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社恐+口吃,找工作和賣房子是一回事

2020-12-17 虛受讀書

小軍,你問我找工作的事情,現在回復如下:

先用前段時間熱播劇《安家》裡面的劇情來分析一下你提出的問題吧。

主角房似錦在劇中有個名言,你如果追過劇的話,想必會印象深刻的。

她說: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這句話看似非常豪氣,也很自負,但仔細一想,很有道理。那她的底氣來自哪裡呢?

在劇中,作為房產中介的房似錦有個秘密,她一般不曾告訴別人。她說,每個房子都有他命中注定的主人。

根據房子的布局,特性,必定有一個人在尋找這類房子,一個好的中介的使命就是尋找到這個命中注定的主人,讓他們相遇。

再來看你的問題,首先你想找工作,其次你明確地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陷,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該怎麼辦。

一、找工作就要有個明確的目標。

內向+社恐+口吃,這三個特性都聚焦在你身上,不可謂幸運。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社交恐懼的人怕與人接觸,口吃的人不敢在人面前開口說話,其實這三個問題綜合起來,是一類的。三個問題還環環相扣,相互制約影響,共同決定了你的個性特點。

套用房似錦的理論,沒有找不到工作的人,也沒有招不到人的工作。

無論你的情況有多麼複雜,一定有一個適合你的工作在等著你。

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要看著什麼工作好就去應聘,什麼工作待遇好就去應聘。而是要根據你的情況量身定做一個。

