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關注之殤

2021-03-02 童書媽媽三川玲

我們在提倡家長要陪伴孩子的道路上,也發現了另一個極端,就是對孩子的「過度關注」。一旦孩子離開了家長的關注範圍,孩子就會出現種種越界的情況,出現身體、心理上的障礙,我把這種現象,叫做「過度關注之殤」。

中國的家庭教育,正在發生一個很分裂的現象。

 

一方面,很多家長為了生計,不得不離家外出去打工。同時,因為大城市的教育資源還不完善,不願意接受外地的孩子。於是,很多家庭被迫父母與孩子分離,造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留守兒童」現象。

 

據相對權威和客觀的數據,有6000萬的兒童是留守的狀態,也就是說,每平均5個中國兒童中,就有一個是留守兒童。

 

另一方面,在城市中,尤其是大城市中,很多家庭(主要是媽媽)會為了孩子的教育,辭職做全職媽媽。同時,並沒有全職媽媽的家庭,也有很多的家長,把相當多的時間、精力、金錢,都用在孩子身上。

這樣的家庭,究竟有多少,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統計具體的數字。

 

但是,根據我們在全國十幾個城市的各種活動和交流中,我們判斷,城市家庭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屬於過度關注孩子的狀況。也就是說,3000萬的孩子,處於被過度關注的狀況。

 

有人說了,你看,有些孩子是無法和父母在一起,多麼可憐;至於城市中那些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可以算得上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有什麼值得關注的?

 

此言差矣。這就是教育中一個非常獨特現象,就是「不陪伴」「缺乏愛」「缺少資源」,的確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好的結果。但是,」看得太緊」「過度關注」「給得太多」,同樣對孩子也會造成傷害。

 

今天,我們就聊聊被過度關注的孩子,會受到什麼樣的傷害。

 

第一殤:控制不住自己

 

在很多的場合,我都會看到一些這樣的孩子: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一眼看過去,就非常養眼;穿得很得體,在什麼樣的場合,就穿著什麼樣的服飾,而且,很乾淨、很漂亮,你絕對看不到衣服上有汙漬;他們都挺健康,看得出來營養不錯,皮膚煥發著光澤,眼睛閃爍著靈氣;他們都很有創意,有屬於自己的特長,且不落俗套……總之,有一種你一見就很喜歡,很想帶回自己家裡養的感覺。

 

這一點兒都不誇張,誰看到這樣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的。

 

但是,相處的時間長一些之後,你會發現,只要是他們的家長稍微距離離開一會兒,或者,當孩子參加一個家長不參與的活動等時候——這樣的孩子中的有一些,就會發生一些和之前印象不太一樣的事情(當然了,我說的無論是孩子,還是行為,都是有一些,並不是全部,大家不要誤解了)。

 

什麼樣的行為呢?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比如,有的孩子,會衝著你突然跑過來,一下子撞在你身上,就算你是一個成年男性,猛一下也很難承受那樣大的衝力;有的孩子,在做活動的時候,眼睛會一直東張西望,沒有辦法跟著大家的節奏;有的孩子,會控制不住地走來走去,好不容易坐下來了,腿腳和手也會不停地動來動去;有的孩子,會和你說話的時候,突然尖叫,來表達他的不同意見……

 

神奇的是,當他們回到父母的身邊的時候,就基本上看不大這些現象了。而且,如果你向他們的父母去描述剛才發生的情況的時候,他們會很驚奇地說,「我們家的孩子挺好的呀,參加別的活動表現的可棒了,肯定是這個活動組織得不行。」

 

剛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這些父母說的太主觀了,是在維護自己的孩子。時間長了之後,我發現他們說的是實話,因為當他們和孩子一起參加活動的時候,孩子都表現得非常好,甚至比其他的孩子還要好。

 

於是,我自己觀察,終於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就是這些家長會非常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的任何要超出邊界的行為,都會被家長制止(由於他們之間長期所形成的默契,有時只要一個眼神就足夠了)。所以,這些孩子都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

 

同時,當他們要表現的時候,又會獲得家長的明示或者暗示的指導。這樣的話,他們的表現,往往會比一般的孩子更好——他們是一個孩子+半個家長的合力——自然會表現得很優秀了。

 

在小丸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班上有一個男孩兒,動作非常之大,大到每天都有一個老師專門跟著他。否則,他會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到很多的小朋友。

 

