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成書的過程

2020-12-11 易經課堂

今天和大家來聊聊《周易》這本書的成書過程。周文王當年被商紂王關在羑裡城,也就是河南的湯陰縣。這個羑裡是我們中國第一個國家監獄,當年的周文王就被商紂王關在這裡。關了多長時間呢?七年,七年時間關在那裡那總要打發時間,那周文王他做什麼呢?做什麼事情?他想了想他為什麼被關進來的?無非就是周文王當年自己所管理的那一幫人管理得特別好,生活得非常富足有餘,然後自己的威望在老百姓當中弄得越來越大,最後商紂王怕他造反,就把他關起來了。他想想我是做好事情,為民造福謀福利的人,居然被關在這裡。這是什麼世道?什麼原因?什麼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他就在思考。他帶著這些問題就開始總結了,他監獄裡沒什麼事情幹,還不如在那裡總結一些東西留給後人。那總結什麼呢?他就總結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界的關係,怎麼樣和諧,怎麼樣不和諧,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告訴後人,讓後人要注意不要再犯像自己一樣的錯誤,所以他就開始總結了。

他在總結的過程當中用一些別人看不懂的符號和文字記錄了下來,他為了充分證實這些總結的經驗,所以他就用了民間的一些佔卜方法來證實他這個總結的經驗對還是不對。反反覆覆地總結,所以他到最後是成功了。這部成功的著作就叫《周易》,後來就叫《易經》。這部書的成書過程是艱難的,因為周文王關在羑裡城,在那個地方他要算卦,他要記錄一些文字。商紂王很殘暴,他懷疑周文王要做什麼,所以就經常派人去看周文王究竟在那裡幹什麼。後來發現說周文王天天在那個地方弄一些石頭,弄一些蓍草,擺來擺去,不知道擺的什麼東西,他還記錄一些東西下來,我們也看不懂。他們後來發現是不是瘋了呢?因為只有瘋子才會很多年一直玩一樣東西。

最後商紂王為了試探周文王究竟瘋還是沒瘋,所以商紂王最後就把周文王的兒子殺了以後燉了肉湯去端給周文王吃,看你吃還是不吃,還告訴他這就是你兒子被殺了之後燉的湯。周文王聽了以後,不但沒有難過,反而很高興的就把這個肉湯吃完了。他吃完了還說好喝,再來幾碗,就這樣把商紂王派去的這些人都嚇壞了。

那有人肯定要問周文王天天在那裡弄幾根蓍草,擺來擺去在那裡弄,為什麼其他人看不懂?因為他用了64個數字,把64個數字用符合來代表它,這64個數字符合就是後來的八八六十四卦。這個八八六十四卦周文王把以前的八卦相互的重疊成六十四卦,所以後來的人看不懂,就是以前伏羲氏畫出的八卦,一般的人都難懂了。他再把八個卦相互搭配,弄出64種符號,那就更難懂,這就把周文王保護了起來,而這六十四卦是在以前伏羲氏把世界歸納成8個結點這樣一個基礎上面,他又進行擴大化的演繹,把我們世界歸納成64種現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人看《周易》的時候,總能從八八六十四卦裡面看到人生也好,社會也好,自然也好,各式各樣的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留給我們後人思考的,這一個他寫的八八六十四卦當中,總共只有4900多字,但是它每一個字裡行間保留了很多我們未來想像的空間。他留的這些空間為我們後來的人繼續去研究,去發揚光大,留下了伏筆,所以周文王很了不起。他把《周易》的經文用文字的內容留下來了,他算卦的那部分沒有留下來。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周文王把算卦的那個方法留下來了,而經文這些文字沒有留下來,那麼周文王的地位就不會這麼高,他有可能就會成為一種江湖的傳說。周文王把《周易》這本書的文字留下來廣為傳播,他用的什麼方法呢?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卦辭和爻辭。

