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三大宮殿各具特色,中和殿為何成為三大殿中的奇葩?

2020-12-19 老鐵說故宮

眾所周知,故宮三大宮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但在這三大殿中,有一個大殿被稱作「殿中奇葩」,你知道是哪一個大殿嗎?它就是中和殿,為什麼這麼說呢?

中和殿從建築格局,藝術上太和殿大不一樣,非常有特色,它有哪些特色呢?

首先,它形制不同,正方,單簷,四角攢尖,金黃色的圓頂,「如穿堂之制」,有些像亭式建築,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殿頂是金色圓形的,寓意著「天圓地方」。

其次,四面門窗,都沒有砌牆,各門前有石階,東西臺級各一道,南北各三道,中間還有龍紋浮雕御路,大殿四開門,殿中設有寶座。

再次,體小精美,根據《清世祖實錄》記載:中和殿連廊共五間,寬六丈五尺四寸,四面相同,高四丈八尺。殿內雕刻美麗,建築面積580平方米。

中和殿建成方形圓頂小殿,它具備實用功能,體現建築藝術的美感,展現建築大師的智慧,以及儒家中和理念。

相關焦點

  • 故宮的三大殿是什麼?
    太和殿。最大的宮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代名奉天殿、皇極殿;清代改稱太和殿。它與中和殿、保和殿都矗立在漢白玉石砌成的三重臺基之上。建築形式最為尊貴,是五脊四坡廡殿頂,黃瓦重簷;起架最高,從地面到脊吻三十五米零五;面積最大,為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梁楣彩畫的等級也最高,用的是金龍「和至彩畫」;就連角簷垂脊上仙人身後的小獸數量也最多,用了十個。
  • 故宮三大殿殿名變更有什麼歷史背景?這些名字各代表什麼意思?
    故宮,舊稱紫禁城。它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整個工程耗時長達十四年時間。故宮中共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但其中最重要的無疑就是前朝的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過,這三大殿的名字可並非一直如此,期間曾經歷過多次變更。
  • 至高無上的宮殿:600歲的故宮有什麼?
    他們在位時,都建造了高大的宮殿來讓萬民敬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阿房宮、紫禁城等。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改朝換代中被焚毀。故宮可以說是世界的「宮殿之海」 故宮可以分前後兩部分,前面是皇帝上朝聽證的地方,後面就是皇帝和妃子居住的地方就是後宮。
  • 故宮必去的幾個宮殿,上朝的「金鑾殿」,還有金磚鋪地的中和殿
    要說到去故宮,相信很多人都是為了感受一下古代皇室生活的環境,以及古時候的氣息,並且故宮也是沒有讓大家失望,每年國家都會對故宮進行修繕,來保持建築的原樣,我相信很多人都去過故宮,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下面的這幾個地方。
  • 故宮三大宮殿各有不同,中和殿有啥講究呢?
    「中和」的理念源自於儒家經典著作《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說,喜怒哀樂在沒有發洩時,叫做「中」,發出來後都能恰到好處,叫做「和」。所以呀,「中」是天下重大的根本,「和」是天下通達的大道。
  • 想去故宮的「路痴」不容錯過! 故宮旅行必備的宮殿分布路線圖
    故宮美如畫,雕梁畫棟。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故宮宮殿裡奇珍異寶無數,有人認為這個古建築群才是故宮博物院最珍貴的國寶。外朝中路,就是外朝的中心——三大殿,分別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外朝西路,外朝東路分別是武英殿、文華殿兩組建築。內廷是皇家生活、休閒的地方。內廷中路毫無疑問是內廷的中心,內廷的中心就是後三宮,分別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築,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築。
  • 被譽為世界五大宮為首的中國皇家宮殿——北京故宮
    據悉,在北京有一座中國歷經古代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家宮殿,舊時稱之為「紫禁城」,現闢為「故宮博物館」。位置在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揭秘北京故宮三大主殿的神秘關係和歷史功能
    龍脈的中心為祖山,是聚集王氣的地方,從這裡開始引入京城,到達宮殿背後的靠山就是主山。主山兩翼,左以河流為青龍,右以道路為白虎,主山之前,青龍白虎之間的最佳點凝結萬物精華之氣的龍穴,明堂就應該建在這裡。紫禁城的選址就是依照的這個定律,處在北京城的最佳位置上。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所處之處就是明堂所在地,也就是整個故宮的重點核心,正與天宮中玉皇大帝所居的紫微宮遙遙對應。
  • 故宮中軸線大殿「增光提亮」 涉太和殿等六宮殿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潔)故宮給宮殿「添燈提亮」啦!包括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在內的故宮中軸線上的6大宮殿增加了殿內照明。今天是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故宮博物院舉辦一系列文化活動。作為重頭戲之一,「點亮歷史」中軸線原狀展廳室內照明啟動儀式啟動。
  • 故宮是哪個朝代修建的,故宮距今多少年了
    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佔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故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
