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的一條門縫,三萬人排隊觀看,裡面到底有什麼

2020-12-22 小螞小蜂看天下

文/小螞小蜂看天下 (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

被放棄,哪怕今天很難過,明天還是新的一天。

故宮,也叫「紫禁城」,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距今已經有600年的歷史了,見證了明清兩個朝代的興亡衰敗。在悠悠歷史長河中一直矗立在如今的首都。故宮主要是以三大殿為中心,72萬平方米的佔地面積,是全球最具規模的宮殿。

大家都知道,故宮現在是可以參觀的一個旅遊景點,但是故宮那麼大,還是有的地方是禁止遊客進入的,本身就對故宮充滿了好奇,不能參觀的地方都有些什麼呢?本著越看不到就越好奇的原理,故宮的一條「門縫」讓充滿好奇心的各位遊客算是得到了慰籍。門縫是太和殿大門的太和門的門縫,在清朝,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才會使用的地方,但是使用率並不高,不過在故宮,可謂是寸土寸金了,同時它的歷史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於是,大家都慕名而來,來看這條「門縫」了,甚至不惜排隊三個小時,就為了朝裡面看上那麼一眼,拍上一張照片。因為太和殿是不對外開放的,所以遊客是沒有機會看到裡面的景色的,而這一條小小的門縫,就像是打開了新世界,大家都想通過這個門縫一睹太和殿的風採。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最大的一個宮殿,建築規格是最高的,也是講究禮數最多的地方,從臺階的階數到各種擺設都是有說法的,一草一木都盡顯皇家的奢華與尊貴。太和殿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是很「大」的,首先是它的建築面積,再一個就是在地位上。畢竟每一任皇帝的繼位大典都是在這裡舉行的,所以裝修的自然也是最氣派的。太和殿內有72根柱子,直徑1米,很是粗壯,其中有6根在御前的柱子都雕刻了盤龍,抬頭看,大殿中間還盤旋著一條巨龍,口裡鑲有一枚白色的柱子,正對著皇帝的寶座,一進入大殿,便給人一種不可侵犯的威嚴氣勢。

故宮所展示的、蘊含的,是我國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一草一木都是值得我們國人去愛護的,故宮不僅是見證了我國繁華時期的興旺,也見證了經歷了挫折與坎坷的中國是如何崛起與發展的。現如今,故宮成為旅遊景點也是可以更好的宣揚我們中華文化,遊玩故宮的不只有國人,還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國友人,他們也對這座神秘的建築充滿了崇拜與好奇。

