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
1
引發禮貌思考的案例
今天為一個師資培訓班舉辦心理講座結束後,由於車輛限行,就選擇坐公交車回去。
由於接近末班車,人不多,車上的乘客都很安靜。一個小學生模樣的女生把窗戶打開,任憑夜晚的冬風往自己頭上吹。很多乘客看著她,皺起了眉頭。
我提醒她:「孩子,這樣對著寒風吹,會感冒的!」
那個女生抬頭朝我這邊看了看,仍然把頭伸在風口。
我旁邊另外一個老師說:「可能她有些暈車!」
經過幾分鐘後車到站,那孩子起身走過,不像暈車的樣子,不但沒有順手關上車窗,而且還帶著滿臉不屑和嫌棄 多管閒事的表情下了車。
她走後,我把她打開的窗戶關上,整個車廂又暖和越來。
哲學家約翰·洛克曾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幫助過很多叛逆的孩子,他們常常因父母禮貌教育的缺失而隨意的表達著自己的喜好,不顧忌別人的感受。
2
父母教育缺位導致孩子禮貌缺失
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孩子:在電影院大聲喊叫、在公交地鐵搶佔座位、在公共場合說話帶髒字、跟長輩說話沒大沒小、隨意的用不文明的口頭禪等等。
其他人向他家長提醒時,家長總是說:「他還是個孩子」、「孩子還小,大了就懂了」「你不要跟孩子計較什麼」「別太在意」
其實家長不負責任的態度會轉化為孩子為所欲為的盾牌。
不禮貌言行不加以糾正,最終會變成他們品格上的缺陷,影響他們一生。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滿口髒話且沒禮貌的孩子。有的成年人面對上級或同事孩子的不禮貌,不好多加教育,如果父母再不主動教育,最終只會讓孩子品嘗到日後的惡果。禮貌是一種教養,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情商。
3
懂禮貌,真快樂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不講禮貌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懂禮貌的孩子,小時候被小夥伴們歡迎,被老師肯定,被長輩們喜愛,長大後會將禮貌內化成一個人良好的修養和品行,同樣會給他帶來好心情與好情緒。
4
如何教育孩子懂禮貌
1)經常引導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家長要重視引導孩子使用禮貌用語,把「您好、謝謝、請、不好意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滲透在和孩子的交流中。通過情景對話、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孩子應該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哪些禮貌用語。
堅持潛移默化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家教與家風,幫助孩子養成有禮貌的素養。
家長也要經常跟孩子說謝謝、對不起,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被有禮貌的對待,同時也會將這愉悅舒適的感覺帶給別人,就會自發地表現出禮貌。
2)對不禮貌言行零容忍
當孩子缺乏正確的是非觀時,家長的及時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最好的教育良機就是孩子犯錯的時候。特別是孩子很無禮向大人喊出不文明的用語時,父母要第一時間批評教育。
當孩子表現出不禮貌行為或說出不文明詞彙時,家長不要以年齡小等藉口「包庇」,一定要溫和而堅定地明確告訴孩子這樣是不禮貌的,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耐心地引導他。
3)父母以身作則
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做父母的不能怪孩子沒有禮貌,而是要求自己去落實禮貌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一面鏡子,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保持衛生並體現出父母應該有的道德規範。
4)不斷強化禮貌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不斷的強化練習才能形成。在告訴孩子什麼是禮貌之後,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在多次實踐後,使文明禮貌的習慣成自然。
仝兆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博士、博士後,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礙治療、輔導諮詢、團體培訓。
用心進步,快樂成長
關注:創新與心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