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種罕見病:境外有藥、境內無藥困局如何破解

2020-12-19 經濟觀察報

(圖片來源:全景圖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溫淑萍「現在,仍有21種罕見病在我國面臨 『境外有藥、境內無藥』的困境。這是無法以一己之力打破的高牆。」 2月28日 ,國際罕見病日,罕見病發展中心主任兼創始人、全球委員會成員黃如方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中國有預計超過2000萬罕見病患者,每年新出生的罕見病患兒超過20萬,但藥物可及性也成為第一個重要問題。

據了解,全球有7000多種罕見病。在罕見病的病人圈內一個共同的認知,有藥可治的罕見病是一種幸運。

而疾病有治療藥物卻尚未在國內上市,則又給對患者健康和生存希望帶來失落。

境內無藥

據消除罕見病患兒診斷壁壘全球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罕見病報告顯示,在中國無藥物的21種罕見病分別如下:

全球領先的罕見病藥物生產巨頭,在中國上市的罕見病藥品數量少之又少,關於中國21種罕見病無藥可用的原因,黃如方透露,主要是罕見病藥物的上市面臨諸多阻礙,且製藥企業在面臨「不確定」的市場情況時通常選擇沉默。

就罕見病這一群體來看,患者群相比如肺癌等症的患者群要小的非常多,這使得企業有「收益不確定」的擔憂。因此,企業通常缺乏研發、仿製及生產罕見病藥物的動機。

其次,企業還面臨來自註冊準入環節的「成本不確定」。黃如方介紹,藥物在我國上市意味著要投入資源進行臨床試驗並準備藥品的安全與療效證據。在患者數量有限的情況下,企業會預期藥品銷售難以收回註冊成本,因此即使國外上市了藥物,但會選擇不進入中國市場。

此外,部分藥品還面臨「監管不確定」的阻礙。如血液製品就面臨特殊的海關進口管制,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也必須謹慎考量。

最後,還有來自醫保準入環節的「支付不確定」。罕見病藥物的研發和生產成本相對偏高,企業在患者群體較小的情況下傾向於制定較高的價格。如果我國沒有明確的罕見病藥物醫療保障政策,那麼能夠支付得起藥品治療費用的患者數量將更加有限。而對於「高值藥品」,尤其是治療費用高昂到患者幾乎沒有自費可能的罕見病藥物,企業在國內的進入選擇上還面臨道德拷問和倫理困境。在藥品銷售預期無法負擔前期研發及生產成本時,企業選擇不進入中國市場。

而包括瑞頌、諾華、百傲萬裡、武田、傑特貝林等企業研發的罕見病藥物數量都相對較多,但中國與美國市場的上市差距卻非常大,詳見下圖:

力圖打破不確定

事實上,對於中國罕見病藥物的短缺,自 2015 年以來,主管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力圖打破籠罩在罕見病藥物上的「市場不確定」,鼓勵罕見病藥物的引進、研發和生產,並加快罕見病藥品的註冊審評審批。

2015 年 8 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國發〔2015〕44 號), 2017 年 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 器械創新的意見》(廳字〔2017〕42 號),對鼓勵罕見病用藥研發、加快罕見病藥品註冊審批 提出明確意見。

2016 年 2 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解決藥品註冊申請積壓實行優先審評審 批的意見》(食藥監藥化管〔2016〕19 號)並於 2017 年 12 月進行了修訂,明確對治療罕見 病的藥品註冊申請予以優先審評審批,並允許在申報臨床試驗時即可提出減少臨床試驗病例數或免做臨床試驗的申請。

2018 年 4 月 25 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起草了《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實施辦法(暫行)(徵 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徵求意見稿中,將罕見病治療藥品列為數據保護對象, 自該適應症首次在中國獲批之日起給予 6 年數據保護期。據悉該辦法將根據徵求意見情況進一 步修改完善後發布。

2018 年 5 月,藥品監督管理局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發布《關於優化藥品註冊審評審 批有關事宜的公告》(2018 年第 23 號),進一步明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對罕 見病藥品研發的指導;對於境外已上市的罕見病藥品,進口藥品註冊申請人經研究認為不存在人種差異的,可以提交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直接申報藥品上市註冊申請。截止 2018 年 12 月底, 有 13 種罕見病藥品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申請上市,涉及《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 10 種罕見病。

