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區分!「以房抵債」和「以房擔保」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後果

2020-12-17 四川簡法律師事務所

導 讀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借錢用房子來擔保或者償還不上債務用房子來抵債的人。同樣以商品房買賣合同形式為債權進行擔保,但「以房抵債」和「以房擔保」的法律後果完全不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籤訂銷售合同作為民間借貸合同的擔保,借款人在貸款到期後無法償還貸款,貸款人請求履行買賣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間借貸的法律關係進行審理,並向當事人說明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拒絕變更的,人民法院決定駁回起訴。」

具體什麼情況下屬於以房抵債,什麼情況下買賣房屋又屬於以房擔保,應當如何區分兩者的區別?司法判例對這兩種不同的債務償還形式做出了不同的判決,判決的思路和觀點值得深思。

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兩個相關案件為索引,通過總結判決要點,分析兩者之間的差異,結合相關法律法規,特別是兩者效力的認定,探討「以房抵債」和「以房擔保」過程中應注意的關鍵問題,以期為司法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

同時,作為一種償債行為,往往伴隨著貸款本息的清償、房屋價值的估算以及是否存在差價的核算等。而擔保行為中這些都是沒有必要存在的。請參見以下案例:

以房抵債類型

以房抵債指原債務不能清償,原債權無法實現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通過合意約定以其他給付來代替原定給付。

湯龍、劉新龍、馬忠太、王洪剛訴新疆鄂爾多斯彥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案號:(2015)民一終字第180號

案件事實:湯龍、劉新龍、馬忠太、王洪剛與彥海公司於2013年先後籤訂多份借款合同,通過實際出借並接受他人債權轉讓,取得對彥海公司合計2.6億元借款的債權。為擔保該借款合同履行,四人與彥海公司分別籤訂多份商品房預售合同,並向當地房屋產權交易管理中心辦理了備案登記。該債權陸續到期後,因彥海公司未償還借款本息,雙方經對帳,確認彥海公司尚欠四人借款本息361398017.78元。雙方隨後重新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彥海公司將其名下房屋出售給四人,上述欠款本息轉為已付購房款,剩餘購房款38601982.22元,待辦理完畢全部標的物產權轉移登記後一次性支付給彥海公司。湯龍等四人提交與彥海公司對帳表顯示,雙方之間的借款利息系分別按照月利率3%和4%、逾期利率10%計算,並計算複利。

裁判理由:本案爭議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籤訂前,彥海公司與湯龍等四人之間確實存在借款合同關係,且為履行借款合同,雙方籤訂了相應的商品房預售合同,並辦理了預購商品房預告登記。但雙方系爭商品房買賣合同是在彥海公司未償還借款本息的情況下,經重新協商並對帳,將借款合同關係轉變為商品房買賣合同關係,將借款本息轉為已付購房款,並對房屋交付、尾款支付、違約責任等權利義務作出了約定。

民事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消滅,除基於法律特別規定,需要通過法律關係參與主體的意思表示一致形成。民事交易活動中,當事人意思表示發生變化並不鮮見,該意思表示的變化,除為法律特別規定所禁止外,均應予以準許。本案雙方經協商一致終止借款合同關係,建立商品房買賣合同關係,並非為雙方之間的借款合同履行提供擔保,而是借款合同到期彥海公司難以清償債務時,通過將彥海公司所有的商品房出售給湯龍等四位債權人的方式,實現雙方權利義務平衡的一種交易安排

該交易安排並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禁止的情形,亦不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四條規定。尊重當事人嗣後形成的變更法律關係性質的一致意思表示,是貫徹合同自由原則的題中應有之意。彥海公司所持本案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的主張,不予採信。

但在確認商品房買賣合同合法有效的情況下,由於雙方當事人均認可該合同項下已付購房款系由原借款本息轉來,且彥海公司提出該欠款數額包含高額利息。在當事人請求司法確認和保護購房者合同權利時,人民法院對基於借款合同的實際履行而形成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數額應當予以審查,以避免當事人通過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等方式,將違法高息合法化。經審查,雙方之間借款利息的計算方法,已經超出法律規定的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對雙方當事人包含高額利息的欠款數額,依法不能予以確認。由於法律保護的借款利率明顯低於當事人對帳確認的借款利率,故應當認為湯龍等四人作為購房人,尚未足額支付合同約定的購房款,彥海公司未按照約定時間交付房屋,不應視為違約。湯龍等四人以彥海公司逾期交付房屋構成違約為事實依據,要求彥海公司支付違約金及律師費,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一審判決判令彥海公司承擔支付違約金及律師費的違約責任錯誤,本院對此予以糾正。

