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上沒粘便便,為什麼便後要洗手?」2個理由讓孩子搶著洗手

2020-09-09 小海豚的奶爸

爸爸:你回來!我可逮著你了,上完廁所又不洗手?

兒子:我手上又沒粘屎,為什麼要洗手?

爸爸:因為你手上有細菌和病毒啊!

兒子:擦屁股時紙又沒破,又沒沾到屎,哪來的細菌和病毒?

兒子突如其來的重口,問得我一時有點懵。

我還沒反應過來,兒子繼續連珠炮似的追問:

「如果我去小便,沒用紙,也要洗手嗎?」

「拉完的便便都被水衝走了,哪來的細菌?」

「總讓我上完廁所要洗手,我一沒碰屎二沒碰尿,為什麼要洗手?」

我們從小到大,都會被家長告知,便後要洗手。

因為手是傳播細菌的載體,通過手接觸到眼、鼻、嘴。

做好手部衛生,就能切斷病毒傳播的樞紐。

而勤洗手是最有效的方法。

——等等,這些道理都懂,可是還沒有解釋了兒子的疑問。

是啊,上廁所時細菌是如何帶到手上的?

回答了這個問題,家長們就能應付「小神獸」的靈魂拷問了,還能有理有據地說服自己便後勤洗手。

為什麼便後要洗手?

理由一、不洗手,相當於你在吃自己的便便

手上沒有粘到便便,就會認為手是乾淨的。這是很多小朋友甚至是大人的想法。

但是,我們的手,上完廁所後真的能全身而退嗎?

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便便中有多少細菌嗎?

有很多人會認為便便就是一些殘渣,但事實上包含了大量的腸道細菌。

也許你會繼續問:「水都衝走了,哪裡還有細菌?」

根據一位科研人員的實驗,用紫外光展示了衝馬桶時,會有多少細菌一飛沖天。

在按下衝水鍵那一刻開始,馬桶裡含有的大腸桿菌的液滴會四處擴散,最高可擴散至3米高。

浴室裡的牙刷上,

還有剃鬚刀等物品,無一倖免。

站在馬桶邊上的人,更是少不了這些細菌。

所以,有人拿起牙刷時忍不住說一句:「好像大家都在吃屎,只是多少的問題。」

我們使用牙刷,剃鬚刀時,都會習慣性過一下水。

如果便後不洗手就拿東西吃,相當於把這些細菌餵給了自己。簡單說就是餵自己吃便便。

是不是聽起來有點噁心?別擔心,下面還有更噁心的。不洗手,全家人也跟著遭殃。

理由二、不洗手,相當於全家人跟著你吃便便

前段時間,日本一檔節目就用實驗的方式,揭示了家庭中的病菌是如何傳播的。

參與實驗的是一家七口,奶奶、爸爸、媽媽,和4個孩子。

實驗一開始,設定只有爸爸一個人是攜帶者,其他人不知情。

然後在爸爸手上塗了一種代表病菌的物質。這種物質肉眼看不到,在紫外線下,可以發出白色的光。

按常理說,實驗中只有爸爸一個人是攜帶者。

但實際上,僅僅過了2個小時,媽媽和4個孩子都被感染了,而奶奶是唯一的倖免者。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奶奶為什麼能逃過一劫?

節目組用追蹤的方式,告訴了我們細菌傳播的過程。

首先是最小的雙胞胎。他倆直接和爸爸發生了肢體接觸,造成了傳染。

和爸爸接觸後,活潑好動的孩子摸衣服和臉,結果手上和臉上都是細菌。

而其他人沒有肢體接觸,是如何傳染的?

首先是大女兒,爸爸摸過門把手,她也摸過。

而大女兒的頭髮長,她會用手整理頭髮,而頭髮緊貼著臉,結果細菌跑到了臉上。

而小女兒和弟弟在玩球,手上粘到了弟弟手上的細菌。

隨後摸臉時沾到了臉上。

媽媽則是抱弟弟時,被傳染了。

說到這,剩下一個疑問,奶奶怎麼就避免了?

