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易經》,也叫《變經》,又稱為無字天書。
是周文王把自己寶貴的人生經歷,通過爻辭的形式保存下來。
因《易經》爻辭多為佔卜性文字,故而自誕生之日起,就被披上神秘的面紗。
隨著網絡的發展,對於《易經》的解讀亦成百家爭鳴之勢。
而《易經》也絕非我們所理解的佔卜性書籍。
銅錢佔卜
銅錢佔卜
《易經》是古人通過對自然的觀察,以卦象的形式,將自然的規律轉移到人世社會上面。
所以,《易經》多半是透過宇宙萬象闡釋人生的道理。
眾所周知,《易經》共有64卦。
卦與卦之間,或錯或綜,同而又不同,以此闡釋人生所面臨的64種境況。
《易經》每卦共6爻,以此闡釋每種境況的不同階段。
64卦圖
64卦圖
孔子所講:「不佔而已矣。」
正是由於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或期待,或恐懼,才會有想要了解未來的衝動。
而對於未來可能面對的所有境況與階段,都瞭然於胸。
卜卦與否,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道法自然
大道至簡,悟在天成。
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是否能夠透過現象看到事情的本質,則是個人的悟性。
《易經》也正是一本講述人生智慧的書籍。
讓我們可以從容面對人生遇到的種種問題,於變化中尋找不變。
這才是《易經》真正想要告訴我們的「道」。
感謝這樣一個平臺,可以讓我盡情闡述自己的理解。
也歡迎讀者朋友們與我共同探討,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