  • 中國三大宮殿之一的天貺殿,你去過麼?
    小編先考考大家,中國三大宮殿在哪裡呢?告訴您,這三大宮殿分別是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以及泰安岱廟天貺殿。您知道中國四大古建築群嗎?和前面的宮殿所在地差不多,他們是北京故宮、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和泰安岱廟,說了這麼多,我們現在就進入主題,聊聊這泰安岱廟,有人說來泰安旅遊除了要爬泰山,千萬別忘了逛逛岱廟。確實如此,岱廟不僅是一座賞心悅目的古典園林,還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外國「活地圖」指路    今天起,故宮太和門將成為觀眾服務中心,數十位故宮「活地圖」開始為觀眾免費提供指路、諮詢等服務,其中十餘位為外國人,分別來自法國、義大利等國。    有些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在紫禁城所有門匾中,繁體的「門」字最後一畫筆勢垂直向下,沒有勾腳,從勾變成了豎,為什麼要寫成這樣呢?在古代,每個字的筆畫都可以區分其五行屬性,「門」字的勾腳是屬於「火筆」,因古代建築多為土木結構,易被火焚,古人擔心帶有「火筆」的「門」字會招火,所以將門匾中的「門」字最後一畫從勾筆改為豎筆,這種寫法很早就有,明清宮殿的匾額中的「門」字都這樣書寫。
  • 老照片說故事|從中和殿到保和殿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中和殿-保和殿今天,我們來看看太和殿之後中和殿到保和殿的舊時影像。紫禁城外朝地域廣闊,建築大氣,尤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最為輝煌壯麗,處處體現了帝王「九五之尊」的威嚴和肅穆。《康熙南巡圖》局部(清·王翬等繪,故宮博物院藏)康熙在位61年間,曾六次巡視江南。
  • 行走北京之故宮一日遊攻略
    如果想要一天把故宮全部遊玩,我覺得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走不看文物景觀的不算哈!)故宮是標準的中軸線建築群,從午門到神武門這一條線上集中了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內庭三大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御花園等等。
  • 因為這個原因 故宮三大殿「瘦」了一半
    來源:科技日報北京故宮擁有數量龐大的宮殿建築群,而其中的核心則是位於南部區域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們曾經是皇帝舉行國家活動的重要場所。公眾去故宮參觀,可以看到三大殿矗立在三層臺基之上,給人高大、威嚴之感。
  • 蠟筆小豬旅遊景點介紹,第十四站:故宮東方最大的宮殿
    走過的路成為背後的風景,不能回頭不能停留,若此刻停留,將會錯過更好的風景,保持一份平和,保持一份清醒。享受每一刻的感覺,欣賞每一處的風景,這就是人生。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東方最大的宮殿故宮。故宮,這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皇家宮殿, 明清時期是國家的權力中心,那金碧輝煌的規整建築肅穆壯觀。如今,一 扇朱紅色的大門緩緩打開,寂靜了一整晚的故宮開始熱鬧起來。
  • 為何故宮太和殿級別最高?有個秘密一直隱藏至今
    故宮所有宮殿之中,為何太和殿級別最高?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
  • 故宮太和殿牌匾發現塗抹痕跡,前朝牌匾皆為滿文,唯獨後宮有兩種文字
    2006年,故宮博物院對太和殿進行了一次大修。在修繕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之處——在大殿的木牌匾上仿佛有滿文的痕跡。太和殿眾所周知,清朝入關,明朝滅亡,滿族皇帝成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在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修整後,三大殿的牌匾上便刻上了兩種文字:滿文和漢文。前朝三大殿據小哇了解,三大殿還有過曾用名。公元1521年,明朝正德皇帝駕崩,朱厚熜繼位,改年號嘉靖。
  • 中和殿寶頂——金光閃閃只是為了好看?
    頂珠總高度122釐米,最大部分直徑為140釐米,是故宮所有寶鼎中鼎築最大的,這又是中和殿寶頂特殊的第二個地方,而關於中和殿鎏金寶鼎,在清朝乾隆年間,我們眾所周知的大學士紀曉嵐也曾寫過關於他的故事。雖然這只是個口口相傳的小故事,真實性我們無法考證,但中核電的鎏金寶鼎卻是故宮中一道別具特色的景觀。我們看到在大多是長方形宮殿的故宮中,中和殿是方行圓鼎。既然是皇家的宮殿,這樣的組合自然是有一定的寓意。一是上圓下方正是應了天圓地方的吉祥之意,屋頂採用單簷四角椽間式,屋面上覆蓋的是黃色琉璃瓦,頂上鑲嵌的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銅胎鎏金的寶鼎。
  • 北京故宮「點亮」中軸線 太和殿裡首度亮燈
    個「國際博物館日」,北京故宮當天啟動「點亮歷史」原狀展陳照明方案,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內的中軸線六大宮殿幾百年來首次亮燈。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說,故宮博物院專門成立課題組,研究原狀陳列宮殿照明效果的提升問題。經過兩年多的實驗、論證、多輪專家組的評審,並在養心殿樣板區試驗成功基礎上,故宮正式開始推動中軸線宮殿照明改造工程,最終確定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內的中軸線六大宮殿的原狀展陳照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