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定風波

2021-12-29 詩詞灣
蘇東坡的故事大家聽過太多,今天我們來講一件你可能不知道的小事。在那段小事裡,他還沒成為神話,只是個手忙腳亂的普通人,跟今天的我們很像。他遇到了許多生活風波。他在湖北黃岡抗擊病疫,在經濟滑落時努力生存,也焦慮躁亂時學著安定。如果你不忙,不如聽一聽「東坡定風波」的故事。因為烏臺詩案,當時的蘇軾已經在監獄裡待了一百多天。這天出獄,他一出來,腦子想到的第一件事是:這會兒出來剛好碰到春節,簡直不要太棒。他剛過完年三十,人家就押他趕赴黃州(湖北黃岡),樂樂呵呵地換個地方繼續流放。誰知一來到黃州,蘇軾就遇到了連年大疫。目之所見,白骨遍地,人傳人十分迅速,當地人嚇得不敢來往,只好在家裡求神告佛。黃州官員手忙腳亂,不得其法。已經沒有實權的蘇軾,偏偏要管一管,冷靜下來後,他想起朋友巢谷給他的藥方聖散子,專治寒溼病疫。可巢谷曾叮囑蘇軾不能傳於外人,這一次,蘇軾只能當了「背信棄義」的人,他將藥方熬成湯水送給百姓,還將其給了當時的名醫龐安時傳播開來。用他偶像陶淵明的話說,便是:「眾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人生有定氣,處順境不喜,處逆境不懼,該盡時自然盡,不用過分多慮。但蘇軾想不到的是,這只是他在黃州遇到的第一個風波

【 身 定 】

吾心安處是吾鄉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時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第二個風波,就是疫情下的經濟滑落。當時他無房可住,窮得叮噹響。無論多漂泊,還是需要一間茅屋遮風避雨,把身安定好,才能談真正的定風波。蘇軾是以犯官的身份來黃州的,沒有工資,只能靠原有積蓄過活,一家人的口糧成了最大的問題。可蘇軾淡定地說:「等錢用光了再說吧,水到渠成,發什麼愁呀。」說歸說,他也時刻留意如何自給自足。一年後,積蓄終於全部花光了,他想方設法通過朋友馬正卿,從官府租了些荒地,自稱「東坡居士」,從文壇大佬變成農民。蘇東坡帶著家人春耕夏作,蓋房打井,栽桑種竹。租來的荒地都是瓦礫荊棘,又恰好遇到大旱,土塊乾結地像石頭,一天下來,犁到力盡。文人從農,不懂農事,他就問老農,老農說,麥苗初生,要先讓牛羊吃去,這樣等到來年春天,就會更加茂盛。他記在心裡,當春天苗兒開始冒尖芽,秋天麥浪如海時,他像初學一項新技能的孩子一般開心。身定了,才能口定。他學會了東坡肉,東坡湯,有時買不到肉,他就對身邊的人說:不用害怕窮到骨子裡,因為果蔬草木都可以充飢。蘇軾在《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裡說: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東坡的可貴就在於,無論身處何種艱苦之地,生活如何不見光日,他都能在困窘中自適,在慌亂中瀟灑,不以為然,隨遇而安。我們有時只是欲望大於能力,才會焦躁不安,適度的欲望配以適度的物質,才能身定心安。

【 心 定 】

也無風雨也無晴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租來的田地,指不定哪天就給收回去了,這個念頭攪得他心煩意亂。他咬咬牙口,決定拿出所有家財,給自己買一塊田產。四處打聽,終於知道在黃州東南,有個叫沙湖的地方在賣田,於是他與朋友一起去看。這天是1082年3月7日,他拄著手杖,穿著芒鞋,與朋友一行人往沙湖走,他遇到了改變人生的一個小風波,一場雨。這時天突然下起暴雨,雨點可以穿林打葉。沒雨具,朋友們顯得十分狼狽,但東坡卻沒有。他告訴朋友,「不要去聽這雨聲,只管慢慢地走」,說完從容前行,閒適豁然,膽不戰心不驚。任他陰風急雨,我不僅要慢慢走,還要唱著歌吹著哨子走。東坡說:誰會怕它,大不了這輩子就是穿著蓑衣穿梭在煙雨裡。人生有晴有雨,太正常不過了,但要相信最終天會晴的。等風停雨歇後,東坡被早春寒風吹了一個激冷,一轉頭,發現山頭斜陽相照,回看來時那條路,哪有什麼風雨晴天。明明來時有風雨,回時有陽晴,但為什麼在東坡心中,什麼都沒有?莊子說:「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不用感官去感知,所以聽不見雷聲雨聲。忍受風雨的態度正是對待生活的態度,正如蘇東坡所遭遇的苦,不過是因為心躁才難以忍受,當情緒穩定,氣息平順之後再看,所感受的就都不一樣了。如果換成以前的東坡,這場雨會讓他心煩意亂。但經歷過疫情、貧窮、流放的東坡,已經學會如何定心,變得豁達。一個人經歷過曲折的事故,才講得出從容的故事。佛家所言: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所以沒有必要為外在的風波膽顫,也不必為當下的順利狂喜。

