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叄拾肆期|非典型擔保和混合擔保(上)——重點知識點

2021-02-19 法考與司法考試每日推送

年前私人定製招生已經結束,年後還會招一批學員,具體可以諮詢微信客服sikaozhe6,進群等通知。

1.當事人訂立的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不存在法定無效情形的,應當認定有效。雖然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關係不屬於物權法規定的典型擔保類型,但是其擔保功能應予肯定。

2.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擔保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約定擔保物權的效力

債權人與擔保人訂立擔保合同,約定以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或者質押的財產設定以登記作為公示方法的擔保,因無法定的登記機構而未能進行登記的,不具有物權效力。當事人請求按照擔保合同的約定就該財產折價、變賣或者拍賣所得價款等方式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對其他權利人不具有對抗效力和優先性

|「讓與擔保

指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與債權人訂立合同,約定將擔保標的物的財產權形式上轉讓至債權人名下,使債權人在不超過擔保目的範圍內取得擔保標的物的財產權,債務人到期清償債務,債權人將該財產權返還給債務人或第三人,債務人到期沒有清償債務,債權人可以對財產拍賣、變賣、折價償還債權的非典型擔保。

|「履行期屆滿後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

當事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後達成以物抵債協議,抵債物尚未交付債權人,債權人請求債務人交付的,人民法院要著重審查以物抵債協議是否存在惡意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等情形,避免虛假訴訟的發生。經審查,不存在以上情況,且無其他無效事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1.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因達成以物抵債協議申請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予準許

2.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申請撤回上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申請撤回起訴。當事人申請撤回起訴,經審查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可予準許。當事人不申請撤回起訴,請求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對以物抵債協議予以確認的,因債務人完全可以立即履行該協議,沒有必要由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故人民法院不應準許,同時應當繼續對原債權債務關係進行審理。

|「履行期屆滿前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

當事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達成以物抵債協議,抵債物尚未交付債權人,債權人請求債務人交付的,因此種情況不同於讓與擔保,人民法院應當向其釋明,其應當根據債權債務關係提起訴訟。經釋明後當事人仍拒絕變更訴訟請求的,應當駁回其訴訟請求,但不影響其根據原債權債務關係另行提起訴訟。

【貳】讓與擔保

|「讓與擔保的兩種類型

1.讓與擔保

指已經將擔保標的物的財產權以完成財產權利變動的公示方式轉讓至債權人名下的讓與擔保。此種讓與擔保具有物權效力,債權人享有「讓與擔保物權」。

2.後讓與擔保

指尚未將擔保標的物的財產權以完成財產權利變動的公示方式轉讓至債權人名下的讓與擔保。後讓與擔保尚不具有物權效力,但根據區分原則,不影響「讓與擔保合同」的效力

|「讓與擔保與物權法定的關係

1.《民法典》第116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這是關於「物權法定」的規定,包括種類法定(類型強制)與內容法定(類型固定)兩方面內容。

若持「剛性的」物權法定主義,所謂物權法定中的「法」僅限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則讓與擔保違反物權法定

2.若持「物權法定緩和主義」,所謂物權法定中的「法」,不僅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還包括習慣法(《民法典》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同時,可以確定在我國長期經濟實踐中,已經形成了讓與擔保屬於擔保物權的習慣法,故讓與擔保不違反物權法定

|「讓與擔保合同性質的認定

觀點1:擔保信託合同。

讓與擔保合同所追求的經濟目的系為履行債務提供擔保,但其釆用的法律手段系向債權人移轉標的物的財產權,但雙方訂立合同時具有一致真實的效果意思,屬於擔保信託合同。

觀點2:隱藏行為。

雙方移轉財產權的協議屬於「雙方虛假行為」,根據《民法典》第46條第1款屬於無效合同,雙方提供讓與擔保的協議屬於「隱藏行為」,若不存在法定無效事由,讓與擔保合同有效

|讓與擔保的法律效力

1.讓與擔保合同有效

理由:區分原則。讓與擔保物權設立與否,不影響讓與擔保合同的效力

2.流質契約條款無效

讓與擔保合同部分無效,即其中的「流質契約條款」無效

3.讓與擔保物權設立

理由:《擔保合同》有效、且已按法定方式完成公示,債權人即可對物享有「讓與擔保物權」。債務人到期未清償還款義務,債權人可以通過「協議折價歸債權人所有」或者通過「拍賣、變賣並就變賣價款受償」的方式優先受償。已經設立的讓與擔保物權具有物權效力。核心:須經清算

