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遊戲對兒童成長很重要,對成人也一樣重要

2020-09-10 簡愛心理

從2013年《爸爸去哪兒》到2014年《奔跑吧,兄弟》,再到2018年《妻子的浪漫旅行》,戶外真人秀綜藝節目,打動了很多人內心深處柔軟的那部分。這些節目設置了親子相處、朋友相處和夫妻相處的情景,在這些相處過程中,讓觀眾和主人公一起經歷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看到每個人自己的模式。

這些被設置的情境中,遊戲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在遊戲中,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更容易展現真實的自己。客體關係理論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大師之一溫尼科特在三十年與母嬰一起工作的經驗中分析出遊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並提出「過渡客體」、「過渡空間」等重要概念。


「過渡客體」與「過渡空間」,遊戲的發生

要了解遊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性,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過渡客體和過渡空間。

過渡客體是溫尼科特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安娜弗洛伊德曾誇讚說,「『過渡客體』徵服了整個分析世界」。在溫尼科特之前人們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重要現象的心理意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展到一定階段,他會特別依賴一件物品,通常是一件毛毯或者是一件毛絨玩具,或者是媽媽的睡衣,是一件能讓兒童感受到母親氣味兒,並且與母親慰藉自己相聯繫的物品。這就是過渡客體。

嬰兒剛出生的時候,他和母親是共生的狀態,他分不清自己和母親是兩個人。甚至嬰兒把能讓自己獲得滿足的母親的乳房,當成整個世界。隨著嬰兒逐漸長大,他的生存能力也變強。長期的照顧過程中,媽媽或者主要照顧者肯定會出現未能及時滿足嬰兒需要的時候,也就是出現了一些小小的挫折,這些讓嬰兒發現自己並非是全能的,世界有一部分是不受他控制的,這樣嬰兒慢慢產生出「我」和「非我」意識。


當嬰兒越來越清楚的意識到有外面的那個世界不完全受自己的控制,過渡客體的作用就很重要了。這會讓兒童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外在客觀世界通過過渡客體而產生連接,又不至於那麼害怕,畢竟過渡客體會帶來原本在全能世界當中的一部分的熟悉感和掌控感。過渡客體的氣味,或者它的質感,是自己熟悉和曾經擁有的。過渡客體是隨時可以拿在自己手裡,放到自己身邊的物品。

過渡空間是兒童在自己的內部現實和外部生活兩者之間一個體驗的中間領域,在這裡可以實現從嬰兒期主觀性的內部世界轉到客觀性的外部世界。過渡空間,對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提供了橋梁,比如兒童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咿呀學語,或者是吸吮自己的大拇指,有時候會讓家長感到緊張,但實際上這些做法都可以幫助兒童在睡覺時獲得舒適感,能夠抵抗焦慮與孤獨。對於兒童穩定自己的心理狀態是有好處的。

「過渡空間」,遊戲對兒童的作用

在過渡性空間的過渡性體驗中,兒童可以意識到外部世界有些是不可控制的,但自己還能部分地擁有一些好的、熟悉的、可控的感覺。兒童過渡性空間裡,主要就是做遊戲。

1.遊戲等同與創造力的生活

在遊戲空間裡,兒童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擁有一種自我可以操控某些事的感受。兒童的世界是有很多幻想的,通過遊戲,比如安排兩對軍隊的廝殺,安排自己飛起來,也安排自己受傷,通過這樣的創造性活動,兒童更好的釋放了自己的幻想,看到自己很厲害的一面,看到別人或是自己都有可能受傷。同時也看到幻想不等同於現實,是無法完全實現的。遊戲空間是創造力的空間,在這裡兒童自由的揮灑著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遊戲是攻擊性的合理表達

兒童成長中會經歷各種挫折,會有各種憤怒出現,而他們的超我也就是一些規則和道德要求並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會隨意釋放自己的攻擊性,比如打人、咬東西、摔東西,破壞東西。

記得小時候在我十一二歲的時候,家裡有一副羽毛球拍,不知怎麼的放到了姥姥家。姥姥家有一個小表弟,當時只有兩三歲。有一天我把羽毛球拍拿回來發現,球拍到網線被鐵錘砸扁了,藕斷絲連的那種,很快就要斷了,我當時很氣憤,認定是小表弟幹的,覺得孩子太可氣,家裡人為什麼不管他?現在想來十一二歲的我是最具有正義感的,規則意識比較強的階段,追求公平公正。而3~4歲的兒童也是比較有攻擊性的階段。兩個階段的孩子相遇就會造成衝突,家長如果能理解孩子心理髮育的階段,正確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會讓孩子更好地進入下一個心理髮育階段。

