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很多生完寶寶的媽媽們都是看書坐月子,但是你知不知道很多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坐月子習俗,可能更適合我們中國人的體質。
「坐月子」期間吃什麼,既保證乳汁分泌又促進產婦身體復原?一起往下看吧~
01
補氣血:豬腳姜醋蛋
豬腳姜醋蛋是廣東地區產婦坐月子時必吃的滋補美食。豬腳姜醋蛋是採用豬蹄、老薑、甜醋、紅糖、雞蛋,用大沙煲熬製而成。每天喝一碗,被認為有健脾胃、補氣血、祛風寒、通乳汁、散瘀血之功能。
我國中醫認為,姜能驅寒祛溼、行氣活血。民間認為孕婦生產時吸入不少「風,需借老薑驅祛。做豬腳姜的主料用烏醋、生薑,加入豬腳、雞蛋,煲至姜焾,再放鹽和冰糖,這樣做出的豬腳姜正好迎合了民間的需求。姜醋被認為能補氣血,驅風寒,去惡露,還能修復子宮,養身催奶。
豬腳姜醋蛋雖是孕婦產後補身食品之一,但並不建議婦女產後立即進食。產婦產後需要一段時間康復身體,飲食也得從清淡開始,循序漸進,而豬腳姜比較肥膩,如果產婦在產後一周後,身體恢復良好則可以適當吃豬腳姜醋蛋。
02
傳統月子餐:五更飯
五更飯是廣東一種傳統食制,因需於五更天(即凌晨三時至五時)食用而得名。
功能解析:被認為有補中益氣,祛風寒、健脾胃的功效,是對產婦有益的滋補品。
五更飯,可幫助哺乳媽媽及時補充營養,可幫助次日獲得充裕的母乳。五更飯由於有葷素搭配,故營養豐富。
03
活血祛寒:客家娘酒煮雞
在客家人聚集的地區,從產後開始整個月子期間,每天要吃客家娘酒煲的雞。
古代傳統醫學認為,產婦在生孩子時氣血大耗,陽液勞損,喝一些這樣的滋養品可以補血行氣,促進血脈流通,調養周身氣血,避免產後身體氣血兩虛,出現頭暈、乏力、眼花、出虛汗及惡露不下或下之甚少等不適;
同時,現代醫學也證實,產後喝娘酒可以幫助產婦避風寒,既可預防產後關節疼痛等諸多疾患,又能夠通經活血,溫補脾胃,可促進乳汁分泌。
而姜有驅風散寒的功效,能更好滴配合黃酒達到溫補祛寒通經絡的功效,使客家娘酒雞湯更具有補氣血,活血祛寒,通經活絡的功效,對產婦補身體,促進子宮收縮,幫助恢復健康有重要幫助。
一般客家人做娘酒雞時,姜要用老薑,先用油鍋將姜炒熟,把雞倒進去翻炒至金黃,再加上客家娘酒,用文火煮熟。
產後的當天就要吃雞子酒(剖腹產的,請遵醫囑),客家婦女坐月子期間,一般要吃十來只至三十隻雞、十多斤老薑和三十斤以上的客家娘酒。
註:娘酒飲用,一般人即飲即可,但坐月子的人,必須熱飲,煮雞酒、煮雞蛋等,更是有益。
/
今日互動
留言區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