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回來!我可逮著你了,上完廁所又不洗手?
兒子:我手上又沒粘屎,為什麼要洗手?
爸爸:因為你手上有細菌和病毒啊!
兒子:擦屁股時紙又沒破,又沒沾到屎,哪來的細菌和病毒?
兒子突如其來的重口,問得我一時有點懵。
我還沒反應過來,兒子繼續連珠炮似的追問:
「如果我去小便,沒用紙,也要洗手嗎?」
「拉完的便便都被水衝走了,哪來的細菌?」
「總讓我上完廁所要洗手,我一沒碰屎二沒碰尿,為什麼要洗手?」
我們從小到大,都會被家長告知,便後要洗手。
因為手是傳播細菌的載體,通過手接觸到眼、鼻、嘴。
做好手部衛生,就能切斷病毒傳播的樞紐。
而勤洗手是最有效的方法。
——等等,這些道理都懂,可是還沒有解釋了兒子的疑問。
是啊,上廁所時細菌是如何帶到手上的?
回答了這個問題,家長們就能應付「小神獸」的靈魂拷問了,還能有理有據地說服自己便後勤洗手。
理由一、不洗手,相當於你在吃自己的便便
手上沒有粘到便便,就會認為手是乾淨的。這是很多小朋友甚至是大人的想法。
但是,我們的手,上完廁所後真的能全身而退嗎?
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便便中有多少細菌嗎?
有很多人會認為便便就是一些殘渣,但事實上包含了大量的腸道細菌。
也許你會繼續問:「水都衝走了,哪裡還有細菌?」
根據一位科研人員的實驗,用紫外光展示了衝馬桶時,會有多少細菌一飛沖天。
在按下衝水鍵那一刻開始,馬桶裡含有的大腸桿菌的液滴會四處擴散,最高可擴散至3米高。
浴室裡的牙刷上,
還有剃鬚刀等物品,無一倖免。
站在馬桶邊上的人,更是少不了這些細菌。
所以,有人拿起牙刷時忍不住說一句:「好像大家都在吃屎,只是多少的問題。」
我們使用牙刷,剃鬚刀時,都會習慣性過一下水。
如果便後不洗手就拿東西吃,相當於把這些細菌餵給了自己。簡單說就是餵自己吃便便。
是不是聽起來有點噁心?別擔心,下面還有更噁心的。不洗手,全家人也跟著遭殃。
理由二、不洗手,相當於全家人跟著你吃便便
前段時間,日本一檔節目就用實驗的方式,揭示了家庭中的病菌是如何傳播的。
參與實驗的是一家七口,奶奶、爸爸、媽媽,和4個孩子。
實驗一開始,設定只有爸爸一個人是攜帶者,其他人不知情。
然後在爸爸手上塗了一種代表病菌的物質。這種物質肉眼看不到,在紫外線下,可以發出白色的光。
按常理說,實驗中只有爸爸一個人是攜帶者。
但實際上,僅僅過了2個小時,媽媽和4個孩子都被感染了,而奶奶是唯一的倖免者。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奶奶為什麼能逃過一劫?
節目組用追蹤的方式,告訴了我們細菌傳播的過程。
首先是最小的雙胞胎。他倆直接和爸爸發生了肢體接觸,造成了傳染。
和爸爸接觸後,活潑好動的孩子摸衣服和臉,結果手上和臉上都是細菌。
而其他人沒有肢體接觸,是如何傳染的?
首先是大女兒,爸爸摸過門把手,她也摸過。
而大女兒的頭髮長,她會用手整理頭髮,而頭髮緊貼著臉,結果細菌跑到了臉上。
而小女兒和弟弟在玩球,手上粘到了弟弟手上的細菌。
隨後摸臉時沾到了臉上。
媽媽則是抱弟弟時,被傳染了。
說到這,剩下一個疑問,奶奶怎麼就避免了?
節目組發現一個細節,2個小時內,奶奶一直站在水池邊,不是在洗碗就是在洗菜。那些細菌就這樣被水衝走了。
所以,我們家的馬桶,除了自己的細菌外,還有可能傳播給別人。
不洗手,相當於全家人跟著你吃便便。
怎麼辦呢?
有研究人員說到,除了衝馬桶時蓋上馬桶蓋,最好的辦法就是洗手。
無論是便後還是飯前,只要把手洗乾淨了,細菌傳播的途徑就被掐斷了。
所以,為了自己不吃便便,家人不吃便便,還是去乖乖洗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