-

以房擔保(借貸關係)類型

以房擔保指在債權債務關係建立時,或者債務履行期屆滿之前,債權人與債務人達成合意,約定將來債權人在債務人不能履行清償義務時,有權取得約定的房產。

劉省龍、江山市江建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

案號:(2017)最高法民申4527號

案件事實:2010年元月3日,江建東鄉分公司金迪商廈項目部、吳自旺、俞小貂出具《借條》,內容為:「今借到劉省龍人民幣壹仟壹佰貳拾萬元整……此款用金迪商廈玖個店鋪及二樓、三樓的商用樓全權作為抵押,如到期不能歸還,債權人有權處理該抵押物作為清償債務」。2010年元月3日,江建東鄉分公司金迪商廈項目部向劉省龍出具1120萬元《收款收據》,其中「項目」為:「交購房款訂購金迪商廈1-5號店鋪、8-12號店鋪及二樓、三樓商用樓」。2011年2月23日,吳自旺出具《借條》,內容為:「今借到劉省龍人民幣壹仟伍佰肆拾玖萬元整,借期為貳拾天。如違期不能償還,在五日內辦理金迪商廈大樓二樓三樓備案合同購房。房款按原結算價」。2011年4月22日,出賣人江建東鄉分公司與買受人劉省龍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劉省龍購買江建東鄉分公司在東鄉縣恆安東路33號地塊上建設的金迪商廈B幢1樓9-12號房,建築面積為156.08平方米,總價款為1716880元,付款方式為一次性付款,交付商品房期限為2011年12月31日等。2011年4月22日,出賣人江建東鄉分公司與買受人劉省龍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劉省龍購買江建東鄉分公司在東鄉縣恆安東路33號地塊上建設的金迪商廈B幢2樓商鋪,建築面積為1160.63平方米,總價款為3249764元,付款方式為一次性付款,交付商品房期限為2011年12月31日等。2011年4月22日,出賣人江建東鄉分公司與買受人劉省龍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劉省龍購買江建東鄉分公司在東鄉縣恆安東路33號地塊上建設的金迪商廈B幢3樓商鋪,建築面積為1160.63平方米,總價款為3249764元,付款方式為一次性付款,交付商品房期限為2011年12月31日等。上述三份商品房買賣合同出賣人欄中均蓋有吳躍龍、江建東鄉分公司金迪商廈項目部印章。三份買賣合同均在東鄉縣房產管理局辦理了備案手續。2011年4月25日,江建東鄉分公司金迪商廈項目部向劉省龍出具18萬元《收據》,其中「品名及規格」為:「交來1樓9-12號店鋪、2樓、3樓店鋪維修基金」。

裁判理由:本案中,2010年1月3日,江建公司江西東鄉分公司金迪商廈項目部(以下簡稱金迪商廈項目部)既向劉省龍出具借條,借款金額為1120萬元,借條中註明以案涉商品房進行抵押,同時還向劉省龍出具了收到購房款1120萬元的收據,但二者系同一筆款項。2011年4月22日,江建公司江西東鄉分公司與劉省龍籤訂了購買案涉房屋的三份《商品房買賣合同》,同時雙方又籤訂了合同價款不同、其他內容相同的另外三份《商品房買賣合同》,用於劉省龍向銀行抵押貸款。上述事實表明,雙方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目的,係為金迪商廈項目部(吳自旺)的借款提供擔保。劉省龍申請再審主張,《商品房買賣合同》系其與江建公司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但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雙方之間已經對帳、清算,並就借款合同關係轉變為商品房買賣合同關係達成過合意。其申請再審作為證據提交的2011年2月23日借條關於「今借到劉省龍人民幣壹仟伍佰肆拾玖萬元整,借期為貳拾天。如違期不能償還,在五日內辦理金迪商廈大樓二樓三樓備案合同購房」的約定,有違物權法上禁止流抵押的規定,應為無效。劉省龍據此主張其已與江建公司達成以物抵債協議,缺乏事實依據。

-

在實踐中,關於以房抵債和以房擔保的區別已經有數百次討論。本文僅闡述個人觀點:以房抵債與以房擔保最大的區別在於,抵債與擔保是兩個不同的含義。抵債作為債權債務的消滅行為往往發生於借貸關係成立之後無力償還借款之時,屬於事後行為;擔保作為借貸的附屬行為,可以發生在借貸關係成立之前、期間和之後,在成立時間上具有獨特的普遍性。

兩者產生的法律後果不同,以房抵債協議合法且有效,債權人可依據以房抵債協議主張權利,兩者之間按買賣關係處理。以房擔保違背物權法定原則,不產生抵押權效力,應按照原始債權債務關係關係進行處理。

結 語

綜上所述,以房抵債及以房擔保時,應圍繞房屋買賣行為的形成時間和借貸過程中發生的行為類型綜合判斷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如果最後一致行為有擔保則應認為是以房擔保按借貸關係審理;否則,應視為以房抵債,由借款人協助出借人取得房屋所有權。

