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腳姜又稱雞蛋豬腳姜醋或姜醋,是一道廣東的地方傳統名菜。這一碗色澤特別像紅燒肉,曾經令到不少外省朋友以為是滷水食物的豬腳姜,其實是廣東人智慧與愛的結晶。
豬腳姜,是廣東最具特色的女人滋補品。很多坐月子的女士都喜歡吃豬腳姜,民間認為孕婦生產時吸入不少「風」,須借老薑驅風。 用甜醋與豬腳同煲,是借黑醋將豬腳骨的鈣質溶化,產婦飲後能補充鈣質。
坐月子吃豬腳姜,是一種風俗。
相傳明初的時候,一位肉販娶了一位媳婦,但成婚數年卻就不孕育,婆家雖然不舍,但也只能忍痛把媳婦休了。
傷心的媳婦卻發現自己懷孕了,但心中有怨不願告知家婆。丈夫心疼妻子,只能每日將一些賣剩的豬蹄放到破屋前的大缸之中。為了不讓豬蹄變壞,他還倒了很多陳醋到缸中,還加入雞蛋、生薑不斷熬煮。
過了一些日子後,媳婦原諒了家婆,帶上兒子捧上一大碗姜醋豬蹄,上門認祖。家婆悲喜交加,吃著手中的姜醋,撫摸著孩子連說「好酸(孫),好酸(孫)。」
久而久之,豬腳姜便成了一個新生符號,很多家庭添了新成員,定會以豬腳姜宴請親朋,一同迎接小生命的到來,分享生命的喜悅。那麼大家都知道是這家添「丁」了。街坊鄰裡就會吃著豬腳姜,圖個吉利,默契地說著一句「好酸(孫),好酸(孫)。」 後來,人們也把「豬腳姜」叫做「添丁甜醋」。
如果懷了孩子,離預產期半個月開始,家人就開始準備豬腳姜,大肚子瓦煲(陶罐),裝下七八斤黑醋、四五斤老薑、三四斤豬腳(豬手亦可)、十隻八隻雞蛋,每天大火熬上幾個小時,到孩子出生時用這個來給產婦補養身體。前去探訪的親朋戚友、單位同事,也將探訪美其名為「吃薑醋」。老同事順便介紹「湊仔經」,年輕的未婚者也偷師,細聲講,大聲笑,男女老少被那碗豬腳姜凝聚一起,其樂融融!
所以,很多廣東人的家裡,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會做上一煲豬腳姜醋。初冬來臨了,秋冬季節的「貼膘季」又到了,來煲適時當季的豬腳姜醋,這季節正合適!
-傳統豬腳姜-
【材料】:
豬腳500 g
雞蛋5 個
黃姜300 g
甜醋1 瓶(1000 毫升)
黑米醋3 湯匙
鹽、冰糖、食用油各適量
【做法】:
①雞蛋生水入煲,煮 8 分鐘;撈起後立即浸入冷水,等待片刻;待雞蛋冷卻後小心剝去蛋殼。
②黃姜去皮、洗淨、切厚片、再輕拍幾下,倒入鍋中沸水煮 10 分鐘後將水倒出幹煸至乾燥後盛出。
③豬腳去毛、洗淨,放入沸水鍋中焯燙;豬腳變色後撈出,洗去浮沫,瀝乾多餘水分。
④煲中放入冰糖,倒入添丁甜醋,再倒入黑米醋,大火煲開。
⑤加入已經剝殼的雞蛋;再倒入炒幹的薑片,再次煲開;最後放入豬腳,煮開後轉中小火,加入適量鹽煲至豬腳皮軟即可(約 1.5 小時)。
小貼士:
1、醋一定要選擇甜醋,不能用陳醋、香醋代替。
2、姜用沸水煮過是為了去辛辣,煮後煸幹是口感爽脆的關鍵。
3、建議使用砂鍋或搪瓷鍋,不用金屬鍋。
華仔懂你所想,失戀的時候,感冒的時候,陰雨連綿的時候,大姨媽的時候,心情低落的時候,吃上一碗豬腳姜,不僅味蕾得到最大滿足,而且伴隨著體溫升高,身體與內心裡的潮溼角落也仿佛被小太陽暖洋洋地曬著,陰霾一掃而光。整個人又滿血復活。
傳統味道,深巷飄香
最正宗的傳統豬腳姜——華輝拉腸*家嫂豬腳姜*
「姜老而不辣澀,豬腳綿軟而不肥膩,雞蛋入味而不柴,黑醋酸甜適中不甜膩酸溜。」這是很多街坊對小小豬腳姜的評價。短短幾句便將豬腳姜的極致境界道盡,可見街坊們對豬腳姜的熱愛與挑剔。能留住吃貨的胃,小小豬腳姜也定是專注用心秘制的。
一碗暖心的豬腳姜,不止是廣東人冬天的美味,更是身在異鄉的廣東人的鄉愁。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