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起侮辱性綽號」屬欺凌!這項方案出臺獲網友爆贊

2021-03-01 人民日報
  起侮辱性綽號,屬欺凌!上傳被欺凌者受欺凌圖像,屬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今天,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對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其中,對被欺凌者身體和心理造成「輕微痛苦」或者「明顯傷害」的欺凌事件,分別列為「輕微」或者「惡劣」。

  「攜帶刀具等器械威脅或打被欺凌者的」「多次強脫被欺凌者衣物的」「多次強索被欺凌者財物的」等屬於「惡劣」範疇的嚴重欺凌事件。

  值得關注的是,學校對於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進行批評的同時給予懲戒,嚴重者可以給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

  《實施辦法》規定,學校應根據本校實際成立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委員會,對學生欺凌事件進行認定和處置,高中階段教育的學校學生欺凌綜治委應吸納學生代表參加。學生之間發生的不涉及違法犯罪的欺凌事件的處置以學校為主。

  時間上,規定學校一般應在學生欺凌綜治委啟動調查處理程序10日內完成調查,作出處理決定;學生欺凌事件情況複雜需要延長處理時間的,由學校學生欺凌綜治委負責人提出,經校長批准可以延長10日。

  按照《實施辦法》,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和專家對轄區內學校的學生欺凌進行專項調查與評估活動,並支付費用。學校可以委託第三評估機構和專家對本校的學生欺凌情況進行專項調查和評估,可以委託社工、社會心理諮詢師等專業機構為欺凌事件發生後的中小學生及其家庭提供個案跟蹤服務,並支付費用。

  《實施辦法》強調,政府部門職責落實不到位、學生欺凌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單位,由本級人民政府給予通報、約談、掛牌、督辦、實施一票否決權制等方式進行領導責任追究。

  政府部門和學校相關工作人員在學生欺凌事件發生後的處置存在失職瀆職行為,因違紀違法應當承擔責任的,依法給予相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將依法由其所在單位或村(居民)委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條例行為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行政處罰。

  該《實施辦法》自2018年12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

@潮牌:其實很多小孩受到欺凌後只會選擇隱瞞,然後留下一生的陰影。

@呆貓::主要還是家長老師應幫助樹立正確人生社會觀。

@楊小八: 反對校園欺凌,關注少年成長。願所有的青春,都可以被溫暖對待。

@1粒糖2種味道: 校園欺凌會對孩子產生一輩子的傷痕。

@傳奇的幻覺:好!爆燈點讚。

  校園欺凌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據數據顯示,2016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開展全國性校園欺凌專項治理行動,教育部、團中央等9部委聯合制定《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性意見》。

  緊接著,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進行全面的頂層設計和系統的制度整合、機制創新。

校園欺凌數據報告

  17年8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消息也印證了我們在司法層面上作出的努力。

  2017年11月,教育部、團中央等11部門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更加明確了校園欺凌的界定,並針對學生欺凌的不同情形,制定了不同的懲戒措施。

視頻來源:央視社會與法頻道,2018年1月23日,由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策劃指導、CCTV-12社會與法頻道播出的紀錄片《呵護明天之住手吧少年》

 

  雖然沒有任何因素必然導致一個孩子成為欺凌者或受害者,但以下人群中受害者比例更高: 與眾不同的孩子、 公認容易受欺負、不能保護自己的孩子、 抑鬱、焦慮或自信度低的孩子、 不那麼受歡迎、朋友少的孩子;不合群的孩子,被同伴認為討人嫌、討厭。即使沒有以上任何特徵的孩子,也可能遭遇欺凌。

  至於欺凌者,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

  第一類是有良好同伴關係的孩子,很有社交權力(即容易在社交活動中影響別人),而且對自己的受歡迎程度特別緊張,喜歡主導和控制別人。

  第二類是不太合群的孩子,可能有抑鬱或焦慮的困擾,自信心不足,不太參與各類活動,很容易服從同伴壓力,或者不能體會他人的情緒、感受。

  具有以下特徵的孩子中,欺凌行為發生率更高

  ◆ 攻擊性強或者容易激怒;

  ◆ 家庭不和諧或父母疏於管教;

  ◆ 惡意猜測他人;

  ◆ 難以服從紀律;

  ◆ 認為暴力是好東西;

  ◆ 朋友中有欺凌者;

欺凌的惡劣影響

  ◆ 受害者會產生負面的生理心理問題

  調查發現,被欺凌的學生比起同伴,更可能表現出頭痛和胃痛的症狀,免疫能力也更弱。而另一項針對澳大利亞750名學生的研究顯示,受害者更容易有高焦慮水平、社交障礙以及抑鬱。