4.讓與擔保物權的權能。

(1)不承認「歸屬型讓與擔保」的效力,只承認「處分型讓與擔保」的效力;

(2)不承認「流質型讓與擔保」的效力,只承認「清算型讓與擔保」的效力。

|讓與擔保的法律效力

1.讓與擔保物權未設立

因為債務人尚未將為債權人辦理過戶脊記。因此,讓與擔保物權未設立

2.讓與擔保合同有效

根據區分原則,未發生物權變動,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因此:

(1)債權人有權依照有效的《擔保合同》請求債務人進一步履行擔保義務,為其辦理過戶登記。自為債權人辦理過戶登記時,成立「讓與擔保」,一切都按照「讓與擔保」的規則辦。

(2)若債務人拒絕為債權人辦理過戶登記,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比如因債權人不能享有優先受償權而遭受的損害),債權人有權依照生效的《擔保合同》請求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

3.流質契約條款無效

無論是否辦理過戶登記,《擔保合同》中的流質約條款是無效的。債權人主張實現擔保時,均須經清算

4.後讓與擔保的效力

若債務人一直沒有為債權人辦理過戶登記,則二人間僅成立後讓與擔保,不具有物權效力。只具有債的擔保效力。

若債務人到期不履行還款義務,債權人只能訴請債務人履行借款合同,不能訴請債務人履行買賣合同(理由:維持擔保合同內容的從屬性)。

債權人依照借款合同起訴獲得勝訴生效判決後,債務人仍不履行到期還款義務的,債權人有權申請法院拍賣、變賣標的物並以變賣所得價款用於清償借款本息。但須經清算,多退少補。【注意】不具有優先受償效力、不具有優先於其他債權人優先受償的效力。