有一次幼兒園裡舉行家庭活動,他的父母都來了。客觀地說,他們一家表演的節目,質量非常高,他們準備得也很充分,道具服裝也很用心。

 

但是,當孩子離開父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搶凳子」的遊戲的時候。這個男孩兒每次都是動作很大,把別的孩子推倒,甚至把別的孩子從凳子上硬拽起來的方式,玩遊戲的。

 

然後,我們看到了非常驚奇的一幕,就是男孩的媽媽,反而拉著自己的孩子一口一個「小心肝兒」地安慰了起來。這讓所有人都哭笑不得。後來,我們也漸漸地觀察到,這位媽媽對孩子,就是事無巨細都親力親為給予關注的。在她的眼中,兒子就是聽話和乖巧的,是怎麼都不會欺負別人的人——雖然,這和事實恰恰是相反的。

 

我就想,這個反差,真的是很有意思。

 

因為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注,所以,孩子可以在這個範圍之內,隨意地做任何的事情,不受約束。這樣的成長環境,就會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孩子的個性。他們就會比其他的孩子顯得更優秀。

 

但是,當孩子的身體和情感,開始逐漸發育之後,家長的關注,就不能夠做到「隨時隨地、7天24小時、360度全方位無死角」了。那麼,當孩子上了幼兒園,上了小學,和其他小朋友去參加活動,他們就會在沒有界限沒有提醒的狀況下,屢屢出現越界的情況。

 

在飲食上被過度關注的孩子,會出現吃飯不知道饑飽的情況,也會出現挑食甚至拒絕吃飯的情況;在行為上被過度關注、缺乏同伴成長的孩子,會在一個遊戲中非常不友好,會很容易傷害到他人;在心理上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在單獨和其他人的相處中,會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保護的越多,孩子被掩蓋的越多;家長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的優秀依靠家長的就越多;總之,家長關注的越多,孩子自我學習的越少。

 

第二殤:以別人為標準

 

我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被過度關注的孩子,會很容易找到「評價者」。

 

當一個孩子被過度關注的時候,他的任何行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即時的反饋。

 

我很喜歡去遊樂場,在那裡,你會看到過度關注孩子的家長是如何表現的。

 

有一個孩子要攀爬繩子編織的網,我就聽到一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說:「嗯,對的,就是踏出左腳,抬起一點點,好棒,然後踩上,成功了!然後,再抬起右腳,是的,就是這樣,也抬起和剛開一樣的高度,對的,不能高也不能低,很好,也踩上,太棒了!」

 

我抬起頭,看到一位媽媽一手扶著孩子的後背,一遍在指導、鼓勵孩子的每一個動作。

 

忽然,這位媽媽要接一個電話。於是,我就看到一個很搞笑的場景,就是孩子一直在那裡等媽媽打完電話。整個過程中,那個孩子一動也不動,就眼巴巴地等著。而他的身邊,比他的年齡小的多的男孩、女孩,都在自由地爬上爬下。他也不著急,就那麼靜靜地等著媽媽。

 

被過度關注的孩子,會很敏感地以「關注者」為核心,以「關注者」的標準為標準,自己的一切行為,都為獲得「關注者」的認可為目的。

 

他會在任何地場景中,去尋找「關注者」,家裡的父母,學校裡的老師。如果在很多場合,沒有明確的關注者,他就會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於是,我們就會看到在課堂上拼命舉手的孩子,在和同學小組活動的時候一點兒也不積極;很多孩子表現好一定要被人看到,付出一定要有人表揚,否則,他們可以瞬間喪失動力,拒絕去做;很多孩子如果成績不好了會哭,那不是對自己的不滿,而是害怕父母的失望。當然,他們取得好成績的動力,也同樣來源於此。


第三殤:以自我為中心

 

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在「關注者」在場的時候,以關注者為中心;在沒有關注者的時候,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

 

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被過度關注,所以,他們的很多願望,也都會得到滿足。長期以往,他們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勢,就是我想要得到的,就應該被滿足。

 

在大學的時候,我們隔壁宿舍裡,有一位同學,非常的跋扈。基本上,什麼都要以他的意志為全宿舍的意志。

 

比如,他想早睡了,就要馬上關燈,誰也不許說話;他要想看小說了,就要亮著燈,什麼時候看完了才許熄燈。

剛到宿舍的前幾天,大家彼此都不熟悉,都想看看這個同學到底是什麼毛病。就聽他言談之中,自己在家裡那可是說一不二,什麼願望都可以得到滿足,從來沒有人違背他。而且,他的父親很有勢力,連當地的其他人也都要讓著他。並且,還炫耀他來學校的時候,是坐什麼車來的,拿出了家裡給他帶來的東西進行顯擺。

