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發展中一些重要的遊戲類型(家長必看)

2020-08-28 跟葉子老師學感統

遊戲普遍存在於人類行為,特別是兒童的行為中。兒童可以在遊戲中發展內驅力,從而發展自己的認知。

那麼,兒童為什麼要遊戲?不同類型的遊戲是否有不同的作用?

兒童為什麼要遊戲?

傑羅姆·布魯納是最早從進化角度尋找證據的心理學家之一。他在《幼稚的本質與應用》中指出:

隨著動物進化得越來越複雜,它們的腦變得越來越大,其幼稚時期(即幼小動物需要父母照料的時間)也隨之拉長。


幼稚階段的延長反映了這些腦容量較大的複雜動物需要更多的學習,同時也需要更多的嬉戲。



兒童的遊戲有助於「思維靈活性」的發展,兒童在遊戲中可以用多種不同方式看待世界,用多種不同策略應對困難和問題,嘗試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而所有這些都在兒童不需要承擔後果的安全情境中進行。

不同類型的遊戲有何不同的作用?

近年來發展心理學家重新燃起了對遊戲的研究興趣,有大量證據揭示遊戲與學習和發展的多個方面的密切聯繫。

例如,伯恩斯坦回顧的大量研究顯示,兒童遊戲,特別是象徵遊戲或假裝遊戲的綜合性和複雜性與兒童的情緒健康相關。

塔米斯·萊蒙達與伯恩斯坦證實,嬰兒的習慣化表現(一種高度完善的測量手段,用於測試嬰兒對新刺激的信息加工速度,研究證明它與後期的認知發展有顯著相關)可以預測其隨後幾年在幼兒階段象徵遊戲的多少。


那麼今天我們就看看都有哪些適合給孩子玩兒的遊戲類型。

空閒玩耍遊戲

空閒玩耍指的是孩子根本不玩耍的活動。它可能是隨意的運動,沒有目標。但它也確是一個活動,並為今後的遊戲做一個試探。

孤獨(獨立)遊戲

獨自玩耍,這種類型的遊戲很重要,因為它教會孩子如何讓自己保持娛樂,最終為自給自足鋪平道路。

這種遊戲一般在孩子0-3歲時出現的較多,孩子在獨立遊戲中可以發展主動性和探索性。

這時家長可千萬別打破這個小小的私人空間,就讓孩子充分享受獨自遊戲的機會和樂趣吧。

旁觀者遊戲

旁觀者遊戲是指一個孩子觀察其他孩子玩耍,而不參與到遊戲中。

對於正在努力開發詞彙的年幼的孩子來說,這是很常見的。不用擔心,孩子可能是感到害羞,或需要學習規則,或可能他是其中年紀最小的一個。

平行遊戲

把兩個同齡的孩子放在一個房間裡,兩個孩子各自玩各自的,他們都玩得很開心。

可是,他們為什麼不一起玩呢?他們是不喜歡對方嗎?你想多了,他們只是在玩平行遊戲。

儘管玩伴之間很少有社會交往,但玩平行遊戲的孩子實際上可以從彼此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輪流玩耍和其他社交禮儀。

儘管看上去他們似乎沒有注意對方,但他們確實並且經常模仿對方的行為。因此,這種類型的遊戲被視為遊戲後期的重要橋梁。

聯想遊戲

聯想遊戲的目的是讓孩子在遊戲中發展思維能力,雖然聯想遊戲也有孩子們彼此分開玩耍的特點,但在這種遊戲模式中,他們參與了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當孩子們用積木建造一座城市時,他們會互相交談、互相吸引。這是一個重要的遊戲模式。

它能幫助孩子發展許多技能:

社會化--我們現在應該建立什麼?

解決問題--我們怎樣才能使這個城市更大?

合作--如果我們共同努力,我們可以使我們的城市更好。

語言發展--學習說什麼,使他們的信息傳達給對方。

父母在家跟孩子玩聯想遊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問孩子「看到太陽,你會想到什麼?」當孩子說出答案是「爸爸」時,再問孩子「為什麼?」不管孩子的答案是什麼,先傾聽接納再引導出更好的答案。

合作遊戲

從4~5歲開始,幼兒的人際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 同伴關係開始衝破了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的優勢, 從主要是和成人的關係開始向同齡人關係過渡。

所以合作遊戲走進了孩子的生活,孩子們開始真正一起玩耍。

合作遊戲可以鍛鍊孩子所有的社交技能並付諸行動。不管他們是一起拼圖,玩棋盤遊戲,還是享受戶外團體遊戲,合作遊戲都為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的互動奠定基礎。

