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教育:家長是首席教師

2020-12-12 創新與心理成長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

1

引發禮貌思考的案例

今天為一個師資培訓班舉辦心理講座結束後,由於車輛限行,就選擇坐公交車回去。

由於接近末班車,人不多,車上的乘客都很安靜。一個小學生模樣的女生把窗戶打開,任憑夜晚的冬風往自己頭上吹。很多乘客看著她,皺起了眉頭。

我提醒她:「孩子,這樣對著寒風吹,會感冒的!」

那個女生抬頭朝我這邊看了看,仍然把頭伸在風口。

我旁邊另外一個老師說:「可能她有些暈車!」

經過幾分鐘後車到站,那孩子起身走過,不像暈車的樣子,不但沒有順手關上車窗,而且還帶著滿臉不屑和嫌棄 多管閒事的表情下了車。

她走後,我把她打開的窗戶關上,整個車廂又暖和越來。

哲學家約翰·洛克曾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幫助過很多叛逆的孩子,他們常常因父母禮貌教育的缺失而隨意的表達著自己的喜好,不顧忌別人的感受。

2

父母教育缺位導致孩子禮貌缺失

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孩子:在電影院大聲喊叫、在公交地鐵搶佔座位、在公共場合說話帶髒字、跟長輩說話沒大沒小、隨意的用不文明的口頭禪等等。

其他人向他家長提醒時,家長總是說:「他還是個孩子」、「孩子還小,大了就懂了」「你不要跟孩子計較什麼」「別太在意」

其實家長不負責任的態度會轉化為孩子為所欲為的盾牌。

不禮貌言行不加以糾正,最終會變成他們品格上的缺陷,影響他們一生。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滿口髒話且沒禮貌的孩子。有的成年人面對上級或同事孩子的不禮貌,不好多加教育,如果父母再不主動教育,最終只會讓孩子品嘗到日後的惡果。禮貌是一種教養,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情商。

3

懂禮貌,真快樂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不講禮貌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懂禮貌的孩子,小時候被小夥伴們歡迎,被老師肯定,被長輩們喜愛,長大後會將禮貌內化成一個人良好的修養和品行,同樣會給他帶來好心情與好情緒。

4

如何教育孩子懂禮貌

1)經常引導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家長要重視引導孩子使用禮貌用語,把「您好、謝謝、請、不好意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滲透在和孩子的交流中。通過情景對話、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孩子應該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哪些禮貌用語。

堅持潛移默化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家教與家風,幫助孩子養成有禮貌的素養。

家長也要經常跟孩子說謝謝、對不起,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被有禮貌的對待,同時也會將這愉悅舒適的感覺帶給別人,就會自發地表現出禮貌。

2)對不禮貌言行零容忍

當孩子缺乏正確的是非觀時,家長的及時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最好的教育良機就是孩子犯錯的時候。特別是孩子很無禮向大人喊出不文明的用語時,父母要第一時間批評教育。

當孩子表現出不禮貌行為或說出不文明詞彙時,家長不要以年齡小等藉口「包庇」,一定要溫和而堅定地明確告訴孩子這樣是不禮貌的,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耐心地引導他。

3)父母以身作則

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做父母的不能怪孩子沒有禮貌,而是要求自己去落實禮貌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一面鏡子,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保持衛生並體現出父母應該有的道德規範。

4)不斷強化禮貌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不斷的強化練習才能形成。在告訴孩子什麼是禮貌之後,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在多次實踐後,使文明禮貌的習慣成自然。

仝兆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博士、博士後,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礙治療、輔導諮詢、團體培訓。