2018 年 8 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關於徵求境外已上市臨床急需新藥名 單意見的通知》,遴選出 48 個臨床急需且已經在美國、歐盟或日本上市的藥品,經研究後如不存在人種差異即可利用境外研究數據申請上市。有 20 種藥物的適應症涉及《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中的 12 種疾病。

2019 年 2 月 11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強癌症、罕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事關億萬群 眾福祉......要保障 2000 多萬罕見病患者用藥。從 3 月 1 日起,對首批 21 個罕見病藥品和 4 個原料藥,參照抗癌藥對進口環節減按 3% 徵收增值稅,國內環節可選擇按 3% 簡易辦法計徵 增值稅。」

下圖為2018年優先審評申請上市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相關藥品:

黃如方認為,缺乏罕見病藥物身份認定及獨立的罕見病藥物註冊審評審批通道,仍是一道隱形的罕見病藥物可及障礙之牆。此外,罕見病藥物在國內的引進、註冊和上市,還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規的落地。例如, 我國在 1986 年曾以衛生部的名義對外發布公告,除了人血清白蛋白外,禁止進口血液製品。時至今日, 這一規定依舊影響著血液製品的引進。在《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仍有部分罕見病依賴於將血液製品 作為其主要預防和治療方案,在國內生產企業研發和生產罕見病相關血液製品的動機不足的情況下, 缺乏進口無疑封堵了患者對健康和生存的希望。

目前中國面臨的「境外有藥、境內無藥」困境的21種罕見病藥物註冊狀態如下:

黃如方稱,他作為一名罕見病患者和全球委員會成員,我有義務為那些長期被忽視、處於缺醫少藥狀態的罕見病患者群體發聲。

昂貴的生命線

在罕見病群裡中,事實上,另一個令這一群體感到失落的問題是,治療費用昂貴。

以美國為例來看:

而目前中國的情況是,已經上市且有罕見病適應症的 55 種藥物中,有 29 種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涉及 18 種罕見病。這 29 種藥物中,有 9 種享受國家醫保目錄甲類報銷,用於治療 11 種罕見病適應症,患者使用時無需自付。

在以往兩輪國家醫保談判中都出現了罕見病藥物的身影。2017 年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通過 談判將治療血友病的重組人凝血因子 VIIa,治療多發性硬化的重組人幹擾素 β-1b,和治療結節性硬化 症的依維莫司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乙類報銷。2018 年國家醫療保障局通過抗癌藥談判將治療肢端肥大症 的奧曲肽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乙類報銷,但肢端肥大症並不在《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

黃如方認為,中國政府在解決罕見病藥物保障上,已經邁出了積極的步伐。

記者在2019年中國罕見病報告中發現,這 13 種罕見病的藥物治療花費中,年治療費用高的近 500 萬元,低的則僅需 189 元,中位值 為 20 萬元。這 13 種罕見病在我國約影響 23 萬名患者,大部分人需要終生用藥治療。其中,有 11 種 藥物的年治療費用大於 8 萬元人民幣,在沒有醫保支付的情況下,患者難以維持長期足量和足療程的 治療。對患者來說,這些藥如同「水中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

如下圖:

黃如方稱,大部分罕見病患者需要終生用藥,在藥物不可及、不可負擔的情況下,難以維持長期足量和足療程的治療,因病致殘現象較為普遍。

而自 2014 年起至 2018 年 12 月,在罕見病發展中心登記註冊的罕見病患者共計 5810 人,其中 42% 的患者(2448 人)沒有接受任何治療,而在 58% 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絕大部分未能及時且足量地服用治療藥物。

在登記的 5810 名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因病致殘,其中 29% 的患者為肢體殘障,15% 為多重殘障(即同時有兩種以上殘障類型)。在有殘障表現的 3174 名患者中,17% 的患者為一級殘障, 17% 為二級殘障,8% 為三級殘障,5% 為四級殘障。