如果是你,去故宮玩的時候會為了看太和殿花這麼久的時候去排隊嗎?在評論區下方說出你的答案吧

往期精彩

中國第一個破產5A級景區,欠債3.5億,曾被聯合國評世界最美峽谷

情侶酒店內的「八爪椅」有何玄機?獨受情侶鍾愛,老司機都懂

地球上只剩一棵的「神樹」,就在中國,一兩黃金換不到一兩木屑

為何酒店都不被查房了?不怕客人「亂來」?收銀小妹道出真相

泰國又一動物泛濫成災,街頭強搶民女,卻不能吃也不能殺,太慘了

相關焦點

  • 故宮最神秘的景點,看個門縫要排幾小時,遊客依舊絡繹不絕!
    故宮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擁有數量眾多的中國古代文物,同時整個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文物建築。作為封建王朝時期最高統治者的住所,故宮之中隱藏著很多的故事和秘密。每年到故宮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故宮中一些奇奇怪怪的景點,更是引起不少遊客注意。
  • 2020年故宮春節開放時間通知,春節去北京旅遊,故宮裡面過大年
    紫禁城裡過大年,想想多有情景感。只可惜,只能想想!哈哈!不過故宮春假開放時間已經發出了通知。有打算春節來北京旅遊的朋友可以提前安排上了。春節的故宮肯定是個熱門景點,每天限流8萬人,大家一定要提前預約好門票,避免進不去的情況發生。
  • 故宮太和殿正脊放有寶匣,裡面有多種寶物,五種中藥代表什麼意思
    在古代,每當一座宮殿修建完成,皇帝都會下令往宮殿的正脊上放一個寶匣,裡面裝上一些祈、福闢邪、之物,但這些祈、福闢、邪之物到底有什麼奇特的功能呢?為什麼歷代皇帝竟如此看重這些東西。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我們遊覽故宮的時候,大家不妨抬頭看看紫禁城各個宮殿的屋頂,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個宮殿的最高處都有一條梁脊,它就宮殿的「正脊」,正中間的地方,也就是存放寶匣的地方。
  • 故宮石渠寶笈特展 看一眼《清明上河圖》排隊6小時
    他說:「隨著人們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為一睹國寶真容而排隊,很正常。以《清明上河圖》為例,其於2002年在上海博物館展出時也出現了排隊長達6小時以上的現象。有人將這種現象稱為『文化風景線』。」他預測準了。展覽開幕當天,有觀眾在武英殿外排了兩個小時隊,進入展廳後仍然需要繼續排隊才能湊近展櫃看清展品。上周五,有觀眾為了參觀展覽,排隊6個小時左右。
  • 酒店裡面總是在床邊有一條凳子,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嗨大家好,今天小編來分享的是,入住酒店以後,那條神奇的凳子,今天小編就來幫你分析一下這個凳子是做什麼用的,家裡為什麼沒有這條凳子,但是經常很豪華的酒店都會有這條凳子,今天小編來推薦的話題就是,酒店裡面總是在床邊有一條凳子,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 《海錯圖》:藏在故宮裡的「紙上海洋館」
    它有什麼過人之處呢?記錄371種海洋生《海錯圖》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呢?「海錯」當然不是說有海量的錯誤啦!這裡的「錯」字,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漢代以前,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了。翻開圖冊,你會看到,裡面有威風凜凜的虎鯊、憨態可掬的馬鮫魚等海洋生物,有海帶、紫菜等海洋植物,還有各種口耳相傳的神話生物:兇猛食人的海蜘蛛、鱉身人首的海和尚……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
  • 紫禁城中有一條「大蛇」,守護故宮600多年,漲知識了!
    故宮能夠在戰爭年代中保存下來也是來之不易的,所以我們現在更應該好好珍惜它,有機會多去參觀欣賞它。那你們知道嗎?故宮裡面有一條「大蛇」在紫禁城中隱藏600年之久,至今都還在守護著故宮。這究竟是怎樣一條「大蛇」呢?此蛇非彼蛇,它並不是那種真實的蛇類,而是位於故宮內部的金水河,大家應該都沒有想到吧。
  • 其實故宮裡面的文物比臺灣博物館裡面的好
    那麼我們通過一個小片來了解一下,這些所謂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臺北故宮博物院建於1964年,是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藏品共約60多萬件,其中92%的文物來自於北京紫禁城的清宮遺存。60年前他們漂洋過海落戶臺灣,對13億大陸國人而言,他們依舊很神秘,關內常年維持約5000件,所有的書法文物展出,館裡的展品每三個月更換一次,但是三件寶物始終沒換過,是臺北故宮的鎮院之寶。毛公匯聚白菜東坡肉,形石。除此之外,收藏瓷器2萬多件,是世界上瓷器收藏北京最多的博物館。收藏銅器。
  • 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導讀: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留下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即便現在是幾年千後,優良的文化依舊在傳承,這些都是中華的魁寶,不過有些文化是需要載體的,例如我們熟知的古代建築以及古書籍,古書類的有《九章算術》、《本草綱目》等,宏偉的建築更是數不勝數,萬裡長城、兵馬俑、布達拉宮等,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臺北故宮有什麼?(圖)
