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原因 故宮三大殿「瘦」了一半

2020-12-19 瀟湘晨報

來源:科技日報

北京故宮擁有數量龐大的宮殿建築群,而其中的核心則是位於南部區域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們曾經是皇帝舉行國家活動的重要場所。公眾去故宮參觀,可以看到三大殿矗立在三層臺基之上,給人高大、威嚴之感。然而與明朝初建時相比,今天的三大殿體量要小得多,其根本原因在於防火。

明永樂十八年(1420)十一月紫禁城初建完工時,三大殿被稱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三殿體量碩大,彼此間距僅為10米左右。據《大明實錄》卷四百四十七記載,奉天殿初建完工時長約95米(三十丈,一丈約為3.17米),寬約47.5米(十五丈),建築面積約為現存太和殿建築面積的2倍。在此後的200餘年裡,三大殿因過大的體量與過小的間距,在火災中多次互相殃及。

明永樂十九年(1421)四月,奉天殿因雷擊失火,且很快蔓延到華蓋殿、謹身殿,結果三殿均被毀。明正統六年(1441)九月,三大殿復建完工,各建築體量、建築間距基本與初建時期相同。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三大殿又因雷擊失火被毀。有細心的大臣發現,三殿同時被毀,除了因為建築材料容易著火外,各殿之間的間距過密也是主要原因,因而建議縮小三大殿的建築尺寸、增大三大殿之間的間距。但這條提議遭到了大學士嚴嵩的極力反對。據《大明實錄》卷四百四十七記載,嚴嵩認為建築地基施工難度大、費用多,若三大殿地基發生變化,會導致地基上部的建築整體做大改動,不僅費人力、財力,而且短時間內很難完成施工。因此,「縮小三大殿尺寸」的提議沒有得到實施。嘉靖四十一年(1562)九月,三大殿重建完成,嘉靖帝將奉天殿更名為皇極殿、華蓋殿更名為中極殿、謹身殿更名為建極殿,以試圖消除「晦氣」。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六月,三大殿再次因雷擊失火。火災之後,又有大臣提出減小三大殿尺寸、擴大各宮殿之間的間距,以免再次出現三大殿均被毀的局面。該建議得到了天啟皇帝的批准。他下令將三大殿尺寸減小,且皇極殿向南移動、建極殿向北移動。明天啟七年(1627)八月三大殿復建完工後,基本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大殿的體量和間距:三大殿的建築面積縮小為明朝初建時期的二分之一左右,各宮殿高度相應降低。縮小後的皇極殿與中極殿、中極殿與建極殿間距均增加至30米左右,是初建時期的3倍。

此後三大殿又遭受過兩次火災。第一次是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李自成放火,但建極殿得以倖存。清順治二年(1645),順治帝將皇極殿更名為太和殿、中極殿更名為中和殿、建極殿更名為保和殿。清康熙十八年(1679)十二月,三大殿再次遭受火災:6名燒火的太監在御膳房用火不慎,誘發火災,火蔓延並燒毀了太和殿,但中和殿、保和殿受損較小。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太和殿復建完成。此後三大殿一直保存完好。由上可知,三大殿體量減小、間距增大後,解決了火災時「均被毀」的問題。

從科學角度而言,相鄰的兩個建築是否發生火勢彼此蔓延,與它們的間距密切相關:間距越小,則其中之一失火時,其產生的熱輻射強度越大,飛火越容易蔓延,使得另一建築受熱並產生火災的可能性更大,且在風力作用下會加劇火勢。故宮前朝三大殿均為木結構古建築,其主體受力材料及裝飾材料均為木材,幾乎可認為是木材材料的組合體。我國《建築設計防火規範》規定,堆積木材(木質建築)的最小防火間距不得少於20米。三大殿在第三次復建後,間距增大,達到了防火間距的要求,從而避免了火災發生時彼此受到牽連的問題。

此外,故宮古建築高度與寬度比例的協調性,使得三大殿建築平面尺寸縮小的同時,其高度也降低,建築整體的體量減小。這無疑對防火是有利的。三大殿的結構形式均為木柱、木額枋通過榫卯連接形成的木結構框架。在建築材料本身為易燃物的前提下,若建築體量大,則框架內部空間開闊,通風好,火焰溫度高,建築材料也燃燒快,建築失火的可能性大。