相關焦點

  • 讓「罕見病」不再是「孤兒」——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藥」的期待何...
    潘龍飛說,從小他就比其他人瘦小,體弱多病,從6歲起父母就帶著他四處求醫問藥,直到23歲時才得以確診。每隔兩三天,他就要注射一次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來維持體內激素平衡。潘龍飛說,業內有一種說法,「罕見病很罕見,但是能看罕見病的醫生其實更罕見。」
  • 救命藥變成了罕見藥後 境外上市新藥審批有望加快
    據記者了解,赫賽汀是第一批通過以量換價壓低價格並進入醫保目錄的36種高價進口藥之一。為了讓群眾早用上、用得起好藥,解決好重點民生問題,「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藥審批、落實抗癌藥降價措施、強化短缺藥供應保障」被再次提及。
  • 等待17年,這300多名罕見病患者終於不再「無藥可用」!
    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這意味著困擾了張笑十幾年的問題——無藥可用,終於解決了。張笑說:「我們有一個100多人的病友群,從建群以來,今天是最熱鬧的一天。大家都有一種迎來新生機會的感覺。」 黏多糖貯積症I型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是由於人體細胞溶酶體內黏糖多水解酶的活性減低或喪失,導致黏多糖不能被降解,貯積在細胞內而引發的一組疾病。
  • 假如你得了罕見病:5年才能確診,10年就能花掉100萬
    這並非個例,「無藥可醫」、「負擔不起藥費」,是罕見病患者及親屬面臨的無奈現狀。這種局面有望在不久後改變。3月1日起,國家正式對首批21個罕見病藥物和4個原料藥減稅。多位受訪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僅國家加大扶持罕見病的力度,而且社會對罕見病的關注度也有了較大提升,藥企、學者、醫生都在積極「抱團」築起罕見病的防護牆。
  • 罕見病藥物審批提速 武田創新藥瑞普佳獲批
    2018年3月,瑞普佳遴選進入國家藥品監管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的第二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通過專門通道的加速審評和審批,讓該國際創新藥物迅速惠及中國患者。法布雷病是一種罕見的X連鎖遺傳性溶酶體貯積病,患者體內代謝產物三己糖醯基鞘脂醇(GL3)不能被裂解,在各組織和器官大量貯積,導致患者手腳通常有灼燒般的劇痛感,並伴有少汗、無汗和不散熱的症狀。
  • 21個罕見病藥品下月降稅 為我國罕見病患者減負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近日提出,從3月1日起,對首批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參照抗癌藥對進口環節減按3%徵收增值稅,國內環節可選擇按3%簡易辦法計徵增值稅。雖然具體降稅藥品清單尚未公布,但是對全國2000多萬罕見病患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 財政部發布首批21種減稅罕見病藥名單
    新京報快訊 2月22日,財政部網站發布關於罕見病藥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內容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各直屬海關,國家稅務總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稅務局:
  • 賽諾菲攜3款罕見病新藥亮相進博會: 為法布雷病、血友病及黏多糖貯...
    2019年11月6日 ,全世界已知的罕見病約有7000種,但其中只有約6%的疾病有藥可治。「去世前,希望能夠用上一次藥」是很多罕見病患者短暫生命中的唯一期盼。作為罕見病治療領域的先行者和領導者,賽諾菲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帶來了三款罕見病領域的創新藥物,以期助力中國法布雷病、B型血友病及黏多糖貯積症Ⅰ型患者直面健康挑戰,綻放生命的希望。
  •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有藥可治了,這種罕見病治療有了新突破
    首席記者 張姝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是一種可威脅患者生命的罕見遺傳疾病,文獻報導的患病率約為每50,000人中即有1人患病。這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針對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單克隆抗體(mAb)藥物,可降低患者的水腫反覆發作次數,預防致命性喉頭水腫所導致的窒息,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填補了中國HAE長期無針對性治療的空白。
