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三大殿殿名變更有什麼歷史背景?這些名字各代表什麼意思?

2020-12-18 夜讀史書

故宮,舊稱紫禁城。它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整個工程耗時長達十四年時間。故宮中共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但其中最重要的無疑就是前朝的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過,這三大殿的名字可並非一直如此,期間曾經歷過多次變更。今天我們就借著這個話題來說說故宮三大殿的殿名歷次變更的歷史背景和這些名字各代表什麼意思?

故宮三大殿的最初名字叫: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這三個名字與南京故宮三大殿同名。當年明太祖朱元璋趕跑元朝統治者,一統天下,這就意味著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於是他給南京故宮三大殿起名: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也給北京故宮用了同一套名字。

「奉天」之意是根據儒家的天命論,說皇帝奉天之命來統治天下萬民,所以皇帝被稱為天子,古代的傳國玉璽上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也是同個意思;「華蓋」是中國天文中的星官之一,屬紫微垣,象徵孤傲、超然、高不可攀之意;「謹身」是為了告誡帝王要加強自身修養,因為帝王的一言一行都關乎天下萬民的生死,所以必須謹慎處事。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明孝宗一脈絕嗣。於是皇位便傳給了明武宗的堂弟、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史稱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的皇位得來有點偶然,所以他一直非常在意自己的正統地位。嘉靖皇帝為人極聰明,但他沒有把聰明才智用到治國理政上,而是全部放在帝王權術方面。為了證明自己承襲皇位合理合法,嘉靖帝長時間忙於搞各種套路,變著法的為自己正名。他不僅違背多數大臣的意願,強行追封自己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為獻皇帝,還把已去世一百多年的明太宗朱棣改廟號為明成祖。因為朱棣不是朱元璋指定的繼承人,而他自己也是個半路殺出的繼承人。強化了朱棣地位的同時,也相當於暗示世人明朝從他這裡開始又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遭遇大火,從三大殿到午門全部被付之一炬。按理說,這樣一場損失慘重的火災能讓所有人都感到痛心不已。可是嘉靖帝卻暗自竊喜。他很快下令重修三大殿,待工程完工後,嘉靖帝宣布從此以後三大殿不再叫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而是改名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皇極」意為皇建無極、永遠統治天下之意;「中極」是古人所指的北極星,也被定義為帝王之位;「建極」指建立中正之道。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的名字並不比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來得更加高明,但嘉靖皇帝之所以要這麼做,原因是想進一步證明大明王朝從他這裡開啟了一個新時代。所以看上去只是簡單改了幾個名字,但其實玩的都是套路。

明朝滅亡,清朝定鼎中原後,紫禁城迎來了新主人。作為新王朝的統治者,清朝皇帝自然不可能沿用前朝的名字,因此故宮三大殿再度被改名。由於清朝統治者是來自東北的滿人,他們以少數人來統治佔全國人口九成以上的漢人,自然希望能實現民族融合,以和為貴。所以這次更名重點突出一個「和」字,三大殿分別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寓意萬年和順,國泰民安;「中和」出自《中庸》,意為「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保和」 出自《易經》,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專一、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之意。