在遊戲中他們會自己分工,安排角色,並且遊戲的情節比較豐富,內容也多樣化。

戲劇/想像遊戲

當孩子喜歡裝扮,如醫生、餐廳服務員等。通過這種遊戲,不僅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鍛鍊,同時也會學會如何輪流、合作、分享和語言發展。通過角色扮演,孩子也能夠了解更多的社會功能。

競爭性遊戲

不管是跑到打敗同伴,還是在足球隊踢球,這就是孩子在參與競爭性遊戲。

規則和輪換,以及作為團隊的一部分發揮作用,都是從這種類型的遊戲中得到的重要經驗。但是家長和老師要讓孩子正確認識輸和贏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3~5歲的幼兒喜歡非競爭性的猜謎遊戲、簡單的拼圖或匹配遊戲、棋牌遊戲、簡單追跑等大肌肉活動;5歲以上的幼兒會就遊戲規則進行協商、談判,並改變規則以增強遊戲的新穎性和挑戰性,家長和老師不要輕易幹預。

建設性遊戲

建設性遊戲的形式包括用積木建造,為玩具車鋪路,或者用沙發枕頭建造堡壘。

建設性遊戲教會孩子如何操縱、建造和把東西裝配在一起。認知能力的作用是找出如何讓某件東西發揮出最佳作用,不管它是一座無法站立的塔樓還是一座不斷坍塌的沙堡。


輔助學生素質教育,普及兒童感統訓練,我們一直在路上。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遊戲對兒童成長很重要,對成人也一樣重要
    這些節目設置了親子相處、朋友相處和夫妻相處的情景,在這些相處過程中,讓觀眾和主人公一起經歷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看到每個人自己的模式。這些被設置的情境中,遊戲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在遊戲中,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更容易展現真實的自己。客體關係理論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大師之一溫尼科特在三十年與母嬰一起工作的經驗中分析出遊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並提出「過渡客體」、「過渡空間」等重要概念。
  • 9月入園,幼兒接送的「五要」和「五忌」(家長必看)
    導讀:9月入園,幼兒接送的「五要」和「五忌」(家長必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9月入園,幼兒接送的「五要」和「五忌」(家長必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九月是金色的秋天。
  • 積木遊戲中的兒童發展之二:積木遊戲促進兒童「空間語言」發展
    72名三至五歲的兒童,男女各半,孩子各外加一名照顧人,絕大多數是媽媽。(以下簡稱家長。)每對家長和孩子得到一套積木玩具,共114塊,外加八塊地板,兩個窗子,一盞檯燈,一把梯子,四個小人 (消防員一名,飛行員一名,市民兩名),一輛消防車,和一架直升飛機。孩子和家長被分成三組進行不同的活動。
  • 優童計劃:0~6歲兒童的成長規律與教養策略(4)
    教養策略:【策略1】對不同堅持性類型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教養策略。【策略2】利用不同光的遊戲,培養孩子的堅持性。【策略3】不要打斷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成長規律:【規律1】兒童同情心發展經歷四個階段階段一:新生兒反應性哭泣(0-6個月)階段二:自我中心的移情式悲傷(10個月左右)階段三:半自我中心的移情式悲傷(12-14個月左右)階段四:真正的同情式悲傷(從學步開始)【規律2】兒童同情心的發展與其認知程度有關
  • 「玩遊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這句古語對於現代兒童教育家來說無異於陳腔濫調,但在討論兒童早教與遊戲的關係時卻仍然有意義。儘管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早就開始討論遊戲在教育中的作用, 但專門的「早教——遊戲」理論直到數百年後才開始發展。本文所介紹的是現代心理學理論中關於遊戲在兒童早教中扮演角色的主流觀點。
  • 家長必看:特殊兒童家庭教育
    欣喜是因為女兒正在逐步成長,但卻對孩子步入一的成長產生了過度的擔憂,朋友不太願意帶孩子邁進一個新的環境,因為孩子的「特殊狀況」,直接影響了在兒時階段的身心發展,從而也失去了與同齡小夥伴社交、遊戲的機會。不僅如此,這三年中不畏艱苦,跑遍了北京的各大醫院,嘗試了很多種促進康復的辦法,但能夠在孩子身上展現出的效果卻不禁讓人嘆氣......不知道如何針對孩子的「孤獨症」情況做出有效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
  • 開學季:一定要跟孩子說這6句話(家長必看)
    開學季:一定要跟孩子說這6句話(家長必看)開學季:一定要跟孩子說這6句話(家長必看)開學季:一定要跟孩子說這6句話(家長必看)只要你肯聽肯改,批評將使你收穫飛一般的進步和成長。 用愛守護,用心引導,家長的教育決定著孩子的未來。開學季,請家長一定要跟孩子說這6句話,助力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 解析兒童情緒發展,支持兒童快樂成長
    早期兒童發展部秉持「愛在開端,綜合發展」的教育理念,通過國際項目引領、專業課程研發、親子活動實踐、家庭養護支持、社區活動開展等多元服務,為0-3歲兒童健康成長、家長科學育兒理念及行為的養成提供專業的支持與服務。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六)
    關於兒童的觀點我們將考慮兒童發展中所用到的五個主要觀點: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認知、情境以及演化觀點。它涉及時間對兒童發展產生影響的方式,其中包括歷史事件(如2001年9月的恐怖襲擊)和漸進的歷史變遷(如職業婦女數量的變化)。