 

可是,沒幾天,他就消停了。一是沒人搭理他,二是他打聽到同宿舍一位同學的父親是某市長,另一位的父親是將軍,而他的父親,其實只是一個小鎮的鎮長。

 

這個笑話,讓我們笑了很久。

 

在從事家庭教育的這些年裡,我也發現,過度關注的家長,會過度滿足孩子的願望,從而導致孩子自我膨脹。

 

這和家境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有很多條件好的家庭,並不會「以孩子為中心」;而有很多條件一般的家庭,為了讓孩子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往往會「傾全家之力博孩子之歡心」。

 

所以,因為過度關注而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更多是跟家長的思維模式有關,而不是和家庭條件好壞直接相關。

而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很難交到真正的知心朋友,沒有人會支持他。

 

在我們剛剛進行的幸福教師成長計劃的課堂上,來自法國的哲學大師奧斯卡,會經常在課堂做一個測試。就是讓一位很自以為是不在乎別人反應的老師,預測一下他剛才講述的內容大家是否聽明白了。於是,巨大的差距就出現了:這位老師以為絕大多數都聽懂了,但現場的調查卻發現只有寥寥幾位聽懂了。

 

再說回大學的那位同學。大家剛開始觀察了他幾天,幸虧他馬上明白了形勢,即時收斂了——否則,大家準會收拾他的。

 

第四殤:自己寸步難行

 

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往往表現出來的都是假象。

 

他們的聰明,他們的知識,他們的創造力,他們的意志力,都是在一個過度被關注的環境中產生的。而實際上,當他們來到真實的世界中的時候,往往不堪一擊。

 

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過度關注的家長,對孩子的很多細節都了如指掌的家長,以為自己的孩子處處是優點的家長,會不肯承認自己的孩子在沒有自己關注的時候會表現得不好。

 

而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了那個環境,本來擁有的能力,也會被大打折扣。

 

現在的孩子,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被填滿了,從起床開始,到學校裡上課,放學去各種培訓班興趣班,回家還有各種作業,睡前還要聽線上課程……他們,才是這個社會上最忙的人。

 

這些孩子,根本沒有隨便看書的時間——會有專門的書單給他們看;沒有亂塗亂畫的時間——家長馬上會給他們找美術的老師;沒有自己玩輪滑的時間——報個專業的訓練班吧……當然,也沒有給小夥伴講故事,更不用說自己發呆的這些看起來根本沒有用的時間了!

 

也就是說,孩子的任何愛好,一旦有了一個苗頭,家長就恨不得馬上幻想能夠考到級,拿到獎,去國外演出,考大學加分。

 

當然了,專業訓練之下,孩子的成績,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特長成績,會很快提高。於是呢,家長也覺得,自己對孩子的關注,是值得的。

 

但是,這畢竟剝奪了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也剝奪了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

 

問題往往不會出現在家長過度關注的過程中,但是,當孩子不得不離開你的時候,比如上大學了,很多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

 

我們看到為什麼一個能夠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還需要家長專門在學校附近住下來陪讀——這就是家長過度關注的後果之一。

 

更多的家長,則是覺得自己以前看的緊,現在孩子考上大學了,自己的任務圓滿完成了,可以讓孩子自由飛翔了。於是,就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殊不知,問題才剛剛開始——被過度關注的孩子,已經忘卻了不被關注的時候該如何生活了。一旦周圍的環境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的心理往往會瞬間崩塌。

 

運氣好的,自己經過痛苦的煎熬,獲得重生。運氣不夠好的,造成或大或小的心理問題,伴隨終生。

最後,作為父母,我很想說幾句心裡話:

 

我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東西呢,是為了滿足自己付出的心理,還是真正讓孩子離開我們之後擁有自我幸福的能力呢?

很多時候,我們很自私,自私到只為了讓自己顯得高尚,其實做了對孩子並不好的事情。

 

這個世界,並非是靠誰付出得多,來評價誰的愛就多的,而是要讓被愛者能夠感受得到,接受得到,能夠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歷程和質感的,才是「有價值的付出」。

 

我們關注孩子,是因為我們愛他,關心他。但是,我們如果不認真地去思考,只是在這條道路上繼續狂奔,就會變成傷害孩子的人。

 

這,難道是我們想要的嗎?!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 蘋果用戶讚賞通道 )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行讚賞

作者簡介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周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項目。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相關文章鏈接:(點擊可閱讀)

未來肯定會出現的七大教育趨勢

很多高學歷高收入家長對教育的見識還不如相聲演員郭德綱

做一個不在孩子面前抽菸的爸爸

你在教育上,是「窮人的思維」嗎?