他把六十四卦的每一個卦用一兩個字來命名它,他又把每一個卦又細分為六個部分。每一個部分他用一個符號來代表它,這就叫六爻,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個卦裡面有六個六爻,就是代表著這一個事物發展的6個方面,6個階段。他想讓後人知道任何事情發展的6個方面或者叫6個階段,在《周易》裡面簡稱叫六爻。

它究竟代表什麼?它究竟有什麼寓意?它必須要讓後人通過一種最簡單的方法一目了然,就能知道那個六爻它所代表的是什麼,所以他就創造了爻辭,也就是每一個爻他用一句話來解釋它。他的初心是讓我們的後人要和諧相處,防止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發生,但是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明智未開,老百姓很愚昧,尤其在商朝的時候,老百姓都是喜歡迷信,不太喜歡這些文字說教,所以周文王要在當時用這些幾千字的文章、文字來破除迷信幾乎是不可能的。

周文王顛覆了以前的學說,他第一個提出了以人為本,人是所有一切的根本,人除了天和地,所有一切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受之於我們人的。他讓人不要去迷信天地,要相信自己,相信人類是主宰所有一切,動物也好,植物也好的根本。他在《周易》裡面始終是把人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所以這本書就能傳承下來。你想我們所有的人,有誰願意被別人去控制,有誰願意去迷信天地,整天去拜天拜地。總歸想著有一天我能控制這個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該有多好,而《周易》這本書恰恰告訴我們怎麼樣去控制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而不被他人所控制。

同時他在這本書裡面還告誡別人你怎麼樣去做,才能控制這個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才能沒有禍害,沒有兇災。你不這樣做,就會有兇災,就會有災難。他甚至於把吉兇禍福四個字貫穿到了所有《易經》這部書當中,這樣就給這部《周易》的書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就這樣周文王本來想用《周易》這本書來教化愚民,但是他又披上了一些神秘的外衣,恐怕要想達到教化愚民的目的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後來孔子用了很大的努力去做這件事情,想去開化和教化我們的老百姓,但是也沒有得到成功。後來孔子發現他自己想教化愚民,他自己也講亂了。很多的道理他不但沒有能教化愚民,而自己也在裡面產生了疑惑,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一個故事,孔子去拜見老子,去問禮去了,而老子就比較高明一些,因為他沒有去教化愚民,但是他做的事情和老百姓是一模一樣的。他追求的是順其自然,順應自然。那老百姓也是這樣的,順應自然,靠天吃飯。後來的老百姓總結出了很多的經驗,這些經驗來自於生產、勞動和生活當中,所以後來有一句話改勞動人民創造了文化,這句話我經常在想是什麼道理。後來我在讀《周易》這本書的過程當中,終於想明白了。

我發現周文王當年總結的這種人文的規律,自然的規律也好,他是逃脫不了順應自然這個大規律的。那這些順應自然的規律對我們很多的老百姓總結的已經差不多了,這些總結的經驗就是民間諺語,農民老話,所以很多農民的老話琅琅上口,後來都在我們《周易》這本書裡面反映出來了。

比如在六十四卦裡面有一個叫否卦,一個叫泰卦。這個否卦,我們有一句成語叫否極泰來。泰卦也有一句成語,叫泰極否來。這一個泰極否來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做任何的事情不要到頂點,到了頂點就會往下走。那這一句話也是應驗了物極必反這個道理的,但是就這個泰極否來和物極必反這個道理,農民有很多的老話和諺語都是解釋這一句話的。比如來講槍打出頭鳥,寶刀先鈍,快馬先逝,良木先伐,出頭的椽子先爛等等都是講的泰極否來、物極必反的道理,所以在這裡我有一個經驗告訴大家,就我們看《易經》如果說你看不懂,沒關係。你回頭去看看民間老話和農民的這些諺語,看懂了它們以後,回頭再來看《易經》,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那既然農民總結了很多的道理,周文王也把這些道理用經典的語言把它總結了出來。那周文王又用了佔卜的方法來應驗他總結的這些經驗對或不對,那這裡有人是否要問農民是不是也佔卜呢?那我們來看佔卜,無非就那麼幾種方法。第一就是觀相,就是看現象。第二定他的劫數,第三推理,那最多再加上一些工具。