  • 境外特藥境內用 境外特醫境內享 自貿港首款百萬醫療險發布
    據悉,該產品是為貫徹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關於「支持保險業金融機構與境外機構合作開發跨境醫療保險產品」的工作部署,促進海南自貿港金融保障體系和健康產業融合發展,由中國銀保監會海南監管局牽頭、多家政府單位協辦的海南自貿港特醫特藥跨境醫療保險項目成果。
  • 去海外代購「救命藥」真的靠譜嗎?
    但幾乎是2小時之內,朋友圈裡就刷滿了對它的讚譽之詞,其評價之高,淚點之多, 大有登頂今年國產片口碑榜之勢。寧浩+徐崢的組合,你想到了什麼?《無人區》?《心花路放》?《瘋狂的賽車》? 不管是他們的哪一部電影,都可以用一個詞總結:好片!
  • 境外買藥小心吃錯藥 網上代購還涉嫌違法
    從那以後,青青遇到身體有問題,也不敢隨便吃境外買回來的藥了。  類似的情況市民千千也碰到過。千千去德國旅遊時,買了一種治療結石的藥:消石素。「那種藥境內很稀缺。」千千說,親戚患有膽結石,又不肯做手術,希望保守治療,所以她帶回了這款藥。但吃了藥,親戚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每況愈下。千千請懂德文的朋友幫忙翻譯說明書,但朋友說涉及太多專業術語,還需要進一步查資料,才能弄清楚意思。
  • 這幾種罕見病特效藥已納入醫保!在溫州有指定報銷點,自付藥...
    有一些病,被稱作罕見病,在人群中患病率為0.65‰-1‰。雖然患病概率很低,但也正因如此,導致罕見病確診困難,治療費用昂貴。 昨日上午,記者在溫州市中心醫院罕見病多學科協作診療組啟動會上了解到,市中心醫院將建立罕見病診療體系,輻射周邊市縣,打造罕見病診療網絡。
  • 罕見病SMA重磅藥來了!全球首款PD-L1單抗申報國內上市...
    作者:厚樸3月第1周看點:1.罕見病SMA藥Spinraza注射液顯示「審批完畢-待制證」;2.拜耳又有藥品將在國內上市;3.復宏漢霖拿下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4.恆瑞會否拿下碳酸氫鈉林格注射液國內首家?
  • 相互寶保障21種罕見病 成員發起「愛心接力」為罕見病捐款
    日前,在全球最大的互助社區「相互寶」內,相互寶成員發起了一場為罕見病成員捐款的「愛心接力」,首位受助者為1歲血友病男孩立立。相互寶成員自發為小男孩捐款,單次金額最高為2元,總金額上限為10萬元,到達後接力自動停止。目前相互寶保障的100種重疾中,包括21種罕見病。
  • 中國罕見病行業報告
    因現實中各種因素疊加(醫藥研發、患者人群、醫保支付等),導致大部分罕見病患者無藥可用或無力承擔治療費用,患者家庭擔負著沉重的經濟和精神壓力。的疾病有已批准的治療藥物或方案,臨床研究是罕見病用藥(孤兒藥)研發的一大瓶頸。
  • 70萬一針的罕見病特效藥,明年或可進行醫保目錄準入談判
    雖然諾西那生鈉注射液上市後,「無藥可用」的局面被扭轉,但是能否承擔藥費也是橫在魯元面前的一個難題。目前該產品在歐美一年的費用在75萬美元左右,大都由商保覆蓋,同時還需要終生治療。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中國上市3個月後,5月31日,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宣布,中國首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援助項目正式啟動。
  • 下月起,這21個罕見病藥品將減稅
    1.罕見病將減稅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保障2000多萬罕見病患者用藥。從3月1日起,對首批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參照抗癌藥對進口環節減按3%徵收增值稅,國內環節可選擇按3%簡易辦法計徵增值稅。
  • 男嬰患上罕見病:一旦停藥將智力低下
    不服特效藥大腦將受損「BH4缺乏症是一種常染色體遺傳性疾病,是迄今得以確認的5000~6000種人類的罕見病之一,主要對人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大連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門診主任醫師孫瑾說,近幾年大連有3個新生兒被診斷為BH4缺乏症,一個是在2008年,一個是在2009年,再一個就是李亮的兒子。
  • 抗腫瘤藥、罕見病藥遭哄搶,羅氏集齊「三將」,O...
    2020年1月21日,在農曆新春來臨之際,本品順利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口,基本實現與國際同步批准。 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採用多種新輔助療法,包括含蒽環類藥物新輔助化療、曲妥珠單抗加其他HER2藥物的新輔助療法,或者帕妥珠單抗治療。但是在經過新輔助療法治療後,在乳腺和/或腋窩淋巴結中仍有病理性侵襲性病灶殘留,這就十分兇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