文章編輯:張藍律師、龔小嵐

圖文編輯:江珊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網絡 圖轉侵刪

相關焦點

  • 各地法院裁判指導意見匯總,以房抵債問題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設定以物抵債的不同時間、約定的具體內容、履行的具體情況等情形來判斷以物抵債不同的法律性質,進而正確認定其效力。,該協議具有擔保債權實現的目的,如債權人以債務人違反以物抵債的約定而要求繼續履行以物抵債協議或對所抵之物主張所有權的,人民法院應駁回其訴訟請求。
  • 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能否以房抵債,以房抵債是否合法?
    債務人如到期未能履行協議中的償還欠款的義務,也可能會在和債權人的協商下以房抵債,將自己房產的所有權轉讓給債權人。那麼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能否以房抵債,以房抵債是否合法?網友諮詢: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能否以房抵債,以房抵債是否合法?
  • 「以房抵債」操作指引 注意8個法律要點
    2、借款合同雙方當事人經協商一致,終止借款合同關係,建立商品房買賣合同關係,將借款本金及利息轉化為已付購房款並經對帳清算的,該商品房買賣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第二十四條規定的「作為民間借貸合同的擔保」。三、以房抵債不能排除執行的情形1、以物抵債不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複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8條、第29條的規定。
  • 如何區分讓與擔保和以物抵債法律關係
    【裁判要旨】讓與擔保與以物抵債雖然在外觀上均存在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約定,但二者的區別在於:一、讓與擔保的意思表示一般成立於債務到期之前;而以物抵債的意思表示一般成立於債務到期之時或之後。二、當事人設立讓與擔保的,並未有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意思表示,而僅有為借貸合同設立擔保的意思表示;而當事人達成以物抵債協議的,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於債務到期後如何清算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即雙方在籤訂買賣合同時就已達成通過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終止前債權債務關係的合意。
  • 最高院指導案例:以房抵債協議適用精解
    以房抵債屬於實踐性法律行為,房屋未交付,原債務不消滅。另外以房抵債的房不限於債務人,可以是第三人。由於以房抵債涉及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等眾多法律關係,同時可能會涉及侵害其他債權人的利息,禁止流押流質等強行性法律規定等,導致在訴訟司法實踐中糾紛較多,爭議很大,人民法院的判決也因學說流派的不同,出現不太統一的裁判尺度。為了理清以房抵債訴訟糾紛的裁判規則,本文結合今年典型的生效判決,梳理各種以房抵債、以物抵債糾紛的內在裁判邏輯。
  • 以物抵債協議的法律性質與類型化之初探
    以物抵債行為須具備以下要素:首先,存在合法有效的原有的債權債務關係;其次,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須有意思表示一致,即有以他種給付替代原定給付的合意,此時後種給付須與原有的給付不同;最後,以物抵債具有特殊的清償方式,原有的債權債務關係的消滅並非由於以物抵債協議的成立,而是由於以物抵債協議的履行,這也是其區別於債之更新和代物清償的原因:合同成立時,原債務即歸於消滅,這是債的更新,而不是代物清償。
  • 【法律貼士】以房抵債的協議是否產生法律效力?關鍵在於這5個法律要點
    以房抵債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特別是有些債務人因為急需用錢,動不動就把自己的房產抵押上,且註明「如果到時還不上錢,將自己的房產直接抵償給債權人」。雖然這種約定可能是當事人自己當時的真實想法,但這種約定並不被法律所認可。
  • 民間借貸"以房抵債"不合法 眾案例證明"以房換貸"是騙局
    原標題:民間借貸「以房抵債」不合法   如今,不少融資廣告有這樣一句廣告詞:有了房子,還怕沒錢?但大興法院昨天明確告知大家:民間借貸,以房抵債,在我國法律中是明令禁止的;而且,近三年來,大量案例說明,以房抵債的借款,大部分是騙局,借款人往往會失去住房。
  • 借條約定「到期不還,以房抵債」,能否得到法院支持?
    我是杭州鄒祺明律師,出借人為了保證借出的錢,到期能收回借款,有時借條中會有這樣的約定「到期不還,以房抵債」,以為這樣約定,起訴到法院會得到支持,但如此約定違反我國擔保法,法院不會支持。 到期不還,以房抵債這種約定實際是用物作擔保
  • 以房抵債,可否排除執行?
