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中年人現在知道還不晚

2020-12-27 鼎盛史記

古往今來,在我國傳統風俗中,每個年齡段都有各自的說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年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稀來,八十耄耋之年。

舉個例子,三十立身、立業、立家;四十經歷很多,已經有自己敏感的判斷力,不被外界是非善惡所迷惑;五十知道理想很難實現,所以對事物不再有所追求,順應天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民間還有一則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這句話直接體現民間百姓對修身的極高境界,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又有什麼意義?

四十不多欲:

子曰:「四十而不惑」,出自《論語·為政》,這句話是孔子的自我人生報告,指一個人到四十歲後,就不會對外界無知事物困惑,也有人到四十歲就沒有什麼顧慮和困惑了。四十歲中年男人,身體各項機能開始走下坡路線,但在社會上積累閱歷已經夠用,心態可以放平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在古代,很多位皇帝英年早逝,就連最有成就的秦始皇,才五十歲就撒手人寰,所以,對於古代人來說,從四十歲開始,人生進入倒計時。

「四十不多欲」則指,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想得到、想佔有的東西,例如:金錢、名譽、權利、美色、長壽等,不誇張說,這是每個年輕人在社會上拼搏的動力。所以,四十歲人生開始進入倒計時階段,就不要過多考慮年輕人所追求的東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不惑的年紀,記得控制欲望,不然消耗大量精力跟年輕人競爭,各種欲望交織,不僅會耗費身體,還會影響壽命,對身體各個方面都有影響。

「四十不多欲」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生理欲望,四十歲已到中年,如果還把心思放在生理欲望上,對家庭和事業都有影響。如果欲望過度,氣色越來越差,會影響身體功能,所以老一輩人說,想長壽,四十歲後就要控制欲望,不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要控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五十不多情:

情,指感情也指情緒,人到五十,基本已經看透世間之事,也會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有些人,正是到五十歲情緒才開始有所波動,因為,生老病死乃天地之規律,萬物之自然,我們控制不了,所以,五十歲在面臨親人離世時,情緒會發生較大波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也有因為高興,情緒激動而死之人,例如牛皋,牛皋打敗金兵後,自己都沒想到能擒住金兀朮,高興心情難以掩飾,騎在敵人身上仰天長嘯,結果一口氣沒上來,直接笑死過去,而被俘的金兀朮,因為被騎則氣得吐血而死。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老一輩人說,情緒如果不能得到控制,很可能會誘發一系列疾病,抑鬱症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所以,不要因為一些瑣事而情緒激動,心態起伏也不易大起大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甚至傷及內臟,嚴重者還有生命危險。

五十歲正是頤享天年的年紀,不用擔心工作,也不用操心兒女婚配問題,最多幫忙看看孩子,她們也有權利拒絕。總之,自己心情舒暢最重要,想長壽,情緒不要大喜大悲,控制好感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與身體健康緊密相連,人慢慢變老,欲望慢慢變淡,心裡、生理都無法與壯年相提並論,控制好情緒,順其自然就好。