艾瑞克森把人的發展分成8個階段,4~7歲是第3個階段也稱為遊戲期。在這個階段,兒童通過遊戲,比如玩沙盤用一些沙具來釋放自己的攻擊性,就會減少對一些生活物品的攻擊與損壞。

3.通過遊戲品質,更好地了解兒童

有些媽媽帶孩子出去玩兒,不得不當一個「法官」,孩子們經常會吵起來。這也是模擬社會,學會人際交往規則的好機會 ,讓兒童學會處理交往過程中對方的感受和自己需要的矛盾與衝突。所以並不建議家長看到孩子們稍微有矛盾,就著急的出手去當和事佬。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自己去處理矛盾和衝突。大部分情況下孩子能夠解決他們在遊戲中出現的小矛盾。

兒童在遊戲中也會經歷挫折,也會有輸和贏的感受,還會體驗到和夥伴合作完成的感受,獨立完成又很不一樣的感受。這些對於他進入學校,進入社會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遊戲執行著兒童自我的功能,協調著自己的願望和家長的要求,也起到自我療愈和自我教育的效果。

遊戲對成人的意義

心理學家說如果一個人主要生活在主觀的全能感中而沒有通往客觀現實的途徑,那麼他就是自閉和自我關注的。反之,如果一個人主要生活在客觀現實中,沒有主觀全能感的根基,那麼他是受表面掌控的、缺少激情和原創性的。所以對成人來說,擁有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過渡空間,讓自己的心理世界既有主觀的全能感做根基,又有客觀世界的現實檢驗能力,這樣心理才更容易保持平衡。

溫尼科特說,「如果我們是健康的,我們正生活在過渡性空間裡,根據各自所處的文化,我們以不同的方式追逐興趣:讀書、遊戲、踢球、跳舞……」

所以成人的過渡空間領域更寬泛,包含的內容也更多,包括單純的遊戲,也包括藝術創作、宗教情感、愛情、夢想等等。

  1. 常見的成人遊戲

提到成年人的遊戲,大家更多的想到的是娛樂項目,比如唱歌,跳舞,打遊戲,看電影等等。這些娛樂項目也有遊戲的性質,但有一大部分社交的屬性。只要帶著社交屬性,人就不能完全摘下自己的面具,也就是說只能表達一部分的真實,所以對他的心理的療愈作用就有限了。

當然成人也有能力將遊戲升華,比如升華成為藝術創作,形成某些帶儀式感的活動,也可以是對理想、信仰的追求。

2.不良的成人遊戲

還有一類成人的遊戲屬於不良的嗜好,比如賭博、各種藥物依賴,還有一些對性的特殊的嗜好,都屬於容易讓人上癮的東西,容易需求升級的東西。對於這一類的嗜好,戒起來很難,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不要觸碰。

3.單純的遊戲

還有一類是比較單純的遊戲,也是容易被成人忽略的遊戲,也是我們提倡成人要撿回來的遊戲。

在公園裡也經常能看到有人在踢毽球,有人在打你改造版的羽毛球。還可以,在家裡扔飛鏢,在家裡使用桌球練習器等等。這些活動無論是自己操作還是與人一起遊戲,最重要的特點它是把注意力放到遊戲本身和對自己身體控制上來。

如果成人能找到坦誠相處的玩伴,一起玩兒單純的遊戲當然更好,只是成人的世界免不了勾起各種情結,相處過程中出現各種移情和投射,並不容易做到單純的享受遊戲的快樂。所以安排自己獨處,自己玩遊戲的時間對心理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

這些不僅鍛鍊了身體,其實也利於心理壓力的緩解和心理自我功能的修復。如果你覺得生活壓力大,可以試試用這類遊戲的方法讓自己重新找到控制感,找到生命的活力。

生活中不僅要關注孩子的遊戲生活,作為成人在各種壓力之下,遊戲時間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相關焦點