相關焦點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修繕歷程回顧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首先解釋了一串術語的含義,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築都有寶匣,它們就是俗稱的「鎮物」。
  • 故宮太和殿的10隻脊獸都有什麼寓意?最後一個為何是太和殿獨有?
    太和殿兩層屋簷,共有8條垂脊,上面的裝飾,共8個仙人,80個小獸。排列在最前面的騎風仙人,根據民間傳說,騎風仙人指的是齊國的齊閔王,也有人說是姜子牙本身。後面的神獸各有什麼說法呢?行什:這是10個小獸之中最神秘的神獸,他以人坐著的姿態守在最後,因為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所以給它起了個「行什」的名字,有人說,它是一種猴子,它有翅膀,手拿著金剛寶杵,降魔除妖,其實是雷震子的化身;也有學者認為,行什其實是藏傳佛教裡的揭碌荼的變形,這個名字很多網友聽起來很陌生,他其實就是《西遊記》之中很有名的大鵬金翅鳥,也叫做迦樓羅鳥。
  • 為東方三大殿之一的它,只比金鑾殿矮三塊磚,貺字讀音卻難倒眾人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一座宮殿,為東方三大殿之一,只比故宮的金鑾殿矮三塊磚頭,名字的「貺」字,卻難倒眾人。它就是天貺殿,若是單單說起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它在哪兒,但是說起岱廟,大多數人立馬就可以想到它的位置。天貺殿,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廟內,它是岱廟的主體建築,主祀東嶽大帝。
  • 被稱為「金鸞寶殿」的太和殿究竟有多尊貴?
    大家好,我是十裡,很高興又與大家見面了,今天與大家聊聊什麼呢,就聊一下故宮的寶殿之一的太和殿。太和殿,是人們俗稱的「金鸞寶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之一,這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徵,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此舉行盛大典禮。,但其實剛開始太和殿並不是這個名,而是「奉天殿」 ,順治時改名為太和殿,我們都知道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的宮殿,那太和殿到底有多尊貴呢,這幾點說明一切。
  • 比故宮太和殿還牛的建築——太廟
    話說北京有這麼一座大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牛。朋友們驚呼,是誰,這麼大膽,敢超過皇上的金鑾殿。回答:皇帝他爸爸,他祖宗。啊!驚出一身汗,我說的呢?除了皇帝他祖宗,誰還敢呢?從面積上來說,故宮的太和殿皇帝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從面積上來說,略大於太廟的大殿。但是太和殿的木材為東北的松木,而太廟的大殿是名貴的金絲楠木,材質上是天然之別。
  • 故宮三大宮殿各有不同,中和殿有啥講究呢?
    順治帝時規定的中和殿的名稱是相當有講究的。有哪些講究呢?「中和」的理念源自於儒家經典著作《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 紫珍軒仿故宮太和殿江山永固寶座屏
    十三條金龍分布盤繞於椅背上,其餘各部位又雕火珠紋、雲紋、卷草紋等,通體罩金箔並鑲紅藍寶石作裝飾,極顯其尊貴。故宮屏風二十五寶璽是乾隆皇帝根據周朝是歷史上皇帝綿延代數最多的朝代,共綿延25代,乾隆皇帝也想讓自己的王朝能像周朝那樣長久輝煌下去,這是表面的意思。
  • 故宮三大宮殿各具特色,中和殿為何成為三大殿中的奇葩?
    眾所周知,故宮三大宮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但在這三大殿中,有一個大殿被稱作「殿中奇葩」,你知道是哪一個大殿嗎?它就是中和殿,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和殿從建築格局,藝術上太和殿大不一樣,非常有特色,它有哪些特色呢?
  • 太和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可以值得遊玩
    北京故宮最有名太和殿也是比較知名,故宮從明清開始已經成為皇帝登基的地方之一,那麼故宮的太和殿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皇帝從太和殿開始,第一次來北京,掌柜覺得大家就應該去故宮。故宮是北京,應該說故宮是北京最有名的建築,不是之一,是最有名。
  • 太和殿是故宮的東方三大殿之一,它屋簷上的神獸都是什麼?
    太和殿屋頂大脊的兩端有一對動物,叫鴟吻。據說龍生九子,鴟吻是其中之一,它是水神,放在這裡是用它來鎮火的。兩層屋簷的簷角各有11個雕塑,最前面的是一位仙人騎一隻鳳凰,有「仙人指路」的意思。後邊的10個雕塑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吼牛、行什,這些雕塑大多是人們根據神話傳說杜撰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宮殿簷宇四角安有仙人走獸,走獸又稱小獸,一般古建築多用奇數,至多不過九個,但是太和殿卻安放了10個,是古建築琉璃裝飾中的孤例。紫禁城中的其他宮殿按照重要程度,脊獸從一個到九個不等。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圖)
    國新圖片  據新華社電  (記者楊玉峰、容安才)記者日前從北京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有望於明年修繕