用心進步,快樂成長

關注:創新與心理成長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禮貌時,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們常常要求孩子要懂禮貌,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而且教出一個懂禮貌的孩子,人人見人人誇,這似乎也是教育成果的展現,父母頗感滿意,不過家長似乎只要求孩子,而自己卻忽略了榜樣的作用。親戚見面,自己還沒打招呼,就先「鼓勵」(其實就是強迫)孩子開口,叫叔叔阿姨大伯大嬸啊,要懂禮貌。
  • 將禮貌教育融於孩子的生活,教孩子懂禮貌,講禮貌的孩子更受歡迎
    更別提什麼文明用語,禮貌行為了。在教育孩子的這條道路上,家長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對孩子的禮貌教育是一項長久而細緻的工程。禮貌是人與人交往中的一些行為規範,由語言和動作表現出來。每個家長都想要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怎樣才能幫孩子變得懂禮貌呢?
  • 禮貌教育從幼兒園抓起
    昨天在北行幼兒園,參加了慶「八一」建軍節文藝活動,當我上臺頒獎時,小朋友們清脆的「謝謝老師」並深深鞠了一個躬的舉動,讓我真正感到了教育的溫暖。我總認為,如果教育是一朵花,成績僅僅是其中的一個花瓣,而正確世界觀的形成、良好習慣的培養、健全人格的塑造等,很多時候都比考試的分數,要重要得多。比如說禮貌。我注意到,這些孩子的鞠躬行為,並沒有得到老師或家長的授意,完全是一種自覺行為,就像起床後洗臉一樣自然。這很難得。有人說一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八歲左右,我深以為然。
  • 孩子沒有禮貌,不一定是孩子的原因,家長你的教育方式正確嗎?
    家長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在家裡對於過於溺愛,會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當孩子做出錯誤的事情時,家長也不對其教育,不重視孩子的教育方式。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很多事情都需要家長對其引導教育,從中幫助培養孩子成為一個高素養的人,一味對其寵愛,只會讓其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做好家庭教育的第一步,如何好好說話
    我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人的潛意識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讚賞,於是就產生了禮貌。禮貌是維繫我們人與人、人與社會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重要紐帶。禮貌也是我們個人修養的外在表現,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石,更是傳承中華優良美德的體現。
  • 孩子沒有禮貌,逐漸被朋友孤立,家長不妨這樣培養他們禮貌意識
    導語:相對比調皮搗蛋的孩子,家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聽。但往往懂事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自己教育出的孩子總是非常調皮,經常惹出一些麻煩事,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頭疼。同時也非常困惑,為什麼自己就教育不出懂事聽話的孩子呢?
  • 教師接待來訪家長禮儀
    教師是教育者也是服務者,與其他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一樣,要為顧客帶來愉悅,這要求從事教育服務的教師和廣大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進行身份轉變,樹立服務意識
  • 家長如何培養有禮貌的寶寶?這幾個方面,家長注意要做好
    一個有禮貌、有素質的人到哪裡都是受人歡迎的,而在寶寶的寶寶成長過程中,禮貌也是需要家長來培養的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從小被教育要有禮貌的寶寶,長大之後也會比較知書達理,擁有受人歡迎的魅力。出門在外時,孩子的素質代表的是一個家庭的教養和形象。所以家長不要覺得寶寶小就先不用在禮貌方面教育孩子,其實在寶寶2~3歲時重視禮貌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那麼家長該怎樣做呢?
  • 首席教師:以自我成長帶動群體成長
    ■林茶居   今年8月「上海書展」期間,應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邀請,鄭傑攜新書《首席教師》(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到書展現場作公益講座——「教育新姿態:平等中的首席」。所以,我給大家確立的發展目標就是:成為一個首席教師。也就是說,我是以「首席教師」的身份帶動大家一起成長為首席教師。   林茶居:這個首席教師似乎也可以視為你的一個新的思維框架,有關教師成長的思維框架。   鄭傑:它確實包含了我對一個優秀教師、卓越教師的理解。
  • 孩子不尊重長輩、目中無人,教育孩子有禮貌,家長得掌握方法
    我們都清楚,教育孩子其實並不像我們所想像中的那樣簡單。特別是現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 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成難題。畢竟過分的嬌慣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放肆,而不是一個講禮貌的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一部分比較有禮貌的孩子其實內心也是比較開心的。