  由於被欺凌帶來的不安全感,使得受害者在學校很難集中注意力,並且部分受害者會因為感到不安全而曠課甚至輟學,影響學習成績。

  此外,有一部分受害者會成為日後暴力的犯罪者。在美國,上世紀90年代,在15起校園槍擊案中,有12起槍擊案的罪犯曾遭受過校園欺凌。

  ◆ 對實施欺凌的人,同樣有負面影響

  他們在成年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如酒精、物質濫用等等。也更容易出現犯罪行為,或是成家後對配偶和子女進行家暴。而對於那些既是受害者,又成為欺凌者的人,他們有最高的風險產生抑鬱症,或者自殺。

  ◆ 欺凌行為也會影響到目擊者

  調查發現,比起沒有捲入過欺凌的學生,欺凌的目擊者會更容易在日後產生心理問題,比如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同時,也會更有可能吸菸、酗酒或者使用毒品。目擊欺凌也會影響到學習,目擊者可能會曠課,甚至輟學。

  ◆ 個別案例中,欺凌也可能會轉變出積極影響,只要你願意站出來

  雖然欺凌會給參與者們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對於那些敢於反抗欺凌者的學生,相關經歷可能會帶來積極影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反抗校園欺凌的人,本身的社會競爭力更強,也更為成熟。反抗欺凌鍛鍊了孩子們的衝突解決能力,也提前給他們上了一課:人生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你。

拒絕校園欺凌

呵護孩子們的明天

來源: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自新華社客戶端、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新浪微博、知乎 等