二、找一個符合你的自身特性的工作

這個過程看起來比較複雜,其實過程還是類似浪裡淘沙一般,只要肯下功夫。

這個工作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不需要說太多的話

2、不需要和很多的人接觸

3、不是語言類的工作。

這樣你去尋找,還是很容易找到的。

權宜之計,你先找一個工作,解決生存的問題,這是關鍵。

三、努力突破自己

人世間的事,需要有很大的毅力去突破自我,才能實現更好的轉變,你不能只是局限在自己的缺陷面前,就此一生。

內向不是毛病,和外界接觸的多了,就不內向了。

社交恐懼症也不是難題,還是需要你都多和人接觸,了解人性,真心結交,沒有人會故意刁難你的。

口吃是個缺陷,但是是可以糾正的,通過一定的語言訓練,心理輔導等等辦法,是可以糾正的。

實際上許多主持人也有口吃的毛病,通過刻意練習都能夠解決的。

相信你也可以。

相關焦點

  • 內向與社恐,不要讓它們再互相背鍋了
    很多人容易給那些不愛社交、不愛說話、或者不善言辭的人貼一個內向或者社恐的標籤。 他們也容易犯一個低級的錯誤,就是認為內向和社恐是同一個心理方面的缺陷,其實內向與社恐本質上是不相同的。 社恐的人,其實很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想要認識某些人,但是特別擔心外在的評價,怕自己表現不好,甚至直接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優秀,沒有價值,不自信。這種出於焦慮和害怕,而不表達的,才是社交恐懼。
  • 一個自卑內向社恐到極點的人的創業路
    十二月三號開始租的門臉房,花了五千,買的用具啥的花了三千,進了三千的對聯賣對聯,開店不知道幹啥,就是不想上班所以一直耗著,正好快過年了賣了半個月的對聯,應該說是沒賠錢,賺了二三百,還有一半的對聯,大年初一就封村了,一直搞到三月十五。。
  • 朋友因為口吃丟了工作心態崩了,口吃結巴找工作真的很難嗎
    口吃的人找工作很難嗎?貼吧裡看過一個口吃者自述:我是個結巴,很小的時候家人和朋友都知道的,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工作1年多了。如果你有嚴重的口吃,內向性格會讓你錯失很多機會,社交恐懼心理會讓你無法融入職場環境,雖然我也想說一些雞湯來激勵你,但是很抱歉,根據同學在杭州做HR的經歷判斷,口吃的你,被拒絕的概率很高,這就是現實。我的看法是,如果你心理如此脆弱,即使你是正常人,可能你的職業生涯也不會一帆風順!
  • 一分鐘測試你是不是社交恐懼,內向、零社交≠社恐
    如果有,請花一分鐘做個測試題,測一測你是不是有社交恐懼。 社交焦慮量表(LSAS)是目前應用很廣的社交恐懼自測評估工具。總共24道題,每道題答兩個分數。建議你平時放輕鬆,嘗試著和人多接觸、多交流即可,慢慢培養自己的信心,多多鼓勵自己。
  • 害怕說話、逃避社交,根本不是性格內向,四招教你克服社恐
    很多年輕人自稱有「社恐」,其實並非達到疾病的程度,而是一種迴避社交、抗拒社交的情緒和狀態。近年來,社交恐懼、社交焦慮、社交障礙、內向型人格等字眼經常活躍在群眾的社交平臺上,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今天的開場白從幾道選擇題開始。
  • 8成青年自認患「社恐」:上海一把蹺蹺椅火了,巧妙打破溝通壁壘
    正如「科技越發達,人類越退化」一樣,方便快捷的科技產品已經廣泛的深入到了我們的衣食住行當中,比如說不上班的休息日,一部連接網絡的手機就可以實現點外賣、賣水果、蔬菜以及網購常見的藥物、衣服等日用品。社恐除了一部分的生理原因所導致,另一方面我認為是現代生活結構的改變導致的。
  • 內向「社恐」的人日常都是怎樣度過的?快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現在我們無論是在學校、辦公室、家裡、街上等等都是有很多人一起的,現在人們也都是習慣於群居的,或村落或城市,都是一起居住,這也就導致了我們身邊總是被形形色色的人圍繞著,在這樣的社會群體中,有一些性格內向害羞的人,會害怕與其他人相處,這樣的人統稱為「內向社恐患者」,下面有一些這樣的人的日常
  • 教你三招,走出「社恐」的魔掌
    ;能在手機上辦理的業務,絕對不去營業廳辦理;非常討厭公司的團建活動,不喜歡並肩作戰的感覺;和同事、領導搭乘同一電梯,不知該說什麼、做什麼;工作和生活中,你有以上的這些表現嗎?很多人認為社交恐懼是性格內向與孤僻所導致的,但實際上,社交恐懼和性格基本沒有關係,外向的人同樣可能產生社交恐懼。我們判斷自己是否屬於社交恐懼,一方面要根據自己的主觀經驗,比如經常出現上述的一些表現。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依據專業的診斷標準。
  • 可以不喜歡社交,但請不要害怕——社恐就要成為「透明人」嗎?
    菲利普·津巴多在為《害羞與社交焦慮症:CBT治療與社交技能訓練》一書作序時這樣寫道。今天你社恐了嗎?曾經我在一個甲方領導的飯局上被當眾要求借著月色賦詩一首,那感覺就像被扒光要當場處刑一樣。內向和社恐有什麼關係對於社恐的一大誤解,就是以為社恐等於內向,其實不是的,內向是一種中性的性格特點,可能大多數內向的人,他的社交需求比較少,但是當他社交的時候,他是不害怕的。
  • 為什麼90後、00後普遍比較內向,原來這種症狀叫社恐
    主要表現為對某些客觀事物或情況的過度和不合理的恐懼。患者知道恐懼反應過度或不合理,但仍反覆發生,難以控制。然而,「社會恐懼」一詞目前已逐漸改變。這並不意味著內心自卑或內向不愛說話。這個詞更像是一種「身份」標籤的表達,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因此,現在很多年輕人厭倦了社交,常常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