什麼叫觀相?現在的人都認為觀相就是看相,是,它也對,也叫看相,但是我們古代的老百姓他們看什麼相?他們看天相,看地相,看牲口的相,這是為什麼?這是為了我們當時的農業生產,看天相,是要來看看什麼時候下雨了,什麼時候颳風了。那還要看地相,哪個地方可以種玉米、高粱,哪個地方可以種大豆,哪一塊地只能種水稻等等,這些都是觀天相和地相。除此以外要去買牲口,看看這個牲口毛髮怎麼樣,牲口的牙板行不行。牙板行,說明它能吃,它會吃,說明它營養就好。營養好,說明體質好力氣就大。力氣大,說明它能幹活。

第二個,老百姓用的佔卜方法就是定劫數。定什麼劫數?一年當中有春夏秋冬,一天當中我們有早晨和晚上,太陽起和落的過程。那這個定數他知道了以後,就知道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割。早晨要聞雞起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等,這就是時間的結束。除此之外,我們的老百姓還會使用工具。

比如說我們很多的老百姓,他憑經驗會知道到中午的時候,把鋤頭往地上一插,抬頭看看太陽,低頭看看陰影。陰影最短的時候,就是中午12點的時候,該回去吃飯了。這就是農民卜卦的方法,所以古代的老百姓總結出了很多捕捉這種空間也好,時間也好,人事也好,各種各樣規律的法則。這些法則和方法就是我們的卜卦測法,所以我們從古到今把《易經》這本書當成是講道理的書,同時我們又把《易經》這本書當成很神秘的佔卜書,這兩種說法的道理就在於此。