相關焦點

  • 第貳拾肆期|質權、留置權和擔保物權競合(上)——重點知識點
    理由在於,質權是留置型擔保,目的在於通過佔有債務人的財產,一方面對債務人產生心理壓力,從而迫使其儘快清償債務,另一方面防止債務人處分擔保財產,保障債權人優先受償。佔有之後再返還,本質上是通過佔有改定的交付方式設定質權,違背動產質權設立的目的。
  • 【愛檢公益 民法典解讀】非典型擔保家族中的神奇寶寶 讓與擔保(上) ——讓與擔保的概念與特徵
    讓與擔保分哪些種類?讓與擔保在中國法上合法有效嗎?新《民法典》時代、《九民紀要》視域下對讓與擔保有哪些規定?問題一:本案中《特別擔保合同》是否有效?姚大寶是否取得某種非典型擔保物權?問題二:若於小美到期未履行還款義務,姚大寶是否有權按照約定終局性取得魚美公司案涉股權?問題三:若姚大寶不能終局性取得魚美公司案涉股權,其可以通過何種方式實現其基於《特別擔保合同》享有的擔保性權利?帶著以上三個問題,讓我們一同了解讓與擔保。
  • 我國《民法典》上的「混合擔保規則」解釋論
    司法實務的立場也處於一個漸進提高認識的過程中,至201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了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仍在嘗試混合擔保規則裁判立場的相對統一解釋。《民法典》已經頒布了,混合擔保規則立法論上的討論空間已經暫時處於封閉狀態,在法典化的制度結構下,如何解釋和適用混合擔保規則,將成為《民法典》後的理論和司法實務的重要議題。
  • 結合九民紀要來學擔保知識點:混合擔保中擔保人之間的追償問題
    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小結】保證人或物上保證人應債權人的請求承擔擔保責任之後,承擔擔保責任的擔保人除向債務人行使求償權之外,是否可向其他擔保人求償?l 《擔保法解釋》第三十八條第1款肯定了擔保人之間的內部求償權。
  • 混合共同擔保中追償權的再辨析
    摘要:混合共同擔保人之間是否享有追償權,理論界和實務中都存在較大分歧。本文著重就肯定說的不足和否定說的合理性展開論證,認為肯定說突破了意思自治、合同相對性且違背了當事人預期;相較之下,認定混合共同擔保人之間不享有追償權不存在障礙,且未違反公平原則,也不存在道德風險,立法上應當對否定說予以採納。
  • 讓與擔保合同的效力
    同日,雙方又籤訂了一份協議書,約定:「一、黃某(甲方)因資金周轉之需要,向中村林場、盧某(乙方)借款伍拾萬元,期限自2014年9月11日起;二、甲方同意將其名下位於漳平市雙洋鎮東洋村(小地名:爐坑)的398畝山場和東洋村(小地名:土南侖)的504畝山場作抵押擔保並過戶給乙方。
  • 聚焦民法典:混合擔保追償問題的澄清
    通則規定了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保全、轉讓、終止、違約責任等,是合同編的總則;典型合同規定了民商事領域中典型的19種有名合同,在現行合同法規定的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等15種典型合同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和合夥合同;準合同規定了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的一般性規則。本文將以案例的形式,對新增保證合同中的重大變化進行解析。
  • 非典型擔保中,如何區分「債的加入」和「連帶保證」?
    如,保證人就借款人的債務向債權人出具的《還款承諾函》,以下稱《承諾函》,就此種情形,屬非典型擔保。只要債權人未提出異議,《承諾函》即對出具人有法律約束力。那麼,你出具的《承諾函》到底是「為債務人的債務提供連帶保證呢?」,還是屬於「和債務人一起償還債務呢?」
  • 廣西北海律師┃【人民法院報】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系列解讀——「關於非典型擔保」及「附則」部分重點條文解讀
    出賣人保留所有權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擔保價款債權的實現,因此出賣人保留的所有權被認為是一種非典型擔保物權。關於所有權保留買賣,合同法即已有明確規定,但由於合同法沒有規定公示方式,因此第三人無法從外觀上識別出賣人所保留的所有權,從而對第三人的交易安全構成了一定的威脅。民法典為消除此種隱形擔保,明確規定出賣人保留的所有權非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六百四十一條第二款)。
  • 「學習宣傳民法典」鄒海林:我國《民法典》上的「混合擔保規則...
    內容提要:《民法典》第392條是有關混合擔保規則的體系化規定。在理論和制度邏輯上,混合擔保情形下的債權人如何行使其擔保權益,除非當事人之間另有約定,法律沒有理由幹預債權人應當先行使哪個擔保權益。對混合擔保規則的解釋在我國的理論和實務上一直存在爭議。解釋混合擔保規則的基礎是要構造混合擔保規則的解釋平臺,以統一對混合擔保的認識和制度要素。混合擔保規則的核心問題為債權人如何實現債權的問題。
  • ...宣傳民法典」鄒海林:我國《民法典》上的「混合擔保規則」解釋論
    內容提要:《民法典》第392條是有關混合擔保規則的體系化規定。在理論和制度邏輯上,混合擔保情形下的債權人如何行使其擔保權益,除非當事人之間另有約定,法律沒有理由幹預債權人應當先行使哪個擔保權益。對混合擔保規則的解釋在我國的理論和實務上一直存在爭議。