節目組發現一個細節,2個小時內,奶奶一直站在水池邊,不是在洗碗就是在洗菜。那些細菌就這樣被水衝走了。

所以,我們家的馬桶,除了自己的細菌外,還有可能傳播給別人。

不洗手,相當於全家人跟著你吃便便。

怎麼辦呢?

有研究人員說到,除了衝馬桶時蓋上馬桶蓋,最好的辦法就是洗手。

無論是便後還是飯前,只要把手洗乾淨了,細菌傳播的途徑就被掐斷了。

所以,為了自己不吃便便,家人不吃便便,還是去乖乖洗手吧!

相關焦點

  • 「我手上沒粘便便,為什麼便後要洗手?」2個理由讓孩子搶著洗手
    我可逮著你了,上完廁所又不洗手?兒子:我手上又沒粘屎,為什麼要洗手?爸爸:因為你手上有細菌和病毒啊!兒子:擦屁股時紙又沒破,又沒沾到屎,哪來的細菌和病毒?兒子突如其來的重口,問得我一時有點懵。我還沒反應過來,兒子繼續連珠炮似的追問:「如果我去小便,沒用紙,也要洗手嗎?」「拉完的便便都被水衝走了,哪來的細菌?」「總讓我上完廁所要洗手,我一沒碰屎二沒碰尿,為什麼要洗手?」
  • 為什麼醫生摸完病人後都要洗手?是嫌病人「髒」還是…
    醫生接觸了病人之後都要洗手,有的醫生直接帶手套進行檢查,檢查結束又更換手套。這期間耽誤的時間,讓大量的病人在門診排隊等候。醫生這樣的行為是嫌棄病人身體髒?還是在浪費時間等待下班時間?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裡的「黑幕」。近來,流感、季節性腹瀉等傳染性疾病高發。生病的時候上醫院,沒生病的時琢磨著接種各種疫苗,都希望自己有個健康的身體來抵禦疾病的入侵。
  • 從飯前便後洗手開始,培養寶寶講衛生的好習慣
    而家長又不能為了讓寶寶養成清潔的習慣,就禁止寶寶的一切活動,或嚴厲地指責寶寶,這樣只會壓抑孩子的好奇心。但也不能任憑寶寶就這樣髒下去,寶寶的抵抗力弱,很容易病從口入。為此,教會寶寶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為什麼寶寶飯前便後要洗手?
  • 「全球洗手日」學洗手 青島朝城學子爭做健康防疫第一「外交家」
    小學生們一邊看著七步洗手法口訣要領「內外夾弓大立腕」,一邊高興地唱著《洗手歌》手勢比劃著「兩個好朋友,手碰手;你背背我,我背背你;來了一隻小螃蟹,小螃蟹;舉起兩隻大鉗子,大鉗子;我跟螃蟹點點頭,點點頭;螃蟹跟我握握手,握握手。」
  • 為什麼不能出門?為什麼要洗手?一個故事讓孩子充分了解冠狀病毒
    寶貝,最近你每次嚷著要出去玩,媽媽都沒有同意。媽媽知道你有點委屈。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最近發生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今天媽媽要給你好好講講這個故事,冠狀病毒迷你大魔王。有一群迷你大魔王,叫冠狀病毒,以前一直踏踏實實呆在野生動物身上。有一天,他們突然流竄到人的身上。他們個頭很小,小到你看都看不見。
  • 關於洗手,僅僅教給孩子七步洗手法還遠遠不夠!
    目前最科學的洗手方法是「七步洗手法」,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僅僅教給它們這七個洗手步驟是遠遠不夠的。  七步洗手法其實只是我們打上泡沫後搓手的七個步驟而已,目的是洗手時能照顧到手上的每個位置。僅僅正確的搓手就能有效清除手上的細菌和病毒嗎?
  • 疫情期間,孩子就是不愛洗手怎麼辦
    疫情非常時期,相信每個家庭都在嚴抓日常洗手工作,儘量做到每次出門回家、飯前便後都去洗手,因此,洗手頻率相較往常一定會有所增加。所以,想讓孩子好好洗手,不要試圖用情緒影響他,可以和孩子講道理,說洗手可以讓手上的小蟲蟲消失,但不要企圖威脅或嚇唬孩子,結果一般不會如你所願,要不然就完全沒用,要不然就把孩子嚇唬懵了。