    可時局動蕩,日寇侵華,為了保護國寶,故宮開始了「文物萬裡大遷徙」。從1933年至1944年,故宮1.3萬餘箱書畫、銅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圖書善本歷經11年,一遷上海、二遷南京、三遷西南大後方。其中驚心動魄之事何止一二,然文物竟無絲毫遺損,著實令人讚嘆。  直到1948年,國民黨知大勢已去,便將國寶分為三批。
  • 北京故宮的靈異事件傳說
    故宮作為遊覽勝地,每天接待著國內外上萬名遊客,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知道這座紫禁城裡面包含著另一種內容……有個人以前在故宮看門,據那個人說每天晚上都能聽見有人在奏樂,而且有時能看見宮女太監排隊走過。更慎人的就是一口井,平日白天的時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頭,雜草什麼的,但每到晚上12點後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會看到井底出現的不是石頭,雜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卻不是你的面孔……當然也有科學人員解釋了:故宮能看見宮女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宮牆是紅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鐵,而閃電可能會將電能傳導下來,如果碰巧有宮女經過,那麼這時候宮牆就相當於錄象帶的功能,如果以後再有閃電巧合出現,可能就會像錄象放映一樣
  • 故宮裡最神秘的一間屋子,每天都有軍人看守,到底藏著什麼秘密?
    但是就是這個十分吸引人的旅遊景區,卻隱藏著一個秘密,不知道經常去故宮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知道,故宮有72萬平方米,這麼大的一座建築群,它的房間數量可會是數都數不清楚。也就是由於房間數量眾多,所以,很多房間也都因為年久失修而壞掉了。
  • 故宮初八門票已售罄 進宮過年需網上預約
    由於舉辦「紫禁城裡過大年」系列活動,故宮春節期間成為全國和北京遊客「打卡」的熱門景點,甚至出現了許久未見的排隊進宮現象。故宮門票預售系統也上演了「一票難求」的景象,2月4日除夕當天,故宮春節期間門票便全部售罄。
  • 臺中花博在后里馬場設「故宮館」 人潮動線大考驗
    兼具歷史及臺灣花卉技術的后里馬場,將是今年臺中花博最熱門的園區。記者黑中亮/攝影     臺中花博宣布將在后里馬場園區闢設「故宮館」,同時借展重要文物「翠玉白菜」後,讓人不禁擔心屆時的館內的容留人數,是否能夠因應花博期間龐大的觀光人潮,中市觀旅局表示,兼具故宮方面的安全要求,在室內130坪展示空間中如何安排動線人流,將是未來重大的考驗。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臺北故宮是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到景點,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這些鎮館之寶,讓遊客嘆為觀止。東坡肉形石當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帶走了大批文物,那麼到底有多少寶貝帶去了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
  • 古代時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方便是如何解決的?
    雖然只是劇情杜撰出來的,但側面的反應出一點,清朝皇宮裡面方便用的確是馬桶。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現世界僅有的保存最完好的由木質結構製成的建築群。故宮從明成祖朱棣到愛新覺羅.薄儀共住過二十四位皇帝,到現在為止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同時故宮的存在也讓現在人有機會了解更真實的歷史,故宮現在是國家5A級旅遊景點。
  • 來自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碰撞
    臺北故宮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臺北故宮修建於近代,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存放來自於大陸的珍貴文物。而北京故宮有著很長的歷史,走進故宮就會感到濃濃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是臺北故宮不能比擬的。臺北故宮建築風格奇特,從外形看還是十分漂亮的,雖然面積沒有北京故宮大,可以藏品質量也是很高的。一說當年蔣介石撤往臺灣是命人將大批的寶物精挑細選,選了很多精品運往臺灣,甚至說到北京故宮裡只有一個空故宮而沒有文物。圖中的翠玉白菜就是臺北故宮藏品,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藏品,甚至看白玉白菜需要排隊觀看。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故宮裡的雨花閣,為啥不對外開放,到底有沒有秘密?
    雨花閣是在明代原有建築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雨花閣,裡面供奉著西天佛教造像。雨花閣是藏傳佛教的密宗佛寺。雨花閣是外觀為三層的亭式建築,北面一層和二層之間為暗層,是「明三暗四」的格局。底層又寬又深,周圍有三條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