  • 警惕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家長必看
    根據新冠肺炎病毒特點兒童因免疫功能不健全或將成為其重要「宿主」如不加大控制力度可能造成蔓延疫情在兒童間傳播的原因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新冠疫情在兒童間傳播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 心靈成長 & 兒童/青少年沙盤遊戲團體成長小組招募~
    遊戲就是孩子的語言,當我們讀懂這門語言,才能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兒童/少年時期,是一個孩子情緒認知、自我意識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孩子的小世界裡有他們的遊戲規則,也有他們的開心和煩惱。
  • 「兒童注意力培訓(第十期)」兒童專注力培訓親子遊戲工作坊
    北京市中泰社會工作事務所於2020年07月23日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為亦城茗苑2-6歲的親子家庭舉辦了一場以「兒童注意力培訓(第十期)」為主題的兒童專注力培訓親子遊戲工作坊,為亦城茗苑社區的親子家庭增進親子間交流,拉近親子關係的同時訓練孩子注意力集中度及快速反應能力。
  • 如何打造適宜兒童成長的空間?
    作者| 稚悅兒童來源| 稚悅設計(ID:hb_sjty)在兒童空間設計中,設計師除了要考慮安全性,開拓性的空間環境,設計的趣味性也是至關重要的。有趣的環境可以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探索欲望。不斷收穫驚喜,充分體驗趣味空間,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培養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 遊戲不僅有助於孩子成長,對成人也一樣重要
    在遊戲中,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更容易展現真實的自己。客體關係理論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大師之一溫尼科特在三十年與母嬰一起工作的經驗中分析出遊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並提出「過渡客體」、「過渡空間」等重要概念。
  • 壽光市洛城街道中心幼兒園:觀講座《遊戲與兒童成長》有感
    放手遊戲 快樂成長 ——觀講座《遊戲與兒童成長》有感通過觀看傅宏老師的講座,讓我明白了在家如何與幼兒開展遊戲,並懂得了遊戲帶給孩子的好處。傅老師講:在兒童成長進程中我們可以借力、藉助遊戲這個平臺,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 如何讓傳統遊戲和電子遊戲共同促進兒童遊戲的發展
    無論是傳統遊戲還是新型的電子遊戲,都是兒童遊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兩者和諧發展才能共同促進兒童遊戲的良性發展,為兒童帶來更多的歡樂。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促進兒童遊戲的發展呢?我們或許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二)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認為兒童是一塊「白板」。他認為,兒童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不帶任何特性或人格。相反,他們完全被成長過程中的經歷所塑造。法國哲學家讓-雅克·盧梭認為兒童是「高尚的野蠻人」,意即他們帶著天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道德感出生。他認為人類本質上為善,所以嬰兒會發展成美好且可敬的兒童及成人,除非他們被負面的成長環境所腐蝕。
  • 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訓練方法及認知遊戲分類綜述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遊的發生、發展反映著兒童認知發展水平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認知發展水平,有什麼類型的遊戲出現。在感知運動時期,出現的遊戲是練習性遊戲;在以自我為中心的表徵活動時期或前運算時期,主要的遊戲類型是象徵性遊戲;在具體運算時期,主要的遊戲類型是規則遊戲。遊戲活動的類型與發展反映兒童的認知發展。
  • 讓自然環境中的創造性遊戲,促進兒童的整體發展(上篇)
    就社會而言,自然環境中的創造性遊戲可以培養兒童的同理心、觀點採擇能力,促進兒童對生活的敏銳察覺,增進兒童對相互依存的關係以及和平、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的了解。在自然環境中的早期積極經歷才能夠促進兒童關愛環境。這裡的「積極經歷」,幾乎就是「創造性遊戲」的同義詞,也就是「快樂童年」的同義詞。
  • 人民日報、教育部推薦的幼小銜接-小學階段必看的80本書(二)
    >今天,靜子老師介紹幼小銜接-小學階段小朋友必看的80本書(第二期)。第一期可以關注靜子之前發的>文章分為六大類。年齡:1年級+特點:>英國兒童文學中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被譽為兒童學習語言「最優美的啟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