  • 遊戲不僅有助於孩子成長,對成人也一樣重要
    在遊戲中,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更容易展現真實的自己。客體關係理論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大師之一溫尼科特在三十年與母嬰一起工作的經驗中分析出遊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並提出「過渡客體」、「過渡空間」等重要概念。
  • 兒童成長發展中一些重要的遊戲類型(家長必看)
    遊戲普遍存在於人類行為,特別是兒童的行為中。兒童可以在遊戲中發展內驅力,從而發展自己的認知。那麼,兒童為什麼要遊戲?不同類型的遊戲是否有不同的作用?兒童為什麼要遊戲?「思維靈活性」的發展,兒童在遊戲中可以用多種不同方式看待世界,用多種不同策略應對困難和問題,嘗試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而所有這些都在兒童不需要承擔後果的安全情境中進行。
  • 「玩遊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這句古語對於現代兒童教育家來說無異於陳腔濫調,但在討論兒童早教與遊戲的關係時卻仍然有意義。儘管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早就開始討論遊戲在教育中的作用, 但專門的「早教——遊戲」理論直到數百年後才開始發展。本文所介紹的是現代心理學理論中關於遊戲在兒童早教中扮演角色的主流觀點。
  • 劉焱:玩具和遊戲對兒童究竟有多重要?
    好玩具、好童書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是什麼如何理解兒童,基於兒童的成長需求來重視遊戲,用好玩具,設計好的教學活動?對所有關注兒童教育、從事兒童教育的人來說,都應該好好讀一讀這篇深度好文章。玩具和遊戲材料是幼兒遊戲的物質基礎,也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園要真正實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幼兒教師就必須要研究玩具,研究兒童,研究教學策略。
  • 幼兒園玩教具——玩具和遊戲對兒童有多重要
    好玩具、好童書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是什麼?如何理解兒童,基於兒童的成長需求來重視遊戲,用好玩具,設計好的教學活動?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目的在於滿足幼兒遊戲的需要,保障幼兒遊戲的權利;創造與幼兒年齡特點相適宜的幼兒園生活,防止和避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成人化;讓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展和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玩具和幼兒遊戲材料是幼兒遊戲的物質基礎,也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園要真正實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幼兒教師就必須要研究玩具,研究兒童,研究教學策略。
  • 玩具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伴侶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兒童教育行業成為了火熱市場,各個幼兒園和早教中心的競爭也變得愈加激烈,而各種玩具、設施是競爭中十分重要的籌碼,兒童益智玩具、體感設施自然是各大早教機構配套設施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瑞貝奇玩具就是很多幼兒園每年都會採購一批的玩具品牌,下面這幾款益智玩具就頗受孩子歡迎,材質耐用,室內外皆宜適用,讓孩子不用出門也有娛樂,在玩耍中學習成長。
  • 園所百科丨遊戲對兒童究竟有多重要?
    在談到「遊戲對兒童究竟有多重要」,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內著名學前教育專家,全國政協委員劉焱教授是這麼說的。「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玩具和遊戲材料是幼兒遊戲的物質基礎,也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園要真正實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幼兒教師就必須要研究玩具,研究兒童,研究教學策略。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績更重要
    可能眾多的選項經過歸納後會呈現兩大類:一是在乎當下,教育的過程目標——健康快樂成長;二是關乎未來,教育的最終目標——考入重點大學。如果以「考入重點大學」為結果導向,這就會形成教育上最「矛盾」的兩個方面,也會讓擇校難得無所適從。如果我們替換一個未來的目標,定位於「孩子的終身發展」,這時我們就會放下對於數據的糾結,看待很多問題都會有了新的視角。
  • 【兒童教育】幼兒期玩耍的重要作用
    媽媽笑著告訴我,周末伊凡娜假裝要去參加生日聚會,她利用能找到的所有紙片,把紙疊成小小生日盒,從媽媽的毛線籃子裡找到毛線繩,把盒子包紮起來打個蝴蝶結。周末她大約包裝了60、70個盒子,直到最後,她完全掌握了打蝴蝶結的技巧。這再次說明,沒有人可以分配伊凡娜打蝴蝶結的任務。她清楚的感覺到已準備好學習打結,重要的是她滿懷喜悅做這件事,假裝自己要去參加生日聚會。