  • 寶寶腸胃炎、拉肚子、上吐下瀉、媽媽不可忽視飯前便後要洗手...
    如果寶寶大便後不洗手,就會使糞便中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轉移玩具、食物或其他東西上面,不但造成自身的反覆感染,還會傳染給別人。    給寶寶講一講飯前便後要洗手的道理  媽媽可以給寶寶講一個「細菌家族」的故事,細菌家族裡有各種各樣的細菌,都想鑽到小朋友的肚子裡,讓寶寶生病。但是小朋友的肚子又沒有口,細菌們怎麼進去呢?
  • 正確洗手,可以洗去手上80%的細菌
    少數幾位受訪者說只要條件許可,每次洗手時都會用,多數受訪者說只有在接觸油類等不易衝洗的物質時才會用。採訪中,少數受訪者認為,正確洗手關係到手的衛生程度,時常洗手絕不能是「隨便搓搓」的事,因為這直接關係到自身的健康問題。「孩子洗手比我講究。」朱女士接受採訪時說,她6歲的女兒每次在飯前便後或者吃零食後,總會用洗手液對手反覆清洗一次。
  • 今天是「全球洗手日」 七個步驟教你正確洗手
    ●探訪兒童比成年人更愛洗手   上午10時,記者來到位於淮海東路上的一家快餐廳,探訪市民的洗手習慣。記者觀察後發現,該店在上下兩層都設有洗手臺,但在用餐前洗手的食客卻不足一半。市民孫小姐與兩名朋友一同前來用餐,只有她一人飯前洗手,「我比較在意這些,吃飯前必須得洗個手,至少也得用溼巾擦擦手。」孫小姐說。
  • 怎麼讓孩子自覺勤洗手?我這個方法挺管用,家長試試看
    孩子髒的時候不會本能地洗手,所以作為家長,你需要教他們怎麼洗手。和你的孩子談談為什麼洗手很重要,什麼時候洗手也是個好主意。孩子們在兩歲左右就學會了洗手和擦乾雙手的技巧。為什麼洗手很重要?美國研究發現,儘管63%的人在上完廁所後洗手(僅用水),但只有2%的人用肥皂洗手10秒或更長時間。洗手能預防多少感染?很多疾病可以通過不潔的手傳播,是嚴重的健康問題,每年造成世界各地數百萬兒童疾病和死亡。
  • 為何孩子都不愛洗手?6個讓洗手變好玩的方法
    我一直以為,女兒從小被我養成了勤洗手的習慣。直到有一次我在無意中問起女兒,在學校裡有沒有洗手的習慣,沒想到女兒吞吞吐吐卻告訴我:班上好多同學都不愛洗手,我想和他們一樣,也就不想洗手了。不知怎麼,我突然覺得女兒全身都是細菌,甚至有點嫌棄她,唉!我怎麼生了個這麼邋遢的女兒??
  • 便前洗手對女性更重要 可隨身帶溼紙巾方便有效
    事實上,便前洗手也是非常必要的,要是我們能做到便前便後都洗洗手,那麼我們的健康就會增加很多保障。   醫生都習慣便前洗手   「您覺得便前洗手有必要嗎?有66%的網友認為有必要,但真正進行便前洗手的網友卻只有22%。可以說,大多數網友已經突破了一定要便後洗手這樣的常規思路,但可能是因為許多客觀條件所限,這種想法最終還沒有落實於行動。
  • 吃飯用筷子,上廁所用紙,那我為什麼還要洗手?
    一定有人會說,那我平時吃飯也不用手抓,上廁所也用紙擦,細菌什麼的應該離我很遠,沒必要每次都要洗手吧?NO NO NO,你要是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圖片來源:站酷海洛那又有人會說了,飯前便後洗手就好了,一天洗七八回有些累贅吧。可別偷懶!即便我們當個甩手掌柜,一天什麼都不幹,手上也依然會有細菌繁殖。它們可能來自指甲縫,可能來自衣服的袖口,而有著汗水和正常體溫的手心,對那些有害的細菌而言恰恰就是溫床。
  • 吼叫不是好辦法,讓孩子養成主動洗手的好習慣,試試這5個步驟
