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普遍存在於人類行為,特別是兒童的行為中。兒童可以在遊戲中發展內驅力,從而發展自己的認知。
那麼,兒童為什麼要遊戲?不同類型的遊戲是否有不同的作用?
傑羅姆·布魯納是最早從進化角度尋找證據的心理學家之一。他在《幼稚的本質與應用》中指出:
隨著動物進化得越來越複雜,它們的腦變得越來越大,其幼稚時期(即幼小動物需要父母照料的時間)也隨之拉長。
幼稚階段的延長反映了這些腦容量較大的複雜動物需要更多的學習,同時也需要更多的嬉戲。
兒童的遊戲有助於「思維靈活性」的發展,兒童在遊戲中可以用多種不同方式看待世界,用多種不同策略應對困難和問題,嘗試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而所有這些都在兒童不需要承擔後果的安全情境中進行。
近年來發展心理學家重新燃起了對遊戲的研究興趣,有大量證據揭示遊戲與學習和發展的多個方面的密切聯繫。
例如,伯恩斯坦回顧的大量研究顯示,兒童遊戲,特別是象徵遊戲或假裝遊戲的綜合性和複雜性與兒童的情緒健康相關。
塔米斯·萊蒙達與伯恩斯坦證實,嬰兒的習慣化表現(一種高度完善的測量手段,用於測試嬰兒對新刺激的信息加工速度,研究證明它與後期的認知發展有顯著相關)可以預測其隨後幾年在幼兒階段象徵遊戲的多少。
那麼今天我們就看看都有哪些適合給孩子玩兒的遊戲類型。
空閒玩耍遊戲
空閒玩耍指的是孩子根本不玩耍的活動。它可能是隨意的運動,沒有目標。但它也確是一個活動,並為今後的遊戲做一個試探。
孤獨(獨立)遊戲
獨自玩耍,這種類型的遊戲很重要,因為它教會孩子如何讓自己保持娛樂,最終為自給自足鋪平道路。
這種遊戲一般在孩子0-3歲時出現的較多,孩子在獨立遊戲中可以發展主動性和探索性。
這時家長可千萬別打破這個小小的私人空間,就讓孩子充分享受獨自遊戲的機會和樂趣吧。
旁觀者遊戲
旁觀者遊戲是指一個孩子觀察其他孩子玩耍,而不參與到遊戲中。
對於正在努力開發詞彙的年幼的孩子來說,這是很常見的。不用擔心,孩子可能是感到害羞,或需要學習規則,或可能他是其中年紀最小的一個。
平行遊戲
把兩個同齡的孩子放在一個房間裡,兩個孩子各自玩各自的,他們都玩得很開心。
可是,他們為什麼不一起玩呢?他們是不喜歡對方嗎?你想多了,他們只是在玩平行遊戲。
儘管玩伴之間很少有社會交往,但玩平行遊戲的孩子實際上可以從彼此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輪流玩耍和其他社交禮儀。
儘管看上去他們似乎沒有注意對方,但他們確實並且經常模仿對方的行為。因此,這種類型的遊戲被視為遊戲後期的重要橋梁。
聯想遊戲
聯想遊戲的目的是讓孩子在遊戲中發展思維能力,雖然聯想遊戲也有孩子們彼此分開玩耍的特點,但在這種遊戲模式中,他們參與了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當孩子們用積木建造一座城市時,他們會互相交談、互相吸引。這是一個重要的遊戲模式。
它能幫助孩子發展許多技能:
社會化--我們現在應該建立什麼?
解決問題--我們怎樣才能使這個城市更大?
合作--如果我們共同努力,我們可以使我們的城市更好。
語言發展--學習說什麼,使他們的信息傳達給對方。
父母在家跟孩子玩聯想遊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問孩子「看到太陽,你會想到什麼?」當孩子說出答案是「爸爸」時,再問孩子「為什麼?」不管孩子的答案是什麼,先傾聽接納再引導出更好的答案。
合作遊戲
從4~5歲開始,幼兒的人際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 同伴關係開始衝破了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的優勢, 從主要是和成人的關係開始向同齡人關係過渡。
所以合作遊戲走進了孩子的生活,孩子們開始真正一起玩耍。
合作遊戲可以鍛鍊孩子所有的社交技能並付諸行動。不管他們是一起拼圖,玩棋盤遊戲,還是享受戶外團體遊戲,合作遊戲都為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的互動奠定基礎。
在遊戲中他們會自己分工,安排角色,並且遊戲的情節比較豐富,內容也多樣化。
戲劇/想像遊戲
當孩子喜歡裝扮,如醫生、餐廳服務員等。通過這種遊戲,不僅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鍛鍊,同時也會學會如何輪流、合作、分享和語言發展。通過角色扮演,孩子也能夠了解更多的社會功能。
競爭性遊戲
不管是跑到打敗同伴,還是在足球隊踢球,這就是孩子在參與競爭性遊戲。
規則和輪換,以及作為團隊的一部分發揮作用,都是從這種類型的遊戲中得到的重要經驗。但是家長和老師要讓孩子正確認識輸和贏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3~5歲的幼兒喜歡非競爭性的猜謎遊戲、簡單的拼圖或匹配遊戲、棋牌遊戲、簡單追跑等大肌肉活動;5歲以上的幼兒會就遊戲規則進行協商、談判,並改變規則以增強遊戲的新穎性和挑戰性,家長和老師不要輕易幹預。
建設性遊戲
建設性遊戲的形式包括用積木建造,為玩具車鋪路,或者用沙發枕頭建造堡壘。
建設性遊戲教會孩子如何操縱、建造和把東西裝配在一起。認知能力的作用是找出如何讓某件東西發揮出最佳作用,不管它是一座無法站立的塔樓還是一座不斷坍塌的沙堡。
輔助學生素質教育,普及兒童感統訓練,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