  • 心理學家:高智商與遺傳相關,但不是絕對因素,後天因素更重要!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智力的真正發展不是智力分數的提高,而是大腦能力的培養。其實智商高的孩子先天條件沒有優勢,大部分都是靠後天培養。被稱為「智商之父」的美國,心理學家劉易斯推孟,在20世紀20年代做了一項大規模的研究:通過智力分數測試,選出了1500名智商大於130的兒童,並對他們的後續情況進行了持續跟蹤。經過多年的跟蹤調查,「智商之父」發現,這些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以下共同點。
  • 兒童遊戲治療
    孩子的想法確實與成人的想法不一樣! 由於孩子的觀點、看法和見解與成人的大相逕庭,因此毫無疑問,我們在諮詢時不能將對成人所使用的治療方法用在孩子身上。要想醫治受到心靈受到傷害的兒童不僅需要理論和方法論的知識,更需要同理心,即理解他們的世界,其重點就是要學會用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
  • 色彩對兒童成長的重要作用
    色彩對孩童成長具有重要作用。人類從環境中獲得的約80%信息通過視覺傳遞給大腦,其中,色彩感知在視覺活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色彩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感情豐富,視野美好,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色彩的感知,對於兒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德國生理學家赫爾姆霍茨提出:和諧、漂亮的色彩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混沌紛亂、無秩序的雜亂色彩常造成人的視覺疲勞,破壞人的情緒。如果兒童長期生活在容易引起視覺疲勞的環境中,身心健康也難免會受到影響。
  • 兒童心理發展的五個重要概念
    很多時候,我們搞不明白孩子的發展和發育,也容易混淆其他一些相關的概念,那麼今天就隨青藍老師一起了解一下,兒童心理發展重要的五個概念。1.發展與發育發展是指個體成長過程中生理和心理兩方面有規律的量變和質變的過程。兒童的發展包括生理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生理的發展是指兒童的生長、發育;心理的發展是指兒童的認知、意志和個性等方面的發展。
  • 《我的成長技能書》:內在成長和外在成長一樣重要,自信這樣練就
    如何培養一個對自己有信心的孩子,是我們每一個家長所需要面對的事情,關注孩子的內在成長和外在成長一樣重要,但是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和超越自己,不如從這樣一本書《我的成長技能書:我對自己有信心》開始!
  • 假裝遊戲 見證幼兒隱秘成長
    關於這個話題,許多心理學家都開展過研究,但大多數人都一致認為:假裝遊戲是兒童模仿能力發展的結果。兩歲左右的幼兒,隨著對周圍環境的探索和現實生活的了解,他們察覺到成人是一種更強大的存在,他們也渴望像成人一樣去行事,但是能力和環境還遠遠達不到。於是,他們會把周圍的社會生活用遊戲的形式再現出來,在虛擬的情景中滿足不能實現的願望和要求,這樣就出現了假裝遊戲。
  • 兒童心理學:成熟與學習在成長中哪個更重要?很多父母都搞錯了
    那成熟與學習在孩子成長中哪個更重要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格賽爾曾經就這個問題做過一個實驗,他找來了一對未滿周歲的同卵雙胞胎做實驗,以此來證明成熟因素和學習因素哪個對孩子的心理成長發育影響更大。哥哥才訓練2周就可以和弟弟一樣很靈活地爬梯子了,而此時的弟弟已經訓練了5周加2周的鞏固練習。
  • 遊戲是兒童的全球性語言,是他們與社會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
    遊戲是兒童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遊戲,兒童能夠識別自我及外界環境,發展智力及動作的協調性,初步建立社會交往模式,學會解決簡單的人際關係問題等。遊戲是兒童的全球性語言,是兒童與他人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
  • 手機遊戲危害多,擔心孩子上癮怎麼辦?心理學家:預防比糾正重要
    雖然說手機能夠為我們照顧孩子孩子帶來更多的便利,但是有些孩子卻因為手機而變得上癮,他們特別熱衷於手機中的網路遊戲,而導致他們的生活出現了問題。之後,孩子的學習成績開始不斷地下降,而且逐漸變得自閉了,他似乎把所有的時間全部都放在了手機上,並且每天都會把臥室的門關上,在裡邊靜悄悄的玩手機遊戲。
  • 兒童鞋≠成人鞋,每一階段的選擇都很重要
    現在許多寶寶鞋確實也製造的跟成人鞋很像,很多人以為孩子跟大人的腳除了大小的區別,其他都是一樣的。選鞋的時候也以成人鞋的標準去看,但其實不然。不同階段的孩子與成人的從腳的形狀、構造到大小都完全不同。所以在製造成人鞋和兒童鞋的時候,國家制定的標準也是不同的。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很多兒童鞋,製成了成人鞋的縮小版。
  • 讓孩子玩得更好,玩耍的環境也是重要因素
    遊戲對於兒童的作用不言而喻,從遊戲中孩子們可以學習到知識,獲得能力的發展,為了讓孩子玩得更好,首先要了解兒童遊戲時的一些特點,在玩耍的孩子會呈現出這樣的特點:他們會利用場地內設施進行聯想來創造遊戲的主題,利用場地內的材料在創造遊戲情節,通過空間的變化來進行遊戲場景的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