將太和殿與太廟享殿的高度實地測量後,發現太和殿高35.05米,太廟享殿高32.46米。明明是太和殿要比太廟高2米多,為何人們說「太廟比太和殿高三尺」?
  • 故宮太和殿地磚破損,專家本想挖開修復,卻意外發現明朝人的秘密
    關於故宮的秘密,雖然現在挖出不少,但故宮甚大秘密無窮,至今我們所知道的,可能也還不是它的全部。作為明清兩代皇族的生活工作之地,故宮擁有著龐大的建築群,以及最頂尖的建築工藝。不論是在布局還是構建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 72萬平米的故宮,600年來為何房頂從沒有鳥糞?佩服古人的大智慧!
    說到北京,首先會想到故宮吧。 故宮的人流量很大。 除了開放日以外,假期裡總是在這裡看到很多人,這裡的人流量如此龐大,為什麼鳥在這裡停下來很少,也沒有鳥糞,故宮建成後將近600年, 怎麼還這麼漂亮?
  • 為何故宮的屋頂上沒有鳥屎?難道是因為「龍氣」?其實是這樣的
    文/隨風飄散為何故宮的屋頂上沒有鳥屎?難道是因為「龍氣」?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故宮這裡的面積是非常大的,而且有時候還可以聽見鳥叫聲,但是很多遊客都發現,雖然故宮這裡有鳥,但是故宮屋頂上卻沒有鳥屎,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因為故宮這裡有著非常強烈的龍氣,讓這些鳥類不敢造次?其實並不是這樣,而是來者古人的智慧。
  • 佔地72萬平方米的故宮為何只開放了一半?原因竟是這麼的普通!
    故宮建成後,明清兩朝五百多年的宮廷歷史包含著各種活動全部都在這座宮殿內發生與結束。故宮的風水設計也很符合皇上的地位,北面是萬歲山,南面是金水河,符合古人的「負陰抱陽,衝氣為和」的建宮原則,而且頭頂紫微星,天人對應,地位甚好。下面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故宮的主要構造,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娘娘住的宮苑吧。
  • 故宮太和殿比太廟高出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振奮人心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918,閱讀約2分鐘眾所周知,北京故宮有三大殿,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其中,太和殿等級最高,俗稱金殿。太和殿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明清時期,祠堂的宮廷祭祀有80多種,分為大祭,中祭,群祭三個層次。大祭是皇帝自己擊敗自己。中間祭祀的一部分是皇帝自己擊敗自己。大多數官員都被派到這裡參加,也就是說,皇帝每年至少來一次祠堂。經實地測量太和殿和太子廟享殿的高度,發現太和殿高35.05米,太子廟享殿高32.46米。明明太和殿比祠堂高出2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