    媽媽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一定不能用吼叫,而是要通過正確的引導,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具體怎麼做呢?1. 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洗手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去做某件事情,其實是因為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洗手這件事,在我們叫他做之前,就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洗手?飯前洗手的原因是什麼?
  • 調查:大部分市民洗手不超過10秒 正確洗手要20秒以上七個步驟
    昨日是第7個全球洗手日 正確洗手要20秒以上七個步驟 本報調查:大部分市民洗手不超過10秒 預防疾病,飯前便後要洗手,但沒多少人能夠正確洗手。 記者在東街口附近三家大型公司的衛生間蹲點發現,半個小時裡,每個衛生間有20個人來上洗手間。其中30個人在上完廁所後都會洗手,但只是把手放在水龍頭隨便衝衝,時間只有兩三秒。而有10個人上完廁所不洗手直接走人,只有20個人使用洗手液,洗手時間超過20秒的。 而在東街口附近的兩家大型餐廳,均有設置專門的洗手池及洗手液。
  • 只衝水約等於沒洗手!洗手的重要細節,很多人都忽略了
    稍微想想就能明白,洗手所需的時間,跟太多因素有關,首先就是手有多髒……因為大家雖然同樣有一雙手,但髒不髒、怎麼髒都不太一樣。如果手上沾滿豬油,肯定比手上沾一點點泥土所需要的洗手時間要長得多;一個即將上手術臺的醫生,洗手的時間也必須比平時更長,才能確保把手上的病原體降到安全的範圍;單獨用水洗手,肯定比用肥皂洗手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一樣的乾淨程度。
  • 不洗手乃是「萬病之源」,四個妙招讓寶寶愛上洗手,從此遠離疾病
    但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發現,給寶寶洗手或者讓寶寶自行洗手會非常難,所以這也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所以今天核媽就向大家分享五個小妙招,從此讓寶寶愛上洗手,遠離疾病。醫學實踐表明:1c㎡的手掌上就有3500-4500個細菌、一個指甲縫中有4.5-5萬個細菌,一雙手平均攜帶1000萬個細菌。
  • 如何教寶寶正確洗手?
    在下列情況下,一定要督促和幫助孩子洗淨雙手:吃飯前或接觸食物前;上衛生間前後;接觸身體各部位後;接觸汙染的工具後;戶外活動後或外出回家後;咳嗽、打噴嚏、擤鼻涕後;接觸動物或處理廢棄物後;接觸生的食物後;雙手有明顯的汙漬時;與病人接觸後等。如何正確地給寶寶洗手?
  • 孩子愛乾淨每天這樣洗手,兩周後小手皺得像個老太太
    文|秘籍君李女士有輕微的潔癖症,沒想到這一特點竟被女兒遺傳了。雖然女兒只有6歲,可是對衛生的要求比她還高,每天都要洗好幾次手。尤其是現在天冷了,女兒特別喜歡用熱水和洗手乳洗手,剛開始李女士以為女兒只是為了乾淨,可是後來她發現女兒每天要洗十幾次手,期間她也阻止過,但是都沒有效果,就這樣持續了2、3周後,李女士發現女兒的手皺得像個老太太,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帶著女兒去了皮膚科。醫生檢查後診斷為缺脂性皮膚炎,而原因就是由於頻繁用熱水和洗手乳洗手,導致手上的水分和油脂嚴重流失,才使細嫩的小手變的又老又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