在黃州的這場雨裡,蘇軾歷練成了後世曠達的蘇東坡。餘秋雨說:「他真正成熟了。」

他學會讓精神遊浮山川天地之中,樂樂呵呵度餘生。

今後他南下廣東,遠至海南,即便更荒蠻艱苦,也難不倒他了。

晚年的東坡,在海南時又寫了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只不過這次,少了「歸去」二字。

黃州時的東坡尚思歸去,儋州時的東坡早已看淡。

回望一生蕭瑟處,他可謂咀遍各種人生況味。當過新科進士,文壇全才,官員大吏,萬分得意;也當過獄中死囚,田中農夫,南荒流人,十分悽涼。

他用兩首《定風波》,詮釋了人的一生其實可以不用害怕漂泊,因為「此心安處是吾鄉」,可以不用害怕跌宕,因為「也無風雨也無晴」。

希望身處困難的我們,也能平心定氣,從容地度過所有慌張與痛苦。當回頭再看彼時的那些風波,瀟灑地說一句:「哦,也無風雨也無晴嘛。」

◎本文轉載自「物道精緻生活」,原文有修改,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蘇東坡最為灑脫的一首詩,豁達程度不比他的代表作定風波差!
    原題:蘇東坡最為灑脫的一首詩,豁達程度不比他的代表作《定風波》差!說到蘇東坡,大家腦子裡就會想到很多形容他的代言詞。有說他是北宋第一大詞人的,有說他是著名美食家的,還有說他是著名書法家的等等,蘇東坡腦袋上的光環太多了。
  • 蘇軾《定風波》|任爾風吹雨打,我自閒庭信步
    定風波 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因而他就把這個先雨後晴過程中的所見所思作了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在上闋中,作者首先安慰同行的人:「不要在乎那瀟瀟風雨聲,我們且歌且行吧。」颳風下雨乃自然之平常現象,既然遇上了,我們就坦然面對。「任他風吹雨打,我自閒庭勝步」。下雨有下雨的風景,不如乾脆好好欣賞和享受雨中風情。
  • 蘇東坡的這首詞,大概就是所謂的「佛系」宋詞吧?
    狗子認真想了想,大概蘇東坡應該就是佛系文人吧!而蘇東坡這首《定風波》,恐怕算是佛系詩詞的代表了!定風波·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東坡被貶惠州和儋州總共6年時間,南下北歸兩次經過嶺南,一路遊山玩水,寫詩作詞。南下時,心情比較鬱悶,加上路上也沒多少人接待,寫的詩詞並不多,平均好幾天才發一個朋友圈。北歸時就完全不一樣了,心情愉悅,加之沿路粉絲爭相款待,有時一天喝好幾場酒,那靈感可是噴湧而出,朋友圈發個不停。由此可見,蘇東坡也是真性情中人,完全不裝,高興就是高興,鬱悶就是鬱悶。
  • 蘇東坡:一蓑煙雨,得大自在
    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東坡作為一個地方官,有不同意見,王安石又不容許討論,所以免不了會發發牢騷。當時蘇東坡要調往湖州去做太守,之前他到朋友家去串門,朋友家門口有兩棵檜樹,他就寫了一首小詩,中間有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蟄龍就是潛龍,冬眠的龍就叫潛龍,也叫蟄龍。
  • 吟嘯徐行——蘇東坡的音樂情懷
    「東坡文化」的講座,主題是「蘇東坡的音樂情懷」。 在澄邁老城講授「東坡文化」,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因為在澄邁老城這塊熱土上,曾經深深地留下蘇東坡的足跡。紹聖四年(1097年)四月十七日,蘇東坡得「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誥命,就與家人和好友訣別,攜幼子蘇過,踏上「貶儋」之路,六月渡海登陸,在澄邁老城驛站「通潮閣」作短暫的停留。
  • 前半生,蘇軾;後半生,蘇東坡
    也有人曾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過眼雲煙,我行我素,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年少時,總以為蘇軾蘇東坡不是一個人,後來,越了解他越發現,前半生,是蘇軾;後半生,才是蘇東坡。
  • 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而這首《定風波》中,我讀到的,是蘇軾的灑脫與豁達。《定風波》全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的坎坷一生這首《定風波蘇東坡這裡的風雨,在我讀來,絕不對普通的風雨那麼簡單,在蘇軾眼中,只怕這場風雨
  • 高一語文第十課時:《定風波》賞析(石帥)
    人生遭遇困厄,連日常瑣碎也會讓人深陷情緒的泥潭,可蘇軾卻總能在各種瑣碎裡為我們帶來驚喜,簡樸中見出深意,於尋常處生出奇景,請跟隨石老師學習蘇軾在狂風驟雨、人生逆境中如何泰然處之……高一語文第十課時:《定風波