  • 重點區分!「以房抵債」和「以房擔保」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後果
    導 讀在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借錢用房子來擔保或者償還不上債務用房子來抵債的人。同樣以商品房買賣合同形式為債權進行擔保,但「以房抵債」和「以房擔保」的法律後果完全不同。具體什麼情況下屬於以房抵債,什麼情況下買賣房屋又屬於以房擔保,應當如何區分兩者的區別?司法判例對這兩種不同的債務償還形式做出了不同的判決,判決的思路和觀點值得深思。
  • 高聖平:混合共同擔保中擔保人的順序利益和免責條件|中德私法
    ,同一債權既有人的擔保又有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擔保時,保證人和物上保證人處於同一清償順序,債權人既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又可以要求物上保證人承擔擔保責任。[27]從體系解釋來看,《物權法》第194條第2款和第218條規定,僅在債務人以自己的財產設定物的擔保時,債權人放棄該物的擔保,其他擔保人才在債權人喪失優先受償權益的範圍內免除擔保責任。這些規定顯然以混合共同擔保中擔保人之間沒有內部求償權為前提。
  • 法考必考知識點之一般擔保與連帶擔保
    今天跟大家說說法考中民法必考的知識點——擔保責任。我國擔保法第十六條規定,保證的方式有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兩種。二者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承擔保證責任的方式。我們先來看看擔保法是如何規定的。第二十條 【保證人的一般抗辯權】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債務人的抗辯權。債務人放棄對債務的抗辯權的,保證人仍有權抗辯。抗辯權是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
  • 蘭 · 訴 | 民法典生效後,對混合擔保內部追償有何影響?
    但是在混合擔保中,連帶保證人和物的擔保人之間能否互相追償,因為立法變遷導致司法實踐中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存在爭議。本文將著重研究混合擔保的相關法律規定,研究混合擔保的內部追償問題。認為混合擔保中擔保人之間不能追償。二審人民法院從法律特徵、法律功能、公平原則、防範道德風險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後最終認為,法律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並無關於禁止承擔擔保責任的擔保人請求其他擔保人承擔清償責任的規定,混合擔保的擔保人之間互有清償請求權的制度設置更符合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等債法基本規則。
  • 《民法典》宣講進銀行,解讀擔保新規!
    招商銀行無錫分行的會議室座無虛席,無錫中院民法典宣講團成員、金融庭法官助理陳迪金為該行工作人員帶來了一場「民法典之擔保新規解讀陳迪金向大家介紹了擔保領域的基本概念,如典型擔保和非典型擔保的種類、司法和立法對非典型擔保的態度變化、公司對外擔保的審查和效力認定、特殊主體的擔保行為禁止及法律後果等;講解了保證中的規則變化
  • 以不動產買賣合同作為債務擔保,該合同能否得到法律認可?
    以上條文是九民紀要關於讓與擔保的規定,本文旨在釐清「讓與擔保」這種「非典型擔保」在司法實踐中的演進過程與觀點變化。首先,以另一份合同為債權提供擔保,無疑不屬於「成文法有明確規定、法律適用清晰、擔保效力易於確定、擔保權利義務穩定」的典型擔保方式。釐清這種非典型擔保的擔保物和擔保作用如何實現,是必須的。
  • 民法典擔保制度的重構、影響與對策+《九民紀要》擔保規則+福利
    為能動地與國際規則接軌,切實優化營商環境,改變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時因我國動產和權利擔保公示規則欠缺而失分較多的現狀,《民法典》統一了擔保物權和非典型擔保登記和交付的公示制度,並為動產抵押、權利質押、融資租賃所有權和所有權保留等將來統一到一個機關登記預留了制度空間。
  • 解析民法典對物權擔保制度的實質性改變
    民法典施行後,涉及物權擔保制度的擔保法和物權法將被廢止。民法典在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物權擔保制度,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法治保障。本次民法典雖然對物權擔保制度沒有做大幅度的修改,但仍然在以下方面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值得銀行引起重視。
  • 最高院二巡紀要26則丨07混合擔保中保證人免責的認定
    意見闡釋一、混合擔保中物保與人保的關係在擔保實踐中,債權人為充分保障其債權的實現而經常設定混合擔保。混合擔保是指同一債權上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性質不 同的擔保類型,同時包含了物的擔保與人的擔保兩種不同性質的擔保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