農村這些俗語,就是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智慧,在如今看來依然很有道理,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你也認為有用,就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吧。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欲和情指的是什麼?
    文/印象歷史品讀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欲和情指的是什麼?中國古代不僅是詩詞歌賦非常豐富,在俗語這方面,老祖宗們也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珍惜品」。所以,直到現代,很多人還是很喜歡用俗語來說話。因為俗語簡單易懂,而且道理深刻有意義。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說一個俗語吧,不知道大家以前聽說過沒有呢?今天要說的這個俗語就是「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那麼,大家知道這句話是啥意思嗎?這其中的「欲」和「情」指的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時過境遷,不可同日而語;或許在以前農業生產較為落後的時期,確實是比較有參考意義的;但是到了科技高速發展的現在,有的俗語也就沒那麼適用了,甚至還比較片面的意思。這就是社會發展程度不一樣,人們對自然規律和農業生產活動的認知能力的差異性。這樣一句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應該如何理解呢?有沒有一定的道理呢?就此探討如下。
  • 農村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有道理嗎?
    但是人體的各項機能隨著年齡的增大,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到了什麼樣的年紀就該注意規避一些不當的行為,正是這份執著,老輩人總結出來「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的俗語,對後人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1)四十不多欲。四十歲不管對於男人,還是女人,身體機能都已經過了少壯時候,開始走下坡路了,這個時候要注意克制一些欲望。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老子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那「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這句俗語該怎麼解釋呢?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四十不多欲」,字面意思就是說男人到了四十歲就要減少欲望。這個欲望可不要簡單地理解為對性的追求,他包括了多個維度。
  • 俗話「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老祖宗的經驗,中年人值得一看
    而古人雖然沒有孔子那樣博學,但他們也在生活中同樣總結出一些相似的哲理,比如: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雖然這句話沒有孔子說的那樣有號召力,但這句話也並不無道理。「四十不多欲」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從字面不難理解,說的是人到如果到了40歲就要適當控制自己的欲望。
  • 「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具體是何含義?老祖宗的處世良言
    其實一些老祖宗的俗語,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揭示了相同的人生道理。 孔子作為千百年來被歷朝歷代所尊奉的儒家聖人,他在《論語·為政》中所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自然被後人們奉為圭臬。當然跟「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類似的俗語還有「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這句話也是古人對生活的經驗之談,我們用之與孔子的言論相互印證的話,便會得到許多啟發。
  • 俗語「人過四十,三覺不睡,三人不求」何意?教中年人要知己知彼
    俗語「人過四十,三覺不睡,三人不求」何意?教中年人要知己知彼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都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當到了一定的歲數之後,就代表著他們已經褪去幼稚走向成熟。
  • 古訓: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
    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句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便是民間百姓對於修身的高度總結。這句俗語後面還有更經典的5個字,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不知道。01四十不多欲這句俗語是想告誡我們,人過四十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否則便會傷害身體。在古代,四十歲被叫做「不惑之年」。
  • 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古人的忠告,成年人值得一看
    古人對生命的本質要比今人看得透徹。因此對於古人來說,四十歲以後,是人生倒計時的開始。而所謂「四十不多欲」,指的是這個世界上,太多值得讓人渴望擁有、渴望獲得的東西了——金錢、權勢、榮譽、美色,很多年輕人在世間拼搏的動力,也都是為了這四者。而如果人到了四十歲,生命開始倒計時了,就不要考慮去惦記這些年輕人惦記的東西了。該考慮收心,淡化這些欲望。
  • 夜讀|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
    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句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便是民間百姓對於修身的高度總結。這句俗語後面還有更經典的5個字,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不知道。01 四十不多欲 這句俗語是想告誡我們,人過四十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否則便會傷害身體。在古代,四十歲被叫做「不惑之年」。
  • 老祖宗忠告:「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人到中年不妨多看看
    我們常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說一個男人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就應該家庭和事業比較穩定了,能夠在世上安身立命。而到了四十多歲之後,就不會再被世俗困擾,能夠慢慢放下一些內心的執念。而到了五十多歲的時候,就要明白時間運轉的規律,要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在這世間所處的地位。
  • 俗語:「四十不立子,五十不發家」,什麼意思?現在也一樣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四十不立子,五十不發家」
  • 俗語:「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老祖宗的告誡要多看看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樣的事情。四十歲有三不比,而五十歲有三不親,這是農村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它很好的告訴了四十歲和五十歲的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簡單的俗語背後,其實是深刻的人生哲理。
  • 俗話:「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究竟啥意思?
    俗話:「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究竟啥意思?我們可以對應「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一甲子」,來了解這句俗話。但是,作為四十歲的人,有過豐富的生活閱歷,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知者不惑」。遇事可以明辨是非,應該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已經過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就不要過於貪慾,。那麼,照理說,對很多事情應該會看的比較開,知道人的欲望無止境。好比「漁夫的故事」,他老婆的貪慾越來越大,想做「女霸王」,貪慾最終害的她一無所有。大道至簡,說明人們就不應過多貪慾,懂得適可而止為宜。
  • 農村老話:「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怎麼理解?
    在農村,很多人一般都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簡單的說,我們對於老輩人的提醒和教育,還是要認真地聽取的。這裡我們年輕人除了要聽老輩人的話,自然也少不了要多學學老輩留下來的老俗話。如題中所說,這麼一句老俗話:「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該怎麼理解比較好了?這裡說說我個人的一些不同的看法:四十不多欲:單從字面意思上,很多人都會知道,也就是說人到四十歲了,就要少些欲望、貪慾之心。這裡的欲是一個關鍵字,可以概括的內容也非常的多,但是主要有兩個方面:精神層面的和物質層面的。
  • 古訓: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深度好文)
    早在2000年前,孔子讀完《易經》就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一但到中年,褪掉了浮躁,變得越來越明白:爭爭吵吵,不如修身。老祖宗遺留下來的一句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就是民間百姓針對修身的高度匯總。
  • 農村老人常說「40不多欲,50不多情,60不多食」,真實意思是什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生死輪迴是以直報怨,這也是自然界的規律性之一,畢竟是誰都沒法更改的。現如今生活水平提升 了,大伙兒也愈來愈關心身心健康了,終究身體才算是改革的成本,有再多的錢要是沒有身心健康的身體,那也是福薄享有的。鄉村老人常說的和身心健康密切相關的俗語:「四十很少欲,五十不知情,六十很少食」,你了解代表什麼意思嗎?是否有大道理呢?40少欲什麼意思?
  • 俗語: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啥意思?中年人不妨看看
    文/妮子俗語: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啥意思?中年人不妨看看從早期的封建社會到現在,農民這個階層永遠是幹著最苦最累的活,為社會的繁榮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農民們並不一定有很高的知識水平,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年復一年的耕作中,也自己總結出了很多規律,並且精煉成一句話,其中一些很有道理並且被大家所認可的話流傳較為廣泛,漸漸變成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俗語。小編也覺得他們的一些話非常的有道理,而且也留下了很多俗語,有一句俗語是「出門不露白,露白會失財」,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今天小編來帶大家看看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語。
  • 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豫新反光養生專題·第0118期】
    早在2000年前,孔子就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褪去了浮躁,越來越明白:爭爭吵吵,不如修身。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句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便是民間百姓對於修身的高度總結。這句俗語後面還有更經典的5個字,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 古人講「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是什麼意思?人到中年要謹記
    四十多欲,大勢已去在「三十而立」之後,很多人四十歲還沒有真正地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那麼在這個年齡階段為什麼會「多欲」呢?人到四十,在這個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整日貪圖享樂,事業停滯不前,生活中不聞不問。慢慢地,他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承擔不了家裡的開支,與家人也不夠親密,最後可能妻離子散。五十多欲,雞犬不寧並不是說婚戀之情,而是指情緒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