(作者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來源:中國經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故宮那麼大,為何三大殿沒有一棵樹?知道原因後,對古人讚嘆不已
    作為一個保存完好的皇家宮苑,故宮一直都是很多國民旅遊的熱門選擇。而隨著清宮劇的熱播,使得紫禁城再一次的成為人們視線中的焦點。很多遊客來此旅遊時候都能夠細數那些影視作品中出現過的宮殿和愛恨情仇。但是也有小夥伴會很好奇,為什麼相比其他綠樹成蔭的園林,故宮沒有樹?
  • 故宮三大殿有著怎樣離奇的前世今生?看完令人唏噓不已
    談故宮三大殿的前世今生前,先給大家談談我國古代是怎樣在消防通道和防火間距上做文章的。可以說這點對於三大殿的命運十分重要。唐長安復原圖(局部)再個是,居民區之間用大的街道隔開,我們可以將這個大街道理解成今天的消防通道的概念。
  • 老北京故宮三大殿不為人知的皇宮故事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於明成祖故宮位於北京城中軸線的中心位置,其中重要建築為太和、中和、保和外朝三大殿。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宮殿七十多座,房屋超過九千間。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佔地72萬平方米的故宮為何只開放了一半?原因竟是這麼的普通!
    紫禁城是北京故宮的舊稱,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佔地72萬平方米,相當於1714.3個籃球場的大小。故宮內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更是多達9000多間,它被譽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是世界上現存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質結構建築之一。故宮建於明成祖朱棣時期,設計者為蒯祥,直到明朝永樂年間竣工並投入使用。
  • 北洋政府要拆掉故宮三大殿,關鍵時刻一軍閥站出來:誰拆誰是罪人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時期的皇家宮殿。故宮現有大小宮殿七十餘座,房屋八千多間,總建築面積達七十二萬平方米。在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中,北京故宮是現存最大的古建築之一。在故宮裡沒有什麼比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更壯觀的了,它們是故宮的三大殿宇。
  • 故宮三大殿那麼大,為何沒種一棵樹?了解真相後,對古人智慧稱讚
    故宮的三大殿那麼大,為什麼不種樹呢?了解真相後,對古人的智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稱讚,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出行次數也頻繁,我國土地遼闊物產豐富,景點多樣,吸引了許多國內外遊客前來遊玩,尤其是中國傳統的建築和歷史遺蹟,讓我非常著迷。
  • 故宮:世界五大宮殿之首,三大殿周圍不種樹?第三個理由很無奈
    但不知道大家在參觀遊覽時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在面積廣闊、裝飾豪華的故宮博物院裡,樹木的數量卻很少。基本上,花園的一部分只能看到一些花草樹木。但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座最重要的殿堂裡,周圍卻沒有一棵樹。這是為什麼呢?且聽蝸牛給你一一道來。
  • 故宮中的「冷宮」因為陰氣太重,所以不對外開放?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歷時十四年建成。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去過北京故宮的人都會發現,有很多地圖上標註的地方都是未開放的區域。
  • 故宮中軸線大殿「增光提亮」 涉太和殿等六宮殿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潔)故宮給宮殿「添燈提亮」啦!包括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在內的故宮中軸線上的6大宮殿增加了殿內照明。今天是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故宮博物院舉辦一系列文化活動。作為重頭戲之一,「點亮歷史」中軸線原狀展廳室內照明啟動儀式啟動。
  • 故宮裡為何要擺放200多個水缸?不是因為風水,而是因為這個原因
    在中國北京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在古代又有「紫禁城」之名,它見證了兩個朝代的興衰變化,這個地方發生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因此,在故宮中,最不缺少的便是奇聞趣事。去過故宮的人或許會有這樣的發現,在故宮之中擺放著許多的水缸,數量達到了兩百多個。對此,人們自然有所疑惑,並且好奇這是否和風水有所關係。其實並沒有關係,而是因為別的原因。