從古到今在我們中國,不管你是達官貴人也好,帝王將相也好,還是普通老百姓也好,都對《周易》這本書情有獨鍾。也就因為這樣,所以才有了後來唐代的宰相虞世南就告誡後人不讀《周易》不以為將相。當年秦始皇在焚書坑儒的過程當中,他燒掉了很多的書,但是《周易》這本書他沒捨得燒,很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就是《周易》成書的過程以及《周易》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易經是哲學書還是佔卜書,誰是作者?
    為什麼古今中外都在推崇易經呢?為什麼易經是六經之首?易經很廣,可以說包羅萬象,因為八卦的產生就是以天地萬物為參考創造的,而易經六十四卦就講得細了。為什麼都說要學點易經呢。比如我們去和別人去交流的時候呢,可以給別人講易經的套路啊,他認為你算卦的,來我們聊聊哲學,這是智慧啊。易經就是一個全類的哲學體系呀,它是自然學、人文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宗教學等全包含進去了。
  • 想要學好《易經》,首先要了解它的成書年代,寫成經歷
    對《易經》歷史的考究,皆有官方的文獻,我們只是照搬幾種說法,或者說,照搬一種我們認為靠譜的說法。是否有新的歷史考究,那是考古專家的工作,我們要做的,就是打開流傳最廣的《周易》,認真學習經裡的文化,習得多少,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 《易經》是本什麼性質的書?
    那麼《易經》究竟是- -本什麼書呢?為什麼叫《易經》呢?這裡有什麼玄機? 其實,玄機展現在大家面前,也就沒那麼神秘了。歷代學者都認為:《易經》是一本具有巫術性質的佔筮之書,是集古人佔卜之大成的精華匯粹。也有學者認為:《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哲學專著。我個人認為:《易經》是我國祖先最早的一部以佔筮為基本形式,而深刻蘊含著包括中國先民思維方式在內的百科全書。
  • 《易經》是封建迷信之書?愛因斯坦:《易經》是科學迷宮的金鑰匙
    《易經》的作用,涉及到方方面面,至今影響都還在,只不過我們不知道罷了。當然,現在人對《易經》這本書的印象大多是佔卜之術,有點封建迷信。大多是拿來算命用的,八字算命、看相、測名等,如今仍然非常流行。19世紀30年代,法國傳教士雷孝思用拉丁文翻譯的《易經》,又名《中國最古的書》在巴黎出版,這是西方第一部最系統介紹易經的著作。後來,《周易》就不斷的被西方翻譯。其中,以英國理雅戈和德國衛禮賢的譯本影響最大,被西方易學界稱為世界易學史上的「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
  • 《易經》到底講是本什麼書
    易經的總思想是包含但不限於道家的文化思想的。因為易永遠是最變幻莫測的,要說個一清二楚是根本不可能的。老子所著《道德經》就是根據《易經》思想來編著的五千字真言,當然大部分人都不認可。但事實就是如此,《易經》是為人民群眾講解「道」的一本書,而《道德經》是為高等人所著的。沒到一定境界是看不懂《道德經》的。
  • 國學知識:《易經》是本什麼書?
    《易經》也稱《周易》,它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堪稱中華文明以及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其豐富,極其廣泛,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以及中醫,都和《易經》有著及其密切的聯繫,因此它被列為百經之首,享有最崇高的地位。 孔子說人們「日用而不知」,事實就是如此,《易經》裡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書法家王冬齡太廟揮毫 展32米鏡面壁書《易經》
    書法家王冬齡太廟揮毫 展32米鏡面壁書《易經》 2016-11-06易經》 主辦方供圖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6日電 (記者 應妮)「道象·王冬齡書法藝術」6日在北京太廟藝術館開幕,書法家現場在太廟前廣場上揮毫。
  • 易經應用|探源《易經》的流派——明義理、解象數
    文:袁芊蕁 yuan-qianxun原創文章 抄襲必究《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易經》成書於周朝,伏羲氏畫出先天八卦,周朝的周文王演繹八卦,周文王的兒子周公將其發揚擴充,而成書《易經》,經乃卜筮之書;《易傳》成書於戰國中後期,以孔子為代表的易學家對它做了哲學、政治學方面的新詮釋,寫成《易傳》,也叫《十翼》,發揮《易經》思想而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
  • 怎麼學易經算卦?看什麼書?乾心易學
    學習周易六爻預測看什麼書?自學中會遇到什麼困惑?如何快速的學習預測?多久可以學會?都可以預測什麼?其實學習易經沒有任何要求,只要我們願意學習願意看就可以學到很多很實用的東西,不管是自己預測還是替別人預測都可以,易經就是周易,如果要是學習預測學,那就是周易六爻預測,因為周易六爻預測就是根據易經的六十四卦演變過來的