本期編輯:胡程遠、楊翹楚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起侮辱性綽號"納入校園欺凌範疇 侮辱性如何定義?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明確規定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實施辦法》還將「起侮辱性綽號」納入校園欺凌的範疇,一向受到忽視的語言欺凌終於被擺上檯面。此舉被輿論評價是積極、進步的作為,並建議全國推廣。  不少網友追問,綽號的「侮辱性」怎麼定義?綽號是老師起的怎麼辦?
  • 起侮辱性綽號算欺凌,廣東出臺治理校園欺凌方案獲網友點讚!
    校園欺凌是校園中嚴重卻又常見的行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曾接受過校園欺凌,近日,廣東校園欺凌治理方案,將給同學起綽號列為欺凌範圍引網友點讚。深受同學起外號的困擾的校園現象現終於得到關注,這也是一大進步。
  • 看新聞學英語:「起侮辱性綽號」也屬校園欺凌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對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辦法》自2018年12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
  • 起侮辱性綽號屬於校園欺凌,我們的校園還能為學生做什麼?
    2018年7月5日,北京為解決校園欺凌,教育部首先發布北京市中小學欺凌治理方案公布:發生校園欺凌須限時上報。11月12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對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起侮辱性綽號,屬欺凌!上傳被欺凌者受欺凌圖像,屬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學校在進行批評的同時給予懲戒,嚴重者可以給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校園欺凌現象之普遍,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 「起侮辱性綽號」屬於校園欺凌,嚴重者可開除學籍
    對校園霸凌說不,起侮辱性綽號也算校園霸凌,廣東出臺一方案獲網友爆贊最近,廣東省教育廳聯合十三部門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其中提到的內容,也就是意味著治理校園欺凌從原來的,針對身體上的直接傷害,開始逐步擴展到心理層面。
  • 取侮辱性綽號列入校園欺凌,網友建議全國推廣!你小時候被人取過難聽的綽號嗎?
    昨天,一條新聞在網上熱傳——    依據廣東省教育廳最新出臺的校園欺凌治理方案,給別人起侮辱性的綽號屬於校園欺凌。方案規定,欺凌按輕重程度,分為一般欺凌、輕微欺凌以及嚴重欺凌,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和侮辱其人格、損壞他人財物與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貶低或者侮辱他人人格言論一樣,被界定位輕微欺凌。
  • 起侮辱性綽號也屬於校園欺凌
    大洋網訊 學生欺凌要怎麼防治,又要怎麼處理?昨日,廣東省教育廳官網發布最新消息,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學生欺凌的定性、工作機制、預防和處置等問題做出明確規定。本辦法自2018年12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
  • 給同學起侮辱性綽號?這事屬於欺凌!嚴重者開除學籍
    【原標題】給同學起侮辱性綽號?廣東省發文:屬欺凌!嚴重者開除學籍    12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對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該《實施辦法》自2018年12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
  • 超讚,又一項校園欺凌行為被認定為違法,起侮辱性綽號將受罰
    校園霸凌,欺凌事件一直是社會和國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因為直接關係孩子們健康成長問題,往大了說對國家未來也受影響。所以國家教育方面也出臺了許多法律法規來保護校園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做出了大量工作來預防這些事件的發生。
  • 孩子在學校被起了外號?家長要警惕,「惡意綽號」也屬校園欺凌
    我小時候沒有被起過外號,如今也不記得自己有沒有給同學起外號。現在看到孩子們的表情,心中覺得不是滋味。孩子在學校被起外號,覺不是特例。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小時候也被起過外號,便覺得孩子被起外號也不是什麼大事。實際上,孩子在學校被起外號,我們家長必須要警惕,尤其是惡意綽號——校園欺凌的一種。
  • 起侮辱性綽號也算欺凌,可開除學籍!這個省對校園欺凌出手了!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校園欺凌工作機制、預防、治理等問題做出明確規定: ●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等行為屬於欺凌; ●
  • 別小看孩子被起綽號,「惡意綽號」已屬校園欺凌,家長要重視!
    其實雲朵雖然只是肉乎乎,但是還是白白的很可愛,可是身邊的小夥伴卻根據她的身體特徵起綽號,只是根據自己接收的信息給她安上了這個"綽號"。但是雲朵越來越不開心,不願意去學校,又不能阻住別人的玩笑和綽號。父母可不要不重視孩子被起綽號,覺得這只是孩子之間無關緊要的玩笑話。就是因為大人的不重視,讓那些壞孩子變本加厲。
  • 辱人綽號屬欺凌:別拿校園裡的言語暴力不當回事丨今日話題
    11月12日,廣東省教育廳官網掛出13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其中明確規定,「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的」屬於校園欺凌,在被治理的範圍之內。其中「起侮辱性綽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例如,看到同學胖胖的,就給人家起「肥豬」之類的綽號,這是侮辱性的。雖然,這種「精神侮辱型」的言語欺凌經常性的被忽略,但事實上,它卻是校園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欺凌現象。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就指出,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 辱人綽號屬欺凌:別拿言語暴力不當回事
    所謂的「精神侮辱型」,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其中「起侮辱性綽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例如,看到同學胖胖的,就給人家起「肥豬」之類的綽號,這是侮辱性的。
  • 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中的「軟刀子」:容易忽視的往往傷害更大
    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中的「軟刀子」:容易忽視的往往傷害更大「起侮辱性綽號」屬校園欺凌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如何應對、管理校園欺凌進行了很好的探索。
  • 治理校園欺凌的全國行動:各地陸續出方案,界定欺凌愈清晰
    該《實施辦法》細化了校園欺凌的類別,如「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在社交媒體上傳被欺凌者的圖像」等被列為欺凌行為,前者為輕微欺凌行為,後者則被列為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行為。懲戒方面,《實施辦法》也出重拳,其中規定,學校對於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進行批評的同時給予懲戒,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可以給予留學察看、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
  • 給同學起綽號也算校園欺凌?福州這群高中生這麼說……
    年來始終戰鬥在打擊刑事犯罪的第一線把一腔熱血獻給刑偵工作用辛勤汗水和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為建設「平安鼓樓」做出了突出貢獻 2018年來鄔警官參與偵破案件60餘起鄔警官要直播的內容是——與同學們息息相關的「反校園欺凌」什麼是「校園欺凌」?今年10月,福州市教育局等11個部門聯合出臺《福州市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
  • 從12月1號起!給人起侮辱綽號屬校園欺凌 嚴重欺凌者可開除學籍
    溫馨提示:文末有福利在學生年代相信不少人都有自己的綽號而「二狗、傻蛋、蛋娃子·······」這些估計是以前那個年代出現頻率最高的「熱門綽號」但是從12月1號起學生不能再隨便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了否則即歸為校園欺凌事件嚴重欺凌者將被開除學籍
  • 言語欺凌之「起綽號」後果很嚴重!當你的孩子被起綽號, 該怎麼辦?
    一名中學生男孩被一名身體強壯的同學毆打,幾十名學生圍觀,還嬉笑著說「別打他腮、再來一遍…」據網友稱,這起事件發生在日照五蓮街頭中學。經了解,當事學生因被同學起外號、懷疑同學向老師打小報告等產生不滿,遂發生打罵現象。公安部門介入,調查結束後雙方家長及學生對調查結果表示認可,現場達成和解。縣教育局研究決定,對該校校長給予行政警告處分。
  • 語言欺凌更傷人
    在大眾印象中,校園欺凌多是打架、鬥毆等較為明顯的傷害。然而,據《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顯示,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發生率明顯高於關係、身體以及網絡欺凌行為,佔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