  • 故宮路線怎麼走最合適?北京故宮旅遊攻略及注意事項
    故宮的門票可以在各大網站上買到,一定要提前幾天買。淡季的票要比旺季便宜一點。最好不要到了現場在買票,一是排隊,而是有可能沒有當天的票。特別提示哦,現在的故宮在網上買好票以後,是不需要取票,直接刷身份證就可以進的哦。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春色撩人,春光苦短,不宜虛度。
  • 故宮開放面積不足一半, 因為陰氣太重?
    如此恢弘的昔日皇家建築,我們如今能看到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截止2016年底,故宮對外開放的區域仍不足50%,大部分都是封閉起來。故宮作為近500年的皇家禁地,在某種意義上講,其象徵著至高無上,象徵著權力、欲望甚至死亡,一般人是不可能進入,封建王朝滅亡之後,故宮也是逐步放開對外開放,故宮本就充滿神秘色彩,更是有很多好事者為其編出了恐怖故事,尤其是人們好奇的未開放區域。
  • 知道電視劇裡經常說的「金鑾殿」,是故宮裡的哪一個大殿嗎?
    紫禁城中清故宮的太和殿經常被視為「金鑾殿」 ,然而,金鑾殿的出處卻在是唐朝長安的大明宮。當時唐長安城有一太液池,而太液池旁邊有一個小山坡,名「金鑾坡」,而這個坡上就有一個宮殿叫做「金鑾殿」,因坡得名嘛。由於比鄰大明宮西邊的翰林院,金鑾殿是文人學士等待皇帝詔命應對之所,因此極有名氣。宋代時仍沿襲唐制,也在京城建有金鑾殿。
  • 行走北京之故宮一日遊攻略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故宮的開放區域很大,如果完全參觀完的話2天時間都不夠。
  • 旅遊:皇極殿,故宮內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奉天殿或皇極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這是前朝的中心區域,仿照了乾清宮,太和殿的規制。皇極殿感覺是整個故宮裡面,漆最新最亮的地方,很輝煌,超適合拍照的。皇極殿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是皇帝弘曆歸政後當太上皇時臨朝受賀之殿。原本叫寧壽宮,後來才改名為皇極殿的。氣派的宮殿,恢宏的氣勢,數不盡的廟宇,皇極殿更能獨顯他的特別之處。
  • 景山,故宮,天安門,前門眾說紛紜
    在東西方向上,基本沒有爭議,因為北京有一條中軸線,城市中心肯定在中軸線之上;但是在南北方向上就有不同的答案了,幾種說法都有:景山、故宮、天安門和前門。景山萬春亭的中心原因:至高點,內城地理中心景山萬春亭的北京城中心點故宮三大殿——北京宮城和的中心故宮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實際上是古代處理行政事務的中樞,也就是國家的行政中心。
  • 故宮是哪個朝代建的,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
    中國現在保存最好、佔地面積最大以及居住過皇帝最多的皇家宮殿應該就是位處於北京的故宮了,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皇朝的皇家宮殿,在舊時被稱為紫禁城,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之作。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它們的佔地面積很大,有72萬平方米之多,而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整體建築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總計有九千餘間。所以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那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建造的呢?
  • 故宮裡的一條門縫,三萬人排隊觀看,裡面到底有什麼
    故宮,也叫「紫禁城」,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距今已經有600年的歷史了,見證了明清兩個朝代的興亡衰敗。在悠悠歷史長河中一直矗立在如今的首都。故宮主要是以三大殿為中心,72萬平方米的佔地面積,是全球最具規模的宮殿。
  • 故宮面積 故宮有多大
    故宮一般指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今年國內北方各地區下起了雪,首都北京也不例外。這時候,肯定有很多人前往故宮看雪。需要注意的是,故宮沒有停車場,最好不要駕車前往。那麼,故宮面積有多大呢?一起來看看吧!
  • 「東方三大殿」雕梁畫棟,氣勢恢宏——大成殿
    東方三大殿之大成殿杏壇的後面,一座落於高臺之上的雄偉建築巍然矗立,正中書「大成殿」三個醒目的金色大字,這就是孔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東方三大殿「孔子之謂集大成」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後,魯哀公將其生前住宅改為廟,唐代時稱文宣王殿,共有五間。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時,移今址並擴為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