  • 不能不說的泰和否,我對《易經》一書理解就從這兩個卦象開始
    因為我讀《易經》,理解的突破口就是從這兩個卦開始的。我今天講《易經》不難讀懂是因為已經想通了它的道理。而我從開始讀《易經》到感覺有所領悟,其間歷時十數年之久。一、簡述研易的經歷我在邢臺上學的時候,經常逛幾家書店。但那時我閱讀的興趣主要集中在西方哲學和自然科學上,偶爾也翻翻《易經》《老子》等國學經典書籍。
  • 易經智慧:真正成大事者,必先看透其「2大因素」,早晚出人頭地
    成大事者,必先看透「2大因素」,早晚會出人頭地看透人心所以我們想要成為能成大事的人,必定要看透人性。就拿曹操來說,對曹操而言,重要的不是他的馭人之術,而是用人之道。易經是群經之首,無易不成將相,不讀易不為太醫。易經講的是天道,地道,人道,氣勢磅礴,字字精煉,可謂一字能表千言,是一部集哲學,教育,數理,軍事,養生,文學於一體的巨著,也因此被認為猶如天書般難懂。《易經》已經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中。
  • 易經到底是什麼?
    確切的說我們現在說到的《易經》只是《周易》並不是全部。傳說已經《易經》共有三部,分別是《歸藏易》《連山易》和我們熟知的《周易》。為方便期間下文凡出現《易經》字樣的均為《周易》說,其他兩部易經暫且不談。易經到底是什麼?
  • 廣東易經入門培訓學校
    華旭文化產業集團, 企業家及成功的商人、創業者,不懂陰陽的盈虛之道,不知進退,對不起,你的企業不可能成為百年字號,暫時的成功僅僅是僥倖;相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易經》的哲學思維,其實需要不的僅僅是種人了。我們是炎黃子孫,有幸接觸到天下最有智慧的學問,好好珍惜,不可錯過。通過培訓,使學員由社會邊緣的「算命先生」成者社會主流的易經文化傳承者,掌握真正的易學知識與理念。
  • 同樣是哲學書,為什麼《易經》用來算命,《道德經》用來修仙?
    要是說哪一部書更重要的話,這個沒有人能夠回答出來。他們各有各的特點,《易經》最主要是進行推演,能夠預測很多事情,其實就是根據天地的變化規律進行預測的。而道德經確實用來修養身心的,讀懂裡面的思想,進行升華,能夠使人達到一種崇高的境界,很多人對於這兩本書都是非常喜歡的,一起學習更能夠使人具有大智慧!
  • 《易經》曾被認為是一本算命的書,實則也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有一部分人說《易經》是人類的先祖伏羲所寫的,還有部分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閒來無聊的時候所推演而來的一部神奇之書。常常就有人認為:風水的好壞往往決定著人生的命運。其實,生活中你會發現,我們在與人交談中,有的人說話,會讓人感到舒適,自在,樂意聊之,而有的人說話卻讓人莫名不舒服,避而遠之最好。
  • 南懷瑾:2種人可探《易經》,第一流的智慧人、沒讀過書的白紙人
    開端,孔子對《易經》並不感興趣,以為其僅僅一本卜筮之書。隨著人生的履歷逐步增多,孔子漸漸發現《易經》中蘊含的思維性和哲學性,並有必定的邏輯推理。於是孔子晚年開端研討《易經》,並寫作《易傳》對《易經》的思維進行論述和傳承。
  • 《易經》不是佔卜算命之書!
    《易經》不但教我們怎樣做人,更教我們怎樣做事。《易經》告訴人們,要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 做好人意味著什麼?《易經》強調以德立人。《易經》提出「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即高度強調仁義道德為做人之本,德之基礎。什麼叫仁?《易經》說: 「守仁曰仁」。就是說,正守其本位,不謀奪非位,謂之仁。什麼叫義?《易經·繫辭》說: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就是說,不貪財,能正行利義關係是謂義。
  • 貴州驚現上古文字,譽為「天書」,證實是失傳已久的《易經》水書
    中國驚現國外神話中的上古「天書」,經專業認證,竟是失傳古籍《易經》是我國的遠古文明的產物,是一部闡述天地時間的變化萬千的古老經典,是中國關於辯證法的哲學書。其實《易經》是一系列的書的合集,包括《連山》、《歸藏》和《周易》這三部圖書。
  • 失傳2000多年的《易經》,在一戶老農家找到,學者:這是「水書」
    《易經》這本奇書傳承了千年,是遠古時期人類,將自己的智慧和經驗提煉出來,製作出的一本生命密碼。正是因此,《易經》才會被世人譽為包羅萬物,可以預知一切的寶庫。水書作為水族的文字,被用來記載水族的宗教,民俗和方方面面。這種奇異的文字如今已經瀕臨失傳,而連山易竟然是用這種奇字寫成的。雖然有知曉這類文字的專家,可是想要通篇的翻譯,無疑是天方夜譚。他們趕忙去尋找水族懂水書的人,這類人被稱為「水書先生」。
  • 易經告誡你:遇到這兩種困境,千萬別放棄,是成大事的先兆
    與其相信天註定,我更加相信《易經》所透露的「人定勝天,有志者事竟成。」易經是我們一部很老的國學經典了,在以前它被人們認為是一部算命的書,其實易經裡面包含了很多的人生智慧。今天結合人生的順境和逆境,和大家分享一下易經中的智慧:如果你遇到了以下兩種逆境,千萬別放棄自己,別放棄奮鬥。因為它們是將要成大事的先兆。