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街亭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一次經典戰疫。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諸葛亮親率蜀軍出祁山,發動第一次北伐。當時他任命自己十分賞識的參軍馬謖領導諸軍,後於軍事重地街亭防禦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馬謖在街亭違反諸葛亮節度,捨棄水源,選擇登上南山據守而非佔據山下的城鎮;禆將軍王平曾多番規勸,但馬謖都不接納,終失街亭。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北伐也因此失敗,之後馬謖與將領李盛、張休等人被處死,黃襲被奪兵。
陳壽
《晉書》記載,《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受髡(kūn)刑。該刑法不重,只是剃光頭髮。但是古代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剃光頭是極為恥辱的。據稱,成年後的陳壽和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也有過一段交集,蜀漢末期,陳壽在姜維手下為官,那時奸臣黃皓掌權,諸葛瞻卻選擇妥協不去揭露他的罪行,而陳壽與譙周師徒則是對黃皓針鋒相對,這導致諸葛瞻看到陳壽都是一副輕視的表情,最後也令他屢遭貶謫。
諸葛亮
正是因為陳家和諸葛家兩代恩怨,有人認為陳壽在《三國志》裡對諸葛亮有所貶低,「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街亭之戰」蜀魏交戰圖
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何一民教授對陳壽進行了多年研究。他認為,這其實是對陳壽莫大的誤讀。「陳壽對諸葛亮更多的是褒揚與稱讚,他父親在馬謖帳下為官,後來因街亭失守受到諸葛亮的懲罰。陳壽並沒有記仇,反而在《三國志諸葛亮傳》裡說了很多關於他的好話,這就可以看出陳壽的史德,以及他身為史家的情操,以及秉筆直書的情懷。」
小人書《斬馬謖》
何一民教授還提到:「《三國志》裡每個人的傳,陳壽都寫得生動深刻,《諸葛亮傳》無疑是最華彩的之一。」陳壽除了記敘人物的事件,還會給他們一段總評。而他給諸葛亮的總評,從字數上是全書最多的,超過了劉備、劉禪,也超過曹操、曹丕等。陳壽講述的諸葛亮應該是歷史上最真實的諸葛亮,比羅貫中所描寫的「智多星」更接地氣。
馬謖
那他筆下的諸葛亮是啥樣呢?陳壽寫道:「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字裡行間無不充分表明自己是孔明的「迷弟」,而在另一段表述中,陳壽更把諸葛亮贊到了天上,「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這段文字出自陳壽的《進表》。
《三國志》
據何一民教授介紹,後來陳壽在晉朝為官時,除了寫《三國志·諸葛亮傳》,又單獨寫了《諸葛亮集》二十四篇,將諸葛亮生前最有名的故事整理成集。陳晉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將此書上表奏於朝廷(史稱《進(諸葛亮集)表》),表中說: 「臣壽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領中書監濟北侯臣荀勖、中書令關內侯臣和嶠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國,負阻不賓,然猶存錄其言,恥善有遺,誠是大晉光明至德,澤被無疆,自古以來,未之有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