「幸福的家庭教育」脫口秀


這是中國第一個以教育為主題的脫口秀;這是三川玲,白滔滔第一次公開聯袂的大型教育演講,並與讀者互動的一次匯報演出;這是童書媽媽經過了四年的思考、實踐之後,終於發現了一條「通往幸福教育之路」的畢業論文答辯。

第二站將於6月16日登陸深圳

我們的孩子怎樣保階,是上公立還是私立,出國還是回國,名校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未來是和誰競爭……一次最真誠、最完整的教育論證,或許,這次演講,會真的改變孩子的命運。

親愛的朋友,我們在深圳廣州,等你來!

時間:2018年6月16日

地點:深圳(具體地點待定)

對象:適合所有關注教育的家長

收費:198元/人

第三站將於6月17日登陸廣州

時間:2018年6月17日

地點:廣州(具體地點待定)

對象:適合所有關注教育的家長

收費:198元/人

如何報名:

掃描圖中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參加幸福的家庭教育脫口秀

購買須知:

支付成功後即為報名成功,諮詢請聯繫唐老師:電話13488711231;微信號tangwanci001。

▼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參加幸福的教育脫口秀

相關焦點

  • 王者模擬戰戰友之殤天賦怎麼樣 戰友之殤天賦評價
    王者模擬戰戰友之殤天賦怎麼樣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模擬戰戰友之殤天賦評價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英雄聯盟》手遊殤之木乃伊特點分析 阿木木實戰攻略
    下面九遊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英雄聯盟手遊英雄聯盟手遊殤之木乃伊阿木木攻略,快來看看吧。 【英雄聯盟手遊英雄攻略大全】 ... 英雄聯盟手遊英雄聯盟手遊殤之木乃伊阿木木很多小夥伴都想要知道他到底怎麼玩吧。下面九遊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英雄聯盟手遊英雄聯盟手遊殤之木乃伊阿木木攻略,快來看看吧。
  • 蠹肺之殤
    蠹(dù)肺之殤小組成員:郭紀旭、黃群、趙清娟指導教師:趙文婧、劉登宇單位:廣西醫科大學
  • 「曬—秀」文化之殤
    當「曬場」成為一個又一個「秀場」;當「無極之秀」演變為一場又一場的集體狂歡;當狂歡的囂音一次比一次躁耳;當躁耳之聲一次又一次地觸碰著人類生存和道德的底線;當失去底線的人們自釀出一杯又一杯的苦酒而潸然飲下時,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和反思當下的「曬一秀」文化之殤?
  • 手遊《陰陽師》雅樂之邦沙場之殤攻略 玩法詳細介紹
    導 讀 陰陽師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怎麼搭配?
  • 幼兒園「小學化」教育之殤
    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育教育之殤這一現象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並沒有關注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直接向幼兒傳授在小學階段才應該接受到的教科書式的知識>早幾年前有篇文章《牛蛙之殤
  • 是什麼造成了中國學術界的科學精神之殤?
    科學精神作為學術界的一種底線,出現了缺失,事實上就造成了中國學術界之「殤」。為此,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於2020年12月19日上午9:00在北京文津國際酒店四層獻天壽廳舉辦了觀點論壇「是什麼造成了學術界的科學精神之殤?」。
  • 朱學東:晚清「自改革」何以成「殤」——評解璽璋著《君主立憲之殤...
    《君主立憲之殤——梁啓超與他的「自改革」》,是解璽璋繼《梁啓超傳》之後推出的又一部新書。與人物傳記不同,這是一部關於思想史的著作,書中向讀者呈現了晚清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時,士大夫階層紛繁複雜的思想和行動選擇,以及最終結果。
  • 【執行普法案例】論執行之殤—探視權
    【執行普法案例】論執行之殤—探視權 2020-06-14 0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注慢阻肺過度充氣