    舉世聞名的「金鑾殿」———故宮太和殿明年有望啟動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27日,記者從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代表著皇家頂級規制的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成,修繕方案也已送報北京市及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據悉,2008年前這座中國最大的單體古建築將再現其恢宏、莊嚴風採。
  • 《我要去故宮》:太和殿浴火重生,經歲月洗禮後最珍貴的歷史見證
    《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多部清宮戲那麼火,不僅是有好演員,還因為劇裡的故宮景,也為戲加了不少分。而《上新了·故宮》是有史以來第一檔進宮拍攝的綜藝節目,由鄧倫和周一圍共同主持並擔任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跟隨故宮專家進宮識寶,探尋歷史文化。
  • 為什麼中和殿要比太和殿、保和殿小很多
    中核電,故宮外朝三大殿是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始建於明永樂是吧?中核電是我們沿著北京故宮中軸線,穿過太和門,轉過太和殿後看到的第二座大殿。這座大殿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皇帝舉行大典前的休息室,它始建於明朝,最開始叫華蓋殿,後更名中極殿,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將它改名為中核電。
  • 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
    《過華清宮》李約:「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猶有樹長生。」故宮,一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古代宮殿,皇家建築。它經歷了兩個王朝的興衰覆滅,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交替。提到故宮,大家都不陌生,我們都知道它以前是帝王的宮殿,當時它有一個霸氣又好聽的名字——紫禁城。清朝滅亡,新中國成立之後,紫禁城內無人居住,為了保護這座具有中國歷史文化代表的建築,便更名為故宮,變身為旅遊景區,派專人看守搭理,人們可以進出參觀遊覽,想像一下古代帝王的日常生活。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 重繪彩畫更換琉璃瓦
    後年十月竣工  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明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  此次修繕工程會肩負一項調查任務,即將太和殿建築打開,查看各部件的損失情況。「這相當於為太和殿做一次外科手術。」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主任李永革如此形容這次大修。根據此前的勘察,太和殿的一些木結構存在歪閃、變形問題,這主要是太和殿的結構部件荷載超大。此次大修將對這些信息進行核實,如果確實存在影響建築安全的狀況,將會毫不遲疑地進行修繕。
  • 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故宮裡的太和殿只能屈居第三
    你一定會自豪地回答:故宮。如果再問你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第一的是哪個?你一定會再次自豪地回答:太和殿。作為東方三大殿之首,太和殿體量確實是國內最大的,咱們可以用數據說話。北京故宮太和殿東方三大殿分別是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
  • 故宮披露太和殿鎮殿之寶、罕見陶瓷屏風再次現身(組圖)
    故宮披露太和殿鎮殿之寶  信報訊(記者王健)中國古代皇家拿什麼來鎮殿?太和殿的房梁之上,到底隱藏著怎樣的鎮殿之寶?在太和殿300年大修之際,故宮近日披露了太和殿中隱藏的五座神秘符牌。  這五座符牌的供奉極有規律,以太和殿正中懸軒轅鏡正上方的藻井平臺中央所供符牌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方分別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符牌由於雕刻著鎮殿神符,故又稱為「符板」。正中央的一塊符牌高約37.5釐米,寬23釐米,以產於東北的高麗木所制,前置香爐、蠟臺、靈芝五供。
  • 故宮太和殿正脊放有寶匣,裡面有多種寶物,五種中藥代表什麼意思
    在古代,每當一座宮殿修建完成,皇帝都會下令往宮殿的正脊上放一個寶匣,裡面裝上一些祈、福闢邪、之物,但這些祈、福闢、邪之物到底有什麼奇特的功能呢?為什麼歷代皇帝竟如此看重這些東西。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我們遊覽故宮的時候,大家不妨抬頭看看紫禁城各個宮殿的屋頂,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個宮殿的最高處都有一條梁脊,它就宮殿的「正脊」,正中間的地方,也就是存放寶匣的地方。
  • 故宮上的匾額題的字都是什麼意思呢?是誰寫下來的?有何含義?
    故宮那些掛在大殿上的匾額寫的是什麼,而又是什麼意思!首先來說的是紫禁城中心太和殿正中的那個建極綏猷匾,太和殿上的這個是乾隆的御筆,什麼意思?極就是屋脊,棟梁的意思,建極就是要建立一個中正的治國方略。綏就是順應的意思,猷就是道,也就是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