  • 社恐到底是何物
    前不久,微信上線了拍一拍功能,卻讓不少網友大呼尷尬,尤其是讓「社恐患者們」尷尬到五指抓地。紛紛吐槽要重新啟動微信倒計時。於是,拍一拍可以撤銷了。這讓我不禁有個疑惑,現代社會社恐怎麼越來越多?2.社交焦慮者往往具有外向的性格特質「社恐的人都是內向的。」——這是對內向和社交焦慮最大的混淆和誤解。
  • 社恐患者在職場:上班,好比上墳
    其實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社恐吧,畏懼陌生的工作環境,沒辦法自信地與上級、同事溝通,要是讓自己站在臺上做工作匯報,那真的是比當場裸奔還難堪! 不過對於內向型的職場人來說,社恐真的是如影隨形、無孔不入,任何一項日常職場事務,都成為苦熬的人間地獄…… 入職時: 忐忑不安的你突然被HR拉到辦公室中央,滿臉堆笑地說: 「讓我們歡迎新同事!來,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吧!」
  • 社交是自我實現的渠道:掙脫社恐的三種方法
    一、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百科上說:「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二、社交恐懼和性格內向的區別社交恐懼總是伴隨著性格內向出現,有的人甚至將它們混為一談,但是他們其實是不一樣的,社交恐懼比性格內向要嚴重的多。
  • 社恐:別看我別看我…
    與普通的性格內向不同,社恐患者會對社交場合產生一種強烈的、不合理的、持續性的緊張或恐懼心理,而且往往會伴隨著劇烈的生理變化:呼吸困難,大量出汗、心悸出現驚恐發作,嚴重的時候會當場暈厥除了生理上的強烈反應之外,社恐與性格內向的另一個關鍵區別在於,社恐患者認為自己確實有病。
  • 「心理驛站」年輕人為何動輒給自己貼上「社恐」標籤
    在「社恐」沒有流行之前,筆者對不擅長交際、恐懼社交的理解,還停留於「性格內向」的認知。然而,瀏覽了一些關於「社恐」的文章,筆者卻發現,「社恐」存在被泛化的傾向,連自卑和內向甚至也被納入社恐的範疇之中。要知道,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當初提出的內傾型和外傾型的性格劃分,可並沒有給內向者貼上負面的標籤,相反,內向的人也有外向者不具備的性格優勢。此外,每個人在內心深處或多或少也都會有一些自卑情結。進一步說,社恐的人可能會自卑、內向,但自卑、內向的人,並不一定就是社恐。年輕人有社交問題,害怕社交,也並不代表就患上了社恐。
  • 社恐的人,每天有100個想死的瞬間。|百家故事
    畢竟,那個在主持界呼風喚雨了20多年,提攜了無數後輩,細心到連一個普通工作人員的名字都能記住的何老師,怎麼會對社交這件事恐懼呢?可前段時間上節目,他自曝,沒工作的時候不願出去社交,寧願自己待在家裡。偏偏這個磨人的小妖精,還有一百種折磨你的方式:不敢和陌生人講話,和別人講話的時候不敢對視,眼神躲躲閃閃,這是最基本的了。如果你讓一個「社恐」在人多的地方上臺,那無異於要了他們的命。他們會臉紅,出汗,嚴重點的,會嚇得手腳直哆嗦。
  • 每個社交恐懼者都該知道的事《社恐會讓你失去什麼?》
    而一個人一旦失去了社交的機會就意味著在社會層面他將失去:一: 失去工作的機會,發展的機會!無論你是做什麼工作恐怕都離不開與人交往。而一個人一旦社交出現了障礙,他在很多方面都會受到影響。有很多社交恐懼者因為害怕與人交往無奈之下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但不需要和人太多交流的工作。比如一個很有美術天分的設計師為了避免與客戶交流乾脆辭掉設計師的工作被迫選擇了庫房管理員的工作......
  • 害怕口吃怎麼辦?
    以後即只要再遇到相似的場合,自然就會觸發記憶,生怕又重蹈覆轍——發生口吃和丟人現眼。你的潛意識此時就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以各種心理和生理反應(應急反應)警告和阻攔你:前面危險。所以,它會提前讓你心跳加快、四肢發抖,呼吸困難,口腔和舌頭發生痙攣,讓你無法正常說話。這個時候,如果你不顧它的警告,繼續涉險,只有「死」路一條——發生痙攣性口吃。
  • 你是「社恐」嗎?
    所謂社恐,並不是精神障礙,只是不善於交際或者是不喜歡交際。輕度社恐,表現為臉紅、發抖、尿頻、焦慮,但是嚴重的會驚恐,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們絕大多數年輕人找不到生活的目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從小到大所有的節奏和步伐基本上都是被安排,按照別人的想法走過來的,真正意義上自我做選擇的機會非常少。想要調節這種心態的話,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處境,做一個深刻的自我認知,反思自己的生活觀工作觀,你是為了什麼工作?你到底期待什麼樣的生活?
  • 社恐的職場日常大概就是這樣吧!
    說到社恐很多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點尤其是進入新的工作環境時如果恰巧你還是個慢熱的內向性格那恭喜你想和新同事一起,可誰也不認識,硬湊上去也太尷尬了吧......要不乾脆不吃了,說自己在減肥?圖片來源於網絡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社恐日常你經歷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