    由於小氣道的阻塞和狹窄,以及炎症造成肺泡損傷,導致部分慢阻肺患者出現肺過度充氣(肺氣腫)。簡言之,肺過度充氣是慢阻肺一個重要的病理生理變化與臨床表型[1],更是造成慢阻肺患者氣急氣促的重要原因之一。長久以來,國內對慢阻肺過度充氣的相關研究非常之少,對它與慢性氣道炎症的關係也鮮有關注。
  • 《我不是藥神》——現實主義的非現實之殤
    《藥神》也沿襲了新現實主義對細節的關注與剖析,以樸實的手法尋找生活中的「形式美」,景別多為近景、中景,把被攝對象從整體中「分離」出來,演員面部表情一絲一毫都在銀幕上展現的淋漓盡致。美術風格:真實而不光鮮的中國在美術和置景上,《藥神》也少有的在鏡頭中展現了「真實」而不光鮮的中國,用「這種冷眼旁觀的鏡頭能夠還世界以純真的面貌」。
  • 你對孩子有過度關注嗎?對於孩子,適度關注是愛,過度關注是害
    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話,其實就在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一家人所有的關注點都在孩子身上。過度關注,小心把「好孩子「養廢」,而很多時候,相比於優點和優勢,父母過度關注的焦點更多的集中在孩子的做不好的或是不擅長的事情上。比如:很多家長擔心小孩英語不好,總在孩子面前碎碎念「感覺沒什麼語言天賦」、「對英語沒啥興趣」,結果把本來挺好的苗子,生生念成了「語言困難戶」。
  • 看見自己 讓子女遠離母愛之殤
    小雨媽媽並非孤例,在時下另一部熱播都市情感劇《愛的釐米》中,徐秀蘭與之如出一轍。徐秀蘭離婚後竭盡全力將兒子徐清風培養成優秀的醫生。然而,她對兒子事業、生活以及戀愛的細化到查看電腦手機的超強控制,令兒子感到窒息並在情感上屢遭困境。
  • 《走向共和》系列解讀-國運之殤
    醇親王誇讚北洋水師《走向共和》系列解讀第七期,國運之殤。承接第五期,面對殘破的大船,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如何應對。本期主要從中日兩國權貴階層和平民視角去解讀百年前的命運之爭。其中有一處細節是日本駐華公使小村極力誇大北洋水師實力,當議會通過法案後,去煙花之地找的正是處子之身的純子。筆者覺得編劇此處的處理非常諷刺,日本上層權貴花天酒地,下層民眾拼命捐錢。
  • 應對中小玻璃深加工企業之殤的策略
    所以簡化組織結構,使它有一定的層次,也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扯皮現象。6、給大家建立一個協調交流的平臺。如每周工作例會,這個會不是聽總經理一個人再說,而是讓大家都要說,把問題擺出來,統一協調解決。 二、人才之殤  1、基層技術人員「一個蘿蔔一個坑」是中小玻璃深加工企業人才與崗位的特色。
  • 紅龍之殤 《龍之谷》紅龍巢穴今日上線
    紅龍之殤 《龍之谷》紅龍巢穴今日上線 新遊戲 178新遊戲頻道 ▪ 2015
  • 中國數位音樂的付費之殤(下)
    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十年前的2005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其中不少跟中國數位音樂付費有關,加上恰逢Apple Music入華,一時興起,
  • 定風波·餘殤(竹榭)
    圖片取自網絡【竹榭幽齋臨屏】定風波·餘殤——依韻夢竹定風波 ·餘殤——次韻木人塗鴉老師 夢竹多少生墳過死河,飛回黃鶴復巡戈。染恙無疆頻告訴。相助。疾痾何以變人痾。定風波·餘殤木人塗鴉別過江城又楚河,投來白眼復霜戈。塵世炎涼誰與訴。無助。 忍看心疾勝愆痾。
  • 從衛國人才之殤看奇瑞鄭兆瑞離職
    鄭兆瑞的離職,是奇瑞人才流失的縮影和代表,它讓人們不自禁的想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衛國的人才之殤。  衛國人才之殤  在傳統歷史定義上,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但直到秦二世無聊的翻閱地圖時,才發現在大秦帝國的赫赫版圖內,居然還有一個被遺忘的衛國存在著。
  • 錯在希望寄託,困在精神束縛,看《無聲的告白》中原生家庭之殤
    莉迪亞是這個五口之家眾星捧月一般的存在,她是家庭希望的傳承,更是父母情感的寄託。這樣一個天之嬌女在留下了一本空白日記本後就消失了,最後警方在湖中央找到了她的屍體,那些暗藏在寧靜表面之下的家庭矛盾,也一點點浮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