  • 濟南市市中區「雙首席」教師名單公布,一起點讚
    在全國第36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市中區「雙首席」教師名單正式公布。歷經學校推薦、材料評審、民主測評、面試答辯等環節選拔,市中區26位學科教師和23位班主任入選第八屆首席教師、第七屆首席班主任人選。 即日起,「濟南市中教育」將陸續推出系列報導。第一期推出10位教師,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傾聽他們的故事。
  • 拒絕"中國式禮貌",別讓孩子慢慢被毀掉,家長仍不自知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於"禮貌"格外注重,他們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有禮貌,甚至給孩子制定條條框框,但這違背了禮節的初衷。當孩子從小被條條框框的禮節所約束,這就成為了他們的負擔,不利於孩子成長。
  • 孩子不懂禮貌,家長是否想著改變,讓孩子成為懂禮貌的孩子
    跟孩子說了好多遍,見到熟人或長輩要有禮貌,要問好,嘴巴甜一點,這樣就會喜歡你。可是家長會發現孩子一點進步也沒有。這時候家長就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教育出現了問題?試想家長用打罵的方法對待孩子,都不禮貌。怎麼能要求孩子懂禮貌呢?其實孩子剛好是處於學習的階段,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家長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懂禮貌,孩子怎麼可能懂禮貌呢?
  • 教育部:將在中西部鄉村中小學設立首席教師崗位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開展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啟動實施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為中西部鄉村地區造就一批基礎教育領軍人才。,以提升當地教育質量。通知明確首席教師的崗位職責包括:承擔所在鄉村學校正常教學工作(fulfilling teaching tasks at schools);參與所在縣(市、區)、鄉鎮和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participating in local education reforms),對教學改革、
  • 孩子不懂禮貌,我們做家長的要引起重視
    人們常說禮人多不怪,但如果孩子不懂禮貌,往往會被貼上沒教養父母沒受過良好教育等標籤。誠然,懂得禮貌的人是一個人的成就,而孩子懂得禮貌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禮貌習慣,對家長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
  • 面對不講禮貌的熊孩子,家長試試抓住「社會敏感期」,以理服人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教育孩子從小懂禮貌是家長們都會做的事情,那麼怎麼做才是最有效的呢?很多時候對孩子的教育並不容易。面對不講禮貌的熊孩子家長又應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家長們應該對孩子的言行舉止做出規範。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對孩子的禮儀教育應該從小時候做起,錯過了教育的黃金時期後就會成效頗微。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古往今來,我國留下了許多禮儀方面的傳統,家長在教育小孩時也常常告訴他們做人一定要有禮貌,但家長們教小孩懂禮貌的方法都正確嗎?李女士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工作日的時候小孩都是奶奶在帶,到了周末李女士也會主動把小孩接回家。
  • 做智慧校園的首席信息官 全通教育發布「全課雲」1.0
    做智慧校園的首席信息官 全通教育發布「全課雲」1.0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2015年08月28日13:13 全通教育高級副總裁崔勇介紹「全課雲」1.0產品的核心理念——CIO,意為首席信息官,即「全課雲」是智慧校園的首席信息官。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文丨小影(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古往今來,我國留下了許多禮儀方面的傳統,家長在教育小孩時也常常告訴他們做人一定要有禮貌,但家長們教小孩懂禮貌的方法都正確嗎?李女士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工作日的時候小孩都是奶奶在帶,到了周末李女士也會主動把小孩接回家。
  • 這4種「中國式禮貌」,正在傷害孩子,家長趕快停止
    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會逼孩子講禮貌,於是就出現了「中國式禮貌」,這種「中國式禮貌」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很多傷害。下面這4種就是很好的詮釋,家長要趕快來停止這樣做,不然後果很嚴重。這好像看著是一直禮貌的謙讓,但是它是在家長的幹預情況下發生的,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物權觀和自我認識。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有先來後到的意識,因為有一天到了社會上,不會有人因為你年齡小而讓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