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的健康發展應當是平衡的發展、平衡的合作、平衡的競爭,能夠有效地管控分歧。」6月24日,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前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Daniel Russel)在北京舉行的第六屆世界和平論壇上說。
在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執政5個月之後,「不確定性」仍然是中美專家在評價川普政府時提及最多的關鍵詞,不過,兩國專家對於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依然表現出相對的樂觀。拉塞爾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中美之間存在許多共同的戰略利益,這些將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
「川普內外政策現在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聲明。對外政策,我們不知道美國大戰略到底是什麼樣,(美國)也沒有一個完整的決策班子,很多位置都空著,這個情況下他會做什麼,更不好預測。」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同一天在世界和平論壇上說。
川普上臺削弱美軟實力毫無政治經驗的地產商人川普當選美國新一任總統,成為從去年至今全球媒體不斷討論的話題。其競選期間的出格言論以及當選後採取的一系列爭議性政策,讓「不確定性」成為他身上最鮮明的標籤之一。
王緝思認為,川普上臺後美國的硬實力並沒有明顯下降,但是在「美國第一」的口號之下,美國的「軟實力」將會受到很大影響。王緝思認為,儘管北約、美日同盟、美韓同盟仍將存在,但是可能會越來越鬆散。川普競選以來就對其盟友關係提出質疑,他曾批評日本、韓國以及北約盟友沒能充分履行防衛義務,搭美國便車進而要求這些盟友承擔更多的防務費用。5月26日,川普在出席北約峰會時還指責23個北約成員國沒有實現分攤軍費的目標。不過,美國國務卿、防長等人隨後也通過不同場合對盟友進行了安撫。
「川普政府對國際秩序可能帶來不穩定性影響、不確定性的影響,我們看到這種行為讓其它國家想放棄美國的引導力而另尋他路。」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史文(Michael Swaine)當天在評價川普政府時說,「在我看來,川普本人的一些觀點是以交易為基礎的,缺乏戰略性的,比較關注自己利益,而且可能也很難解決美國今天面臨的一些挑戰。」
在中美關係上,自川普競選至今也展現出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川普正式就任之前一度挑戰了作為中美政治基礎的「一中原則」,不過,今年2月初,中美兩國領導人首次通話中,川普表示美國將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想要的是可預測性以及確定性、穩定性,他們不想要美國的不確定性。所以川普政府應當思考這樣的問題,來提供這種可確定性的環境。」史文表示。
「戰略利益將推動中美關係發展」雖然川普身上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是王緝思認為在川普任內中美關係將保持相對穩定。
「我對美國不樂觀,但對中美關係比較樂觀,」王緝思說,「中國外交的迴旋餘地在新的格局之下是擴大了。」
就在本次和平論壇不久前,6月21日,中美剛剛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首輪中美外交與安全對話,雙方就朝鮮、南海、反恐等重要議題進行了坦誠深入的交流。雙方在會後均認為,此次對話是建設性和富有成果的。
「中美在氣候變化、伊朗問題等都有很好的、積極的合作。中美兩國都有全球利益,因為我們的經濟體量很大,人員之間不斷地往來,所以在解決全球挑戰方面,一定需要中美之間的合作,中美合作能帶來積極的影響。」拉塞爾對澎湃新聞表示,「根本而言,戰略利益將推動中美關係發展。」
21日的中美外交與安全對話中,雙方也都表示,將繼續共同努力擴大互利合作領域,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拉塞爾認為,中美在諸如朝鮮核問題這類「硬話題」上還有很大分歧,中美在這些話題的合作面臨較大困難,拉塞爾認為雙方有必要加強在這些問題上的合作。「在這些問題上,需要彼此相互的妥協,而且是重大的妥協,只有這樣,才能夠相互照顧彼此的合理關切。」拉塞爾說。
實際上,自4月初,中美元首海湖莊園會晤開始,中美兩國就在朝鮮問題上展開了密切的合作,包括川普總統本人在內的美國政府多位高官在不同場合表示,中國在解決朝鮮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6月21日的中美首輪外交與安全對話中,雙方重申了致力於全面、可核查、不可逆的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共同目標。雙方重申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涉朝決議的目標。雙方願繼續為此做出努力,包括全面、嚴格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和推動有關對話談判。雙方決定就半島核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我們的溝通還不能夠了解彼此之間的意圖,我們彼此沒有更好地向對方解釋自己的政策,而對方也沒有很好地聆聽我們的政策。」拉塞爾說,「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中美兩國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國家有很大的雄心和視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