    而物權期待權的概念在法理上並無定論:王澤鑑教授認為,期待權是因具備取得權利部分要件,受法律保護,且依社會經濟觀點,使之成為交易客體,特賦予權利性質之法律地位。【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七冊)[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196頁.】這個概念很抽象,其他學者給出的概念也很抽象,並且對於期待權的概念和內涵還沒有形成通說,法律實務中似乎還很難直接引用。
  • 借條上寫明「到期不還,以房抵債」,為何法院會判斷無效?
    「以房抵債」在民間借貸中很常見,主要操作方式有三種:約定借款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房屋歸出借人所有、籤訂房屋買賣合同、籤訂委託售房合同。「到期不還,以房抵債」這樣的約定叫做「流押條款」,即在債務設定之初約定如果到期不能償還,則以某物抵銷債務。
  • 第叄拾肆期|非典型擔保和混合擔保(上)——重點知識點
    1.當事人訂立的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不存在法定無效情形的,應當認定有效。雖然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關係不屬於物權法規定的典型擔保類型,但是其擔保功能應予肯定。2.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
  • 「最高院裁判文書」合法的以房抵債協議能否產生原合同給付義務...
    【裁判要旨】關於以房抵債協議的效力問題,應適用合同法關於買賣合同和合同法總則的規定。合法的以房抵債協議是否產生原合同約定的給付義務消滅以及房屋所有權轉移的法律後果,取決於以房抵債協議是否已經實際履行。關於中磊公司主張其與寶隆公司之間以房抵債協議應為有效的主張。與本案裁判結果聯繫起來考慮,中磊公司的目的是,通過請求確認以房抵債協議有效且寶隆公司以房抵債的行為能夠發生相應債務即435萬元和409.17萬元工程款債權消滅、中磊公司取得該房屋所有權的效果,其實質是請求確認以房抵債協議的效力以及以房抵債協議履行效果發生效力。
  • 抵押/質押與讓與擔保、以物抵債協議
    ,例如金錢債權中的本金、交付貨物的債權或者提供勞務的債權;主債權是相對於利息和其他附隨債權而言,不包括利息以及其他因主債權而產生的附隨債權。對於債務人一方來說,因為一般讓與擔保需要將財產所有權轉移給債權人,風險較大,因此不如抵押/質押更合適。「後讓與擔保」則因無效而難以達到保障債權的效果,應先考慮採取抵押、質押或一般讓與擔保模式。如果不得已要使用,則必須提示當事人法律風險。
  • 河北高院:抵債非付款方式,案外人無權依據以房抵債協議排除執行
    】法院對於以房抵債協議籤訂時間的審查就會有很大的技術困難和障礙。因此,通過加強偽造證據的法律責任(尤其是刑事責任)和案件移送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審理執行異議或執行異議之訴的法官發現當事人偽造證據且符合一定條件的,應當移送到公安機關處理)來威懾偽造證據(偽造以房抵債協議籤訂時間)的行為,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b.合同合法有效。
  • 《北京仲裁》專題|買賣型擔保的法律效力研究
    (二)擔保與擔保合同債的擔保是指按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通過增加一般責任財產的範圍或將某個一般責任財產特定化或喪失一定數額的貨幣等方式,來保障特定債權完全實現的法律制度。擔保具有從屬性、補充性和單務性的特徵。
  • 重慶高院:案外人無權依據以房抵債協議排除執行
    】法院對於以房抵債協議籤訂時間的審查就會有很大的技術困難和障礙。因此,通過加強偽造證據的法律責任(尤其是刑事責任)和案件移送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審理執行異議或執行異議之訴的法官發現當事人偽造證據且符合一定條件的,應當移送到公安機關處理)來威懾偽造證據(偽造以房抵債協議籤訂時間)的行為,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b.合同合法有效。
  • 【以案說法】「以房抵債」後未實際佔有使用房屋,能否對抗債權人的...
    【以案說法】「以房抵債」後未實際佔有使用房屋,能否對抗債權人的抵押優先受償權?2015年3月趙某、孫某與泰州某銀行就上述房屋籤訂抵押擔保合同,並辦理了抵押登記。金某提交其與趙某、孫某籤訂的落款日期為2012年1月15日的協議書一份,其與姜堰某裝飾公司裝飾工程施工合同一份和裝修收款收據、借條複印件、銀票的複印件,並述稱孫某系其姐姐,金某的父親將200萬元出借給趙某開辦的公司,其與趙某、孫某籤訂抵債協議後,對房屋進行了裝修,房屋未辦理過戶是因為房屋上有按揭貸款。
  • 一房多賣的物權歸屬及法律後果
    一房多賣的物權歸屬及法律後果 2020-05-25 0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擔保的是行為,不是借款!這種抗辯有效嗎?
    後來,對方不還款,我要求B承擔擔保責任的時候,他卻說對借款不清楚,承擔的擔保責任僅僅是交房屋鑰匙,不對借款承擔責任。【律師解答】首先,根據我國法律相關規定,如果以保證人的方式為債權債務關係提供擔保,擔保人提供的擔保範圍並非僅僅以行為作為擔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