  • 美國詩人吟英文版的蘇東坡 稱中國古詩難翻譯
    美國詩人來杭尋找蘇東坡的影子 除了這些本土詩人外,前天還有3位國外詩人也到訪。其中在香港嶺南大學任教的美國詩人喬治,翻譯過很多蘇東坡的詩歌。 《定風波》、《琴詩》、《臨江仙·夜歸臨皋》……都被他翻譯成英文,傳播到國外。比如說,《定風波》中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美國詩人吟英文版的蘇東坡 表示中國古詩難翻譯
    美國詩人來杭尋找蘇東坡的影子   除了這些本土詩人外,前天還有3位國外詩人也到訪。其中在香港嶺南大學任教的美國詩人喬治,翻譯過很多蘇東坡的詩歌。 《定風波》、《琴詩》、《臨江仙·夜歸臨皋》……都被他翻譯成英文,傳播到國外。  比如說,《定風波》中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蘇東坡傳》:一個真性情的蘇東坡
    女同事說:林語堂寫過:「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的會心一笑。」蘇東坡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詩詞,他的一生也帶給我們許多的感悟。蘇軾少年得志,而中年以後,從北到南,接連貶謫。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他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 豁達一生任風雨,坦然面對路坎坷,只有蘇東坡
    後蘇東坡因與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1079年,蘇東坡在湖州任職不到三個月,又因為作詩有諷刺新法嫌疑罪名而入獄,歷史上稱為「烏臺詩案」。蘇軾坐牢一百餘天103天,幾次有被砍頭的可能。因為北宋時期趙匡胤曾定下不殺士大夫的規定,蘇東坡保住了性命。
  • 教材教學|《定風波》蘇軾黃州詞作群詩閱讀
    一、設計思路《定風波》所在的第二單元,是學習如何解讀宋代詞作的單元,詞經常被作為有很強節奏感和音樂性的文學作品代表,但《定風波》文字樸素,但內蘊豐富,其文字中感情與精神的完美結合,理應成為引領學生全面解讀蘇軾的契機。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位文人,他就是堪稱北宋第一才子的蘇軾「蘇東坡」,而他關于晴雨的獨到見解,正是出自他最知名的詞作之一《定風波》。一、詞境賞析詞是詩歌的一種,萌發於南朝,興起於隋唐,在宋代達到全盛。那我們就來欣賞蘇軾的這首《定風波》吧!《定風波》,就是一個詞牌名。在詞作之前還有一段小序作為背景介紹:「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意思是說,某年黃曆的三月初七,詞人和幾個朋友在沙湖趕路,拿著雨具的僕人先離開了,結果他們在路上意外遇到風雨。同行的人都感到很狼狽,只有詞人不覺得。
  • 打不倒的蘇東坡:我太難了,但我一笑而過
    姓名:王昱然年級:三年級作文名稱:《打不倒的蘇東坡》校區: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佳翼教育東方作文指導老師:羅陽打不倒的蘇東坡今天,我跟著「凱叔」穿越到了北宋,認識了大文豪蘇軾。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人們又稱他「蘇東坡」。他不但是文學家,書法家、畫家,還是一名政治家,甚至還是一個著名的「吃貨」。他出生時天露異象,這可是帝王待遇。他被後人稱為「完人」,這可是相當高的評價了啊!他的人生有三個巔峰時刻,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科考全國第二名。
  • 蘇東坡優秀作品都是被貶期間創作出來的,到底是幸或不幸?
    蘇東坡是北宋時期非常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也是一個書畫家。他一生創作了四十多年,為後人留下了詩詞有三千多首,各類不同的文章有四千八百多篇,這個數量可以說無人能及,是北宋時期文人之中的數量最多者,他文章的高質量也代表著北宋時期最高的文學成就。
  • 定風波·餘殤(竹榭)
    定風波 ·餘殤——次韻木人塗鴉老師 夢竹多少生墳過死河,飛回黃鶴復巡戈。染恙無疆頻告訴。相助。疾痾何以變人痾。定風波·餘殤木人塗鴉別過江城又楚河,投來白眼復霜戈。塵世炎涼誰與訴。無助。 忍看心疾勝愆痾。
  • 蘇軾《定風波》導讀
    今天導讀的是蘇軾的《定風波》,由高二12班的吳凱婷、陳陽泰合作,率先為大家開鑼先送上《定風波》全詞內容,同學們讀完再來聽兩位導讀者的分享,一定更容易心領神會的。《定風波》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